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乘寺介紹

公元前后的古印度,正是口颂佛经书面化的时代。 几乎同时代中国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是以皇室官方组织,严谨制度下的书面系统翻译。 随着汉明帝打开官方迎请佛教的大门,随后数百年间,天竺、西域与中原各地传经、取经之高僧络绎不绝,鸠摩罗什、法显、真谛等,都是通宗通教,具足神通的证果圣者。

台灣大乘寺

而今日台灣由於經濟制度的不同,托缽乞食不可行,僧伽必需花費較多時間、體力、精神,致力於財源的開發及生活的自顧,修持時間相對地跟著減少。 另外現代僧伽處於物欲、權勢、名位氾濫的洪流中,容易迷失自己,所以能證悟道果的人,也就微乎其微了。 然而僧在即法在,佛陀本懷的宣揚,是每位佛弟子的使命,雖然時代環境尚不允許,但是身為佛弟子的我們,必需有不讓正法毀滅在我手中的戒慎心態,努力修證,宏揚正法。 何況佛法的傳播,是久遠的工作,只要佛弟子們前仆後繼,相信世人必有認識佛陀本懷的一天。 佛世時的十大弟子,成就阿羅漢之後,分散各處,代佛宣化,受到相當的歡迎。

目錄(立即跳往)

台灣大乘寺: 臺灣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廣東路171號之1

所以早期臺灣佛教史的發展性格邊陲性和依賴性,主要便是受此兩省的佛教性格所影響。 此後,則是二戰後的大量各省逃難來臺移民,才發生另一波新的大陸漢傳佛教性格在臺灣的普遍化影響。 佛教採取無神論,所謂「無神」並非指世上沒有神(神祇),而是沒有創造萬物、主宰萬物、至高無上的神(造物神)。 世間神祇與人類皆為六道眾生,其地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覺悟,不過此種無神論、接近哲學的宗教,後來分成許多派系,其中許多派系可以包容多神,且接受神格化人物。 迦濕彌羅國的說一切有部在貴霜帝國迦膩色伽一世時著《大毘婆沙論》達到鼎盛,其中提出了「佛種性」和順解脫分理論。 说一切有部中的譬喻师,不滿《大毘婆沙論》中對其進行的全面批判,而分立為经量部,它的活动范围似乎未超出西北印度。

  • 由於此論說思想的出現(無神論的傾向)打破傳統婆羅門教的多神論、第一因論,為整個印度社會、宗教界注入新生命。
  • 南傳佛教《巴利三藏》中沒有「大乘」、「小乘」之詞。
  • 法師甫接辦時,學校僅有教學大樓一幢,長老著手規劃校務發展,首先將「僑仁工商」更名為「能仁高級家商職業學校」,並擴充軟硬件設備。
  • 釋迦是族名,牟尼是梵文中對聖者的通用尊稱,意為寂默。

知我心者即身成佛:不動明王就是佛心,我們常常寫「佛心」。 法王說找不到自己的心,不存執著的,才能安心,只有無心之人才能夠成佛。 當我們修到一切五毒執念消除後,也因「有我」才會執著,如食衣住行的執著和煩惱,反之行者若能隨緣安心,便能即身成佛。 只要無心之後才會明白自身是幻,世間一切財色名斷除,就是成佛之時。

台灣大乘寺: 大乘佛教修法

经中国佛教协会宽忍法师提议,将该寺更名为“邯郸大乘玉佛寺”。 随着玉佛的相继安位,该寺香火日盛,朝拜礼敬者人流如潮,有望成为邯郸乃至中原弘扬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 此外,蓮池潭風景區內還有豎立著巨型騎龍觀音像的春秋閣、巨型玄天上帝像的北極亭、啟明堂、孔廟等優雅又壯觀的宗教文化景點,不論是否有信佛道教,都會對這裡的獨特風光留下拍不完的照片。 在教育方面,長老在1979年接辦位於台北新店市、早年由教界長老大德集資興辦的「僑仁工商」,長老親任董事長。

極樂世界的事情法王最清楚,因為法王就是從那裡來的,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的,因為舍利弗就是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的,這就是原因。 民國56年籌款購地,創建大乘寺,並向中國佛教會、高雄市政府立案登記。 經政府第九期土地重劃後,大部份拆除重建,迄民國83年才完成建築,安僧辦道、隨緣化導,乃將建寺因緣。

