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全攻略

時永駿藝術創作多發展自生活,透過幻想在平淡無奇的日常場景中植入奇異元素,探討人類日常的荒誕性。 羅智信1984年出生於台灣苗栗,其創作實踐圍繞著對於多種傳統和非典型材料的實驗,從陶土、樹脂、金屬、日常物件、食物、化學材料、光線,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物件,去探索再現世界裡所隱含的精神性。 他的創作取材時常取材於被忽视的日常物件,或常被忽略的生活細節。 並透過對現成物的拼湊、重置或組合,給物件與事物嶄新的意義,且透過藝術家詩意的文字,傳達他對生命的看法。 Alex Face 近年來先後於曼谷、威尼斯、芝加哥、洛杉磯、法屬留尼旺島、新加坡和東京等地舉行展覽,去年在台灣的個展在展覽前作品就已售罄,由此可見其人氣。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擁有豐富策展與雜誌營運經驗的岳鴻飛在2020年,加入透過「Art Basel」、「ART HK」刺激香港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任天晉團隊,秉持著激盪創意構想,媒合藝廊、開拓新客群的精神籌辦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以「Art & Ideas」為出發點,岳鴻飛相信在數位藝術、社群蓬勃發展的今日,展會的社交功能與氛圍將成為藝術博覽會生存的決勝關鍵。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2019 藝術元年。國際畫廊盛會,快到千萬畫廊一睹風采!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覽成立的宗旨,是為了整合台灣內部畫廊產業並凝聚藝術產業實力,提供在地藝文愛好者與眾不同的藝術體驗,並為藝術家與藝術市場創造一個平台,以活絡藝術市場和協助亞洲及國際畫廊的多元交流。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最後,若是設計控,肯定不能錯過的是,由索卡藝術中心新空間「離塵」所帶來的張英楠個展。 來自中國陝西的張英楠借助圖像和記憶,透過繪畫去了解世界與他的關係,對藝術家來說,空間的建築就像是記憶存在方式,也是一種多維度重疊交錯的狀態。

邱承宏(TKG+)的《繡燕》以 3D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列印技術等比放大,並以自然礦物及黃銅為材料,將這些物質混合再製成數件尺寸不一的磨石雕塑,並用工業吊車懸置於展間。 ART TAIPEI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帶來以《人工、演化與永續未來》主題特展,以藝術家的創作呈顯文明與自然的關係,從對立到共榮的發展可能。 期待將透過藝術創作呼籲社會大眾對永續發展及環境保育的關注,以不同角度聚焦社會議題,帶領觀眾們從各個層面體驗藝術,提升觀展體驗的深度及豐富度。 而未能到場的台北當代國際VIP貴賓,包含來自首爾、東京、上海、香港、新加坡、雅加達、曼谷、雪梨等地的國際收藏家,也能在台北當代工作人員的專屬導覽下,遠程連線Taipei Connections 的OVR平台,體驗展會的精彩內容,或是自行探索線上NFT展區「藝動區塊」中的優質NFT藝術家作品。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集眾神之力以香祈福!專訪2021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劉耕名:「我想找到從個人到台灣,台灣與世界的共振」

「Art is what we do. Culture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is what is done to us.」極簡藝術家Carl Andre的名言呼應著今日藝術的樣態。 岳鴻飛笑著回應道:藝術有一種得天獨厚的「特權」- 社會允許藝術家去自由揮灑,因為藝術創作是非理性、非商業,甚至無法可言,但也正是因為這份自由,藝術才具有它的真正價值,和其能夠觸動感性的魔幻力量。 藝術家在花布上或用繪畫、或用針織,大方描繪出情與慾望的流動感,反思我們應該正視的身體需求,溫柔解放一直以來被視為禁忌的感知,承認其存在、感受其存在,然後擁抱。 而在立體作品方面,徐永旭將泥土的本質捏造出柔和的姿態,細膩的線條與間隙,可以看出大量時間工程的付出,造就泥土創作中少見的大與薄。 克拉爾則以金屬雕塑表現日常符號,看似熟悉又陌生的元素,以幾何形式表現氣流性與動感張力。 冰冷金屬與溫暖大地的相遇衝突,看來無法互相擁抱,就讓他們遠遠相望。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全新企劃的思想串流論壇(Ideas Forum),則以「知識作為逃生出口(Escape into Understanding)」為題,攜手文學、音樂、哲學與各界權威,帶領觀眾沿著不同路徑與速度深入哲思,對焦當今世界的發展與體驗,交錯激盪出代表新世代核心價值的Art & Ideas。 以不同角度聚焦台灣藝術風貌,帶領觀眾們從各個層面體驗藝術,提升觀展體驗的深度及豐富度。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本期dpi收錄了六位以水墨創作的漫畫家、設計師及插畫家,有的擅長技法暈染,有的則以筆墨勾勒出獨特時尚風情入秋,跟飽含個人特色的藝術家們。 公共藝術展區「實境計畫」,精選三組藝術家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你,注意到了嗎?」- 2020 Art Taipei台北藝博展後回顧

