台灣新艦艇5大優勢

新型艦艇的一些「指揮員、關鍵號手」的訓練難以系統組織,全訓考核難以如期組織。 【看中國2023年1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近年來習近平當局極力擴張海上軍力,加強對臺灣的軍事威脅。 中共軍報近日罕見承認:由於軍艦裝備更新速度太快,官兵訓練趕不上新艦艇服役,出現「裝備等人」等怪象。 蔡英文致詞時首先感謝所有參與造船工作的夥伴,因為他們的投入,海巡同仁才能很快擁有更新、更好的艦艇。

台灣新艦艇

《南華早報》今年1月2日報導,一艘軍艦的副艦長尚未完成一項關鍵的訓練測試,間接承認缺乏高技能的部隊,也凸顯中共海軍缺乏高科技專業知識,導致許多尖端武器無法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臺灣退役少將於北辰在三立新聞《94要客訴》節目中表示,要建立一支成熟的海軍,從零開始需要50年的時間,中國長期以來是以陸戰為主的大陸軍主義,海軍是近20年才開始快速發展,導致造艦速度超過訓練人員的速度,對共軍來說是災難。 總統蔡英文今天出席典禮致詞表示,「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正如期、如質、順利,甚至超前推展,將打造超過百艘國艦國造艦艇,除了帶動台灣造船產業的發展及升級,新艦艇的加入,也更加展現海巡執法的魄力及捍衛藍色國土的決心。 「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各式艦艇建造案均符合工程進度,其中35噸級巡防艇及沿岸多功能艇進度更大幅超前,將於12月6日在高雄辦理首艘的交船與第二艘的下水典禮,首艘將開始投入海上執勤工作。 新一代4500噸級國造巡防艦持續難產,傳出海軍想以構型較為簡單的輕型巡防艦來取代,但艦艇噸位的戰略需求天差地別,海軍建軍構想一再改變,也引發質疑,國軍的整體戰略,究竟是要把台灣,打造成以近岸防衛為主的刺蝟島,還是讓海軍負責遠海作戰,鞏固台灣的海上生命線。

台灣新艦艇: 國防MIT》陸射劍二飛彈系統趕進度 11丶12月將做這2項測評

由於預期這些任務不會遭遇到太強的敵方武力,所以LCS強調高航速,趕快到目標地點,但艦載武力相較於前輩派里級這種「大洋決戰」思維(有完整可獨立作戰的防空、反艦、反潛武力)艦艇大幅縮水。 例如派里級有射程40km的區域防空SM-1標準飛彈,備射彈達40枚,LCS僅剩下射程10km的RAM短程防空飛彈,備射彈21枚(雖可海上再裝填,但實戰時應完全沒機會)。 美國海軍認為中小型艦艇能夠在大型艦艇的掩護下,輕鬆的到達敵方海岸,所以LCS主要著眼於在敵國沿岸水域的各種”低強度”作戰需求,包含在近距離與敵方近岸水面船艇交戰、淺海域反潛、清除水雷、收放特種部隊、運輸物資、情報蒐集等。 以海上巡邏與臨檢任務來說,056、056A型小型護衛艦標準人員編制僅60人,大量建造後70艘以上的數量,能夠輕鬆分攤前述任務。 相對的也能把主戰兵力的大型艦艇從「工作馬」的打雜任務中抽出,執行真正的戰鬥勤務,大艦上人員的訓練、休假輪替等作業,也能較正常。

另外,自由時報在9月13日報導,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中,由中科院的三項系統(戰鬥管理系統丶垂直發射系統、整合式電戰系統)研發進度落後,新一代巡防艦的戰鬥系統將改與國外大廠合作;對此一報導,海軍也予以以否認,表示此案仍以中科院科研案為主、國外廠商備案為輔。 此外,在2017年3月時,消息傳出由於台灣海巡署也在規劃建造四千噸級海巡艦,載台尺寸與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類似,台灣海軍與海巡署曾對於雙方是否使用共通的載台設計進行過討論。 在2017年9月9日由行政院通過的海巡署「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中,就包括四艘以海軍四千噸級飛彈巡防艦為基礎修改的「4000噸級巡防救難艦」。

