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10大優點

B.手指接觸脈管時,「手指指腹」的接觸面,如果呈現一條細線的現象(現在請先試著用指腹接觸桌角邊線,體會細線感覺),則表示脈的寬度所佔面積小,稱為脈「小」。 A.當手指接觸脈管時,「手指指腹」的接觸面,如果呈現整個接觸面都有搏動感,則為「滿指」的現象,屬於脈的寬度所佔面積大,稱為脈「大」。 B.當位置找到時,輕觸皮膚,可以感覺脈搏的跳動。 之後,再往下「重按」至骨,同樣感覺到脈搏的跳動,這就是整個脈管的「高度」。 首先,讓我們發揮想像力,將「脈」想成一條柔軟的水管,一頭有一個加壓器,使水一波一波的輸送過來,管面看上去有一連串的半圓形隆起,一個接一個規律的向另一頭移去。

把脈

脈象會受年齡、性別、體形、運動習慣等出現相對應變化,但仍屬正常範圍。 例如年齡越小,脈跳得越快、成年人女性較成年男性脈細弱而略快、食飽後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則脈較弱。 濡脈的脈象特徵是脈象細、位置表淺、無力,即浮細無力。 當人體患有胃腸性感冒(不想吃飯、噁心、嘔吐、拉肚子等,攝入不足)、急性胃腸炎,嘔吐時,體液減少,氣血不足,反映在脈象上就可出現濡脈的特徵。 把脈時,先用中指按在關脈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寸脈部位,無名指按尺脈部位,三個手指呈弓形,指頭平齊,手指腹按觸在三個部位上,因為指腹感覺比較靈敏。

把脈: 把脈把脈的概念

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兩手橈骨頭內側橈動脈的診脈部位,稱為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 少數人有反關脈,定位與一般寸口定位不同。 下利,其病在裡而脈沉,正氣耗傷則寒而脈遲,屬於脈症相合之象。 把脈 又視其兼有症狀裡虛陽微則下利清榖;而裡陽虛陰盛,導致虛陽上浮則面少赤、身有微熱,又屬脈症不合之象。

  • 它不需要藉由複雜的儀器與器械,可以光從觀察人體之氣色、形態與接觸脈象,就能進行疾病的診斷,你說神奇不神奇。
  • “關”為手腕橈骨突起的位置,而“寸”在“關”前、“尺”在“關”後。
  • 值得注意的是,左手、右手的脈象可能會不一樣。
  • 兩手橈骨頭內側橈動脈的診脈部位,稱為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官王必勝昨才說上周疫情已經到谷底了,但本土疫情卻出現連續5天爬升!
  • C.這時請「閉上眼睛」,將注意力放在指尖,可以發現「脈」在搏動,想像指下有如一根柔軟的管子一樣有其高度,將這高度一分為二,上半部稱之為「浮取」部位,下半部稱之為「沉取」部位。
  • 接下來再將上述項目換成代號,以後所有脈象都會用代號來拼湊和分析。

在把脈的過程中,五臟本脈或獨異脈在部位統屬的表現,通常有其所屬臟腑的代表意義,如弦脈主肝或左關主肝,針對脈象的變化可以與臟腑功能來相互思考。 其實,能夠立書流傳於世的醫者,有哪一位不是當代大醫家。 而這些論點都是他們一再研究歸納的心得,哪有錯的道理。

把脈: 把脈常見病脈

再以這個脈象為基準,多和其他不同年齡的人相比較,很快就能區分脈象了。 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是中醫基礎理論的兩大思想觀念。 中醫看病是望、聞、問、切四診結合,從整體上來診治疾病,單用一種診斷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把脈 人體的信息不僅僅表現在脈象上,有的還反映在膚表、聲音、嗅味上等。 僅憑脈象是單一的、不全面的,容易產生誤差。

