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地震不可不看攻略

而在兩極地區,地殼板塊和內部的熔岩無法受到地球自轉離心力的影響,幾乎沒有向外的張力,所以導致這裡的地殼板塊非常平穩,那麼也就不會發生地震了。 不過南極在本月卻發生2起規模5以上的強震,兩起地震的震央位置幾乎完全相同。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數據指出,台灣時間24日上午8時07分,南美洲智利與阿根廷邊界發生規模5.8地震,目前未傳出傷亡世界。 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極區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 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南緯60度以南的地區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6500萬平方公里。 這一效應會使大陸周圍的西風形成的極地渦旋增強,南極點附近的冷空氣不能外流,進一步導致南極洲東部的冰層的溫度降低,而使南極洲周圍區域,特別是南極半島的冰層溫度升高,促使該地的冰層加速熔化。

南極地震

也就是說,冰架是南極冰蓋向海洋中的延伸部分,這些冰架的平均厚度為475米,最大的冰架是羅斯冰架、菲爾希納冰架、龍尼冰架和亞美利冰架。 加上這些冰架,南極大陸面積可增加150萬平方千米。 冰架能以每年2500米的速度移向海洋,在它的邊緣,斷裂的冰架漸漸漂移到海洋中,形成巨大的冰山。 據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指出,在南極進行地震觀測研究,特別是獲得寬頻帶數位地震資料,可以了解南極大陸的地震活動性,對研究南極大陸和大陸架岩石層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透過分析這些地震資料和其他地球物理資料,有利於研究南極大陸及其鄰近海域岩石層的橫向變化特徵,以及地球深部動力學過程,為礦產資源的研究提供背景根據。 大陸的南極長城站地震台從1985年建成啟用至今,已有34年時間。

南極地震: 強震連襲最大規模達7.5 智利發布海嘯警報

南極半島是地球暖化最快的地方之一,學者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地震將如何影響該地區的冰層。 南極地震 在普通人看來,南極是位於地球一隅孤僻獨立的冰雪大陸,與我們生活的綠色世界隔著千山萬水,似乎沒有必要開展大規模科學考察活動甚至是地震觀測。 其實不然,人類經過200多年堅持不懈的探索,隨著對南極考察的深入,越來越認識到南極洲與人類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地震監測也不例外。 只是現在那裡的地質條件已經趨向於平穩,所以地震現象也就很少會再發生了。 在尼姆羅德探險期間在比爾德莫耳冰川附近發現煤的存在。

南極部分地區的氣溫正在升高,尤其是在南極半島附近。 一份發表於2009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南極大陸在1957年至2006年間每十年平均升溫0.05℃以上,西部南極洲在50年間每十年升溫0.1℃以上。 南極地震 這個現象在冬春兩季尤為明顯,而變暖現象會被東部南極洲的秋季降溫現象部分抵消。

南極地震: 南極キッズ

我們在形容某個事物只出現一小部分時,常常用“冰山一角”來形容,可見,大家都知道,冰山的水面以上部分只占其全部體積的很少部分,但具體的比例你能說出來嗎? 在這裡我可以告訴同學們,冰山水上部分的體積大約只有總體積的七分之一。 南極冰山水上部分與水下部分的高度之比變化很大,這取決於冰出的形狀,例如:對於桌狀冰山,這個比例大約等於0.2。 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南極冰中含有的氣體造成的。 南極巨大的冰蓋都是由萬年的冰雪積累而成的,降落在南極的雪花經過壓實,變成冰川冰,而原來雪花中的氣體也被保存在冰中,由於上面不斷的積累,氣泡在巨大的壓力下變成了高壓的氣體。

南極地震

內陸高原的空氣遇冷收縮,密度增大,這種又冷又重的冷氣流從冰蓋高原沿著冰面陡坡向四周急劇下滑,到了沿海地帶,地勢驟然下降,使冷氣流下滑速度加大,於是便形成廠具有強大破壞力的下降風。 又由於地球自轉的影響,向北流動的氣流總是向左偏轉,於是在大陸沿海地帶形成了偏東大風。 通過多年氣象觀測,證實了南極大陸沿海地帶的風最大,風向偏東,平均風速為l 7―18米/秒。

南極地震: 新聞關鍵字

相關模型分析還顯示,臭氧層空洞以及增強的極地渦旋也是近來南極大陸海岸附近浮冰增多的原因之一。 占據南極大陸絕大部分的東部南極洲的基土普遍高於海平面。 南極地震 這塊寒冷地區的降雪會慢慢累積形成冰,部分還會形成外流至海的冰川。

南極地震

專家分析,這個現象將會加速南設得蘭群島與南極洲半島加速分離,使海峽擴張的速度再加快。 淡水湖分布於南極大陸的邊緣,西南極洲的湖泊多於東南極洲。 淡水是生命之源泉,它對人類在南極的活動至關重要,所以人們在選擇南極科學考察站地址時非常重視附近的淡水湖泊。