台灣新艦艇: 中共以軍演恫嚇台灣 王丹舉兩因素「中國仍不會放棄侵台」

2021年12月29日,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審議2022年國防預算時,時任中華民國海軍參謀長蔣正國表示,新巡防艦案仍在評估並未取消,構型也尚未確定,但部分科研案項目需要時間及部分裝備需要再行確認,約2022年時能定案。 在尚未確認中科院負責的艦載戰系能否滿足艦體平台適裝性之前,台灣海軍仍照既定進度,以4500噸規格委由船舶中心執行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合約設計工作,從2017年到2018年執行完成。 於是從2019預算年度開始,「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二階段原型艦籌建」因為中科院負責研發整合的艦載戰鬥系統進度不順,每年度編列的大部分預算都無法執行,最後繳回國庫。

台灣新艦艇

根據2名知情人士的說法,加上台灣官員的公開聲明,路透社推斷台灣已經採購到潛艇國造所有的關鍵部件和技術,其中很多都與潛艇戰鬥系統有關。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證實,台灣的確向全世界徵召建造潛艇的專家人才,包含澳洲、韓國、印度、西班牙與加拿大的專業人員或退役海軍官兵,都成功被聘請到高雄,向台灣海軍與台灣造船公司提供建造潛艇的專業與指導。 目前台船積極參與海軍定海案(康定級巡防艦升級案)載台工程約72億已經公開招標,海軍輕型巡防艦二艘購案約90億已公開閱覽,預計明年第一季可望決標挹注營收。 此外海巡署高緯度漁護船六艘購案約120億,海軍高效能五艘後續艦購案約90億,亦預計於明年第一季公開招標,台船也列為積極爭取業務項目。 截至目前為止,台船高雄廠手持訂單金額為750餘億元、基隆55餘億元,合計805餘億元;(含中油油槽案與高雄輪船渡輪案)。

台灣新艦艇: 國造巡防艦難產!打造遠海艦隊vs.建構飛彈刺蝟 海軍陷戰略兩難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強調,這些擬議的艦艇名單、停用時間表並非一成不變,因為國會會有他們的「自有版本」國防法案;但在擴增新型艦艇前,必然要檢討部份舊型船艦是否合於戰事需求。 (台灣英文新聞/政治組 綜合報導)海軍首艘萬噸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艦今天(4/13)下水,台船及軍方指出,此艦將擔負南海、外島運輸主力,作為野戰醫院及國際人道救援;戰時執行兩棲作戰,不僅具匿蹤構型,也配置完整防空、對海武器及雷達。 台灣新艦艇 不過,軍方在規劃海軍未來建軍計畫時,仍將「小神盾」列入,並在規劃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時,明確列出一定要配備新型艦用戰鬥系統以及艦載相列雷達,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計畫代號即為「震海計畫」,原型艦的建造計畫總金額達到245億元,台船公司積極爭取這項國艦國造案,而台船公司在本週舉行的法人說明會中,也曝光了「震海計畫」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新構型。 2020年7月與11月號的中科院「新新季刊」分別披露「海鷹眼」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部分資料,包括使用砷化鎵(GaAs)半導體以及氮化鎵(GaN)半導體的T/R組件都有在測試。 由於「海鷹眼」仍在科研階段,不像海弓三的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已經實際服役,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研發測試;更何況從2017年起曝光的「海鷹眼」原型雷達都還只是單面旋轉天線構型,而台灣海軍要求巡防艦使用的四面固定陣列構型的系統,直到2021年結束還沒有任何公開資料。 這五家國外廠商均向台灣海軍表達,關於方案的成本估算、與其他相關廠商合作、向各國政府申請輸出許可等作業,都需要時間(申請輸出許可至少需要6到12個月),因此不太可能如台灣海軍規劃,在2020年年底前回覆建議書草案以及交運期程等資料。

