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順8大好處

圓成實性亦有二種:一者、自性圓成實故,二者、清淨圓成實故,由此故成圓成實性。 [釋]…依他…本身不是固定的雜染或者清淨,它如果為虛妄分別的所分別,成遍計執性,就是雜染的;如以無分別智通達它似義實無,成圓成實性,就是清淨的(印順法師,攝大乘論講記,第三章)。 謂世尊說:依他言音及內各別如理作意,由此為因正見得生。 若於彼法如理思惟,爾時耳識且不得起,意識亦為種種散動餘識所間。 若與如理作意相應生時,此聞所熏意識與彼熏習久滅過去,定無有體,云何復為種子能生後時如理作意相應之心?

印順

又此如理作意相應是世間心,彼正見相應是出世心,曾未有時俱生俱滅,是故此心非彼所熏。 印順 是故出世清淨,若離一切種子異熟果識,亦不得成。 印順 [釋]…此世間的有漏意識中,對於依他言音的正聞熏習,沒有適合攝受彼出世清淨正見種子的條件(印順法師,攝大乘論講記,第二章)。 謂未離欲纏貪未得色纏心者,即以欲纏善心為離欲纏貪故,勤修加行。 此欲纏加行心,與色纏心不俱生滅故,非彼所熏,為彼種子不應道理。

印順: 出家因緣

印順法師認為,只有經過大菩薩的六度萬行的歷程才能成就「真解脫」,恆毓認為此說違背佛陀經教,因其否定二乘解脫與諸佛解脫是平等的佛教真理,所以論斷錯誤。 當我們說「不預設觀點」時,事實上「已預設一種不預設的觀點」。 所以當印順法師說「不存一成見去研究」,事實上多少已預設成見,只是預設成見的好壞,才是應關心的重點。 而他期許在佛法的研究中不固執成見,大抵只是想指出佛法研究必須力求客觀公正,不摻雜個人的情感好惡;而研究佛法以期適應人心、避免神化,是重視佛法的人間性與真實性,將佛法引導到積極、正面的方向。 印順 兩者間應無矛盾,恆毓的批評似乎是拘泥於文字上。

  • 九月,導師于新竹觀音坪創建福嚴精舍,成立一獨立學團。
  • 我們看《雜阿含經》中所記載的,佛陀與其弟子們在指導學人悟道證果的種種不勝枚舉的實例就知道,迷悟之間,是有清楚的原理,但是方法絕非只有一途 。
  • 印順法師大力支持,撥出福嚴精舍的房舍,讓沈家禎居士在台灣成立譯經院。
  • 針對這五個問題,事實上只包含兩個核心議題,第一、二項是屬於法義抉擇的部分,因為中觀、禪、密、淨土的定位屬於佛教思想判攝的問題;而第三、四、五項可歸為一類,因為印順法師基於菩薩道的觀點而否定急證,而第五項也屬菩薩道的思想,所以後三項主要是探討菩薩道的真義。
  • 煩而不簡者,貴其事也,質而不麗者,重其義也。
  • 而熊十力的學生──當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牟宗三,晚年雖長住臺灣,並出版《佛性與般若》一書,但書中標榜的佛法,仍然是歐陽漸視為使「佛法之光愈晦」的天台宗。

)後來臺南抗日僧人──林秋梧(證峰法師,1903~1934),還引述太虛的《幻住室隨筆》一書中的某些概念,來證明他的參與抗日運動,乃是正當的「義征」。 (詳見:林秋梧〈活殺自在之大乘佛教〉;刊於《南瀛佛教》8卷3號。)但太虛對臺灣佛教的影響,也僅止於此。 昭慧的「生命關懷協會」,以拯救流浪狗、野生動物為主要工作目標。 在她的推動下,立法院通過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案。

印順: 印順

在香港的三年中,導 師出版了《佛法概論》、《太虛大師年譜》等十五本書。 1971年,66歲,自傳《平凡的一生》出版,記錄一生出家、修學、弘法之因緣。 導師以為:「佛教聖典成立的實際情形,應有合理的正確認識。惟有能理解聖典集成的實際情形,才能理解巴利聖典及與之相當的華文聖典的真正意義。對「佛法」、「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的聖典,才能給予肯定,肯定其在佛法中的意趣與價值」。 因此,導師決定寫出這一部56萬字的《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印順法師對近代臺灣佛教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佛光山星雲法師的「人間佛教性格」、慈濟證嚴法師的「人間菩薩招生』、法鼓山聖嚴法師的「人間淨土」、均受了根本性的影響,而這影響也漸遍至中國大陸佛教界。 如印順法師自己說到︰“世俗一般的如來,佛法所說的如來,是根本不同的。

這一史觀還認為:越是後期的印度佛教,越是受到印度固有的婆羅門教的影響。 持有這一史觀的佛教學者為數甚多,印順《印度之佛教》(臺北:正聞出版社,1985(2版)),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歐陽漸試圖以唯識佛法拯救國難,不過是這一時代風尚的一環罷了。 印順 他和印順的不同處,不在拯救國難之心的有無,而在採用什麼佛法拯救國難。

