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六祖壇經9大好處

使君但行十善。 何須更願往生。 不斷十惡之心。 何佛即來迎請。 若悟無生頓法。 見西方只在剎那。

是佛法不二之法。 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 犯四重禁作五逆罪。 佛言善根有二。

慧律六祖壇經: 菩薩十八重戒之盜三寶物

一念愚即般若絕。 一念智即般若生。 般若無形相。

慧律六祖壇經

學佛法是要認真、腳踏實地去學習,不是學口頭禪,只學會講經、說法,花言巧辯。 好像神秀的黨徒,把他捧得高高的,以為第六代祖師定能到手,所以預備他的心腹黨徒各處探消息。 若五祖大師把衣缽傳給某一個人,先把他殺了。 卻不知五祖是個明眼的善知識,知他有這一種心,故祕密傳法給六祖。 為何傳法給六祖惠能呢? 因為他是實實在在地行菩薩道,舂米給大家吃,幫大家用功辦道修行。

慧律六祖壇經: 金剛經講解 慧律法師講述

四祖很耐心用各種權巧方便的法門,使他們棄邪歸正。 在他弘揚佛法四十多年內,所教化的眾生如稻麻竹葦,度生無數。 這是證明人體純陽無陰,因為無漏,沒有無明,陰都變成陽了。 哭後,就對劊子手說:「你來殺吧!」劊子手拿刀朝箸頭顱就砍,但沒有血出,只流出像牛奶似的白漿。

慧律六祖壇經

以無住為本。 這沙彌爭合取次語。 師以拄杖打三下。 吾打汝是痛不痛。 亦痛亦不痛。 吾亦見亦不見。

慧律六祖壇經: 眾生輪迴的習慣與體制化

夜遇神人灌以甘露。 大師如何能指揮這些金剛王菩薩呢? 雖然他死了,仍收了這麼一些徒弟。

貪瞋是地獄。 愚癡是畜生。 勿疑先聖之言。

慧律六祖壇經: 沒有貪婪的心,就沒有憂患

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 而學者莫知宗趣。 隍具述前緣。 汝但心如虛空。

慧律六祖壇經

汝若心迷不見。 問善知識覓路。 汝自迷不見自心。 慧律六祖壇經 卻來問吾見與不見。

慧律六祖壇經: 沒有貪婪的心,就沒有憂患

如果開悟聖人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外境的東西本來就是不能左右我們的,是我們心自己迷了,自己起心動念去攀緣。 一個殘廢的來、殘障的來:「你來這裡做什麼?出去!你不知道這裡很貴嗎?一小時要好幾百元!」唉! 慧律六祖壇經 我們自己生一念的執著,把我們的本性分裂了,這就不是我們的本性了。

  • 歸依圓滿報身佛。
  • 須得言下識自本心。
  • 後於維摩經。
  • 佛馱難提尊者。
  • 就因沒有人開悟,所以對著開悟的偈頌也不認識。

要知自性是不生不滅的,在一切時中,知一切法都是圓融無礙,沒有一點滯塞不通的地方。 你要是一樣真了,則樣樣都真了,萬境都到如如不動的境界上。 這如如不動的心,才是真實的。 你若能有這樣的見地,這才是無上菩提的本性。

慧律六祖壇經: 眾生輪迴的習慣與體制化

汝今負此事業。 何名清淨法身佛。 世人性本清淨。 萬法從自性生。 思量一切惡事。 思量一切善事。

  • 可是我吃了,也不知是好還是不好,因為我沒時間研究吃的問題。
  • 所以說要去掉是非,本性要去掉是非;本性要去掉善惡;本性要去點頭尾;開始跟結束統統要去掉。
  • 住煩惱而不亂。
  • 莫是行者否。
  • 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元有般若之智。 與大智人更無差別。 因何聞法不自開悟。 緣邪見障重。 般若之智亦無大小。 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

慧律六祖壇經: 金剛經講解 慧律法師講述

分明去此不遠。 里數有十萬八千。 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 念念無間是功。 心行平直是德。 自修性是功。

慧律六祖壇經

我是這樣猜想,你不要執著說一定是這樣,或一定不是這樣。 妙就是這不執著。 你們現在學習六祖壇經,應知在那裡學的。 菩提達摩都被他們用毒藥毒死,又何況他的徒弟呢! 慧可大師因接受他師父的教導,故隱遁起來,躲避這些人再來為難。

慧律六祖壇經: 菩薩十八重戒之盜三寶物

來諸善知識。 此事須從自性中起。 念念自淨其心。 見自己法身。

慧律六祖壇經: 金剛經講解 慧律法師講述

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 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 此須心行,不在口念。

慧律六祖壇經: 沒有貪婪的心,就沒有憂患

自佛是真佛。 自若無佛心。 何處求真佛。 汝等自心是佛。

慧律六祖壇經: 眾生輪迴的習慣與體制化

有的人就不了解了,那師父! 那你對那些殺人、放火的事情,你認為呢? 你說善跟惡無所著嘛。 他把這個無所著當作是放棄,他把這個無所著當作是不管,錯了! 慧律六祖壇經 什麼時候是這樣講本性的呢? 這個不是本性啊。

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須知一切萬法。 皆從自性起用。 是真戒定慧法。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

佛性本具足光明。 當他看到這個花凋落的時候,他就說:這個就是無常,無常就是真理。 開悟的人,是看每一種東西統統是那麼的歡喜、那麼的自在、那麼的灑脫。

慧律六祖壇經: 金剛經講解 慧律法師講述

又無上佛道誓願成。 既常能下心。 即言下佛道成。

韋使君請益。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菩提般若之智。 世人本自有之。 須假大善知識。 當知愚人智人。

慧律六祖壇經: 菩薩十八重戒之盜三寶物

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 慧律六祖壇經 因至寺後五里許。 見山林鬱茂。 師振錫卓地。 泉應手而出。 乃跪膝浣衣石上。

亦不作子想。 是名持法華經。 無不念時也。 當謙恭一切。

慧律六祖壇經: 菩薩十八重戒之盜三寶物

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