美國海軍以更多中小型艦艇來取代大型驅逐艦與航空母艦,也是要解決目前現役艦隊頭重腳輕的問題。 因為之前的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派里級飛彈巡防艦相繼退役後,美國海軍的水面主力作戰艦艇,只剩下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與阿利. 兩款神盾艦都接近10000噸,精密又昂貴,兩款濱海戰鬥艦卻只有3000多噸左右,作戰能力備受質疑,缺少合適的中型艦艇,來執行一般的戰備巡弋任務。

台灣新艦艇: 軍艦命名本土化的意義

日前,中共軍報罕見承認:由於軍艦裝備更新速度太快,官兵訓練趕不上新艦艇服役,出現「裝備等人」等怪象。 兩棲登陸艦和平用途亦重要 玉山軍艦不只軍事用途,在承平時期救災也能有所發揮,這是世界上兩棲登陸艦發展的趨勢。 如在2004年南亞大海嘯與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引發的海嘯災情中,因為災區陸上交通被嚴重毀損,相關國家的兩棲登陸艦就有利用直升機搜救、運補的紀錄。 玉山軍艦終於設計了能夠容納2架中型直升機的固定式機庫,並且飛行甲板可以寬大,因此我國的登陸作戰或運補,能以直升機進行更彈性的運作,因此型號改稱為LPD,雖然與LSD只差一個英文字母,但兩者的差異就在於航空能力,LPD能夠固定在艦上攜帶與保養直升機,航空能力遠強於國軍過去擁有的LSD。

而台灣海軍在正式啟動巡防艦設計工作時,卻將目光轉向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以中科院在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研發進度,勢必趕不上原本台灣海軍希望的期程。 台灣新艦艇 2017年3月開幕的中科院願景館的展示中,首度展出一種外型類似歐洲Thales SMART-S Mk.2的旋轉式雷達,隨後也在同年8月的台北航太國防展中展出,在2020年被中科院公開稱為「海鷹眼」主動相位陣列雷達,這是中科院研製的第一種固態電子掃描雷達;然而,此種全新雷達的成熟度,已經注定無法趕上「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訂的建造時程。 在2017年度國防預算中,「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原希望在該年度確定首艦主承包商,在2019年開工建造(隨後不斷推延,2019年提交的計畫推遲到2021年開工,2020年底台船的資料又指出預期在2024年5月才能開工)。

台灣新艦艇: 中國對台全新作戰實驗:民用滾裝渡輪的搶灘威脅

「上報」表示,因為很難從美國取得比較先進的AESA雷達技術,中科院目前積極與歐洲的廠商洽談,希望能取得歐洲廠商的類似技術,例如荷蘭與德國合作研發的APA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等。 由於歐洲有多家國防工業公司都有參與APAR雷達項目,因此中科院正積極與多個歐洲公司洽談,希望取得所需要的技術,再以技轉方式來研發出海軍所需求的相列雷達。 「上報」指出,海軍曾向美方詢問美國最新發展的AN/SPY-6系列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但美方目前管制不出售,且報價高達200多億台幣,直逼「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的造價,既買不到也買不起。 另外,台灣海軍也曾多次向美方提出購買二手神盾驅逐艦,但美方一直管制不對台出售(上面設備機敏性太大,超過可以對台灣出口的層級),而且美軍自身對神盾艦需求更大,根本沒有可以對外釋出的二手神盾驅逐艦。

  • Sampson雷達的研製工作曾發生延誤,導致裝艦時間延遲,但並不影響外部硬體尺寸規格以及裝艦條件。
  • 最大特色是具有塢艙與直升機飛行甲板,塢艙的用途為可直接注水,兩棲載具由艙內自行游出,加快登陸作戰速度。
  • 針對以上報導,海軍司令部隨即在3月16日回應,「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武器裝備,原則上優先採用中科院自行研製、通過作戰測評合格且符合海軍作戰需求、具備服役條件的裝備;現階段有待精進部分,請中科院持續改進提升,海軍會審慎評估。
  • 兩棲船塢登陸艦可搭載大量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兩棲登陸艇、裝甲車/一般車輛和起降直升機。

