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治正確懶人包

你成為一個聞到政治正確就打噴嚏的憤怒的人,而不是能欣賞作品的快樂的人,或者能評論作品的有溝通能力的人。 玩家不滿《最後生還者:Part2》得到許多遊戲媒體的10/10滿分評價,認為這是政治正確作祟。 就算是我們這些支持平權的左膠,通常也不會狂熱到針對這種老掉牙的問題特地評論個別作品。 可以說,作品裡的「政治錯誤」確實會引起批評,但這些批評並不會妨礙關於作品本身的其他評論。

  • 英國著名精神分析學家溫尼克特(D. W.Winnicott)在《父母──嬰兒關係的理論》一書中發明了一個名詞,叫做「足夠好的母親」(good-enough mother)。
  • 如果想要反對遊戲界物化女性,放個美型巨乳辣妹打高爾夫球,讓美型女角去接爛劇情的炮火就可以。
  • 中共與這股西方國家的左派潮流有「親戚」關係,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傳人,但出於兩個原因,雙方沒辦法真正合作。
  • 「政治正確」在不同議題下涉及不同元素,但以常見元素舉例:我們很難說一個作品會僅僅因為出現同性戀或少數民族就變成爛作品。
  • 一些人可能是機會主義者,做出政治正確个行爲是爲“贏得個人个道德優越感”使然。

這種相對剝奪感,更時常隨著大眾文化、媒體社群,擴散成「被放大的集體恐懼」。 在西方,公眾人物發表在種族(包括以國籍或宗教劃分个族群)、性別、性傾向或殘疾議題上「政治弗正確」个言論,除脫有可能畀批評爲歧視外,也有可能導致失去工作甚至招來民事或刑事訴訟。 2政治正確 支持者認為,政治正確的用語有助於喚醒公眾的無意識的偏見,使得他們可以有一個更加正式的、無偏見的語言可以稱謂與大眾不同的人羣,而避免“傷害”他們。 持臺灣本土化運動立场,主张去中国化,反对“统一”、反对“一国两制”、批評中國大陆及共产党则符合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价值观和政府立场,是政治正确。

2政治正確: 多元共融 DEI 盟友大串連

面對現世界的複雜性,也許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認清各方的理據(政治取向上的、實質理據上的),按領受(如有)為主發聲,並為結果仰望神。 在香港,平等、保障人权等普世价值被普遍认为是政治正确,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争行为能赢得大多数市民支持。 而官方认可的政治正确前提则是以“爱国、爱港”為名堂,支持建制派、其既得利益者或保守主義。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 ,現在該推特帳戶已經遭到停用,無法看到追蹤數,不過截至文章刊登為止,推文底下只有29個回應,我想那則推文的影響力,恐怕還不如那些利用此推文煽動仇恨的貼文。 在遊戲後期安排有「邪教」團體的女性持斧士兵,比艾比還要高壯,但沒什麼人計較資源比艾比所屬的WOLF還要短缺的邪教,到底怎麼能練出那麼壯的女性。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 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弱勢議題本來就難推,主要是因為知識不對等——在每個弱勢議題底下,需要被說服的人多半不身處弱勢處境,缺乏理解弱勢困境所需的經驗和知識——因此容易認為弱勢處境被誇大,甚至根本假議題。 比較一下,一些日本動漫會追求女性角色要足夠「屬性豐富」來滿足異性戀男性讀者的想望,雙馬尾、無口、傲嬌等等屬性都要有人擔綱。 即便出發點完全相反,「屬性豐富」的追求跟上述分數系統,在我看來結構是一樣的,但沒人會認為屬性豐富有什麼問題。 這種標籤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產生切題的討論,但很容易讓人找到自己喜歡的「戰鬥位置」並延續這場看似在討論,但只是發洩情緒的戰事。

2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

根据美国学者的考证,首次出现形容词性的“政治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是在1793年切斯霍姆诉乔治亚的司法判决中。 2政治正確 文化左翼主要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和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代表。 批判理论对西方文化中“基督教、资本主义、权威、家庭、父权制、等级制度、道德、传统、性约束、忠诚、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遗传、民族中心主义、习俗和保守主义”等元素进行批评。

在自由的創作世界,並沒有什麼角色本質上必須要是特定人種或性別,就算是有原作的二創或改編也一樣。 在這裡被拘束的應該是那些習慣懷疑創作者刻意追求政治正確的人,而不是創作者。 當這些歧視言論受到糾正,反而讓說話者更加認為ACG圈子已經受到政治正確箝制,不但創作自由堪憂,評論自由也堪憂。