南極地震: 南極發生規模7.0極淺強震!智利發海嘯警報 急撤離軍事基地

在南極沿岸流的北邊上,冰山漂移逐漸過渡到北向,然後進入南極環極流的穩定區。 由於受到水文氣象要素的綜合影響,冰山運動相當複雜,當冰山海面高度為數十米,吃水深度達500米時,它們的漂移速度,甚至於在漂移方向上都與海冰不同。 一些單獨的冰山由於它們的體積和形狀不同,即使在同一海區,也會使它們的漂移方向和漂移速度各不相同。

南極地震

更重要的是,如果將南極地震台的觀測數據與我國大陸地震觀測台網所得資料結合,還會大幅提升我國地震監測能力。 那裡有純粹而原始的自然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奇妙美麗的風光,也是人類進行科學研究的理想場所。 從8月底到12月初,短短3個多月,南極發生3萬2千起地震,數量驚人。 而地震頻繁發生,也讓一處海峽擴張速度增加20倍。 在地震史上,地球的南、北極地區還從未發生過任何級別的地震,這一奇異的地質現象一直是地質學界的一個未解之謎。 據了解,自1901年有紀錄以來,太平洋南極洋脊共發生過57次規模6以上地震,但從來沒有被觀測到規模7以上地震,當地目前的最大地震紀錄為規模6.7,是發生在2015年5月19日,該起地震震源深度約7公里,屬極淺地震。

南極地震: 台灣醒報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近年來,因地震台初建時期所使用的材料和儀器裝備等技術原因,又長期受到南極地區極端災害性天氣影響,長城站地震台觀測房受損嚴重。 恢復並改善南極地震觀測基礎設施和工作條件成為非常急迫的需求,長城站地震台改建得到自然資源部極地考察部門的批准,列入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任務。 所謂綠洲,並非是鬱鬱蔥蔥的樹木花草之地,而是南極探險家、科學家由於長年累月在冰天雪地里工作,當他們發現沒有冰雪覆蓋的地方時,不禁倍感親切,便將這些地方稱為南極洲的綠洲。 南極綠洲占南極洲面積的5%,含有乾谷、湖泊、火山和山峰。 按照這個定義,在南極可稱作綠洲的有班戈綠洲、麥克默多綠洲和南極半島綠洲。

最近,一條來自地球最南端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南極長城站地震台改建任務已圓滿完成,新一代長城站地震台正式運行。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南極長城站地震台的成功改建,標志著中國在南極地震觀測基礎設施和數據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中國南極長城站 中國南極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

南極地震: 可能嗎?學者估「百年大震即將來臨」 氣象局:無依據、僅作參考

不過,地震的研究真的更困難一點,它是在地底下,我們看不到又摸不到。 南極地震是在2004年12月23號的時候發生的,接著在12月26號蘇門答臘就發生了規模九的超級強震,不但引起了可怕的地震災害,還造成了整個印度洋大規模的海嘯,當時死亡的人數超過了20幾萬人,那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景象。 在地震發生的時候,能量大規模的釋放,但是因為南極距離其他國家都非常遙遠,即使它的規模很大,也不會給我們帶來災害。 可是,南極如果發生了規模大的地震,卻有可能引發赤道發生大地震的風險,實際上在2004年就有這種情況。 因為台灣最近有幾個異常,從2018年9月以後,台灣有感地震的次數一直偏低,一直到現在都是偏低,這是台灣921地震後從來沒有過的,也就是地震活動偏低的寧靜期。 我們的地震能量長時間沒有好好釋放,對台灣來說,是個很大的警訊。

  • 從大陸冰床和冰架上斷裂而成的冰山非常多,並且比北極的冰山要大得多,它們中間大的面積有時可達數十平方千米,個別的可長達近200千米。
  • 全世界已查明的鐵的蘊藏量是相當可觀的,但具有工業開採價值的富鐵礦床就不是那么樂觀了,所以近幾十年來,地質學家們又逐步把尋找鐵礦遠景資源的目光投向南極洲。
  • 1969年,一個日本探險隊發現了9顆隕石,大多數都是在過去數百萬年落在冰層上的。
  • 2006年9月,其面積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值。
  • 這次考察也使人們認識到:南極洲是地球物理學家的天堂。
  • 那么,為什麼極光只在地球的南、北極地區頻繁出現呢?
  • ,每年都會進行探險以評估人類對南極洲環境的影響。

由於有人過度捕捉在南極生態系統中發揮很大作用的磷蝦,政府官員制定了相關的漁業法規。 但即使落實了這些新法案,缺乏監管和不合法規的捕漁行為仍然是一個嚴重問題,尤其是對小鱗犬牙南極魚(在美國作為智利鱸魚出售)的捕捉行為。 齒魚的非法捕魚量一直在增加,在2000年估計捕魚量已達32,000噸(35,300美噸)。 東部南極洲是印度洋和橫貫南極山脈之間的部分,大部分位於東半球,由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麥克羅伯特森地、威爾克斯地和維多利亞地組成。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位於南極島以北約120公里的南設德蘭群島(South Shetland Islands)於當地時間8時37分發生芮氏規模7.1強震,且深度僅有9.6公里,智利政府對此發布海嘯警報。 冰天雪地的南極洲上,最近3個月多來地震頻頻;根據智利大學的科學家們統計,從8月底開始,短短3個月左右,就發生超過3萬次的地震。

