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砲7大好處

隨著戰車的裝甲厚度逐漸增加,反戰車砲的口徑也水漲船高,射擊的彈藥種類也從單純的穿甲彈演變出成型裝藥與脫殼穿甲彈等設計。 為了提高砲彈初速,增大膛壓,追求更高的穿甲能力,二戰中多個參戰國還設計過數款錐膛反戰車砲,又稱口徑漸減砲管。 此類砲的砲管內逕自砲膛至砲口呈逐漸減小的趨勢,使用形似APCR(但不相同)的,帶有特殊軟質金屬彈托和硬質彈芯的特種砲彈。

戰車砲

但因為坦克本身的視野易受到地形影響,坦克本身目標又很明顯,被認為不是反坦克導彈的最佳載具,故美國在採用M60A2後已放棄這种作戰概念。 坦克的設計可分三方面:包括火力、防護力及機動力,另外還有對戰場上敵軍士兵的心理壓力。 火力是指識別、交戰及毀滅目標的能力;防護力是指被敵軍發現、擊中、破壞的忍耐力;機動力指對戰場上多种不同地型的適應能力及戰略上的運送能力。 裝備於美國和英國的載具,比如M4「雪曼」、M3「李將軍」的後期型和丘吉爾Mk III/IV(從北非戰場上被擊毀的雪曼戰車以上轉用過來)以上。 美國陸軍還曾試驗將M3安裝在各種輪式砲架以上用作反戰車砲,但由於缺乏要求,該計劃被取消。

戰車砲: 美國次世代的武器

對於攻頂式反戰車飛彈,砲塔變成「超大號反應裝甲」,阻擋其穿甲射流威力進入成員艙與彈藥艙,增加成員安全性。 砲管包括一根推進劑引導管,用作固定式拋殼器,以發射後砲管內剩餘的高壓推進劑氣體將彈殼從後膛推出以外。 主砲身管外裝有固定式熱滑套外殼,由四段薄壁圓柱狀桿段所組成,能防止因為熱所引起的砲管歪曲。 緩衝裝置是由液壓緩衝器所組成,裝設在後膛和液壓式回熱器,並且穿過捲筒。 戰車砲 吊籃裝有銅套管,可在回滾、前滾和升降裝置期間轉動砲管的方向。

步兵搭載戰車必須在時間緊迫,狀況許可,而戰車尚有餘力負荷步兵運動時行之。 搭載時須在各車車長之指導下行之,每一步兵(機槍、迫砲)班, 搭乘一輛戰車,以保持班之建制完整。 最早的反戰車砲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各國軍隊都沒有專門的反戰車砲,多用步兵野砲臨時充當反戰車砲對戰車射擊。 目前滑膛砲還未出現白磷彈這種彈種,因此我們大可以認為線膛砲在這方面有優勢,並可以輕易地使用白磷彈照明、標定或燒死敵人步兵,但白磷彈在現代是一種極為敏感且被國際公約禁止使用的彈種,因此為了符合政治正確,不再採用這種彈種是很合理的做法。 戰車打擊散兵的武器除了使用機槍以外,在必要時也可以靠戰車砲發射人員殺傷彈消滅在開放空間的散兵,不過,像超大型霰彈一般的人員殺傷彈也是滑膛砲早期所缺乏的彈種。 不論是線膛砲或滑膛砲都可以發射翼穩脫殼穿甲彈,並以強大的動能貫穿敵戰車的裝甲,但是賦予APFSDS強大穿透力的關鍵在於初速和質量所帶來的動能,對此,滑膛砲由於沒有膛線產生的阻力,因此能減少推進藥在過程中的能量耗損,並得以讓彈頭的初速更進一步提升。

