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宅福德祠6大伏位

拜亭採燕尾屋脊,正脊中央有葫蘆造型,其為四柱三疊斗式捲棚構造,在拜殿前後牌樓樑枋上都有透雕螭虎紋樣的斗抱。 原燕尾處有剪黏貼飾與泥塑等民間信仰人物與花鳥裝飾,但多數已脫落,雖不是富麗堂皇,但其工藝價值仍值得欣賞。 牌樓樑枋下安裝「三關六扇式」門扇,中央為兩扇板門,左右各設有兩格扇,各自可以獨立開合,也可將板門連格扇往側邊整個打開,所以叫做「三關六扇」,常見於臺灣民宅。 90年左右,政府為興建國道三號連接台中市的生活圈2號道路,土地公廟面臨遷移,當時遷到一處私有地上,然而,前竹里正進行區段徵收,而蘆竹湳福德祠就在徵收的範圍內,福德祠重建不過10多年,即使找到地也勢必將拆掉重建。 西門福德祠的信仰,根據考據乾隆46年 (公元1781年)已經具備有正殿及拜殿的規模,因此當地人稱之大西門福德祠。 蘆竹湳福德祠原本位在環中路及光明路勤農巷口,因政府開闢台中生活圈二號道路,92年遷移到私有地重建,而108年因為該私有地位在前竹里區段徵收範圍,而福祠德又只蓋10多年,若拆掉很可惜,經廟方請示後,土地公同意不要拆除,整座福德祠採吊車吊掛到卡車再遷移的方式,移到現今的三株老茄樹廣場。

福德祠是广东和客家移民在 1820 柑宅福德祠 年至 1824 年间建立起来的神庙,许多华族移民来此膜拜大伯公,以表达平安抵达新加坡的感恩之心。

柑宅福德祠: 土地公廟有個168公斤大元寶 拜拜摸了一路發

台中市前竹里的蘆竹湳福德祠不但20年內搬遷兩次,去年遷移時,不是拆除重建,而是用吊車將整座廟完整吊起,再用大卡車遷至三棵老茄苳樹廣場。 楊瓊瓔向現場民眾說,再過二天即是冬至,冬至圓下肚,明年可以好過年,台灣水果月曆還沒翻開,光是月曆封面水果就很吸睛,時間過的好快,12月了,今年又要進入尾聲,和往年一樣,印製限量水果月曆要發送給大家,感謝大家的支持。 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旁邊有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重建財神龜。 南北門福德祠主祀土地公,神龕下方供奉虎爺,一般俗稱的土地公即為福德正神,或稱福神,客家人稱為「伯公」。

67歲的愛心志工陳媽媽指出,今天共有16位志工媽媽從早上六點就開始張羅煮湯圓的工作,共準備約200斤湯圓,還有香菇、豬肉、油蔥、蝦米、香菜、韭菜等配料,可提供約500人享用;楊瓊瓔說,再過兩天就是冬至,冬至湯圓下肚,明年可以好過年了。 西門福德祠所奉郭聖王公神像,呈現坐姿右腿盤坐、左腿自然垂下的獨特坐姿。 柑宅福德祠 相傳郭聖王公原名郭忠福(923-938),於16歲於藤座上得道成仙,其母趕至欲將聖王搬下,卻只拉動左腳、右腳怎麼拉都拉不動,也就是聖王神尊雕刻左腳都自然垂下的原因,相傳聖王死後常顯靈庇佑鄉里,為福建泉州人的守護神,福德祠內供奉聖王,即清領時期福建墾民來臺,將原鄉信仰帶來的證明之一。 根據當地耆老表示,蘆竹湳福德祠在清朝就建立,曾多次遷移,老人家有印象的,就是設置在現在的環中路及光明路勤農巷口。

柑宅福德祠: 台中廟宇推薦│財神廟、月老廟、媽祖廟等全區收錄大全

南街在宗教祭祀上較為著重,因此有飛簷式屋脊、黃色琉璃瓦與雙龍搶珠的華麗裝飾,且現存廟貌為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時奠定,原貌不復存在,因此古蹟本體以北門福德祠為主。 南北門福德祠的發展,從清領至今,見證了頭圍老街的發展歷史,今因港口的淤塞與交通的便利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大不如過往,但民眾仍可以從南北街福德祠隔和平街相望的距離,理解到當時頭圍街商業發展極盛的相關地理位置,以及和平街上當年的繁華景象。 遙相呼應的南北門福德祠,形成頭城老街特有的「端點圍蔽式」(將街道二端點建廟堵住)街道空間,在都市空間位置上的意義遠較建築本身價值高,因此當地居民於民國95年(公元2006年) 7月9日成立了宜蘭頭城文化發展協會,並在各方的努力下於同年12月15日重新受縣政府指定為3級古蹟。 北門福德祠現存廟貌,為日治時期大正5年(公元1916年),由當地民眾發起、捐資修建而成,以當時土地廟宇規模相較,為罕見之大型福德廟,內政部曾於民國74年(公元1985年)指定為3級古蹟,但於民國83年(公元1994年)解除。 南門福德祠曾於明治40年(公元1907年)整建,有別於北門福德祠的保存狀況,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此全部翻修的狀況讓當初建築的原貌已不復見,但從留存照片比對,外貌仍保有舊有樣式。 直至光緒7年(公元1881年),由總理陳上流(生卒年不詳)發起,邀請當地宗親陳振聲(生卒年不詳)、陳春煙(生卒年不詳)及何秋華(生卒年不詳)、余上論(生卒年不詳)等人重修西門福德祠,將原有正殿中堂增高,依據舊制修復拜殿與迴廊,並買下左側土地建置左翼室,致使西門福德祠不僅恢復原廟貌,規模更加宏大。