因此診脈最好在清晨尚未進食的時候進行,這樣脈象也會更加準確[1]。 人體脈搏的節律雖然取決於心臟節律,但是心律和呼吸節律息息相關,而呼吸節律又與胃蠕動、血壓、血流息息相關,而這些研究也給中醫診脈提供了科學依據。 人體內普遍存在生物節律,與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及時辰節律的變化息息相關,而中醫就是透過這種人體空間及生物體系變化來進行辨證。 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所對應的病症範圍。 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現象,是從外部測量到的關於循環系統的一個信號。 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號脈可發現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若説號出高壓180mmhg是不科學的。

把脈: 把脈把脈的部位

通常急性病的脈都會掩蓋慢性病的脈質,根據疾病發生的先後緩急,醫師會「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如初期感冒時浮脈會出現在整體脈上,服中藥解表後,則可更能清晰檢視其他慢性的虛損。 此時就要綜合運用中醫陰陽的基礎理論來看待,知其是陰寒下利,陽虛不盛,但正氣尚能振奮而表現出陰陽不和、陰盛格陽、虛陽浮越的現象。 此時治以溫陽散寒,使陰陽上下相通和,則將於鬱悶昏冒而汗出後病解。 在脈的部位統屬關聯上:腎為先天之本,陰陽水火二臟,生命之本源,位處兩尺。 左陰為水,五行相生為水生木,木生火,生發向上故左關為木,左寸為火。

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與其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順。 就好像量血壓一樣,手臂和心臟同一水平,身體處於放鬆的狀態下,手放在脈枕上,把脈的穩定性及準確度可提高。 把脈 承上條,虛寒下利而脈偏數,症見微熱汗出,為陽氣(正氣)回復之象。 假設脈緊,緊乃寒邪盛的脈象,故知邪氣仍盛,下利未解。 A.右手浮取為【表】;速率為數為【熱】;反彈力為有力為【實】;形狀為大為【陽】。

把脈: 健康網》OL調整骨盆臀圍少2.5公分 中醫師:這「3 招」保養

沉取部位可觸及橈骨動脈搏動,直接可以感受體內心臟傳輸出來的血液變化,因此沉取部位為「血」的反應區。 把脈,即係中醫「望、聞、問、切」嘅切診,係中醫師臨床診症時常用嘅檢查方法。 「脈為血之府」,身體出現疾病時,往往會反映於脈象的部位、速率、強度、節律。

因此,醫師能透過把脈來診斷病人的健康狀況。 把脈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 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後等,都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 脈搏應指屬於有力脈:主實,意指此時人體呈現「邪氣強」的現象。 分析原因,會發現體內「邪氣強、正氣也強,兩強相爭」,導致出現人體「紅、腫、熱、痛」等,其中一項以上的不適症狀發生。 說明此時屬於疾病之急性發作期,應當儘快就醫。

把脈: 健康網》擔心第3劑疫苗副作用? 中醫可服方劑、按摩穴道緩解

在社會大眾眼中,傳統中醫最神奇的部分就是把脈這件事。 中醫師秦佳鈴表示,民眾都很好奇,到底把脈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中醫把脈是在感受患者脈象,先從整體開始,然後去感覺強或弱、浮起或沈下、摸起來粗或細、跳動快或慢、跳動規律或不均勻等,這些感受都有不同的意義。 秦醫師指出,中醫把脈時會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等三隻指頭搭在患者的手腕附近,其中,食指搭的脈名曰寸,中指搭的脈稱為關,無名指搭的脈叫做尺,亦即寸關尺,也就是中醫脈診的術語。 值得注意的是,左手、右手的脈象可能會不一樣。 因此,中醫把脈經常都是先後搭在患者的左右手,而且還要耗費精神去感受患者的脈象。

  • 某些藥物也會影響診脈準確性,臨床上應予以鑒別,四診合參。
  • 因此可將脈管分成長、寬、高三個部份,將其構成立體形狀。
  • 小兒寸口脈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

「血」為有實體之物,「氣」為看不見之能量。 「血」原本是不動的狀態,其之所以可以流向全身是靠「氣」的能量來達成。 在「脈」裡,「氣」作用於「血」而完成以下三項功能:推動(運行血液)、約束(血行脈內)與溫煦(維持血液溫度)。