由於中科院負責的相位陣列雷達性能遲遲未達中華民國海軍所要求的規格,海軍修改震海計畫時程,延後到預計2022年開始建造首艦。 台灣新艦艇 2022年8月,原規劃建造4,500噸級的小神盾「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在預算金額245億4,900萬元、科目與執行期程不變下,將「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規劃為2,000至2,500噸級「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因應海軍戰力空隙需求,而原4,500噸級巡防艦計劃擱置。 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716號研究所發布聲明指出,JARI攻擊型無人艇已於21日在一個秘密地點舉行下水儀式,同時強調,這艘世界領先的戰鬥無人駕駛艦已經獲得初步的作戰能力。 根據今年2月17日的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上資訊顯示,該艦可以遠程控制,也可以利用內置的人工智能自主導航和進行作戰,甚至還能與其他裝備人工智能的軍事裝備合作,形成攻擊群。

台灣新艦艇: 開始抽菸!高中弟「全身停止發育」 一脫褲醫秒看傻

如果「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尺寸上限超過現有海軍船塢尺寸,台灣海軍必須另外編列預算擴建船塢(可能還要涉及土地取得);否則,還是只能委託民間船廠進行維修、跟海巡署搶船塢能量,對於海軍船艦調度、戰備等限制甚多。 在2016年2月,「風傳媒」報導披露,台灣海軍於2015年底啟動迅海二階段「迅能計畫」,沿襲沱江型艦使用的雙體穿浪構型,建造三艘2500噸級雙船體防空巡防艦,搭載「迅聯戰系」,並配備48管垂直發射器;但後來證實「迅能」是海軍規劃的「快速運輸艦」設計案的代號。 在2016年10月底,「風傳媒」報導稱,「迅能計畫」雙船體設計被海軍否決,海軍巡防艦案確定採用傳統單船體構型。 在國防部民國106年度各軍種一般裝備的編列預算中,陸軍獲得133.8億新台幣,海軍獲得127.4億新台幣,空軍獲得162.1億新台幣,此外防空飛 彈指揮獲得269億新台幣(含愛國者PAC2飛彈性能提升、採購愛國者PAC3計畫、天弓防空飛彈系統項目等)。 因海軍規劃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性能上,其新型戰鬥整合系統與各項裝備,加上主動式相列雷達,都具備了「小神盾」的性能,其飛彈攜行量及火力,都較現役軍艦來的強大,若是原型艦性能符合海軍需求,後續的量產數量將達14至19艘之多,將可逐步取代現役的諾克斯級丶拉法葉級軍艦。 台船人士說,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仍維持4530噸的大小,艦長138公尺、艦寛16.8公尺。

台灣新艦艇

蔡適應說,他曾提醒海軍,「輕巡防艦」目前規格看來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他希望這型艦人員能減至120人左右。 蔡適應也表示,目前台灣海軍26艘3000噸級以上水面作戰艦(一級艦)中,只有1艘艦齡小於24年,另有4艘大於50年、6艘大於40年(即濟陽級與紀德級),蔡適應認為這是非常嚴重的警訊。 依照2021年12月3日「台海臺海安全研析」主任梅復興在聯合報的投書,近期台灣造船界流傳,海軍正在考慮修改新一代巡防艦案構型以及執行順序,首先將原規劃為4500噸級方案擱置,並修改設計構型。

台灣新艦艇: 台灣下一代主戰巡防艦可參考美國迫切需求的「星座級」

可見阿兵哥們更加辛苦,他們可是要長時間待在這樣的環境中,光這點就該給我們海軍將士們至上12萬分敬意,更別提當有了軍事衝突時,他們必須站在第一線保衛國家。 據台灣海軍公布的數據,沱江級軍艦的吃水2.3米,最高速率達38節,續航力為2,000浬,全艦人員共41人。 這艘長約六十米寛十四米的軍艦被軍方命名為"沱江級",以紀念在1958年在金門海域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的美製沱江艦。 過去20多年,中共一直努力強化有助實現野心的武裝力量,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自2015年起,更加速了中共軍隊,特別是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大量造艦被外界形容成「下餃子」。 中共《解放軍報》去年12月26日刊出文章,宣揚北部戰區海軍「張掖艦」副艦長王玉冰的故事,卻意外揭開中共軍隊人才跟不上裝備的現實情況。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1月04日訊】軍事現代化的同時,操作高科技武器人員訓練卻跟不上,出現「裝備等人」的窘境。

