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35mm8大優點

SEL35F14GM 雖然有著 F1.4 的大光圈,但卻僅有 524g 的重量,再加上輕巧的體積設計與頂級的畫質表現,范毅舜強烈推薦只要是攝影人都應該擁有一顆。 相信喜愛攝影的人一定都聽過范毅舜的大名,他不僅擅長利用影像訴說故事、創作亦富有情感;而他同時也是 Sony α 系統的愛用者,這次 T 客邦將透過范老師的實拍作品,去了解 FE 35mm F1.4 GM 在他眼中究竟是一顆什麼樣的鏡頭。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片,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亦有涉獵。 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在拍攝這類題材時,FE 35mm F1.4 ZA 有個優勢是可以快速調整光圈的實體光圈環,通常我會將光圈設定在 F5.6~8 之間,但由於 Sony 機身的操作邏輯是「全時光圈預覽」,光圈設定多少就會用多少的光圈對焦,因此當光圈較小時因為進光量較少,對焦速度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sony 35mm

比起定焦鏡,我相信大多數玩家更喜歡或習慣使用變焦鏡頭,畢竟可以 zoom in、zoom out 的特性確實能為拍攝來更多便利性,但我的建議是,若想要讓攝影有更精進的表現,絕對要認真看待和使用定焦鏡頭。 或許你會認為定焦鏡無法變焦,對已經習慣 zoom in、zoom out 的你來說很不方便,但換個角度思考,其實“無法變焦”也正是定焦鏡的優點,就是因為不能透過鏡頭隨意的變換焦距,所以要強迫自己在固定的框架內更專注地觀察觀景窗內的景物,以及思考要採用什麼樣的構圖來呈現所看到的畫面。 更關鍵的一點是,正因定焦鏡無法變焦,所以得迫使自己為了拍到最理想的畫面而勤於移動,而或許就在這不經意之間發現更好的拍攝角度、構圖也說不定。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它的畫質銳利、對比鮮明、發色濃郁…這些都是非常明顯的特色,雖然帶著它出門拍照經常會有種「為什麼這顆鏡頭這麼大?」的怨念(尤其是加上遮光罩之後更加巨大),不過帶回家的照片每每都令我十分驚艷。 在使用這顆鏡頭拍攝時,我有 95% 的時間都是搭配 Sony 自家的小指延長握把拍攝,如果沒有用這類配件,我還覺得這是一顆很難單手手持的鏡頭。

sony 35mm: Sony FE 35mm F1.4 ZA 實拍照片

街拍可說是 35mm 的本命了,雖然相較之下我更喜歡用 85mm 來拍這類題材,但 35mm 的臨場反應、所見所得對這類用途來說仍然是最適合的焦段。 但必須要說的是,這顆鏡頭的體積與重量還是有些超出了街拍的範疇,以我自己的拍攝狀況來說,72mm 的大口徑倒是經常讓我在偷拍時被發現就是了。 FE 35mm F1.4 ZA 的放大倍率是 0.18x,其實並不算是出色的規格,但飽和的顏色、近拍時不錯的散景、即使開放光圈仍有一定的銳利度…這些因素使得它在拍攝食物時令人意外的好用,尤其是在自然光下的表現更是絕佳。 雖說在這次拍攝的題材上,鮮少有需要高速對焦的場合存在,但更快的對焦速度對拍攝節奏的增益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這類輕巧型的鏡頭。

至於 Click 鈕就是新增的功能了(從 35mm F1.4 ZA 開始才有,後來廣泛搭載在高階鏡頭上),它可以調整光圈在有段/無段之間作切換,調整為無段可避免相機在錄製影片時將機械音收入。 通常我還是將此調整為有段,因為有段時可以不用看著鏡頭或相機,僅憑切換段數的手感來判斷光圈級數,這對講求街拍性能的 35mm 來說格外重要。 雖然 35mm F1.4 ZA 對應的機身是 2015 年初推出的 A7 II,但實際上從 35mm F1.4 ZA 的許多設計上來看,還是可概略看出 Sony 鏡頭一些比較早期的設計,其中也有一些設計是以 35mm F1.4 ZA 為濫觴,之後才開枝散葉成為 Sony 的高階定焦鏡頭群。