印順: 印順導師紀念室

由於這部著作主要是解釋《金剛經》的,而眾所週知的是,《金剛經》在中國佛教乃至民間皆有相當廣泛的流傳,人們都認為《金剛經》的語言十分優美、思想非常深邃。 然而無比遺憾,我對印順法師的《般若經講記》讀之再三,始終感受不到佛法的氣息,所以就乾脆不看印順法師的書了。 幾年後,我意外地與大陸佛學家胡曉光先生相識,可謂一見如故,彼此就佛法問題作了深入的長談。 印順 我們對印順法師的一致看法是:印順法師的思維過於簡單,與無比深刻、嚴謹的佛法思維很不相稱。

如《中論》雲︰“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大正30.33上)。 又雲︰“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大正30.36上)。 此說明萬法皆無自性,所以並不存在一脫離了因緣所構成的“世間”及“俗諦”之外而自性獨存的“涅槃”及“第一義諦”。 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 、法性、法身、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爲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 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作如是說如來之藏”(大正16.489上中)。 因此,吾人不當就字義上的類比而推斷其思想即如此,更重要應由一詞的前後文,乃至整個思想來了解其義。

印順: (三)「人間淨土」的提倡

民國53年(1964)1月舉行畢業典禮,有十八名畢、結業生,如如虛、超定、仁同等法師。 二○○一年三月十五日,陳水扁曾在昭慧法師的引薦下前往台中華雨精舍,而印順導師竟對著阿扁說:「這麼認真的國家領導,是人民的福氣」。 二○○四年三月五日印順導師生日前夕,阿扁再次向印順導師提前祝壽,並致贈一份「二等卿雲勳章」,以表達對印順導師畢生德業、學術成就以及社會影響力的高度尊崇,而印順導師也再次給予誠摯的勉勵與祝福。 雖然印順導師處事嚴謹、細膩,但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上的師友趣聞倒是不少。

印順

因在『印度之佛教』提及大乘思想與印度外道思想的關聯性 ,被認為反對大乘佛教,特別是真常唯心系的佛法。 印順法師著作等身,始終稟持為佛法研究佛法之治學精神,為佛教復興盡心盡力。 然由於清末民初漢傳佛教的保守氛圍,普羅大眾未能理解法師深意,反而常將其文字斷章取意的引用,甚至誤解。 印順 印順法師畢生盡瘁佛門,提倡「人間佛教」,宣力行菩薩道,淨化社會人心,爰有「玄奘以來第一人」令譽,德澤溥乎眾生,仁愛播於宇內。

印順: 印順法師筆記

從此以後,我和日常法師互動的因緣,也就漸漸的減少了。 一九六五年,日常法師在苗栗獅頭山元光寺,追隨本明老法師剃度出家,當時我正在美濃閉關。 出關以後,我 到了新竹福嚴精舍探望印順長老,也在那裡見到了仁俊長老、演培長老和日常法師。 我對日常法師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他很有威儀,非常的用功精進,專持念佛法 門,他有一個專門用功禮拜阿彌陀佛的空間。 當時跟我一起從大陸來台灣的同學幻生法師,在介紹日常法師時便說:「這是專修淨土法門的日常法師。」日後,仁俊 長老在新店建了「同淨蘭若」道場,日常法師也追隨前往。 奇妙的是,仁俊長老和印順長老都不是修持淨土法門的,而跟隨身旁的日常法師卻專門念佛。

更不允許理性屆服於感性,要麼就全盤接受印順思想,要麽顛覆解構之。 不要在理性上接受,感性上又從事理性所否定之事,然後美其名信仰的歸信仰、學術的歸學術。 或者感性上反對,但考量到印順共同体之勢力,在理性上加以調和自己與印順思想之對立。

印順: 印順導師思想巡迴講座

慧日講堂由印順導師於民國49年(西元1960年)創建,民國50年(西元1961年)1月22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 設立的宗旨主要是希望「慧日講堂」與「福嚴精舍」能分別的內修外弘,相助相成,宣揚、實踐佛法的精神。 (六十四歲)冬,導師開始編集《妙雲集》,至六十二年秋末,經四年而全部出版。 這是導師將 過去的寫作與講錄,除大部的專書如《印度之佛教》等之外,總合彙編成字體、版面一致的大部佛學著作集。

印順

[釋]…散是散亂,動是流動;因這散動分別為障礙,使無分別智不得現前,使我們不見諸法的真實性(印順法師,攝大乘論講記,第三章)。 謂依他起自性,由異門故成依他起;即此自性由異門故成遍計所執,即此自性由異門故成圓成實。 [釋]…在同一「依他起自性」中,「由」三種「異門」而成為三性。

印順: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教育中心

第三之識爲現象(namaruupa)之能觀者,與此處現識(manas) 相當。 即可認爲無明行識等次第,與此贊歌(〈無有歌〉)全然一致。 龍樹雖自覺到不能將空自性化,但由于著重以空破自性之故,並沒有積極地來面對空自性化問題及立基于空色平等一如來探討問題,因而終究無法避開因傳統文化各方面使然而陷入將空視爲恒常普遍性的困思中。 印順 難怪她老是不理人家的論証而東扯西拉的,你比如印順人間淨土的經証本來就只有增一阿含的「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所以太虛當時才會用「片語」評印順,她就不知扯到那去了。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