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宮保生大帝詳解

因神蹟傳說流布,及歷代朝廷追封,遂成為閩南地區重要民間信仰。 而隨同安移民遷徙,也成為台灣、東南亞同安籍人士信奉的鄉土保護神。 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夲」音「滔」,非「本」字),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山採藥時,失足墜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 不知怎麼每到那一天,必然下起雨來,所以俗稱「媽祖雨」。 有關吳夲的仙化,莊夏《慈濟宮碑》僅提到“羽化於家”。 但當地民眾知道吳夲仙化後,自發在吳夲生前採藥煉丹的青礁,搭建簡易小祠——龍湫庵,供奉吳夲神像,呼為醫靈真人,虔加祭禱。

慈濟宮保生大帝

廟中彩繪除傳統題材作品外,也有陳秋山以民國時期人物為題材的彩繪。 另外,應成大博物館之邀,將保生大帝藥籤帶至歐洲捷克博物館展出,讓西方人看到保生大帝宗教醫學方法,和東方獨特的宗教信仰。 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連續十年獲得內政部「宗教公益獎」表揚,今年獲行政院「宗教公益深耕獎」殊榮,三日舉辦「觀興風采十年大事紀成果展」,展現宗教團體對宗教文化傳承的責任感。 2021年「籤詩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臺灣與各地之籤詩文化研究》,榮獲111年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佳作」。 7、定期舉辦文化講座,內容如香科年介紹、臺灣各地民俗信仰文化、高齡營養、運動和長照議題、民俗節氣、中風治療與預防和夏日腸胃道中醫保健等琳瑯滿目。 6、配合教育推廣「古蹟即教室」,提供寺廟場地供國中小學進行戶外踏查教學,更讓學生以平板科技等探索廟內文物和神明,拉近和學生距離,讓宗教古蹟多元面向發展。

慈濟宮保生大帝: 祭典

醫虎喉:吳夲于山中採藥時,遇一白額金睛老虎,因食人而骨哽咽喉,痛苦難當,遇吳真人乃垂首趨附,求其救治,真人心有不忍,乃斥責其惡,見其知悔,乃以符水施灌,化骨入喉,此虎感恩遂化為吳真人座騎。 故保生大帝廟龕之下,多祀奉有老虎神像,稱為「虎爺」、「黑虎大將」。 吳夲初習捕蛇、采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名逐漸傳播民間,宋朝楊志《青礁慈濟宮碑》記載其逝世後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青礁龍湫坑畔建立「龍湫庵」奉祀,為廟祀之始。 保生大帝為中國大陸閩南(泉州、漳州、廈門)地區及台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 以保生大帝吳夲的故事為題材創作的大型古裝神話喜劇,是第一部展現保生大帝故事的電視劇。

  • 吳福春強調,臺灣超過百年以上歷史的宮廟何其多,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創立超過370多年,為臺南市供奉觀音佛祖和保生大帝著名的老廟,隨著時代演進,體認宮廟不是年代久遠就可屹立不搖,宗教的發展必須是永續綿遠,因此更應負起文化、教育、傳承的責任。
  • 究其原因,大約是廈門人來自各地,在此彈丸之地,為了生存,形成了和為貴的思想,他們也希望媽祖和保生大帝兩者之間的關係和睦,希望這樣的和睦能使媽祖和保生大帝共同給廈門人帶來祥和的秩序;另外,媽祖和保生大帝有相等的頭銜,共祀有經濟和便利的好處等。
  • 1月19日,民政局長陳哲男向呂學輝、黃慶堂、林萬、蔡兩傳及廖武治允諾補助維修經費。
  • 現在一般尊稱保生大帝為「大道公」,就是基于這個緣故。
  • 除每年固定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及繞境外,由於上白礁刈香所經過的香路,為「慈濟宮-後社-光華-中洲-頭前寮(將軍溪畔)-中洲-彭城-後社-慈濟宮」,主要行經學甲、中洲庄,其他庄頭都未列入上白礁祭典遶境的香路。