台灣大乘寺: 高雄│龍虎塔

當時佛教界內部有許多法師對她批評很強烈,但教界廣受尊重、道場持戒嚴謹著稱的蓮因寺 懺雲老法師,則仍然接受她依止為師,並且經常去探望她。 老法師讚嘆她的苦行定力和饒益眾生的悲心,而老法師的弟子們,則更是視她為善知識及修行表率。 仿唐式建造,以木材為整體設計主軸的緣道觀音廟,給人的氛圍截然不同於一般佛寺。 起初建廟時,就秉持著「蓋一件可以流傳後世,有著世界觀格局的藝術品」為目的,而打造出極有特色的廟宇。

台灣大乘寺

在理論上來說,大乘佛教也否認部分小乘部派的「我無法有」的觀點,龍樹學派認為「我法皆無」。 也就是說,佛法本身也是不具自性的緣合物,法的本性也是空的,乃至于佛法也是空性的,《金刚经》云:「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譬喻佛法如同渡出苦海到達彼岸的舟乘,舟乘衹是因根機而設的工具,即所謂佛法也是緣起性空。 而对于真如实相是有是空的问题,中观学派认为佛性在胜义谛是「非空非不空」。 而後來,出現了秘密大乘佛教,或稱“金刚乘”或者“密乘”。 由於密教和婆羅門改良後的印度教界限的混同,甚至流行主要尊崇婆罗门诸神,稱作佛菩萨的權化,而不再把佛菩萨作为主尊,再加上印度的僧人們受到性力派外道影響,開始提倡歡喜法。

台灣大乘寺: 台灣南投寶塔

使用「京都一乘寺拉麵套票」便可以從指定合作拉麵店中,挑選一家享用拉麵。 一乘寺屬於京都的拉麵一級戰區,坐擁多家拉麵名店,當中「珍遊」創立超過70年,濃厚鮮美的雞白湯湯頭用上雞骨等熬製,配以具彈性的麵條,一直以來備受當地人愛戴,非常適合台灣人的口味。 「一心敬禮五色不動明王、毘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祈請「東方藍色不動明王、西方白色不動明王、北方黑色不動明王、南方紅色不動明王、中央黃色不動明王,中央大聖不動明王」。 毘盧遮那佛教令不動明王尊者,祈請不動明王接引幽冥眾往生清淨佛國,並加持大眾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逢凶化吉、道心堅固、息災、增益、降伏、除障皆能夠圓滿成就。 以不動明王之猛火燒儘煩惱;以不動明王之劍,斬斷我執、法執,一切的執著。 在她的指導之下,《真佛宗》各寺堂會的眾弟子,非一盤散沙,而是虛空中曼陀羅一顆顆閃亮的光明沙,如粒粒珍珠般在世界各地閃耀發光。

如今的大乘玉佛寺已成为古赵佛教文化中心,冀南旅游胜地。 台灣大乘寺 寺内景色优美、树木葱茂,山清水秀、法音缭绕、鼓暮晨钟为广大信众所敬仰,实为弘法交流、参学修持的好去处。 为弘扬佛教文化,促进旅游兴市的发展,1994年邯郸市政府总投资3亿元,批准重建大乘寺作为四众弟子育经拜佛场所。

台灣大乘寺: 經典

民國四十年,太虛大師學派大弟子大醒老法師所創辦之台灣佛教講習會,因大醒老法師中風而交由上師與星雲法師負責各項教務,上師勤奮教學,不遺餘力。 上師至十九歲至三十八歲宏法期間,每見青年學子剃度時,其父母哀哭猶如生離死別,甚而謾罵佛教。 上師認爲出家學佛是神聖的職事,不應有傷痛,故提出佛教應有「雙軌制度」,即出家能成法師,在家學佛亦能成就宏法利生之大菩薩。 讓世緣未了,責任義務未盡而有志學佛者,仍有一貫完整的佛學教育環境,學成後能宏法利生並獲薪給及專業服務;上師之「佛教雙軌」思想由其所譜贊僧歌及美滿姻緣二首,便能窺其端倪。 畢竟在家宏法利生是不易之舉,上師遂於三十八歲還俗,組成佛化家庭,旨在(在家宏法利生)之表率,繼續推動佛法,先後到愛愛救濟院、高雄大乘講堂、東山道場、普門講堂、大乘精舍及各大專院校作定期演講。 上師現任大乘講堂負責人,同時宏揚法相唯識學、法性空慧學與法界圓覺學三系思想,及定期密法灌頂。