麻省理工學院潛艦作戰專家柯特指出,即使是美、日等反潛能力先進的國家,也難以在淺層且嘈雜的水域中偵測水下動靜,遑論反潛能力薄弱的中國。 「海雄艇」為財政部關務署推動「海關巡緝艇汰舊換新計畫」委託台船公司建造四艘一百噸級巡緝艇的第四艘。 本案由台船公司針對原初步合約設計進行精進設計與建造業務,二十五日舉行第四艘艇命名暨下水典禮,預計明年第二季交付給高雄關。 此外,台船法說會上所公布的台灣海軍「震海計劃」新式巡防艦的構想圖,與2017年台灣軍方所公布者已經有許多不同。

台灣新艦艇: 台灣自製巡防艦

依照2020年12月6日「上報」報導,台船人士透露海軍就「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戰鬥管理系統、雷達、反潛、電子戰、通信資料鏈等項目的對外訪商概況。 台船人士透露,台灣海軍說明此設計類似「神盾巡防艦」,其戰鬥管理系統整合了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射控系統、導航雷達、資料鏈路、電子戰系統、反潛系統、航行控制、通信系統以及防空飛彈等武器系統,廠商依其自身經驗規劃合適的方案。 「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在民國109年度(2020年)編列的6051萬5000多新台幣,因為研發延宕、無法執行而繳回國庫5260萬元。 參謀長敖以智在會議中提到,「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在民國107年(2018年)已經完成合約設計,現在中科院在進行戰系裝備的研發工作;目前海軍和中科院對外來商源議價、輸出許可、科研進度、合約權利義務的規範在作評估和研討中。 而立法院審理民國108年度國防預算之後,「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16.4872億元預算被大幅刪減14億8080萬6000元新台幣,剩餘的1億6000萬元也遭凍結,等國防部向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專案報告後始得動支;其中,戰系裝備委製款大幅刪減到只剩7531萬6000元,戰係裝備整後款則只剩468萬4000元。

金華演習暨海安十號演習4日上午在台北港海巡基地舉行,海巡、海軍、警察、消防等多個單位投入演練。 其中海岸巡防署首度公布中科院為海巡署新艦艇研發的「鎮海火箭彈」系統,系統可裝載42枚2.75吋火箭彈,搭配熱顯像儀,負責水面近戰防衛任務。 對於推延「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並更改構型、優先造輕巡防艦填補戰力空隙的說法,海軍司令部在12月4日回應,因應敵情威脅,對於提升制海作戰能力的方案,海軍都會審慎評估。 在2021年12月6日,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受訪指出,任何建案都會全盤考慮;對於外界傳聞的輕巡防艦案,他則評論「八字沒一撇」。 在2021年12月1日立法院外交國防部委員會議事中,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詢問連續三個年度裹足不前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情況,國防部長邱國回答時表示似乎還要再調整,評估完後「構型可能也要修訂」。