南極地震: 南極三萬起地震 科學家擔憂

在南極極晝期間,24小時不落的太陽給這塊冰封的大陸多多少少帶來一些暖意,在南極洲沿岸較為暖和的區域,冰雪會部分融化,融化的水也只能匯集成一些涓涓細流。 地處東南極洲懷特岩的奧尼克斯河,算是南極大陸上的最大河流了,其水深也不過膝。 在大陸周圍的島嶼上,夏季的冰雪水也能匯集成季節性時令溪流入海。 無論在南極的哪一個地方,一到冬季,所有的河流就消失了。 南極大氣中充滿了無數的冰晶體,它們像水晶一樣,將陽光四處散射開來,形成環繞太陽的美麗光環,這種現象稱為日暈。

南極地震

當太陽放射出來的大量帶電微粒射向地球時,受到地球南、北磁極的吸引,紛紛向南、北極地區湧入,所以,極光就集中出現於南、北極地區。 南極地震 1974年2月末的一天,一架美國飛機在南極大陸的南印度洋沿岸上空飛行,突然,領航員班戈驚呆了。 他發現飛機下面有一片無雪的土地,高高的冰牆圍繞著山谷,像一個扇形的屏風。 山谷中沒有積雪的土地中間,分布著一些不凍的湖泊,給這個白色的冰雪高原帶來無限生機。

南極地震: 南極地震一日千次

另據智利海軍水利海洋局測得數據,此次地震規模為7.1,震央位在智利南極省奧希金斯將軍基地(O’Higgins Base)東北216公里處,當局稍早下令撤離該軍事基地。 1960年10月10日下午,在日本昭和基地進行科學考察的福島紳博士,走出基地食堂去餵狗,突遇每秒35米的暴風雪,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直到1967年2月9日,其屍體在距站區4.2公里處被發現並且保存完好。 除了嚴寒之外,狂風則是科學考察人員在南極所遇到的另外一個天險。

陸地吸收和儲存熱量的本領比海洋大得多,而陸地吸熱快,散熱也快;再一個原因是,南極大陸的平均海拔高度為2350米,而北極區的海拔基本上處於海平面位置。 南極地震 另一個原因是南極的天氣系統比較封閉,它與中低緯度地區的熱量交換比北極少。 南極和北極的冰山有時非常巨大,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

南極冰山有時會在水深較淺的海域擱淺,在南極的冬季,海冰也會將大量的冰山凍結住,在這樣的情況下,冰山是不移動的。 根據1961年6月通過的《南極條約》,凍結了以上7國對南極的領土主權要求,規定南極只用於和平目的,可以說,南極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它屬於全人類。 這些裂縫位在深海的海床上,從裂縫裡不斷的流出熾熱的岩漿。 南極地震 另外以地球組成物質的物理性質又可以將地球分成岩石圈和軟流圈。 岩石圈是指地球最外部冷而硬的物質:岩石圈之下的軟流圈則是由熱度較高的可塑體物質所組成。 「板塊」指的就是岩石圈,它包含了地殼和一部分的地函。

事實上,就是因為這兩個板塊的碰撞,才造成台灣從海洋中隆起,成為島嶼。 因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還在繼續碰撞、推擠當中,所以整個台灣還在不斷地升高,當然地震也就會常常發生。 沒錯,台灣是地震非常多的地方,每年可能有8,000多次的地震。 台灣的地震這麼多,是因為台灣剛好位於兩個板塊碰撞的地方。 這兩個板塊是構成歐洲與亞洲的「歐亞板塊」與比較小的「菲律賓海板塊」。 世界上有3個主要的地震帶,分別為環繞太平洋邊緣的「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大陸南緣的「歐亞地震帶」;以及各大洋中的「中洋脊地震帶」。

南極地震: 內容

地球上95%的地震便是由板塊活動所造成,其餘的5%則是因火山活動、地下核爆、地殼塌陷、或隕石撞擊而來。 而研究指出,這一座海底火山可能已經爆發,那說明屬於活火山的活動跡象。 所以會不會出現大規模地噴發,只能夠持續觀察海底的火山活動情況。 但是,大規模的活動,會讓地球發生改變,這完全是正常的情況。 所以,歸根結底來說,南極洲附近的火山引起了多次地震,也相當於是“地震群”的活動模式。 同時,也是因為這樣的地震活動,南極洲附近的一座長期休眠的海底火山可能已經爆發,只是強度不大而已。

南極地震: 南極洲3個多月來地震逾3萬次 9月每天破千次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