戰車砲: 「雲豹」裝置105公厘戰車砲成輪型戰車 關鍵在於「高膛壓低後座力砲」的自製

所以除非反戰車飛彈的科技有所突破,不然在未來反飛彈主動防禦系統越來越成熟的發展趨勢下,能夠發射5~6倍音速砲彈,每發砲彈價格又比飛彈便宜很多的戰車砲,應該仍是各國主力戰車上的主要兵器。 戰車砲 除了前述德系的130mm,德國也曾經開發140mm戰車砲,不過很快因為技術難度而放棄,美國據傳曾經改造M1戰車底盤,測試140mm戰車砲,但後續發展沒有公開資料。 由於前述戰車砲等於能發射「高超音速武器」(5倍音速以上),是突破新一代戰車主動防禦系統,目前看起來最有效的方式,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各國為了繼續強化這個優點,都有開發更大口徑戰車砲的計畫。 根據國防部預算書顯示,軍備局自二○一九至二○二三年編列七.

在射擊口令的補償長,常常是以1密位維修正單位,例如發生遠彈就喊:「減1」,但對於這種超遠目標,減1密位可能就完全錯過了目標形象,因為真實彈著可能只差不到0.5密位,更別提目標在3公里遠時,目標形象可能只比0.3密位大一點,因此半目標形象法是比較即時,有時也是更精準的修正法。 戰車砲 戰車砲 在1990年,美軍裝甲兵學校測試了兩種遠距離(3000m以上)射擊時,如果首發未命中時的接續技巧程序。 第一種是重新接戰/測距(Re-engage/Re-lasing),第二種則是半目標形象法。 重新測距就跟正常方法一樣,射手將十字絲中央置於目標形象中央,重新按下前置雷射,取得正確的距離並得出新彈道解。 半目標形象法則是類似野戰修正,依據最終彈著點調整,但通常以半個目標形象作為修正值。 如蘇聯1932年型45公釐(19-K)反戰車砲,英國的比爾德莫公司和威克斯公司、瑞典的博福斯公司、荷蘭的的哈依啥公司和波蘭的波契斯克公司,義大利百祿47公釐反戰車砲。

戰車砲: 彈藥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國防部執行代號「獵豹專案」的「雲豹」輪型戰車研製案,預計在二○二三年生產兩輛搭載一○五公厘戰車砲的原型車。 對此,國防部軍備局長房茂宏昨表示,我國已向美國採購一○五公厘低後坐力戰車砲,預計明年九月獲得。 據了解,我國盼藉由技術移轉,未來得以在台灣量產戰車砲,以滿足我國新一代輪型戰車所需,甚至為「國車國造」奠定更深厚基礎。 軍方人士今天指出,配備105公厘戰車砲的輪型戰車,未來將用於聯兵營,取代老舊的輕型戰車,發揮較強的機動力及火力。 由於輪型戰車的車重僅30、40噸左右,為考量射擊穩定與安全,砲管後座力勢必降低。

戰車砲

主戰坦克是現代地面部隊中擁有最強裝甲的車輛,坦克的裝甲主要保護車體內部及車組成員對抗各种武器攻擊。 坦克最常見的威脅是敵軍坦克的動能穿甲彈,其他包括反坦克飛彈、反坦克地雷、大型炸彈、火炮直接命中、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能毀滅坦克的武器,致命弱點還有被空中武器從頂部攻擊。 大部份現代主戰坦克對火炮的破片及如火箭筒等的輕型反坦克武器有完整的保護力。

