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煜法師10大分析

這像翹翹板一般,這邊上,那邊就下,不能期待只一邊上,而另一邊不下。 加緊是上,放鬆是下,但就一般人的習性而言,要先會放鬆,才能加緊。 所以今天要教各位的,不是如何加緊,而是如何放鬆。 道樹禪師晚年,於三峰山結茅而居時。 常看到一些奇怪的人,或穿著特別形色的衣服,或談些詭異非凡的事相。

  • 其次又如順流而下,雖很痛快,可是卻乃生死流;而要修行的話,就得逆流而上,但逆流就會產生身心很大的壓迫。
  • 我覺得最好像數學一樣:先從一維的點線講起、再講二維的面、再講三維的體,越來越複雜。
  • 打坐或會有浮光掠影的現象,有好的感受,或異樣的光采,其實這些都是瞎貓碰到老鼠,沒來得及抓緊它,它就溜掉了。
  • 天氣熱,空間狹小,這雖是事實,可是我們的心也不要被外境所轉。
  • 有時候我們也明知道,自己不該貪,不該瞋,可就是做不了主,為什麼呢?
  • 其實,禪除關乎方法外,更有它理論的基礎與實際的證量。
  • 下面又有一個對句,曰「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等重上坐時,卻一切依然故也。 故雖打坐時,搖搖晃晃地沒辦法用功,可是至少我們的氣還維持著。 而氣若維持的愈久,才有慢慢疏通的可能。 所以雖只傻傻地昏沈在那裡,還是有代價的。

果煜法師: 修行最怕錯用心

於是以氣上不了頭部故,頭部乃缺氧;不只打坐時會昏沈,就是平常時也會比較健忘。 所以我要申明的是:覺受壞,不見得就是功夫退。 有時候我們會起錯覺:以前還可坐一個半鐘頭都不痛,而現在竟一個鐘頭不到,就開始痛了? 為以前業障還未現形,而現在現形了也! 腳的痛,前既已捱過去了,不是當就不痛了嗎? 以前是以前的層次,而現在更有新的層次。

而中觀的講法都是用「立、破」的方式──先立再破,有的人被破來破去,還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對於「立、破」的研習方式,各位還要慢慢適應。 尤其,各位之中也有些是生面孔,也許看過我的文章、聽過我的MP3,但在適應上可能比熟面孔還要辛苦一點。

果煜法師: BOOK☆WALKER 台灣漫讀 / 電子書平台

以能在順境中繼續修行,何足為奇? 反之,在逆境裡能繼續用功,才是難能可貴。 這也就說,我覺得打坐其實也沒什麼秘訣,非必倚賴善知識。 幫助你在業障現形時,繼續打坐而已。 我們不要想:善知識能幫我消業障,甚至能代替我背業障!

果煜法師

如此日積月累,即使短時間不覺得自己有進步;但長時間下來,半年或一年以上,自己或別人都會覺得身心已有改變。 這改變不是坐間的覺受,而是能落實於生活間的觀念與心態─更純熟的觀念,更開拓的心胸。 這本應該是我第一本比較完整讀完的佛教經典。 後使我對性和相的理解加深了。 我對好多段落、文字都有感受,但又覺得自己只時一知半解。

果煜法師: 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

因為真正的修行,乃不當從「有所求、有所得」去啟修的。 欲望,而去努力賺得;這跟世間人的本質,還是沒有什麼兩樣。 比如說有的人以作生意而求賺錢,有的人向神許願而乞發財,手段雖不一樣,目的云何不同? 故如為求世間的順境安樂而發心學佛,即與佛法不相應也。

事實上,逆境不唯是逆境,有時逆境反才是轉機的關鍵。 轉不過,就得靠正確的觀念也。 所以對於一個真學禪的人,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就是越修行,業障越現形的快. 越現形的多;而現形處,反才是關鍵處,轉機處。 這時我們除了心裡明白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堅持到底. 腿痛要繼續坐,坐到不痛;心煩要繼續坐,坐到不煩。

果煜法師: 佛教認為一切現象「緣起性空」緣起緣滅這個道理人人都聽過,但甚麼是「空性」?它是空的?還是圓的?為什麼證悟空性者能了脫生死煩惱?

很多人都是這個樣子,才開始高興,它就沒有了;有人很在意自己打坐是在什麼境界? 趕快問原因,為什麼會這樣那樣? 真正的打坐不能求境界,禪宗常講「見性」而非「見相」;境界再怎麼好也是虛妄的,是相而非性。 能體驗到超然不動的心,才與「性」有些相應。 所以禪坐剛開始當然需要聽聞學習,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觀念。

果煜法師

既修行是消業障的過程,也是降伏魔難的過程,因此我們不可能不著魔的。 因此一個修行人,應先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不是從順境,而增加我們的智慧。 反之,當從逆境而消除我們的業障。

果煜法師: 果煜法師文集 :不以覺受論功夫

甚至若非連續用功的話,這種昏沈健忘的現象,可能將持續幾個月或半年之久。 所以這時候,雖用功不得力,反應比平時更賣力去坐,才能早日突破關卡。 而這些人你要不要打他香板呢? 但打過幾次後,你的手卻也軟了─因為根本沒有用。 打時醒一下,等一會又昏過去了。 余意:乃繼續坐,以待熬過難關。

果煜法師

七十五年告假 果煜法師 入山,作更上層樓的進修;七十八年住山期滿,才應時代需求,略作開示演講。 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的《楞嚴經》,唐代後才傳入中國。 隋朝的智者大師很早就聽說有這部經典,也確認它的義理非常崇高、深妙,但是這部經典卻一直沒能傳到中國。 那是因為當時印度把這部經典當作國寶,禁止外傳。

果煜法師: 果煜法師

不是先知道,再去打坐;而是坐過後,自然明了。 坐到業障慢慢消了,就會越來越清楚。 有些人覺得因妄想太多,以至於沒辦法繼續打坐! 至少妄想,只想在心裡,它會將你的腿掀下來嗎?