另每年舉辦的「千龜來朝」活動是1種以各式食材製作神龜以敬拜土地公的競賽。 會選擇以龜來做為主題,其中主要取幾個吉祥意涵:一、烏龜代表長壽,適合祝壽,二、烏龜重心低,走路四平八穩,代表平安,三、龜屬於五行中的「北玄武」,北方屬水,水代表財,拜烏龜除了祝壽求平安,也代表求財。 「千龜來朝」的活動獎項包括由學者專家評選出的「最佳造型獎」、由所有參觀民眾票選的「最佳人氣獎」,以及透過「擲筊」,由土地公欽定的「土地公賞」,此活動在慶祝土地公聖誕之時,同時也藉由舉辦活動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結合宗教信仰與當地居民生活。 柑宅福德祠 南北福德祠雖約於同時興建,但當時南北街生活文化並不相同,此差異也表現在南北門福德祠的建造上。 其形制為單殿單開間,有簡單之馬背屋頂,山牆脊墜裝飾泥塑獅頭、磬牌露窗皆為當時的工藝建築特色,現存廟內神龕供桌則是大正5年(公元1916年)時所保存下來,正面木門與屋頂因長期受雨水而腐朽,經換修已非原貌。 廟外屋簷下設有清同治年間的1對石獅,保存完整,不常見於其他土地公廟,主因該廟為漢人墾殖宜蘭、在頭圍地區所蓋的第1間土地公廟,所以特別裝飾2隻石獅子,以象徵不同於一般土地公廟的地位。

柑宅福德祠: 后里萬善同莊永公

土地公是最基層最親近人的神明,早先被認定為土地的守護神,有句臺語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布各地且無所不在,凡是人煙所至之處,無論城市鄉鎮、田野山林都有土地公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先人來臺開墾拓荒,十分辛苦,祈求土地公賜與豐收,因而祭祀土地公的信仰遍及全臺。 柑宅福德祠 神龕上懸有清乾隆46年(1782年)的「福溢通濟」匾,與光緒7年(1881年)的「萬福攸同」匾、以及「福德祠」匾;中堂兩側的山牆上,各嵌有木質碑記,分別是「大西門重建福德祠碑記」與「大西門重建福德祠捐題芳名碑記」,這些不僅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古文物,也是研究該祠相當重要的史料。 柑宅福德祠 柑宅福德祠 去年4月17日開始遷移,前10天先開挖基座,完成後就到原址把土地公廟吊起來,置放在卡車上,短短3分鐘的車程,為避免碰到電線,便花了1小時搬遷,並在當天完成安座,讓土地公繼續守護著蘆竹湳。 前竹里長林東潭與里民們及福德祠的幹部開會,決定把一直搬家的蘆竹湳福德祠搬到3株老茄樹廣場,也希望福德祠不拆除,先用吊車將整座福德祠吊起到卡車再載至三株老茄樹廣場。 楊瓊瓔強調,今年月曆依舊是相當的漂亮,水果依舊繽紛,今年水果月曆版面配置有調整,之前水果佔的篇幅比較大,今年大概只剩下五分之三,就是為了讓民眾看日期數字比較清楚。

厚里里里長、柑宅福德祠土地公廟主委黃金益指出,柑宅福德祠是厚里里的信仰中心,每年都會舉辦寫春聯、送春聯活動,並提供熱呼呼鹹湯圓供民眾享用,這項傳統已延續多年,因楊瓊瓔每年製贈的水果月曆超夯,很多里民不斷詢問,他特別邀請楊瓊瓔及陳本添準備500份發送給里民。 21日是冬至,台中市后里區厚里里柑宅福德祠土地公廟19日舉辦「吃湯圓、送水果月曆」活動,立委楊瓊瓔、市議員陳本添等人親自到場發送台灣水果月曆,提前向民眾拜年,祝賀大家虎年鴻運照,「冬至圓下肚,明年可以好過年」。 柑宅福德祠 厚里里里長黃金益表示,柑宅福德祠是厚里里的信仰中心,每年都會舉辦寫春聯、送春聯活動,並提供熱呼呼鹹湯圓供民眾享用,這項傳統已延續多年,每年都吸引許多民眾走出戶外話家常。 因楊瓊瓔委員每年製贈的水果月曆超夯,很多里民不斷詢問哪裡可以領取,因此特別邀請楊瓊瓔委員及陳本添議員準備500分台灣水果月曆,親自發送給里民。