台灣新艦艇: 美國海軍改弦易轍:台灣「不沉母艦」思維下的造艦困境

在2021年7月19日與28日,聯合報報導,海軍新一代巡防艦案延宕多年的主要原因,是中科院研製的戰鬥系統無法滿足海軍需求,但又不願交出全案主導權;艦上所需的相位陣列雷達,中科院研製的產品(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技術落後國際頂尖水平10年。 海軍雖然想要捨棄中科院、改由商售管道尋求國外廠商的戰鬥系統,但先前曾任中科院院長的軍備局副局長張冠群上將支持下,只能繼續讓中科院的裝備優先。 直到2021年中軍方高層人士異動、張冠群在2021年7月1日轉總統府戰略顧問,海軍司令部才捨棄過去幾年的沉默與被動,在6月就主動尋求接觸國際廠商;聯合報稱,高層的人事調動有如前方的「大石頭」搬開,新一代巡防艦明年(2022年)應可順利招標,但已經損失的建軍時程仍難以彌補。 對於這則報導,台灣海軍司令部於7月28日傍晚發佈新聞稿表示,此報導純屬臆測,與事實不符;海軍指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相關儎臺及戰系裝備構型,是依照海軍作戰需求設計規劃,相關程序依「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辦理,海軍將持續推動,以建立符合防衛作戰的制海戰力。 而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亦於民國106年6月19日經行政院核定執行「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預計於民國107~116年(2018~2027年)間籌獲「4000噸巡防艦」等6型大小艦艇共計141艘,建造經費亦達426億5100萬元新台幣。 在2022年10月5日,行政院長蘇貞昌與閣員赴立法院報告「民國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等事項,包括民國112年度國防預算的項目。

農曆新年將至,在國內防疫鬆綁下,有醫師預測下波疫情高峰,便是春節連假前的尾牙旺季,加上不少國人規劃出國旅遊,推估新型變種病毒將趁勢崛起。 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藥師公會全聯會今(10日)提醒國人,不管是在國內外出遊,都應備妥6大藥品以防萬一。 玉山軍艦也參考美軍經驗,安裝兩門位於艦身中段的30mm機砲,可以對付小型無人機或快艇。 但中海艦臨危不懼,以40mm砲猛烈射擊朝魚雷艇隊還擊,殿後的解放軍175號魚雷艇中彈起火,該艇因為缺乏經驗與緊張,開始施放煙霧掩護撤退,沒想到在當天明亮的月光下,拖著火光與煙霧航行,反而為國軍標定該艇行蹤,遭中海艦與友艦以密集火力擊沉,艇上12人計4人陣亡、3人被國軍撈獲俘虜,另5人被中國漁船救回。 台灣新艦艇 又如在1958年的824金門海戰中,中海號戰車登陸艦隨船團執行運補作業,遭解放軍以六艘P-4型魚雷艇圍攻,中海艦船尾被457mm重型反艦魚雷命中一發,除炸出一個大洞,船體扭曲破損變形處寬達10m,計8人陣亡12人受傷。

台灣新艦艇: 自曝短板 中共軍報罕見透露軍中怪象(圖)

第二次投標不受首次標案「至少三家投標者」的規定,此時船舶中心才參與,並與海軍議價; 然而由於此次海軍的預算過低,開出的底價與船舶中心的報價落差超過20%,超過議價範圍,因而在2016年4月22日第二度流標。 「迅能計畫合約設計」的第三次標案在2016年5月10日公告,在5月23日完成決標,由 唯一參與投標的船舶中心得標 ;第三次投標中,海軍的預算仍為4905萬元新台幣,而此次船舶中心的決標金額為4765萬元新台幣(底價為4769萬3468元新台幣),合約執行期間從2016年5月26日到2017年6月15日。 在2016年4月初,當選台灣總統(5月20日就任)的民進黨籍蔡英文宣示,上任後全力支持「潛艦國造」,粗估在接下來20年內投入8000億新台幣的經 台灣新艦艇 費來支持包含「潛艦國造」在內的海軍各項造艦案。

台灣新艦艇: 成功級防空、反艦、制海 性能超全面

2.美國雷松科技:該公司表示,台灣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案子規格較高,需求廣泛,主要產品涵蓋相位陣列雷達、聲納系統、垂直發射系統、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等,該公司等正尋求與其他公司合作來提出方案。 而雷松的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美國海軍使用的AN/SPY-6系列)以及協同接戰能力(CEC)都是美國海軍使用的敏感技術裝備,需先由台灣海軍循官方管道,向美海軍專案辦公室(NIPO)提出需求徵詢書(LOR),美國海軍才會考慮是否給予雷松公司輸出許可,對台灣提供此雷達相關信息(性能、規格與報價等)。 在2020年9月7日,海軍司令部表示,「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規畫於民國108至115年度(2019至2026年)執行;現階段中科院迅聯科研專案已規畫在2020年9月實施初期作戰測評,後續視測評結果審慎評估,若符合海軍作戰需求,即啟動後續建造事宜。 2020年9月7日,蘋果日報報導,中科院研發的艦載戰鬥系統因為相列雷達系統過大過重,要安裝在一般4500噸巡防艦上有困難,經過兩三年的努力依舊無法克服;由於現役船艦愈來愈老舊不能再拖,海軍考慮改採商購。 如果一切順利,新一代巡防艦最快可在明年(2021年)開工,大約兩、三年即可建成第一艘原型艦。