2政治正確: 避免歧视

或許我們可以說,「不合理地宣判題目缺乏基礎」雖然不可取,但也比直接「抽換題目」好一些,但我在下兩節會指出,以弱勢議題來說,這種宣判會特別造成傷害。 這些在網路上參與互動的人們已經被社群訓練成對於「政治正確」和「女權」能直接反射反應,即使他們不見得真的了解這些詞彙指涉的倡議有哪些內容。 這個現象令人難過,這些人義憤填膺,因為他們認為ACG不該受到政治影響,但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這些情緒本身就是政治影響的結果。 我們不但很容易被吸引去用「怪罪政治正確」的方式來理解作品,也很容易用此方式去評論作品:你只要抓到作品裡政治正確的蛛絲馬跡,就可以貼個文說「政治正確又來了」。 這對你其實不是很好,因為你以為自己評論了作品的好壞,但其實並沒有。

2政治正確

事實上,是次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可算是舉「世」歡騰;非洲國家、有色人種,與有榮焉? 可幸的是,不是一位白人在非洲的一國當選總統,然後英、美等白人社會舉辦祝捷會。 趁此空檔,也試試談一談我對所謂「政治正確」、「政治不正確」的看法。 甚至有人將遵守政治正確的人們,嘲諷地稱為「SJW」(Social justice warrior),即「社會正義戰士」或「正義魔人」。 不過這種雜揉政治與社會正義的意識形態,轉化成語境使用時,卻跟史嘉蕾的感受一樣,讓很多人都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普遍係用來形容一啲特登避免冒犯同歧視社會上面嘅特定社群嘅用詞同政策。

2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對我有好處嗎?」

「訴諸言論自由謬誤」(I’m entitled to my opinion)之所以是謬誤,是因為它抽換議題來迴避舉證責任。 大同當然有表達意見的自由,政府並不會僅僅因為你講了錯誤的東西,就把你抓起來。 若用比較大的分類來看,大同的錯誤可以算是一種「不相干」的謬誤。

2政治正確

在當代美國社會,「政治正確」本來只是一種標籤,就像「最好的品味」這種廣告詞一樣,是對它所推銷的主張、政策的包裝或廣告。 任何商品的好壞,關鍵在於其內容,而不是單純由包裝或廣告所決定的。 但是,隨著美國大學講台上的教師們越來越左傾,過去20年來,「政治正確」變成了一種正面表述,意思是,左派「進步主義」口號和理念是政治上天然「正確」的。 它在校園、媒體和社會上越來越流行,其原初的負面含義完全消失了,而它代表的各種訴求則日益張揚。 最近以來,「政治正確」之下的諸多口號中又加進了「打倒特朗普」,以致於許多特朗普的支持者為了避免「政治正確」的壓力,再也不在民調或社區環境裏表達自己的看法。

2政治正確: 為何「政治正確」可能是一種更危險的極權主義?

「政治正確」議題多半涉及弱勢處境,不管在什麼時代,弱勢議題都不容易討論,因為具備特權的既得利益者不容易發現自己有特權,因此不容易發現別人是弱勢。 現在若有人宣稱男女平等已經實現、社會對原住民很公平、台灣人沒有虧待移工,這不見得是因為他們的道德感有問題,也可能是因為「特權盲」,缺乏對於特定族群處境的理解。 如果你很難理解,想一下這件事:過去的台灣也有人認為外省人沒虧待本省人。

2政治正確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當我們使用政治正確的語言,是希望擺脫一種污名化的刻板印象。 當然,用「你要有病識感」比「你知道你是神經病嗎?」好聽也溫柔得多,但誰來說、在什麼場合說、用什麼心態說,這些都是同樣關鍵的問題。 使用政治正確語言應該帶著一種對多數暴力的反抗、對本質上權力宰制關係的對抗,而不是反而成為另一種暴力與宰制。 誰來說、在什麼場合說、用什麼心態說,這些都是同樣關鍵的問題。 西方政治文化「講求」普世價值,「政治正確」喺嗰度會指用一啲聽落「中立」嘅用詞,避免顯得冒犯同歧視社會上面嘅弱勢社群。