柑宅福德祠: 台中訂房

正殿為燕尾屋脊的硬山式建築,建築構造為硬山擱檁式(直接將桁木置於山牆上的作法),共有九架檁,在前五架檁與七架檁間偏五架檁下方有一截面六邊形的燈樑,用以懸掛紙燈與線香。 正殿自建廟以來持續做為主要的祭祀活動空間,原本西門福德祠兩側有左右翼房做為儲存空間,但後來遭到占用,因此目前正殿還兼具儲藏功能,略顯壅促。 柑宅福德祠 西門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左祀註生娘娘,右祀郭聖王公;福德正神即為土地公信仰,為臺灣最普遍的信仰之一。

  • 西門福德祠確切的興建時間,目前查無史料記載,僅能從現存文物推斷建造時間,現已知於乾隆46年 (公元1781年)由當地鄉紳重修前,西門福德祠已經存在,由此可證明,西門福德祠的信仰,至今已經超過200年歷史,根據考據此時已經具備有正殿及拜殿的規模,為此時期全臺福德祠罕見的大型規模,也因此當地人稱之大西門福德祠。
  • 因楊瓊瓔委員每年製贈的水果月曆超夯,很多里民不斷詢問哪裡可以領取,因此特別邀請楊瓊瓔委員及陳本添議員準備500分台灣水果月曆,親自發送給里民。
  • 正殿自建廟以來持續做為主要的祭祀活動空間,原本西門福德祠兩側有左右翼房做為儲存空間,但後來遭到占用,因此目前正殿還兼具儲藏功能,略顯壅促。
  • 西門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左祀註生娘娘,右祀郭聖王公;福德正神即為土地公信仰,為臺灣最普遍的信仰之一。
  • 前竹里長林東潭與里民們及福德祠的幹部開會,決定把一直搬家的蘆竹湳福德祠搬到3株老茄樹廣場,也希望福德祠不拆除,先用吊車將整座福德祠吊起到卡車再載至三株老茄樹廣場。
  • 福德祠是广东和客家移民在 1820 年至 1824 年间建立起来的神庙,许多华族移民来此膜拜大伯公,以表达平安抵达新加坡的感恩之心。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21日是冬至,台中市后里區厚里里柑宅福德祠土地公廟今天舉辦「吃湯圓、送水果月曆」活動,立委楊瓊瓔、市議員陳本添、后里區厚里里里長黃金益,也是柑宅福德祠土地公廟主委等親自到場發送台灣水果月曆,提前向民眾拜年,祝賀民眾虎年鴻運照。 早期南北門福德祠在農曆2月2日土地公聖誕時,和平街居民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近年來因地方人口大量外移,地方發展不同於過往蓬勃,祭祀活動不如過往,當地居民為延續良好信仰,並遙想早年重建時消失的神龜石,自民國96年(公元2007年)起每年於土地公聖誕時舉辦「千龜來朝」的活動。 據說南門福德祠在早期經重建過程中將座落土地公廟旁的神龜石雕搬移,從此消失神踪,常引發居民們的想念,因此南門福德祠管委會於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重建財神龜於廟旁,讓居民勾起過往回憶。

柑宅福德祠: 研究「台中最貴土地公廟」 中一中學生:最多人求這個…

日治時期兩側翼遭當地居民占用,又因此時期彰化市進行市區改正拓寬西門,而拆除了部分的西門福德祠建築,廟宇也被迫往後遷移,致使格局縮減為僅有正殿前帶拜亭,即現存所見之廟貌。 西門福德祠確切的興建時間,目前查無史料記載,僅能從現存文物推斷建造時間,現已知於乾隆46年 (公元1781年)由當地鄉紳重修前,西門福德祠已經存在,由此可證明,西門福德祠的信仰,至今已經超過200年歷史,根據考據此時已經具備有正殿及拜殿的規模,為此時期全臺福德祠罕見的大型規模,也因此當地人稱之大西門福德祠。 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彰化地區大地震,造成福德祠毀損嚴重,隔年由當地西街信士陳庇捐獻修建正殿,其餘毀損部分因經費不足,暫時無力修復。 厚里里柑宅福德祠土地公廟19日舉辦「吃湯圓、送水果月曆」活動,一早6點多即有不少民眾等候排隊,8點一到準時發送,吸引400多人排隊參加,熱鬧滾滾。 正殿留下光緒7年(公元1881年)的「大西門重修福德祠碑記」,可了解到修繕過程與當時福德祠的整體建築格局規模。 目前西門福德祠建築為一拜殿一正殿之歇山式建築,此格局稱為「三間起一條龍前帶拜亭」,係光緒年重建時之結構。

柑宅福德祠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