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誠心,持續不斷的念佛或做功德回向。 佛陀時代, 六十歲已經很老邁, 已經不堪教化眾生, 所以不許受大戒. 現在的人, 八十歲還很健康, 還能教化眾生, 所以方便得以受大戒. 【提問】印光大師說三時繫念係後人冒中峰國師之名所作,在佛門極度勝行.請教 尊宿大德,如法不? 僧大同學都必須住在學校,如有事情要外出, 台灣大乘寺 必須請假, 雖然沒有結夏安居的儀式, 但生活作息如同安居. 例如將四念處,最基本的身、受念處,運用於日常生活中,以培養內省能力,改善習性,如此自然能提高參與者的興致,獲得更多非佛教徒的認同。

台灣大乘寺: 寺院多功能講堂

她經常笑瞇瞇的指著對方,比出大拇指,對自己舉出末小指,形容自己是非常卑微的人物;所有的功德不在她,都是佛菩薩的緣故。 以佛教的語言來說,「救世師父」雖然以某種超過理解的特殊神通來度化眾生,但她並非顯現一種惑人的奇技,而是以自身的大悲心,透過咒力加持大悲水,照顧著那些期待解脫「病困」之苦的人們而已。 「救世法師」部分舍利目前供奉在現址銅鑼九華山 大興善寺的舍利塔中,其餘則供奉在佛堂諸佛像的正前方,以燈光照射,反射出七彩神聖的光芒;而左前方比丘尼金身塑像,即是開山始祖無名法師。 參拜信眾,往來不絕;而法師一生造就九華山 香火鼎盛,信徒、志工遍及全省,成為臺灣著名朝山聖地。 法師治病時,常在過程中向人說明過去的因緣果報,以為戒惕。

台灣大乘寺

位於大阪中之島地區的大阪市中央公會堂,建成至今超過百年歷史,擁有紅瓦磚牆的復古建築,充滿大正時代的藝術韻味,2002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家文化財,是中之島的象徵,現時主要作為會議及音樂會場地使用。 「不動明王」的誓願:「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法王問大眾如何解釋,在聽到幾位弟子解釋後,祂讚嘆大家都說的很好,便幽默的說自己不用解釋了。 某年前的10月3日晚上,法王在睡夢中驚醒,喉部射出紅光,大力金剛從口中飛出,周圍有紅色護網守護法王「眠光法」,然有一鬼王在光網外喊話說要帶法王去舊金山見牠的主人。

台灣大乘寺: 台灣鶯歌禪淨中心

祥光迸射異香芬馨,八功德水潺潺,寶殿金閣放出光輝,菩提道上此淨土最勝,處處煙霞幽境,多重寶樹,妙景非凡,地湧蓮花黃金為地,奇花開放滿座香,舍利寶塔玲瓏處處。 瑤池金母,是我三本尊之一,是仙王也,而阿彌陀佛是佛王也,地藏王菩薩是地王也。 「蓮生活佛」之法源,是摩訶雙蓮池的「蓮花童子」,「蓮生活佛」與「蓮花童子」平等無二,沒有分別。 蓮花童子金身頭戴五佛冠,有五方佛住頂;有「嗡嘛呢唄咪吽」大明六字真言垂肩,是觀世音菩薩心咒;金身的雙手,左手持金剛鈴,右手持金剛杵,是象徵「大金剛持」及「金剛薩埵」。 密壇位於大雄寶殿下方一樓,龍邊設城隍殿、虎邊設財神殿,中間壇城供奉蓮花童子、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五方佛、真佛宗八大本尊、大威德金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金剛薩埵、四大天王……數十尊佛菩薩金身。 壇城上方天花板為密教著名之「九會曼陀羅」,用香樟木雕刻並配以密教色彩。

經幾十年的宣教,佛教於1980年代中期開始於台灣流行。 加上經濟發達、政治鬆綁等因素,由中國大陸傳入的漢傳大乘佛教成為佛教的新興主導力量。 不但佛教信徒增多,以往從未出現的佛經謁語也大量出現於各種場合。 而這又是和戰後六十年多來臺灣佛教的發展,最息息相關的。 所以臺灣近三百多年來的佛教史,並不都是充滿歡樂和無憂的世外桃源生活史,而是帶著諸多歷史滄桑和生活無奈的艱難奮鬥史。 叢林系統的佛教,則始於明鄭時期,台南竹溪寺為最早修建寺院之一。