開閩王,也叫白馬忠懿王,開閩尊王,為唐朝五代閩國國主王審知。 保生大帝祖殿護國公、觀音佛祖和千手觀音菩薩、註生娘娘金身、保生大帝駕前三十六天將、文昌帝君,朱夫子,魁星爺、關聖大帝,關平太子,周倉將軍。 孫氏後裔在重修族譜時,又在《西宮檀越記》文後加上補註,“吳真人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己卯歲三月十五日辰時,卒於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歲五月初二日,經今計封十六次”。 由此觀之,吳悟真就是吳夲,悟真可能是其修道時用的道號。 從孫瑀追憶的這個故事來看,吳夲生前對道教方術興趣盎然,在聽説裴養真的消息後,不辭勞累,從白礁涉九龍江到廈門拜會。

慈濟宮保生大帝: 學甲慈濟宮》 主祀: 保生大帝

台灣奉祀保生大帝廟宇以台南市學甲慈濟宮、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峒保安宮最為著名。 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吳真人,(公元979—1036年),字華基,北宋福建路泉州府同安縣積善裏白礁村(今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人。 生前為濟世良醫,受其恩惠者無數,其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聞名遐邇,民間稱其為吳真人,尊為“神醫”。 保生大帝在臺灣早期是同安人移民信仰中心,隨同安縣移民遷徙,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成為重要的台灣民間信仰之一。 臺灣奉祀保生大帝廟宇以臺南市學甲慈濟宮、臺南市祀典興濟宮、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臺中市賴厝廍元保宮等最為著名。 登錄種類:寺廟公告2018年11月12日詳細登錄資料大龍峒保安宮,又稱大浪泵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大龍峒、鄰近臺北孔子廟的大道公廟,為泉州同安人所信仰的廟宇,建築曾獲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2018年則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慈濟宮保生大帝

新竹市香山區美山保安宮舉行南巡遶境慶典活動,經南投縣草屯鎮月眉厝龍德廟,駐駕於高雄市左營區城邑慈濟宮。 在中國福建德化的「法主公組合」是張慈觀、蕭朗瑞、章朗慶(一說姓洪)等結義三兄弟,是為「法主三公」。 在永春、安溪一帶亦是「張、蕭、章」;亦有人奉祀「張、蕭、黃」,加入了黃法師(顯應祖師)。 福建龍巖市漳平則是「張、蕭、吳」,張、蕭二法主之外,加入吳真人(保生大帝),或是奉祀「張、蕭、吳、黃」。 在福建省會福州是「張、蕭、連」,即張慈觀、蕭朗瑞、連光陽三位真人。 廣東省潮州的客家人則是「張、蕭、劉、連」四聖,即張慈觀、蕭朗瑞、劉志達、連光陽四聖,四聖也就是五營神將中的東南西北四營的主帥。

慈濟宮保生大帝: 供奉神明

從歷朝歷代對吳真人的10多個封號中可以看出,“保生大帝”的封號為最高,也最切合民意,爵位上媲美嘗百草的神農帝,理念上啓示人們弘揚真人的“保生”精神。 普通百姓的宗教信仰多寄望於“天堂”或“來世”,而吳真人的神力則全在“保護今生”,且以“治病卻疾”乃保護生命,這就是吳真人的崇高精神。 慈濟宮保生大帝 民間百姓對於吳夲的信仰和崇拜應來自於其“保生”、“護生”的精神,不過,也正因為其“保生”、“護生”的精神,從而贏得了無數善男信女的廣泛信仰。 據説,白礁慈濟祖宮供奉的開基祖神像有三尊,分稱“一大帝”、“二大帝”、“三大帝”。 一大帝坐鎮白礁祖宮,二大帝分遷台灣學甲,三大帝享祀廈門海滄青礁慈濟宮。