果煜法師

或者,雖不著魔,但只守株待兔而曠費時日,一無所成。 所以今天當以這樣的知見:不以覺受論功夫,來肯定我們修行的信心跟毅力,而繼續用功。 如此持之以恆,功不唐捐,至少會有一些成就的。 如果我們回觀妄想,妄想殆可分為兩種:一是有主題的執著,一是無主題的雜念。 有主題者,比如股票下跌了,我怎麼處理呢? 或者孩子的功課不好,應如何加強?

果煜法師: 為什麼第八識不能造業

找了老半天,卻找不到我的心啊。 為什麼千百年來,人們對它奉若圭皋,推崇備至? 這本了解和學習《金剛經》的指南, 果煜法師 以二十個主題開啟《金剛經》蘊含的修行原理, 引你放下偏見,為人處世更有智慧。

  • 於是從「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閒雅,這中間怎麼過渡的呢?
  • 因此,修行是從「修不行」開始的。
  • 腳的痛,前既已捱過去了,不是當就不痛了嗎?
  • 而某些修行人,受的痛苦或磨難,乃比他們還多。

預見到將來必定重讀的一本書。 買書的時候只有固定版面,現在則多了流動版面。 如果可以讓讀者自由轉換版面就方便多了。 《金剛經》是經中之王,掌握此經,您的生命就開始有了轉機。 閱讀和修習《金剛經》能夠幫助我們,斬斷無明和邪見並且超越它們,將我們度到解脫的彼岸。 一行禪師,以他特有輕鬆、易親近的言語——透過日常生活的實踐來詮釋《金剛經》的絕妙特色。

果煜法師: 佛教徒的飲食觀

途中雖經服役與就職的轉折,但「深入佛法,自度度人」的願心,不但未有任何的冷卻褪色,反而更加的懇切鮮明。 由是於民國七十三年,毅然決定出家修行的道路,選擇於農禪寺剃度,追隨聖嚴法師修學禪法。 修行,其實是從「修不行」開始的。 各位在炎熱的夏天裡還來此打坐,皆是為「有所求」而來──希望在心理、生理上有所改變。

看透生老病死的本質,就會知道現在如何活得更好! 死亡離不開每一個瞬間,也發生在每一個當下。 本書涵蓋了那爛陀傳統的基本主題,佛教的生命觀、歷史、修行所必需的內在工具,以及佛法在世間的應用。 果煜法師 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其他佛教傳統的教法,並與科學、媒體、政治等多元領域對話,為學佛者提供更為寬廣的觀點。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 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果煜法師: 修行,是從「修不行」開始的

這我們才得以借佛法的智慧,來安撫. 反之,如等到下輩子再受報,則誰也沒這份把握。 果煜法師 而那些作惡多端者,如受報的話,就可能直下三惡道去也。

在文中饒富詩意且寓意深遠的23篇啟示,讓《金剛經》更柔軟、更深… 若期待一打坐就要超凡入聖,絕無妄想;其實這才是大妄想。 我們應該努力於用方法,但不要用太高的標準來苛求自己。 如把標準定得太高,則妄想一來,就覺得被打敗了。

如此經過十年之後,這些奇奇怪怪的現象,終於消失了。 有時候我們看初學者,反而坐得又穩又直;倒是一些老參竟坐得歪七扭八的。 初學者,或氣還只在下沈的階段,故還顯現不出脈障之所在。

以真修行者,既過去生的業將現形,也今生造的業會受報;因此從世間人來看,反是逆障重重,磨難特多。 果煜法師 首先、身體要放鬆:有些人腰一挺起,小腹就在用力,這是不對的,小腹要先放鬆。 有些人肩膀會用力,因為結手印,肩膀便不自覺地向後弓或向上聳,這樣便使關節卡緊了。 故上坐後要檢查身體,看有沒有那個部位未放鬆。 放鬆最簡單的原則,就是不要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用力,甚至完全地不管它,才能真正的放鬆。

你能熬久一點,才能對疏通有所幫助。 當然如能一次就熬過去,最好,可是太不容易;但能熬得越久,對疏通也就越有正面的幫助。 於是因修行的關係,將把自己的業障逼出來時,身心就會產生相當多的困境和險阻。 毅力,慢慢去降伏這些障礙,才能峰迴路轉.

果煜法師: 商品清單共有1本

七十五年告假入山,作更上層樓的進修;七十八年住山期滿,才應時代需求,略作開示演講。 於是因小路很多,故妄想也就很雜。 所以散亂,其實也是另種轉機:以如是有主題的散亂,則應用佛法對治消除。 若心結解決了,也算是消除業障吧! 反之,如只是雜念紛飛;則唯有更加緊用功,以求「攝心歸脈」,而漸消除脈障。 其實還都差不多,皆「攝心使氣歸脈,安忍以待業消」而能熬過層層關卡。

果煜法師: 為什麼第八識不能造業

另外在這裡打坐,可沒有在家裡舒服習慣。 雖修行不一定要吃苦,但要能對治我們的習氣。 在這裡住得不舒服,不表示這裡不好,它只是與你的習性不相應而己,所以不要老是懷念家中的光景。 還有一些人會對監香法師有意見,他話講得少,會有人嫌他太冷漠;話說得多,也會有人嫌他嚕嗦。 再怎麼做,都不可能讓每個人滿意。 所以這些外境,不管天氣或人,要盡可能不受影響。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