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東法師詳細攻略

民國八十二年他有幸皈依聖嚴法師門下,法號「果程」,在修行的路上期盼能成為眾生的橋梁,一心推動中道,追求中華道統;也企盼在人生任何情境裡面,透過生活、生存跟生命,更充實也更有價值。 果東法師 果東法師,1955年出生於臺灣基隆,1993年於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座下出家,曾任聖嚴法師侍者、助念團及護法總會輔導師、關懷院監院、僧團男眾副都監,也是聖嚴法師於2005年傳法的法子之一。 2006年9月起接任法鼓山第二任方丈,2007年擔任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2009、2012年續任第三、四任方丈。 法鼓山僧團是於6月26日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召開第8屆全球僧團大會中通過果暉法師擔任第6任方丈;聖嚴法師當年負笈東瀛獲得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果暉法師也是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果暉法師未來接下法鼓山方丈重任,傳承聖嚴法師的衣缽。

果東法師

時至今日,其不僅是法鼓山的活動核心,更是蘊藏了法鼓人共同的記憶,亦是弘法之重要地點。 法鼓山法華鐘自2006年12月正式啟用,並於2007年首次於除夕夜舉辦撞鐘祈福活動,以彌陀法會與撞響108聲法華鐘聲,作為去除108種煩惱的象徵,並祈願來年平安、順利。 ),為中華民國的大乘佛教團體,被民間歸類為台灣佛教四大山頭之一的佛教團體。

果東法師: 會員服務選單

此外,隨著「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完工,目前此一核心組織亦隨之搬遷上山。 手術經過數小時,醫生走出開刀房,仍然帶著微笑,對那個父親說:「感恩佛菩薩,您的孩子醒過來了,後續問題就請護理人員向您說明。」說完就走。 那個父親還是有些不滿,問護理人員為什麼醫生可以如此高傲,也不讓人問話,掉頭就走。

  • 聖嚴法師昨日開示,每位成員都是接班人,新方丈非唯一接班人;佛門弟子終生為義工,方丈任期有限,服務卻是無期。
  • 1994年提出「四環」觀念,所謂的四環即是指:四種環保,是以心靈環保為主導,從心出發、由內而外,推己及人地擴大到對社會、人類、環境、自然、生態的整體關懷。
  • 1938年第五代住持江普乾居士因應台灣日治時期之時勢,聲請加入日本曹洞宗聯絡寺廟,並更名為「齋明寺」。
  • 是年5月,「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正式成立,由楊正、賴燕雪擔任首屆正、副理事長,是為護法總會的前身。
  • 1911年第三代住持胡普惠居士擴大改建殿宇及東西二廂。
  • 如果缺乏溝通,彼此產生誤解、批評,再經過有意無意地輾轉相傳、加油添醋,就可能演變成流言、誹謗的情況,甚至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及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在這開刀後兩年多的日子裡,父親示現給我們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等人生之苦的種種境界,每一個階段都帶給我們極其深刻的感受。 眼見至親的人受到病痛的折磨,身體逐漸的衰弱,除了不斷的服藥,剩下的全是身體上的負擔和精神上的煎熬,身為子女的我們,既無法替代也無法減輕他的痛苦。 事實上,父親的焦躁不安還時時引發我們的埋怨、不耐,甚至瞋心,這對學佛的我們實在是一大考驗。 不可諱言,我們的心情常常隨著這些境界流轉,不由自主。 當看見自己念頭的生生滅滅,起起落落時,也觀察到這世間一切遷流不已和變化無常;而父親往生後,我們對生命的虛幻、不可掌握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 2009年聖嚴圓寂後,政壇人士則常到法鼓山拜會果東法師。

果東法師: 中華佛學研究所

但隨著護持人數增加,原有公寓的出入在管理上有所不便,故於1992年10月遷移至柳川東路上,1996年5月再遷移至忠明路上弘法。 果東法師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基於安全考量,遂於2000年9月遷至西屯區市政路上,持續弘法迄今。 目前主要以舉辦各種共修活動、菩薩戒誦戒會、地藏法會、大悲懺法會,以及成長營、合唱團、佛學講座與兒童讀經班等為主。 因父親遺言不發訃聞,以免驚動長輩、勞動朋友,我們決定只舉行家祭。 五月十九日榮總懷遠廳的佈置是依法鼓山禮儀環保的理念,根據法鼓山佛化奠祭手冊,並在果東法師的指導下安排的。