刁德謙以思想佈局,呈現視覺藝術的薈萃,從生活與記憶中探索深掘點滴昇華為永恆。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來自成都,刁德謙1955年之後居於紐約,受到紐約1960年代抽象繪畫潮流的影響,他開始發展圖像化的觀念繪畫,作品嘗試突破了抽象框架,有獨特的強烈知性辯證以及反身思考的特質,且成為當時少數立足西方藝術界的華人藝術家。 當抽象再無法滿足,70年代後期刁德謙前往巴黎探索屬於當代的繪畫語彙,1984再次返回紐約展開對環境的反思、對藝術史的分析批判,更對自己作品的銷售成績調侃做為創作題材。 1987年出生的潘濤阮,繪畫技術與藝術基礎奠定自越南美術大學、芝加哥藝術大學,她以影片、裝置、雕塑、畫作為工具,深掘自越南歷史土壤中被遺忘、被無視的元素,觀察自身當代社會習俗與變遷,進入歷史並將傳統中的模糊地帶出,以藝術做清晰呈現。

  • 定居台灣年餘,在美國佛羅里達長大的他,時常帶著家人到宜蘭衝浪、在市郊登山,或者獨自挑戰高山,為的就是定期整理自己的內在、保持精神定時淨空,好在未來裝下更多的文化與策展創意。
  • 2020年創設的「Taipei Connections」,是台北當代持續進行的數位平台計畫,不僅是關於交易,更是關於跨國、跨領域、跨文化的連結與交匯。
  • 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公布本屆藝術計畫,六大項目串聯展會現場與線上數位展場,同步為台灣及國際觀眾帶來跨越邊境的精彩藝術盛會。
  • 顏:我認為插畫核心概念是「敘述性視覺」,插畫(Illustration)源自於拉丁文illustraio,有「照亮、點亮」的意思,現階段很容易被大家運用在書封、繪本,來幫助文字傳導。
  • 當抽象再無法滿足,70年代後期刁德謙前往巴黎探索屬於當代的繪畫語彙,1984再次返回紐約展開對環境的反思、對藝術史的分析批判,更對自己作品的銷售成績調侃做為創作題材。
  • 「文化的營養是我累積創意的源頭,除此之外,就是大自然。」他補充說道,除了文化的洗禮,接近自然之美更是他不可或缺的靈感來源。

徐永旭最早開始陶創作的原因,起於友人邀請合夥開設陶藝教室,透過不斷摸索搭配大量閱讀,自學成才,從不按照規矩走。 作品均未事先設定主題,作品多以樸素的米白、深棕色調呈現,僅依靠兩指塑陶,在表面揉捏壓按,一改陶土過往在大眾心中的厚重既定意象,轉變為輕薄且靈動的雕塑作品。 出生於 1932 南京,1949 年來台師從李仲生(當代藝術先驅,師從藤田嗣治),藝術家霍剛於 1964 年啟程義大利定居米蘭,直到 2014 年返台成為東方畫會的創始成員,是致力於推動台灣現代藝術的代表性人物。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覽資訊

獨樹一幟的藝術作品貫徹「在材質限制下尋找創作的可能性」的根本,釘子因光線角度的不同可以產生多樣化的觀看體驗,是當代書寫繪畫的嶄新風貌。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1995年與2013年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並於2008年起陸續於橫濱、台北、台中、曼谷、嘉義及香港等城市進行訪談創作計畫。 侯俊明的作品獲路德維國際藝術論壇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香港M+博物館、台北市立美術館等重要美術館收藏。

  • 定居並工作在胡志明市,聞名國際的越南籍當代視覺多媒體藝術家潘濤阮最新作品《第一場雨,Brise-Soleil》將在台北當代Galerie Zink展出。
  • 今年展會將呈現200名藝術家及1000件當代藝術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國際畫廊參展比例超過6成,畫廊的代理陣容更可見到國際化與本地化雙向影響趨勢,例如國際畫廊代理台灣藝術家及本地畫廊代理國際知名藝術家,讓台北當代成為畫廊與藝術家雙向成長的國際平台。
  • 曾任《VERSE》採訪編輯、電台採訪記者、誠品書店編輯,台中國家歌劇院行銷公關部門。
  • 看著這些畫,你成了上帝視角,這些重疊又分離的主線、支線,又或許呼應著這世界對平行時空或多重宇宙的疑問。

艾未未、Hans Ulrich Obrist、長谷川裕子,理查德‧阿姆斯特朗等藝術家皆曾參與往年論壇。 藝術基因深植瑞銀:瑞銀集團長期以來不遺餘力推動文化和當代藝術發展,持續運用當代藝術將多元想法、靈感和意見齊聚一堂,豐富客戶的生活色彩 。 註:上屆2020年台北當代共99家畫廊參展,其中22家畫廊在台灣設址(22%)。 本屆2022年台北當代共62家畫廊參展,其中29家畫廊在台灣設址(45%)。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藝術家吳耿禎新作台北當代藝博亮相 布編織展詩性與原生力量

