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代天府6大優點

南鯤鯓代天府三川殿的立面,全以石雕構成,不同於其他廟宇的是,由於廟靠近海邊,空氣中多鹽份,因此石雕會做上彩保護,靠近可以看到淺淺的色彩。 陳家古厝為南台灣極為罕見的閩南傳統建築,是典型的「九包五、三落百二門」合院建築,已有200年歷史。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您可以考慮作出一點點贊助鼓勵,不需手續費,轉帳操作也相當容易。 2015年(民國一百零四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八日),啟建「乙未科羅天大醮週歲謝恩祈安福醮」。

以中间的代天府为主,放着5位王爷的神像,顶上悬挂着“代天行道”的横匾,布置庄严。 它是由无数小块香木榫接而成,向中心逐层嵌叠,汇集于最高点。 按照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配合一年四季十二月廿四节气与七十二候所形成的卦候图而来的。 整体结构奇巧,拼叠紧密,造形富丽精美,如同一幅蜘蛛结网的图案,是该庙的宝贵文物之一。

南雄代天府: 王爺廟

近代有功成神,是指功在地方、廟宇、家族,對於信徒而言那不是遙不可及的人,而是現實可以有所接觸的人,包含其所生活的環境、建立的功績等,所以另立一類討論。 陰神升格類別,為大眾爺、有應公等陰神,因為某些因素,而「升格」成為王爺,或是被作為王爺祭祀;其祂類別的王爺神明,有戲神、自然神或是器物神等複雜來源或無法歸類者。 南鯤鯓代天府是台灣最早的王爺總廟,因為神蹟赫赫,不但香火極其鼎盛,更是榮獲了10大殊榮,其中包含台灣王爺總廟、國定古蹟、國定民俗、米其林三星旅遊景點、台灣十大廟宇建築、台灣十大廟會、台灣新十二大景點、十大陸客拜訪宗教聖地、分靈廟宇兩萬六千餘、年香客近千萬人次。 南鯤鯓代天府與北港朝天宮並列為日治時期的廟宇代表作,是1座九開間三進兩廂的建築,由三川殿、正殿及後殿組成。 後因神蹟顯赫廣佈流傳,當地信徒遂倡議建廟,於明永曆16年(公元1662年)初期創建落成。 後因南鯤鯓沙汕受海潮侵襲,原廟受水患之擾開始傾頹,因此五王顯靈指引信眾在槺榔山(實為沙丘)的虎峰,即今之廟址重建廟宇,並於道光2年(公元1822年)完工。

他說這片荒野原為他擁有,有信物銀針(或說鐵釘)為憑,王爺們卻說「吾等早就發現此地,亦有信物銅錢一枚為據。」雙方請出當地土地神為公正第三方並掘地驗証,乃見銀針插在銅錢的方孔之中,未能辨別先後。 雙方於是爭執許久,引發戰端,夜半刀兵之聲大起,民眾畏懼。 據稱是「囝仔公」收取當地的「好兄弟」相助,王爺們也調動天兵天將、五營神將,兩方戰得難分難捨,各有勝負。 最終由赤山龍湖巖的觀音佛祖會同天上聖母和保生大帝出面協調,提出「王爺公起大廟,囝仔公建小廟,大廟來進香,小廟必有敬。」之協議,最後為「囝仔公」建了小廟,並尊為「萬善爺」。 來此祭拜王爺的信眾一定也參拜「萬善爺」,共存共榮。 相傳於明朝末年,有王船漂流至臺南北門南鯤鯓沙汕附近,其中船內奉有傳說為跟隨唐高祖李淵討隋建唐的開國功臣(相傳其名諱為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其中已知僅有李王於新唐書、舊唐書之中有其列傳與史料記載)等五王神像及中軍府神像,被漁民迎接後而建草寮供奉。

南雄代天府: 南雄代天府崇善堂附近的宗教團體

代天府門楣的石楣、石壁、石窗、石堵等全都是由祖國大陸運來的青鬥石、白石雕刻而成。 南雄代天府 南雄代天府 三川殿前一對八角形龍柱,蒼勁渾厚,為南鯤鯓精神標誌。 左右兩殿牆堵上,保留清代進士鄭板橋的石雕竹書,相當珍貴。

  • 雙方於是爭執許久,引發戰端,夜半刀兵之聲大起,民眾畏懼。
  • 至民國51年(1961)首次舉辦香醮,遂成為定制,此後逢丑、辰、未、戌年的農曆三月,舉辦香醮儀式,稱為「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
  • 映入眼帘的山门巍峨壮丽,两边是长长的回廊,顶上绘有精美的图案,深邃的长度,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
  • 2008年9月通車之高雄都會捷運系統橘線,東側終點站大寮站就設置於本區西側,加上本區北端尚有台鐵後庄車站,對外交通堪稱便利。
  • 從上鳥瞰南鯤鯓代天府的廟頂,只見層層疊疊,組合豐富,脊線轉折變化精巧細緻,給人五彩繽紛、豪華富麗感覺。
  • 因此,台灣百姓接到大陸漂過來的王船之後,便在那個地方捐款蓋廟,台灣的王爺廟也就一座座地出現了。

以中間的代天府為主,放着5位王爺的神像,頂上懸掛着“代天行道”的橫匾,佈置莊嚴。 南雄代天府 它是由無數小塊香木榫接而成,向中心逐層嵌疊,彙集於最高點。 按照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配合一年四季十二月廿四節氣與七十二候所形成的卦候圖而來的。