慈濟宮保生大帝

(記者黃秀麗新北報導)2022新北文化獎今日於新光音樂廳舉辦頒獎典禮,由市長侯友宜親自頒發獎項,表示,這次獲獎者包括傳習木雕技藝的洪耀輝老師、水墨大師李義弘老師、明華園戲劇團的孫翠鳳老師,以及財… 慈濟宮保生大帝 慈濟宮保生大帝 王文宗表示,學甲十三庄國小學生,為恭祝保生大帝聖誕,在廟埕前有精彩藝陣表演,包括有中洲國小的鼓震乾坤迎嘉賓、三慈國小群英戲獅獻祥瑞、文山國小創意電音迎嘉賓、學甲國小舞動精鈴、宅港國小婆姐逗陣來鬧熱、錦湖國小活力醒獅齊賀壽、頂洲國小蓮池仙蹤及東陽國小「東陽、天晴」。 「十八串」是當地流傳有十八位江湖好漢結義後的名號,據說「串首」(首領)某日到澎湖買酒,結果酒行老闆用言語開洲仔尾婦女的玩笑(似乎是跟當地婦人修補漁網的工作有關),串首大怒便用葫蘆砸酒行老闆的頭,卻反而引來酒行鄰居的圍攻。 串首且戰且走退到深夜,在樹林中迷路時,突然有一道紅光指引他。

慈濟宮保生大帝: 台灣保生大帝信仰

而在老大帝回到慈濟宮後,居民發現老大帝神像臉上有七滴汗(右三左四)並留下痕跡。 居民原本想將神像送去修整,但據說神明指示不需修整,所以仍讓痕跡留下。 據說因為此事,灣裡人對慈濟宮老大帝崇信有加,會在保生大帝聖誕時前往參拜,而現在灣裡萬年殿與大甲慈濟宮也是有交陪的廟宇。 大甲慈濟宮除供奉保生大帝外,還有供奉中壇元帥、天虎爺、地虎爺、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等神明,另外在廟埕有供奉松王公。 而大甲慈濟宮在2003年重建後所立的〈台南縣仁德鄉大甲慈濟宮沿革〉碑上面則記載據「保生大帝所述」,是鄭成功來臺時,有一先民吳必川迎奉保生大帝金身到此。

在農曆七月十一日放水燈,來值年者必需在宮內後殿,且備點心以給祭祀者。 有諺語為「一保肉,二保撲,三保笑哈哈」,指在中元節盂蘭盆會時,一保地區宰牲畜特多、二保地區為鄉村而儉約、三保為商業殷盛之區而祭品至為豐裕。 現代在聖誕前夕放火獅,因廟地位在航道下,都要與松山機場協調,請塔台知會班機避開火獅施放的30分鐘。 舉行放火獅活動歷史已不可考,廖武治表示該活動和驅逐邪魔、瘴厲之氣有關,早期是以竹片編成火獅,送沖天炮等,不過,在日治時代該宮曾拍一套整個廟會活動集錦,但已未發現放火獅活動,顯示失傳多年。 由李清榮製作火獅,他在2019年登錄為臺北市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的糊紙工藝保存者。 農曆三月初五到三月廿八間,同安裔的張、陳、黃、蔡、杜家族大姓,以及眾庄中的連、鄭、王、周、林、李、楊、葉、許、吳,每天輪一姓氏,請戲班演字姓戲。

慈濟宮保生大帝: 宗教活動

過去永和的泉州人常渡河至保安宮祭拜,因長途跋涉十分辛苦,地方仕紳遂商議迎香火,建立分香廟永和保福宮。 社子島在坤天亭建立前,宗教活動也依附保安宮等大廟。 慈濟宮保生大帝 正殿外牆迴廊壁畫為潘麗水所作,題材包括木蘭代父從軍、鍾馗迎妹回娘家、八仙大鬧東海及三英戰呂布等。 屋簷間,原本設計在八仙浮雕刻寫「八仙大鬧東海」,對場先完成的郭塔先刻「鬧東海」,後完工的陳應彬卻認為人物雕刻已經傳達故事情節,不需要另外刻字,故成了今日徒留「鬧東海」三字。 殿內牆交趾陶出自洪坤福之手,龍虎垛保存極為完整且有落款。 鎮殿神像因排行第三,俗稱「三帝」、亦曰「三祖」,為軟身神像。