台灣大乘寺: NO1.高雄石頭廟

修建后的卧佛殿和藏经楼为明清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台灣大乘寺 台灣大乘寺 大乘玉佛寺曾为中原名寺大刹,名僧云集,香火旺盛,楼堂殿阁一应俱全。 重建后的大乘玉佛寺主体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卧佛殿和藏经楼,另有佛学馆、禅院、念佛堂。 大乘玉佛寺,简称大乘寺,原称大佛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部赵苑公园南,始建于南北朝大象年间,距今已有1400余年。 亞洲自由行專家與輕旅行合作授權,原文刊登於:走春到這裡!

祂所想的都是真佛宗眾弟子,將來我們集合在天外之天的佛國,於摩訶雙蓮池再辦法會,到時我們一一點名,大家一定要一起參加。 她是法王第一侍者,幫助法王處理宗派一切大大小小之事,她這一生奉獻大愛於眾生,不愧為一宗之母。 她安排膳食、奉茶,一點都不馬虎,更是任勞任怨,這就是她接引眾生的菩提心與善巧方便。 為了慈悲眾生,祂融合道顯密的精華創立現代適合修行的「真佛密法」,也常教導四眾弟子,修行要精進不懈。 祂是我們最大榜樣,親力親為從不請假,一日一文章、一天一幅畫,造就了今天等身的佛學巨作與開示,廣度眾生享譽人天。

現代佛教研究,一般根據漢譯佛典的年代,來推估出大乘佛經集成的年代,再根據大乘佛經出現的年代,來推估出大乘佛教的發展狀況。 有一些學者根據大乘思想與大乘經相伴而來的假設,認為大乘佛教約在公元1世紀時開始在印度流行,約在貴霜帝國時代。 一般認為,在2世紀至3世紀間,即中國後漢至南北朝時代漢傳佛教出現之時,大乘佛教已經在印度正式確立。 對大乘佛教本身,其教義發展又可以做出不同的斷代。 佛陀如是說「見相非相,即見如來。」在迴向中的一偈:「如見佛了生死,如佛渡一切」。 佛本無相,然不動明王是「大日如來」的教令輪,亦無相。

台灣大乘寺: 台南老屋華麗變身!走進捉…

且為佛教臨濟宗法門,其他宗派(如曹洞宗、淨土宗等)則要等到日治甚至戰後方來台扎根。 大乘佛教認為,大小乘教法的區分,主要在於自利與利他的不同;能夠自利利他,圓滿成佛的教法為大乘;而只求自利,斷除自身煩惱的教法,則為小乘。 台灣大乘寺 在《法華經》譬喻品中,將聲聞之道譬喻為「羊車」;將修菩薩道者,稱為「大乘」,因其度眾生多,以大「牛車」喻之。 又如《大方等大集經》稱「其乘廣大故名大乘」,大乘佛教以“普渡众生”成佛為目地。 《靈鷲山外山》詮釋了心道法師的苦修與菩薩道精神。

台灣大乘寺: 台灣士林禪淨中心

目前在台灣,還有創價學會、靈友會、立正佼成會、真如苑、阿含宗等類佛教之新興宗教與日蓮正宗、真言宗等傳統宗派在台弘法。 20世紀初,隨著日本統治台灣,大量日本佛教派系來台宣教,直至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前,共有八宗十四派的日本佛教支派來台傳教,其中又以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發展最大,不過較符合臺灣民情,以菩薩神化為主的曹洞宗、日蓮宗、淨土宗等佛教宗派也頗有發展。 例如,曹洞宗就曾自費於台北觀音山的山路上(今凌雲路)設置沿路有三十三座石觀音像的禮佛古道(台北西國三十三所靈場)。 20世紀初,隨著日本於台灣始治,大量日本佛教派系來台宣教,直至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前,共有八宗十四派的日本佛教支派來台傳教,其中又以真宗本願寺派發展最佳,不過較符合臺灣民情,以菩薩神化為主的曹洞宗、日蓮宗、淨土宗等佛教宗派也頗有發展。 台灣佛教的特色之一是世俗化,例如巖仔和高僧信仰;雖然有些人對世俗化的佛教較為反感,但佛教原教旨中並沒有反對世俗化的規定。 基本上戰前的傳統佛教採世俗系統(如巖仔和高僧信仰)與叢林系統(如後述之五大山頭)分開的形式,戰後的漢傳佛教系統特色則是高度入世的佛教叢林主導一切。