以藝術與創意為會展精神,致力於創造年度平台給藝術市場的畫廊、藏家與來自全球的藝術家。 在疫情中誕生的NFT藝術,可說是近年來全球當代藝術界爭相涉獵的新藍海。 在這其中,國際上最具指標性的平台「ART BLOCK」,於台北當代的「藝動區塊」特別帶來知名跨媒體藝術家班.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覽現場還有滿載近5千件令人驚艷的藝術作品,邀您一同參與這場藝術盛會,喜愛藝文展覽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觀眾與參展者的健康與安全是會展的優先考量,今年台北當代將實施分流入場與限量票券,早鳥門票優惠只到 5 月 15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日。 此作品運用狗作為主題創作,並透過看似平常的遛狗畫面,表現世俗眼光的再現與掙扎。 狗的面部表情呈現了標誌性的微笑符號,紋身內容隱喻現代社會當中「必要」與「需要」之間的荒唐,在大面積鈷藍背景裡,暗藏人類注目的眼光,讓充滿自我矛盾的畫面,一切彷彿是如此的自然、合理。 82歲的簡靜惠帶領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走過半世紀,對台灣各人文藝術領域的影響深厚,而「閱讀」始終是她心中最柔軟也最堅持的一塊,更長期推廣讀書會的意義。 2021年底,她卸下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但仍沒放棄推廣閱讀,更將30年來推廣讀書會的經驗錄製成線上課程,持續和時代溝通閱讀的魔法。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從媒合到共創 2022台北當代 TAIPEI DANGDAI呈現的文化意圖與另造的美學途徑

故,本刊在貴賓預展首日,率先為讀者精選台北當代中的十家參展畫廊,掌握疫情所改變的創作密碼。 因應目前藝術界趨勢,台北當代本屆推出「藝動區塊」NFT展區,除了三大國際 NFT 平台 Feral File、Art Blocks 與 Outland 之外,台灣本土平台「Soyl 所有」也會出席,各自展示單一藝術家在該領域最獨特的計畫。 空間延伸除了南港展覽館的展區之外,本屆台北當代也將觸角延伸至城市的其他角落! 東區藝廊是台北市第一座全長90米的數位藝廊,從去年(2019)11月下旬起,便陸續展出多位藝術家的大型數位及影像作品,包含Taeyoon Kim、陳萬仁、Timothy Curtis和賴威宇等,讓藝術作品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與台北街頭的行人與車輛來場出其不意的邂逅。 公共藝術展區的「實境計畫」今天也在開幕日揭曉,共有3組大型藝術裝置作品挑戰空間限制,包含藝術家郝經芳與王令杰的作品「星空」,將在展覽現場為觀眾帶來開幕當晚的星空樣貌,希望帶給現場觀眾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視角,即時感受閃亮星空;而藝術家邱承宏則以3D列印技術等比放大水泥雕塑的裂縫與缺陷,從模擬的「自然」中,省思人類定位。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他由街頭塗鴉發跡,2009 年因為生下一女,讓他有了「三眼兔」孩童角色的靈感。 他眼中這個脾氣有點暴躁的孩童,經常顯露苦惱思索的表情,彷彿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不安。 這個角色以他的女兒 Mardi 為名,傳遞了藝術家對未來世代的訊息,也因此讓他聲名大噪。 逛展逛累了,展場內也是有地方可以坐下來喝咖啡、吃東西,今年特與重視天然食材、健康飲食的台北知名蔬食餐廳「小小樹食」合作,提供口感、味道都超乎想像的繽紛蔬食體驗。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5月回歸實體展場

◆數位平台「Taipei Connections」持續優化,將來自世界各地的千件頂尖藝術家作品引介至全球藏家眼前。 ◆全新「藝動區塊」NFT展區,匯聚三大國際NFT平台Feral File、Art Blocks、Outland,以及台灣的「Soyl所有」,各自展示單一藝術家在該領域最具獨特性的計畫。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此外,來自泰國的Bangkok CityCity Gallery,一共帶來三位泰國藝術家作品,三者均為國際藝術舞台的新秀,分別為寇拉克里•阿讓諾度才 (Korakrit Arunanondchai)、亞歷克斯•費斯(Alex Face)和朱拉亞農•西里彭(Chulayarnnon Siriphol)。 其中一件由Chulayarnon Siriphol在2014年創作、總長24分鐘的錄像作品「消失的海岸線」,透過拆解了VHS的錄像帶,並將消失海岸線的畫面交織剪輯,讓個人回憶與社會集體記憶匯融成錄像,讓人爬梳一段極其抒情的影像敘事。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