sony 35mm: 發表回應

35mm 在拍攝「食記」這類用途有些微妙,它屬於可拍特寫同時也可拍全貌的鏡頭,稍微拉遠一些可拍攝整桌食物,而拉近一些又可以拍攝單手拿食物的第一人稱照片。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 A7 II 以前的機身不適合使用 FE 35mm F1.4 ZA,只是這樣的組合多少會犧牲一些機動性與輕便性, 而這對我來說又是 35mm 定焦鏡十分重視的一點。 最近對焦距離 30cm,放大倍率 0.18x,雖然實在很難說是出色的規格,但對缺乏近拍能力的 Sony 定焦陣容來說…還是相對可貴的。 剛開始摸到時,我還反射性地開選單確認一下是不是開到了 AF-C 模式,結果沒有,即使是 AF-S 對焦也是寧靜且快速。

速度方面,FE 35mm F1.4 ZA 的對焦性能並不差,雖稱不上頂尖,但在戶外一公尺以外的距離基本上是沒什麼問題的,搭配第三代機身(A9、A7R3、A7 III)反應都算是相當快。 即便這是一顆早在 2015 年就推出的鏡頭,但在一開始時我對這顆鏡頭其實是有些興趣缺缺的,原因在於它的體積與重量搭配當時的機身 A7 II 並不容易手持,配重也不算理想,直到第三世代的機身 A9、A7R3、A73 推出之後,隨著機身握感與操作的大幅改進,我才回去用這顆 35mm 焦段的經典鏡頭。 若說有什麼最大的可惜之處,那應該就是它實在是太晚到了吧,如果它早個二年發表,現在的二手價應該約會在一萬三~四左右,已算是 Sony A7 系統很好的入門鏡頭了。

sony 35mm: 散景

或許從 Sony 的推出時程來看,不難理解原廠對 35mm 這個焦段的迫切需求,FE 35mm F1.4 ZA 是一顆比較早期的高階定焦鏡,它在 2015 年 3 月推出,推出時的售價是 sony 35mm 47,980 元。 在 35mm 的焦段有非常多的經典鏡頭,原因無他,這焦段對攝影人來說實在是太有魅力,許多人稱之為人文焦段、街拍焦段、生活焦段、人像焦段… 各陣營在 35mm 也皆有屬於自己的經典名作。 即便如此,要在 35mm 的級距內找到一顆 ACE 等級的鏡頭,除了 FE 35mm F1.4 ZA 之外實在不做他想,這仍然是一顆能橫跨生活、街拍、棚拍、職業等多方面需求的全方位鏡頭,尤其在數值化的表現之外,它毫無疑問的令人印象深刻,且獨具魅力。

我拍攝野台戲已經有很多年的經驗,除了台上演的故事,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到後台拍攝演員上台前的準備過程,或下戲後的時光,這裡彷彿就像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可以看盡人生百態。 而這次有幸用 FE 35mm F1.4 GM 來拍攝野台戲的後台樣貌,透過頂尖光學系統的詮釋,讓一般人可以一窺對他們來說相對陌生的野台戲後台。 時常看您的文章,感謝分享,不過文中提到 Click 鈕在錄影上最大的問題不是聲音,而是有段光圈調整時,錄影畫面亮暗會一格格變化,畫面會閃爍(變暗或變亮),而無段光圈則沒有這個問題,可以配合畫面去進行調整。

sony 35mm: 看更多范毅舜使用 SEL35F14GM 拍攝的作品

另外一個問題是,雖然它是一顆足夠好的鏡頭,但包含我在內,有許多人之所以選擇 35mm F1.4 ZA,是因為一些非不得已的理由,原因是因為在 Sony A7 系統中,入門有餅乾鏡 FE 35mm F2.8 sony 35mm ZA,高階有 FE 35mm F1.4 ZA,但中階的 35mm F2.0(或 F1.8)則始終付之闕如。 對於一顆該進可攻退可守的 35mm 來說,這顆 FE 35mm F1.4 sony 35mm ZA 的特色有些太過突出,倘若你追求的是一顆比較柔和、對光線處理十分細膩的鏡頭,那麼它可能會與你預期得有些落差。 這樣的特性,同樣出現在 Sony FE 55mm F1.8 ZA、Sony FE 50mm F1.4 ZA 這幾顆鏡頭中,我認為這是 Sony 一開始對無反(Mirrorless)現代鏡頭的定義,他們一開始追求的是鮮明而突出的特色,與 GM 系列後來追求的柔和與諧調截然不同。 電子式的光圈環可作每 1/3 EV 的調整,若轉至最底端的紅色「A」字樣則是將光圈回歸給機身自動決定,這樣的操作邏輯我們也可在很多品牌上看到。