1926年第四代住持江普梅居士禮福州的鼓山湧泉寺聖恩和尚為師,傳承鼓山曹洞宗的禪學法脈。 1938年第五代住持江普乾居士因應台灣日治時期之時勢,聲請加入日本曹洞宗聯絡寺廟,並更名為「齋明寺」。 1998年第六代住持江會觀居士期能讓齋明寺革新再造,遂邀聖嚴法師接任住持,將齋明寺回歸正信禪寺。 1999年1月22日齋明寺舉行交接儀式,將印信交與聖嚴法師,同年9月11日舉行晉山典禮,正式敦請聖嚴法師為第七任住持,齋明寺至此交由法鼓山管理。 由於齋明寺歷史悠久,加上歷代住持對寺產的愛護,寺中保藏了許多珍貴的文物。

果東法師: 相關網站

稍後果東法師也來到助念室,帶領大家念佛,並且對父親作了兩段開示。 果東法師詳細的闡述了生命的現象,親屬的關係和父子相處的道理,說明世間的一切不過是暫存假有,隨著這一期生命的結束,一切造作的恩怨情仇也隨之泯滅消散。 五月十日上午八時左右,在美國德州接到妹妹來自台北的電話,知道父親已於台北時間下午七時十七分往生了。 訂妥了當日返台的飛機後,立即報告正在紐約東初禪寺的聖嚴師父。 師父開示說,父親在這一期生命中的果報業力已經告一段落,是為捨報往生,師父並且囑我一路念佛回台北。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接受本刊專訪時透露,約1個月前政治生涯低潮時,曾向法鼓山果東法師請益開示。

與法鼓山結緣係因多次參加由法鼓山主辦的講座活動,因而十分榮幸有此緣分與聖嚴法師、果東法師對談,加上我授課分享企業經營之道的「王道薪傳班」學員,及因其他活動也曾多次參訪法鼓山,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妙法蓮華經》云:「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所謂「擊大法鼓」,就是敲響佛法淨化心靈的鼓聲,使人心獲得安樂與平靜。 由於法鼓山的地理形貌,猶如一個縱臥的大鼓,故引經典之喻,取其似鼓之形,「法鼓山」之名遂由此而得也。 兩年多前,宿有腎臟病的父親因攝護腺肥大症開刀治療,復原得很慢,大小便常常不能如意控制,在生活上增加了許多不方便,心理上也焦躁不穩定;母親和長年陪伴父母的八妹身心都受到極大的壓力。 於是我們用每月輪值的方式,散居在海內外的兄弟姊妹們每人輪流回家兩個月,侍奉照顧二老,盡一點為人子的責任。

果東法師: 創辦人

果東法師講題中的「心」,不是隨煩惱生滅的自我中心,而是平和穩定的慈悲心與智慧心。 心平氣和讓溝通更暢達,切忌被情緒勒索,才能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發現自己起了情緒波動,更要傾聽對方的心聲、觀察其肢體語言,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給予尊重,才能產生同理心去理解對方;有了理解,才能達到良好的溝通;而這也正是關懷自己,學習佛的慈悲、智慧的開始。 果東法師說,從佛法來講,心安就有平安,無事是最快樂的事;提得起是慈悲、放得下是智慧,只有契機契理的慈悲智慧,那才是真正的平安無事。 又或者誦經向佛尋求安定情緒的力量,試著讓自己想著:好的東西不貪求得到,壞的東西不討厭,只是體驗,而不參雜情緒,這就是果東師父所說的「調心」。

我是個出家人,修學佛法、隨緣盡分是本分事,寫作並非我所擅長,卻於二○一二年出版《抱願,不抱怨》,再有此書問世,實為因緣使然。 我個人僅是在因緣允許的情況下配合參與,與大眾分享佛法體驗。 因此,臺北市政府於2004年7月19日公告登錄農禪寺開山時期所建之二層農舍與慈悲門等二處建築物為本市歷史建築,並建議劃設為「保存區」,自此也免於拆遷之命運。

果東法師: 相關寺院、團體、道場及單位

經過兩年多的籌備,僧大確立了建校目標及完成各項軟硬體設備後,於2001年秋開辦,首屆招生計有男眾九名、女眾廿九名共卅八名學生報名考試,實際錄取男眾五名、女眾十八名。 其中特殊規定則是:學僧必須在第三年剃度,成為僧團的一員。 1992年10月為了因應「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的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亦更名為「法鼓山護法會」,主要負責舉辦各項活動及籌募經費等。 其理念是藉著勸募基金以弘揚佛法,推動良善風氣、提昇生命品質。 此單位的主要活動為:舉辦讀書會及讀書會帶領人種子培訓營、安排各地佛學弘講等。 自接任方丈以來,果東法師依循聖嚴法師的教導,時刻以奉獻自己、成就大眾、建設自心與人間淨土為期許,和合四眾,尊重專業,群策群力。