台灣新艦艇: 中華民國海軍(戰前)艦艇列表

根據相關單位透露的信息,JARI在標準配置情況下,可以執行巡邏、偵察、情報收集、搜索救援等任務。 而其採用模塊化概念,可以根據需要安裝不同設備和武器,執行不同任務,例如能換裝汙染監測設備,執行海洋環境監測任務。 同時JARI使用也相當靈活,既可以單艇使用也可以形成編隊,還能在母艦指揮下執行任務。

根據「上報」報導,代號「鴻運第二階段」的兩萬噸級多功能兩棲直升機船塢登陸艦,是台灣海軍未來兵力整建計劃(首見於2013年)時納入的,是一種具備全通式起降甲板、泛水塢艙與車輛運輸甲板的多功能兩棲登陸艦,兼具運用直昇機與登陸載具進行兩棲作戰的能力,並可擔任兩棲運輸以及人道救援的功能。 也有一些立委詢問關於是否增加巡防艦噸位(至6000噸),或是減低噸位(2000噸),蔣正國則表示,海軍內部正在規劃未來偵巡艦的噸位及構型規畫,現階段仍在討論中,尚沒有定案,此時無法給國防外交委員會正面答覆,預計在明年(2022)會做出決定。 質詢中,有立委要求海軍海軍提出巡防艦新構型案的時程, 但海軍仍堅持此案要等到中科院負責的科研案要完全符合 海軍(修改後的)整體獲得規劃書(例如最初的被動相位陣列雷達似乎被改成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並通過測評,才會與中科院簽訂委製協議書。 台灣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船型以稍早完成的「多功能快速人員運輸艦」(即「迅能計畫」,在2017年6月由船舶中心完成設計)為基礎,原本外界認為海巡署版的4000噸級巡防救難艦應該直接會衍生自「多功能快速人員運輸艦」。 「4000噸級巡防救難艦」全長125m,寬16.5m,最大吃水4.7m,最大速率24節以上,續航力10000浬以上。

由於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國際造船業環境不景氣,加上持續面臨削價競爭、台幣升值減損出口優勢,以及若干造船案船東砍價或因經驗不足、工程失誤(同時期台船為了經營,接下很多不同船型的訂單,有些並不熟悉)遭受鉅額罰款,2014年台船造船用大吊車意外毀損而嚴重影響造船業務長達三;眾多因素之下,台船從2016年第二季之後又開始了連年虧損。 此外,台船在過去國營事業時代曾有一段時間長達15年沒有進用任何新員工,造成台船員工出現斷層;即使後來招募,也需要時間培訓,技術員要培訓至少兩年以上,工程師更需要至少四年;在資深員工陸續退休、新招募人員技術尚未熟練的過渡期,難免出現技術未能達到過去水平,導致專案發生失誤或落後,進而造成虧損。 5.可視任務搭載水下遙控載具系統(ROV,作業深度200公尺以上)及水下救援裝備等救難系統(潛水鐘)。 4.核生化防護方面,採氣密設計,重要艙間設置防護區,防護區採內循環通風增長滯留能力;另設置人員沖洗站及噴灑系統。 4.駕駛臺、戰情室、機艙等部位操控臺,採統一、標準化設計,並具雙迴路備援功能,確保故障時由其他部位操控臺替代,以提升艦艇安全係數,確保艦艇航行安全及具氣密防護設計,增強核生化防護能力。

台灣新艦艇: 國防MIT》國造潛艦原型艦24日開工 軍方台船挑定「吉日丶吉時」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