sony 35mm

是的,它的對焦非常快,比起 FE 55mm F1.8 ZA、FE 85mm F1.8⋯⋯這些鏡頭都要快速,這並不像是一顆平價鏡頭的表現。 其實我這次並沒有特別限定為 35mm F1.8 拍什麼題材,我覺得在中短焦領域(24~85mm)是很不受限的區間,用作生活紀錄、靜物拍攝,甚或是一部分的風景拍攝也無不可。 作為一顆售價 2w 以內的鏡頭,Sony FE 35mm F1.8 還是有一些平價鏡頭難以避免的問題,例如近拍畫質減損、光圈全開的解析力些微下降等。 最近開箱的都是比較高價的鏡頭,但我想對大多數人來說,平價鏡頭的吸引力還是要強許多,這次我們就來介紹今年最受期待的平價大光圈定焦鏡:Sony FE 35mm F1.8。 另外,這一顆鏡頭除了大與重之外,色散還蠻明顯的,感覺除了”原廠、35MM、F1.4″之外,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吸引力..

sony 35mm: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在色調的呈現上,Sony FE 35mm F1.4 ZA 非常有早期 ZA 鏡的典型風格,顏色濃烈、對比較強、畫質銳利,即使是機身直出也有相當鮮豔的發色。 個人握持的感覺是認為這樣的尺寸其實已經逼近了單手一機一鏡的臨界點,倘若再大個半分就很難單手拍攝了。 鏡頭前端是非常寬大的金屬材質對焦環,雖然摸起來冷冰冰的相當有質感,但金屬鋸齒實在非常容易碰傷或是掉漆,故 FE 35mm F1.4 ZA 也算是有 Sony 早期鏡頭難養的通病…。

  • 坦白說我自己是不太擅長運用 35mm F1.8 的廣角透視感,以拍近景的題材來說,偶爾我會開啟 APS-C 裁切來達到類似於 50mm 的視角。
  • 過去這段時間的拍攝體驗,我主要是採 FE 35mm F1.4 GM(SEL35F14GM)搭配 α7R IV 這樣的組合,要知道,α7R IV 可是有 6,100 萬畫素的高解析度,這對任何鏡頭來說都是嚴苛的考驗,畢竟在如此高畫素之下任何缺點都會被放大,必須要有夠硬的光學實力才能禁得起考驗。
  • 相信喜愛攝影的人一定都聽過范毅舜的大名,他不僅擅長利用影像訴說故事、創作亦富有情感;而他同時也是 Sony α 系統的愛用者,這次 T 客邦將透過范老師的實拍作品,去了解 FE 35mm F1.4 GM 在他眼中究竟是一顆什麼樣的鏡頭。
  • 但必須要說的是,這顆鏡頭的體積與重量還是有些超出了街拍的範疇,以我自己的拍攝狀況來說,72mm 的大口徑倒是經常讓我在偷拍時被發現就是了。
  • 通常我還是將此調整為有段,因為有段時可以不用看著鏡頭或相機,僅憑切換段數的手感來判斷光圈級數,這對講求街拍性能的 35mm 來說格外重要。