把脈: 健康網》頭髮掉不停 營養師授日常5招

如冠心病、心臟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過脈象有所反映。 把脈 如當冠心病形成的時候,心臟可有停跳現象,這時通過脈象就可發現脈搏停跳。 在公元前五世紀,我國就已經出現了脈診,並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科學性。 現代脈象研究證實,脈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心臟的功能、血管的機能、血液的質和量。

不正確的體位,會影響局部氣血的運行而影響脈象。 由於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在症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 所以,把脈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 透過脈象的信息,如節奏、穩定性、脈搏速率、個別脈位的脈質等,可得知你的體質,疾病發生的原因機理,預示將會發生什麽症狀和疾病的預後。

把脈: 脈診的原理

陳家駒提醒,診斷疾病需要按照順序,好比看西醫時不會直接拍X光片,看中醫時,也不適合劈頭就請醫師先把脈看問題。 把脈 江蘇省常州市的黃女士,37歲,幾個月前,黃女士出現了月經異常的症狀,於是便去找了箇中醫進行診療。 當時醫生給她把了脈,診斷為月經不調,於是醫生便給她開了當歸、益母草等活血化瘀的藥物來進行調理,可是沒想到吃了1個月的中藥,黃女士的月經依舊沒有如期到來。

把脈

從古至今,診脈在中國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中醫說脈象對應人體的五臟六腑,透過診脈可以瞭解到病人氣血、五臟六腑的健康情況。 用通俗易懂的話説就是:如果懷孕了,無名指,中指和食指三個指頭都能清晰的感覺到很歡快的跳動脈象,如果三個手指有一個沒感覺到跳動,就不是懷孕的脈象。 對成人切脈,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搏,以按脈。 三指的疏密,應按病人的高矮作適當調整。 小兒寸口脈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

把脈: 把脈脈象的影響因素

切脈時常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用力,觸按皮膚為浮取,名為“舉”;然後中等度用力,觸按至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用力觸按至筋骨為沉取,名為“按”。 根據臨證的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覆觸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壓體會。 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稱謂三部九候。 如今出現不同之脈象,寸部屬陽,脈浮數則表示體內陽熱氣盛;而尺屬陰,澀為陰血耗傷。 分析當上焦熱盛而無所出,必隨下利之勢而灼傷下尺陰絡,進而導致便膿血的發生。

把脈: 中醫脈診的方法及把脈的位置

虛脈是無力脈的總稱,特徵是按之空豁,應指鬆軟。 [2]也就是脈象漂浮不定、軟綿無力的感覺。 根據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的說法,早晨人體還沒有開始勞累,經脈的氣血還很通暢,沒有受到其他的干擾。

臨牀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後部分。 《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牀很少運用,故不介紹。 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 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於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説。

這三方面決定了脈象出現某些形態的改變,即脈動應指的形象,也即脈象。 脈象首先可顯示這三方面因素的病變,其次可據其推斷其他的病變。 切脈時應注意安靜的環境,如患者剛經過劇烈的活動,應先讓休息片刻,然後診脈。 切脈者必須呼吸均勻,態度認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細心地分辨脈象。 也有説法是“寸”的脈象跳動比其它的更明顯的話呢,那懷的就是兒子,不然懷女兒的機率就大一些。

B.無力脈:感覺脈搏反彈無力,好像有脈搏輕微跳動,又好像沒有脈搏跳動,甚至要上下左右按壓尋找,才勉強感受的到。 當擁有如此不確定的感受,而無法正確分辨脈的速率與形狀時,稱為「無力」。 「脈」就如同自然界的現象一樣:月亮(日使之明)→陰晴圓缺(陽之變化)→月滿(陽氣大盛)→漲潮(陽主動主升)。 海水是鹹的,血也是鹹的,血的變化反映著陽氣的變化,也反映著與日月的關係是密切的。 了解脈就等於了解人體氣血陰陽之變化及與日月相應之變化。

把脈: 把脈掌握病徵脈象 左右手大不同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