2政治正確: 歧視言論為何總是出現爭議?一切都與刻板印象有關

「政治正確」派總是給馬克思主義的各種新舊版本留下種種寬容,其原因在於,他們其實十分讚賞馬克思主義的專制基因;而且,在可能的範圍內也會身體力行。 2政治正確 列根時代結束後,從90年代開始,「政治正確」在大學講壇上和校園裏復活了,但少了盧布的氣息或毛語錄的餘音。 回憶那個時期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念書的課堂裏,教經典理論課程的非裔美國人教授把《共產黨宣言》列為必讀教材,我寫了篇讀書筆記,把《共產黨宣言》徹底否定了,這位教授並沒有任何異議。

「英雄旅程」並沒有像有些文藝青年以為的那麼淺薄,其背後有坎伯比較神話學與榮格心理學的學理依據,但說來話長,茲不詳述。 《最後生還者2》也不是反英雄,反英雄其實仍是英雄的一種型態,這類電影編導的難度極高,《最後生還者2》還差得遠,只有類似《發條橘子》、《計程車司機》才值得我們用反英雄的角度來理解。 《沉默的羔羊》、《控訴》評價及票房都很好,其中政治正確的意涵並不會令觀眾——尤其直男——反感,直男也有同理心,這兩部電影都能用出色的編導手法讓直男認同。 Joel的犧牲如果像《星際大戰》裡的歐比王之死,是為了掩護千年鷹號逃離,那麼Joel的死可以成為本作情節的最高潮,而非一開始輕若鴻毛,毫無價值的被虐殺,就只為了給艾莉一個行為的動機。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大紀元媒體集團創辦於2000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發行5大洲,網絡版本有21種語言,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體。 中共與這股西方國家的左派潮流有「親戚」關係,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傳人,但出於兩個原因,雙方沒辦法真正合作。

2政治正確: TNL 網路沙龍守則

「真正尊重同性戀,就是不要強調他們是同性戀。」他們主張,消弭個體差異,才是一種真平等。 2政治正確 許多人聲稱,政治正確將會造成逆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 亦即,原先作為優勢族群的我們,反而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會被打壓與歧視。

  • 其實該角色的發言相當吻合某些女性主義路線對護家盟式「蕩婦羞辱」的回應,但媒體《日刊電電》依然下標「《炎炎消防隊》最新連載槓上女權、SJW」。
  • 玩家也不滿身為遊戲主角之一的艾比,因為艾比基於復仇殺了玩家尊敬的前作主角喬爾,身為女性的身材又陽剛壯碩不討主流歡心。
  • 因為完美的母親是不存在的,過度追求成為一個完美的母親(照顧者),反而會對媽媽、孩子都產生沒有必要的壓力,影響彼此的身心健康。
  • ),是指使用一些用詞及施行部分政治措施,避免冒犯及歧視社會上弱勢群體,譬如弗能冒犯少数族群、女性、弗同性取向、宗教信仰或政治異見人士,及殘疾人士。
  • 這個現象令人難過,這些人義憤填膺,因為他們認為ACG不該受到政治影響,但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這些情緒本身就是政治影響的結果。

無拘無束的燎原火我批評電影一向都是劇情跟邏輯的,對我而言,不管什麼類型都要有合理的劇情去符合邏輯跟人設,當然小瑕疵就笑笑帶過。 在專業的照顧之下,阿公的身體慢慢恢復健康,精神也越來越好,現在又可以參加他最愛的社區活動。 更重要的是,阿公也開始接受伊甸據點的協助,有專業的照服員帶領著長輩們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又開設各種延緩老化、機能復健的課程,鼓勵長輩們參加。

2政治正確: 「政治弗正確」个後果

1933年,纳粹势力掌控德国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部分成员前往美国,广泛传播文化左翼思想,反文化和女权问题成为美国“政治正确”讨论的主要议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政治正确”用法转变为左翼内部对持不同政见者进行嘲讽。 如果你對多元設計和政治正確很敏感,並且因此在欣賞作品時很容易覺得滿地都是政治正確,那你會成為很難好好欣賞作品的人。 就如所有的電影都有畫面,所有的故事也都有政治立場,它不是另外加入、需要跟其他創作考量互相取捨的東西。 如果創作者自己就相信並熟悉某政治信念,那會是預設的思考方式,會自然而然成為故事的一部份;如果創作者試圖創作和自己的立場不同的故事,只要他的創作功力夠好,也能夠平衡不一樣的立場。

沙其西恩(Anita Sarkeesian)等人,並且肉搜出住家地址。 這些網路鄉民宣稱他們的行為無關乎仇女,只是在單純抗議這些被意識形態引導的左膠做的遊戲不好玩、寫的評論不公正,一切「都是they的錯」。 如此類推,美國人(自由派?)對個別宗教、性別、性傾向等都有著濃厚的「政治(廣義上的,下同)取向」就變得可以理解;遲些,名單上還可能包括共產主義者(沒有貶意)。

2政治正確: 社會已經很平等了,為什麼還要讀女性主義?