主要原因在於,印度早期歷史研究的史料十分匱乏,對於佛教的早期發展的記載更是缺乏。 其次,各部派佛教的文獻本身也留存的很少,除了南傳上座部之外的各部派三藏,都沒有被完整留下來,特別是大眾部系,主要的三藏經典都散失了,只留下片斷。 這使得學者對於佛教的早期發展,所知並不明確。 可以用來考證大乘佛教早期歷史的文獻,主要為大乘佛經本身。 然而很少明確記載集出者、地點與時間,學者在信仰與求真之間進行研究,更添困難。

台灣大乘寺: 大乘寺

大雄寶殿內有「一佛一世界」壁佛——大佛像後方三面主牆上,排列有整齊的小佛龕,氣勢磅礡非常,佛龕造型以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主尊,每一佛龕呈現出一完整之曼陀羅。 台灣雷藏寺地靈殊勝,氣象萬千,及未來際雷藏寺興起,風雲際會,法雨瀰佈,眾生得度如大海般浩瀚無量之情形。 共修法會,顧名思義就是大家共同來修持,這與是否有寫牌位無關。 寫牌位有寫牌位的功德,共修有共修的功德,若是能夠寫牌位又來共修,二項功德都圓滿。 【回覆】阿彌陀佛:辦理三壇大戒事宜可從網路查詢或google 某年三壇大戒會,光德寺若舉辦三壇大戒也會在網站公告。 台灣大乘寺 《楞嚴經》第七卷就有修持的部分,簡單的方式,就是誦《楞嚴經》,持楞嚴咒即可,再進一步,將《楞嚴經》反聞聞自性、捨識用根等的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台灣大乘寺: 南投縣

另外,明、清時代來台的移民,自閩、粵等地,帶來了許多高僧信仰,學者有人稱之「佛教俗神」信仰,如福建泉州安溪縣的清水祖師信仰、顯應祖師信仰,漳州的三平祖師信仰,汀州的定光祖師、伏虎禪師信仰,福州的泗州祖師、扣冰祖師信仰。 高僧信仰亦會道教化、如道教廟宇、鸞堂也時常奉祀原屬佛教禪宗的達摩祖師、濟公禪師與普庵禪師等。 但是,學者王見川則稱此類信仰內涵和特質,應改以「神異僧的靈驗崇拜」稱之才正確,兼可代替先前名實都不符的「高僧信仰」觀點。 釋迦牟尼並不是神,他除了創立佛教外,就只有傳授「佛法」。 此外還要修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和同事。 接近攝取眾生,爭取他們的信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以溫和悅耳的語言與他們交流,做一切對眾生有益的事情,與他們和睦相處,作他們的表率,同他們一切修行。

台灣大乘寺: 台南大天后宮

另一方面,佛法要生根發展,需要結合當地文化與民情,藏傳佛教傳入台灣亦是如此,此即為本土化(或稱中土化、漢化)的藏傳佛教。 例如,日常法師創立的福智文教基金會,提倡以儒家的思想建立十善社會,推廣《菩提道次第廣論》研討班,弘揚宗喀巴大師教法,成立慈心有機事業、里仁公司等。 又如,首位台灣籍的轉世喇嘛洛本仁波切在台南縣左鎮創建以「藏密中土化」為目標的噶瑪噶居寺也頗具影響力。 菩薩是大乘佛教的楷模,其基本前提是發菩提心,立誓願要為眾生利益不入涅槃。 化身指佛陀為度脫眾生,隨應顯化之身;報身指佛陀修行所得能享法樂並給十地菩薩示現功德之身;法身即是作本體之自性身。 許多大乘經典都說佛有無量之多,但一致承認其本質為同一的法身。

由於疫情緣故,本寺護持經費急遽減少,惟工程仍持續進行中,盼十方善信大德慷慨護持,共成無上佛道,功德無量。 亦稱息諍塔,紀念 釋迦牟尼佛於竹林精舍平息僧團分裂之諍,弟子眾最終重回佛側追隨修行。 本寺的主體工程已完工,即將進行園區的「八大佛塔興建工程」。

台灣大乘寺: 臺灣花蓮縣吉安鄉明義七街14巷6號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