為護持中華佛學研究所、農禪寺的遷建工作,多位熱心的信眾於1989年3月自動發起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推動募款事宜。 創建於1960年的高雄南天台紫雲寺,位於高雄市鳥松區,由開山住持演禪長老尼購地草創,由於長老尼是天台宗高僧斌宗上人的弟子,因此在紫雲寺上冠上「南天台」的宗派。 2001年1月演禪長老尼與淨圓法師顧及本身年事已高,為承續法務,便交由法鼓山承接,聖嚴法師為第三任住持,成為法鼓山在高雄地區弘化的重鎮。 另外,位於高雄市三民區的「三民精舍」,亦屬於法鼓山紫雲寺所轄之精舍。

果東法師: 理念

此外,並出版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學術論文著作,另一方面也同時出版「佛學小叢刊」與大眾結緣。 1989年法鼓山創立,東初出版社開始化不同書系,包括「寰宇自傳」、「禪修指引」、「智慧海」、「現代經典」等系列,以及「有聲書」系列有聲書籍,並於1994年集結聖嚴法師之前所有著作,輯成一套四十七冊的《法鼓全集》。 1995年7月將東初出版社擴大為「法鼓文化」,朝向多元出版事業發展。 2006年10月7日正式啟用的雲來寺,座落於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上的雲來寺,是法鼓山團體中最新完工的寺院建築。 而雲來寺的來由,也與1989年農禪寺的被告知拆遷有關,由於農禪寺將被拆遷,創辦人聖嚴法師則感念於讓台北市民有一個共同修習佛法的場所,遂在北投地區積極找地興建。

  • 1993年5月遷移至南門路上,1998年4月購得台南市西門路上一處房舍,「台南分院」自此成立。
  • 1955年出生於基隆,1993年出家於法鼓山,是聖嚴法師於2005年傳法的法子之一。
  • 我之所以多次請教,並不是推卸責任,而是方丈執事必須從整體思考,關照層面更為寬廣;為確認不至有違法鼓山理念,是我的初衷。
  • 文化館成立之初,在人力物力缺乏的情況之下,仍致力於佛教文化事業的傳承與推展,其中包括主持了《大正新脩大藏經》(簡稱《大正藏》)的影印工作。
  • 是年,並聘請護持文化館廿多年的鑑心法師擔任文化館住持。
  • 身與心分離,心境是紊亂的,而紊亂的心,更無法安住於當下。

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理事長陳樹主持該項講座,線上與實體並行。 果東法師表示,法鼓山的核心理念是「心靈環保」,以情意及思想為基礎的著力點,淨化或轉化成為具有高尚的品德標準,並有無限愛心的偉大人格;以「止惡行善,心安平安;觀世自在,無事無礙」作為實踐方針。 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十、十一月「中道與人生」系列演講,十二日邀請法鼓山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擔任主講人,以「歡喜對談話中道建人間淨土」為講題,將其閱歷的心靈路程,轉化為與眾共勉語。 1955年出生於基隆,1993年出家於法鼓山,是聖嚴法師於2005年傳法的法子之一。

果東法師: 會員專區

在編制上則設有都監一位、副都監一位,並設有賢首會、都監院、事務院、禪修推廣中心、佛學推廣中心、關懷中心、教育院、僧伽大學佛學院、事業體等單位,是法鼓山目前的核心組織機構。 其成立宗旨為:組織佛教教團、培養青年僧才、弘揚法鼓山理念,並以落實人間淨土之理想。 果東法師 此一機構主要的活動則是研發、推展各種禪修、佛學教育、關懷弘化等。 譯經院結束後,成員之中有人發心出家,「三學研修院」漸而發展為法鼓山「僧團」。

果東法師

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與經營,法鼓山第一期工程終於在2001年正式落成啟用,並將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陸續遷入,一步步地將構築中的佛教教育園區具體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2002年舉行大殿上梁安寶典禮,意寓著園區工程將進入另一個階段。 法鼓山的祖廟是釋東初老和尚創建的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 果東法師 果東法師 農禪寺建造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 當時,東初老人推動台灣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並每年皆舉辦冬令救濟活動。 陳樹表示,法鼓山聖嚴法師海內外奔波,把佛法的論述予以條理、脈絡化,也讓跟隨學習佛法者結下善緣。

果東法師: 文化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