這幾點在拍攝食物時比較明顯,尤其在室內光源條件不甚理想時,在 F1.8 光圈全開時看你還是可以發現光圈全開畫質並沒有到非常銳利。 在過去這段時間我多次尋找機會體驗 FE 35mm F1.4 GM 在微光下的畫質表現,包括在萬金聖母聖殿的外部、教堂內和民宿裡所拍攝的部份照片,我都有嘗試過以手持方式並用 F1.4 最大光圈拍攝。 從結果來看,萬金聖母聖殿側面那張照片是僅依靠月光與從窗戶穿透出來的室內光線拍攝,在光線如此微弱的情況下,將照片放大後依然可以清楚看見教堂牆面與地磚的紋理;而另一張藉由遙遠路燈照明的聖母手抱小耶穌的照片,在 F1.4 光圈的描繪下,就連神像上的青苔及左右兩側花瓶上的花紋都清晰可見。 當然,我們可以利用 Sony 機身的強大動態範圍把這些暗部細節給全數拉回,但利用鏡頭的特色犧牲暗部、凸顯主題也不失為一種拍攝方式。 它擁有早期 ZA 鏡頭的特色,那就是對好光線的增益相對較強,在順光、空氣通透時顏色相當飽和、濃厚。 沒有要特地拍什麼,卻又想什麼都拍,在這樣的需求下,除了 24-70mm、24-105mm 這類變焦鏡之外,最適合的就是 35mm 了。

sony 35mm: 使用過的 35mm 鏡頭有哪些?對這個焦距有什麼看法?

不過比較不同的是 FE 35mm F1.8 拿在手裡的感覺比較沉了些,它的重量是 280g,幾乎與 FE 55mm F1.8 ZA 相同(281g)。

sony 35mm

在大多數的拍攝題材下,FE 35mm F1.8 是一顆比較沒個性的鏡頭,換言之,可以不用期待它有什麼 ZA 發色或是 GM 的通透感了,它的整體發色稍稍偏冷一點點,這符合我們對 Sony 平價鏡頭的印象。 比較奇妙的是,這顆鏡頭的「邊角失光」相當明顯,在最嚴重的狀況下,即使是 f/8 也可看到些許的邊角失光(機身修正有開啟),如果有用這顆鏡頭拍攝風景需求的話需要額外注意。 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定程度的色散出現,不過這在反差較低的環境下都不會是問題(就如這篇文章的試拍照),紫邊的狀況在晴天下會比較明顯,大致縮光圈至 f/2.8 就有明顯改善。 身為一顆很晚才報到的平價鏡頭,在發表時它的美金售價是 750 USD,相較之下 Sony 給出的台灣售價倒是相當有誠意。 范毅舜曾與世界著名相機公司合作,瑞士的 Siner4x5 相機,瑞典的哈蘇相機,德國的萊卡公司都曾以他的作品代言。 近年,范毅舜全面使用索尼的相機與鏡頭,他更倡言索尼專業器材擴大了他的攝影領域、延伸了他的攝影創作。

sony 35mm: 攝影 x 生活|國內外旅遊隨筆

再者,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些在野台戲後台拍攝的照片看出,FE 35mm F1.4 GM 這顆鏡頭的散景相當柔和,對焦範圍外的散景暈染的很自然,讓整張影像看上去層次分明且立體感十足。 因為工作關係我平常都是使用 16-35mm F2.8、24-70mm F2.8、70-200mm F2.8 大三元變焦鏡頭居多,但對於透過定焦鏡拍攝一點都不陌生,畢竟我當年就是以底片機搭配定焦鏡開始接觸攝影的。 至於在民宿房間內僅透過窗光拍攝的耶穌十字架作品,乍看之下雖平淡無奇,但透過 FE 35mm F1.4 sony 35mm GM 的捕捉,卻能呈現出詩情畫意的氛圍。 而且在面對這些微光場合時 (包括後面會提到的野台戲後台照片),在那種昏暗且光源複雜的環境,用 F1.4 光圈全開下去拍攝,FE 35mm F1.4 GM 的對焦速度是十分迅速果斷毫不拖泥帶水,同時能完整呈現出影像的明暗層次與細節紋理。 很意外用它所拍出來的影像畫質有達到我心目中的高標準,必須給 FE 35mm F1.4 GM 的最大光圈畫質,和弱光環境下的對焦速度與細節描繪能力的表現一個大大的肯定。 另一張很值得分享的是在夜晚拍攝屏東萬金聖母聖殿的照片,現場其實非常暗,光源除了天上的月亮外,就只有教堂外牆上裝飾用的 LED 造型燈。