慈濟宮保生大帝

保安宮建築包括前殿、正殿、後殿所構成,占地面積三千多坪。 建築風格偏向漳州風格,是因1917年由漳派名匠掌舵重修時所奠定的格局,無論頂飾上的剪黏、水車堵上的交趾陶、重簷間的吊簡與垂花,皆為廈門匠師作品。 剪黏修復時是以傳統糯米製成糯米灰,加入烏糖汁做接著及泥塑材料,捨棄玻璃或壓克力等現代材料,以作到「整舊如舊」效果。 慈濟宮保生大帝 乾隆年代之前興建的臺灣寺廟,石材多用中國大陸所產白色花崗石,此廟卻使用同安所產青石與北臺灣開採的觀音山石,因此整體建物呈現深沉穩重而古樸的色調,為起用臺灣石材的最早寺廟之一,象徵廟宇建築的本土化。

慈濟宮保生大帝: 學甲慈濟宮

因張姓是地區第一大家族,所以每演必以張姓為首,而吳姓和保安大帝同姓,以吳殿後,亦有尊崇之意。 慈濟宮保生大帝 後殿前擺放兩座習字爐,為清治時期習字爐的復原品,見證當年樹人書院歷史。 殿內供奉的神農大帝為半裸、著草裙的原始人造型,據說日軍進入時還嚇得以為是《桃太郎》中的「鬼」。 不少臺灣廟宇都加裝鐵窗,廖武治則認為鐵窗與傳統建物扞格,各重要地點因此改設全天候廿四小時運作的閉錄監視系統。

  • 他以幾位匠師接觸的經驗感慨說,台灣民間各角落散佈有不少手藝一流的古蹟修復匠師,但未必名列在內政部提供的名單上,使得部分師傅平時只好當大樓管理員、擺地攤,修復古蹟反而成兼差。
  • 因此每逢媽祖誕辰便經常下雨,而保生大帝誕辰則常會颳風,此即民間氣象諺語:“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由來。
  • 在康熙卅六年(1697年),青礁顏氏再發起重修,該次整修留下的〈吧國緣主碑記〉,留有新加坡甲必丹郭天榜、林應章等東南亞華僑之姓名,顯見當時保生大帝信仰隨著華僑也分布到東南亞一帶。
  • 當時選用石造、工程浩大,讓廟身有如今「回字型」的三殿規模。
  • 直至民國四十九年台灣光復後,慈濟宮才重建於今蓮潭路九號的現址,並迎奉回保生大帝、虎爺等諸神像。
  • 賊首當場被官兵擊斃,群賊無首,四散逃亡,亂遂平靜。
  • 西南五大香科皆以蜈蚣陣為香陣前導,學甲上白礁祭典蜈蚣陣由後社集和宮負責裝閣,為臺灣西南五大香科中,唯一維持由人力扛抬者。
  • (白礁村共供奉三尊保生大帝,一尊在白礁慈濟宮,一尊在白礁黃娘前慈虛宮,一尊在白礁潘厝菜市場旁瑞雲宮保生大帝廟)。

慈濟宮經內政部評定第三級古蹟,本宮八百餘年歷史的神像開基二大帝,係來自福建泉郡白礁慈濟宮,於康熙年間由李姓者自白礁迎來奉祀,以迄於今為全省大道公廟僅有者,因此終年香火鼎盛。 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是該廟的主要祭典活動「上白礁謁祖」,長達三公里的祭典隊伍由「蜈蚣陣」領頭,蜿蜒前進,民眾相信讓蜈蚣陣從頭上經過,可以消災避邪。 整個活動表達先民對大陸福建白礁鄉渡海來台,飲水思源追懷家鄉的重大意義,因係隔海遙祭,故稱「上白礁」。 上白礁祭典原屬學甲地區的鄉鎮級祭典,參與廟宇以學甲慈濟宮的交陪廟、分靈廟、學甲十三庄的庄廟為主。 縣市首長如不克出席則由副首長主祭,近幾年則由前教育部長吳清基擔任主任委員。 3、多年來成為臺南地區觀音信仰和保生大帝信仰中心,除了原有宗教祭祀活動,還多所加強宗教文化宣導和傳承、寺廟古蹟文物之保存和維護。

慈濟宮保生大帝: 建築設計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慈濟宮保生大帝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