但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把成見和偏見都當做「歧視」,否則大家都不敢說話了。 不允許別人有歧視是對的,但不允許別人有成見,就接近專制了。 恰恰是從這一現象中,可以發現「政治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基因,那就是對民主國家內部在「政治正確」問題上持「不同政見者」的無情打壓。 「政治正確」派經常以關心人權、特別是共產黨國家的人權為自己的妝扮,以凸顯自己對紅色專制的不滿是「進步」的表現。 紅色政權之所以專制,就在於它清楚地知道,自己那剝奪人權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壓迫違反人的本性,必然遭到民眾的反彈,除了堅持實行專制之外,沒有其它生存之道。

2政治正確: 內容—

許多歐洲人不喜歡美國,就是因為在美國民間仍然十分活躍的傳統價值觀與歐洲的左派價值觀格格不入。 說實在的,按大眾媒體近年所表現出來的(如:聲稱自己是天主教徒的黎智英,所經營的《蘋果日報》廣受歡迎),香港正在走美國的路,而美國則正在走去基督教化的路;所謂政教分離、宗教多元(如前述,沒有貶意)。 2政治正確 這是大勢所趨,人力不能挽(所以不能明白何以張先生說「宗教右派」已盡得輿論)。 也許有人會為此興奮若狂,也有人會為之咬牙切齒;但亦如前段所述,我認為這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 伊甸基金會成立至今已40年,向來以「哪裡有需要、伊甸就在哪裡」的精神,為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爭取權益。

如果美國社會中的某一部份人自我賦予這樣的權力,那不是民主制度的「進步」,而是思想專制的植入。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呼籲大家討論弱勢議題時不要光說別人「政治不正確」,而是要附上理由說明。 後來我發現那篇文章根本錯估情況:我發現,當「政治正確」這個詞出現時,其實多半不是用於批評別人政治不正確,而是剛好相反,用於批評人「不要為了政治正確而政治正確」、「政治正確不能無限上綱」。 「政治正確」這個詞看起來像是在強調弱勢議題,但它的目前用法,反而讓人傾向於認為弱勢議題是假議題。 然而,我們很難說「不要政治正確」能算是我們對作品的合理期待。 「政治正確」在不同議題下涉及不同元素,但以常見元素舉例:我們很難說一個作品會僅僅因為出現同性戀或少數民族就變成爛作品。

如果一則影評主張某電影很爛,提出的唯一理由是主角是同性戀,那實際上應該是這影評有問題,因為它沒有提出足夠論點來說明自己的結論為何能成立。 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作品明明帶有強烈的左派立場,卻沒有被批評政治正確。 例如《風之谷》、《魔法公主》、《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等眾多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電影,讓獨立的女性當主角,讓環保和反戰等思想佔據故事的主舞臺。 從這個意義上講,「政治正確」正在蛻變成思想專制和社會控制的政治工具,而「政治正確」派的兩面人特徵也暴露無遺。 一方面,他們表現出對共產黨國家人權的關注;另一方面,他們對本國那些對「政治正確」持保留態度的人毫不寬容的立場,恰恰和紅色政權對待異見人士一樣。

因為傳統的歧視是直接的、威權壓迫是清晰的,無論國家、老闆、父親或是霸凌者,當他們用傳統歧視語言攻擊你時,你很清楚這是一種羞辱,當他們迫使你接受命令時,雖然你行為上可能必須服從,但你的內心仍是反抗的、是自由的。 在美國,紐約市个教育部門列出來一份弗適宜在小學測驗中出現个字詞清單,包括「生日」,以免引起弗慶祝生日个耶和華見證人學生弗快,「恐龍」則可能引起支持創造論家庭个學生弗快,「有泳池个屋」也弗應提及,以免引起屋裏嘸沒泳池个人弗快。 尊重某些弱势群体,为了避免真實存在个或对伊拉弗公正个歧視而採用个變換另一種稱呼个行爲。 政治正確个一個目的是用頂頂「中立」个字眼,防止歧視或侵害任何人。 譬如爲了避免出於種族、性別、性取向、身心障礙、宗教或政治觀點个弗同而產生个歧視或弗滿。 在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许多宗教节日被设置为法定的公共节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