戰車砲: 台海軍情》「切蛋糕式」對中抵近偵察 美軍RC-135U飛進東海防空區

因此除了去年與美國採購 250 輛 M1A2 SEPv3 艾布蘭戰車,以及向南韓採購 1,000 輛 K2 黑豹式戰車之外,波蘭再度向美國求購更多的 M1 戰車擴充裝甲戰力,目標是建立全歐陸最龐大的裝甲戰力。 波蘭在烏俄戰爭開打前,已經擁有 247 輛德國製豹二戰車,包括 A4、A5 和 PL 三種構型,和大量的前蘇聯製 T-72 戰車以及波蘭自行改良版的 PT-91 戰車等。 美國政府近日公布,再度批准一項總值 37 億 5 千萬美元的軍售合約,將把 116 輛庫存 M1A1 艾布蘭戰車賣給波蘭,以及各種裝甲支援車輛和六萬發最新型的 M829A4 翼穩脫殼穿甲彈。 官員表示,我國正尋求向美國爭取技術移轉的契機,未來若輪型戰車投產,即可在台灣生產砲管,並由中科院進行砲塔整合,將是推動「國車國造」相關工作的一大助力。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昨審查國防部明年度預算,邀請國防部長嚴德發與業管官員列席備詢,朝野立委關心我國輪型戰車研製進度。

房茂宏表示,我國外購的戰車砲已在今年七月決標,目前程序已完備並爭取輸出許可,預計明年九月運抵台灣。 由於立院外委會期盼國軍對此案有更完整說明,因此決議凍結此案二千萬元預算,經書面報告同意後始得動支。 假如有友軍部隊佔據了掩蔽物(例如山頂),那彈道距離遮蔽物最高點至少就要5公尺,戰車射手應使用密位去換算,舉例來說,1密位在1公里處為1公尺,因此對於距離一公里外的遮蔽物,仰角至少再提高5密位。 戰車砲 第八軍團陸軍裝甲564旅昨執行CM11戰車鑑定發生意外,讓再13天就要退役的全姓士兵遭砲尾環壓傷死亡,台灣屏東地方檢察署… 屏東三軍聯訓基地仁壽營區的陸軍裝甲五六四旅,昨天上午執行CM11戰車鑑定保養作業時,一輛戰車疑因砲塔穩定系統異常,致砲身… M256滑膛砲的原型是萊茵金屬的Rh-120 L44滑膛砲,其原始性能為使用全裝藥(標準砲彈)可使用1,500發,但目前已經超過這個數字。

戰車砲: 設計

坦克在森林及叢林靜止時可用車體上的迷彩偽裝作掩護以避開攻擊;在開闊的地型時,坦克會成為一個明顯的目標;當一架坦克在開動引擎移動時,引擎運作的熱力可輕易被紅外線探察到;坦克的履帶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跡可在空中發現,在沙漠移動時引起的沙塵亦比車體體積大數倍。 兩棲坦克又稱為「水陸兩用坦克」,意指「無需使用輔助設備及能通過水障礙的坦克」,部份輕型坦克及經改造的中型坦克有此功能,例如特二式內火艇。 一般認為大戰到六七十年代推出的是第一二代主戰坦克,但一些裝甲武力發展較後進的國家,在八十年代才推出類似的第二代坦克,可是在某些方面的設備遠較真正的第二代坦克先進。

戰車砲

野戰砲的砲身和彈藥兩者的淵源,保證了M2/3/6系列的高爆彈在其口徑而言有著非常有效的破壞力。 M48有兩種可供選擇的彈藥型號,分為標準型和增壓型,而後者增加的推進力可提升其初速(從450公尺/秒(1,470英尺/秒)提升至575公尺/秒(1,885英尺/秒))和射程(超過2,300碼)。 但基於科技和先天限制,自走砲雖在機動力上優於牽引砲,但防護性、可靠性、彈藥載量和接戰效率都不盡理想,因此間接火力支援的主要仍然依靠牽引砲,而此時的戰機密接支援能力亦效果有限。 國防部指出,因應陸軍未來兵力部署需求,軍方規劃籌補配備105公厘口徑戰車砲的輪型戰車,配屬在聯兵營執行第一線打擊與反裝甲任務,此案由軍備局生製中心第202廠整合中科院武器系統及第209廠底盤載具研產能量,在2023年結束前生產2輛樣車,並開發新式105公厘穿甲彈。

戰車砲: 士兵保養戰車遭壓身亡 陸軍:坦承面對、務實檢討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戰車砲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