南雄代天府: 服務設施:

若您想要投稿更多關於 南雄代天府 的影片給我們,請加入我們的Facebook社團( 拜好廟求好運-廟宇活動、照片投稿社團 )PO文,我們會自動將影片同步到網站上,感謝。 南雄代天府為儒、道、釋三教聖地,建於1953年10月,主祀五府千歲,廟坐五龍山,朝東面向高屏溪,氣勢非凡。 環境優雅,花木扶疏,拾級登上白衣觀音神像可遠眺高屏溪,將大寮平原盡收眼底,微風徐徐吹拂,令人心曠神怡。

南雄代天府

當瘟疫流行時,為了讓當地的人祈安求福,就要建王醮,把乘載王爺的王船送到大海,讓疫病和王船一併帶走。 由於台灣在開發之前,為瘴癘之地,當時的醫藥尚未發達,瘟疫一起,常常死亡無數,人心惶惶,談瘟變色。 因此,台灣百姓接到大陸漂過來的王船之後,便在那個地方捐款蓋廟,台灣的王爺廟也就一座座地出現了。

南雄代天府: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三川门和龙虎门的台阶皆为三级,两侧各作五圈螺旋形,就好像是打开的卷书,所以也叫卷书阶。 提到剪黏,第一印象往往是在屋頂上華麗繁複的裝飾,而在南鯤鯓代天府,除了屋頂上,環繞著正殿外牆、連綿不斷的水車堵剪黏,則是由安平名匠葉鬃所作、隱藏版的欣賞重點之一。 南鯤鯓代天府的屋頂屬於「歇山重簷式」,在每一條屋脊收尾的地方,匠師安排了各式剪黏,有人物、有動物,也有博古圖,使得屋頂看起來熱鬧非凡。

民國61年(公元1972年)以後,南鯤鯓代天府續有增築,如:廟前的頭門拜亭、萬善走廊、香客大樓及四周的園林建築等,其中以民國72年(公元1983年)所增建的牌樓山門最為壯觀。 南雄代天府 民國82年(公元1993年),又在現有殿堂後方新建三進的凌霄寶殿,並於廟埕右前方的山丘修建中國式的大鯤園,佔地寬廣,為臺灣廟宇中少見的案例。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北門沿海,傳說是當地漁民撿到了載有五尊神像的小船,於是將神像供奉在草寮內,早晚焚香膜拜,結果從那天起,漁民只要出海捕魚,一定滿載而歸。 事蹟傳開後,香火日益鼎盛,並擇地建廟,逐漸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 日治時期的重修,在石雕、彩繪、剪黏上皆展現高度的工藝水準,而被評定為國定古蹟。 國定民俗「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 五府千歲的靈驗事蹟,吸引了各地民眾前來分靈,至今全臺已有17000餘座的分靈廟。

南雄代天府: 王爺宮廟地圖

在台灣的廟宇中,王爺廟最多,全台有近千座,都以南鯤鯓的代天府中的5位王爺為精神領袖,因此南鯤鯓代天府也被奉為全台的王爺總廟。 爰此,2017年10月,王爺信仰主題網站正式上線,除了王爺信仰的簡介、羅列國內/外各地王爺信仰的宮廟資訊之外,亦提供王爺信仰相關研究成果、案例、保存現況等各類資訊。 更重要的是,王爺信仰主題網站的資料庫係由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所延伸建置,資料庫的異動採同步更新機制,期各界能透過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瞭解王爺信仰的廣度,並在王爺信仰主題網站中沈浸於王爺信仰的深度。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歷經10年與國內/國際各領域學者、地方人士的互動與合作下,已發展成熟的資訊維護運作模式,並奠定深厚的文化資源資料庫基礎。 近年基於文化保存與鄉土教育的研究及推廣意識高漲、活動活絡,GIS專題中心開始構思基於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的基礎上,延伸建置不同主題的文化資源網站,以提供更深入、細膩的主題文化資源資訊,作為跨領域學術合作、研究、推廣乃至於文化創作之用。 馬鳴山鎮安宮位於雲林縣褒忠鄉,主祀五年千歲,是臺灣五年千歲信仰的重鎮,目前馬鳴山鎮安宮登錄有兩項民俗活動,分別為「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

南鯤鯓代天府建於公元1661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南雄代天府 傳説300多年前,台南麻豆漁夫楊世鄉發現了從大陸漂過來的王船,船上神像是李、池、吳、朱、範5位王爺,於是在南鯤鯓附近蓋一草寮供奉。 而原來的瘟疫邪神,也演變成驅瘟防疫的正神,甚至更進一步成了有求必應的萬能神。 傳説5位王爺為玉帝所敕封,主要任務是稽察人間善惡,所以叫做“代天巡狩”,所駐王府也就叫做“代天府”。

南雄代天府: 南雄代天府 Youtube影片

而原来的瘟疫邪神,也演变成驱瘟防疫的正神,甚至更进一步成了有求必应的万能神。 传说5位王爷为玉帝所敕封,主要任务是稽察人间善恶,所以叫做“代天巡狩”,所驻王府也就叫做“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古蹟修復與代巡信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除了古蹟本體,代天府內占地最廣的則為「大鯤園」,是面積達6公頃的自然式山水園林造景,特色為仿江南園林所設計,歷經20多年的雕琢有如明朝大觀園再現,主建築為五王總廟文化館。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