  • 因為工作關係我平常都是使用 16-35mm F2.8、24-70mm F2.8、70-200mm F2.8 大三元變焦鏡頭居多,但對於透過定焦鏡拍攝一點都不陌生,畢竟我當年就是以底片機搭配定焦鏡開始接觸攝影的。
  • Sony FE 35mm F1.8 運用在食物題材上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很好的操作距離、搭配相機一機一鏡很輕巧的配置、加上還不錯的散景,它屬於一顆比較適合生活隨拍類美食的鏡頭,沒事相機就接上它當作機身蓋也不錯。
  • 當然我們用現在的標準來看,會認為「GM」鏡頭可能才是 Sony FE 系統中的散景王者,但在當時,擁有 F1.4 最大光圈的 35mm F1.4 ZA 依然是散景表現的首選。
  • 是的,它的對焦非常快,比起 FE 55mm F1.8 ZA、FE 85mm F1.8⋯⋯這些鏡頭都要快速,這並不像是一顆平價鏡頭的表現。
  • 許多人不滿意餅乾鏡的畫質,卻又不想要背著重裝出門,那麼除了轉接之外,就只剩下副廠自動鏡 Samyang 35mm F1.4,或是 Loxia 35mm、Voigtländer 40mm f1.2 等為數不多的手動鏡頭了。

Sony FE 35mm F1.8 運用在食物題材上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很好的操作距離、搭配相機一機一鏡很輕巧的配置、加上還不錯的散景,它屬於一顆比較適合生活隨拍類美食的鏡頭,沒事相機就接上它當作機身蓋也不錯。 由於這次取材時間比較有限,因此實拍照的題材比較侷限一些(幾乎都是食物照…..遮臉),不過我還是會盡力大致說明一下這顆鏡頭的特色啦。 這次所有在野台戲後台拍攝的照片,幾乎同樣都是採手持方式並用 F1.4 最大光圈拍攝,如果將照片放大檢視,我相信每一張照片都能禁得起考驗。

sony 35mm: Sony FE 35mm F1.8 實拍照片

散景並非是 Distagon 結構之所長,而我印象中 FE 35mm F1.4 ZA 在推出當時似乎也並未特別強調它的散景表現。 當然我們用現在的標準來看,會認為「GM」鏡頭可能才是 Sony FE 系統中的散景王者,但在當時,擁有 F1.4 最大光圈的 35mm F1.4 ZA 依然是散景表現的首選。 與它的同級鏡頭相較,或許就「特色」來說 FE 35mm F1.8 可能是相對平凡的一顆鏡頭,它銳利度不如 FE 85mm F1.8,輕巧與 CP 值不如 FE 28mm F2,它也有著一些入門鏡頭的缺點,例如紫邊色散、邊角畫質、抗耀光等等。 確然在 Sony 現有的 E-Mount 鏡頭群當中,FE 35mm F1.8 是很難樹立如 FE 55mm F1.8 ZA 這類鏡頭般的經典地位,它的定位應該是 FE 28mm F2、FE 85mm F1.8 這類高 CP 值的平價鏡頭。

sony 35mm: 使用 35mm 鏡頭進行影像創作,有什麼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

范毅舜近年以書籍形式發表他的攝影與文字,他的著作曾六度被相當具公信力的台灣誠品書店作為當月選書,著作也曾在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出版。 如果拿它的遠親 Contax、ZEISS Distagon 來相較,我還是認為它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在顏色上 ZA 似乎下手更重一些。 就現在來說,鏡頭備有「光圈環」並不是多新奇的事情(尤其對 Fujifilm sony 35mm 來說),不過 FE 35mm F1.4 ZA 卻是 Sony 全片幅 E 接環鏡頭中第一顆配有光圈環的鏡頭。 坦白說我自己是不太擅長運用 35mm F1.8 的廣角透視感,以拍近景的題材來說,偶爾我會開啟 APS-C 裁切來達到類似於 50mm 的視角。

sony 35mm: 使用 35mm 鏡頭進行影像創作,有什麼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

從拿到 FE 35mm F1.4 GM 到現在,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對它各方面的表現都很滿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用實際的表現說服了我。 首先,FE 35mm F1.4 GM 擁有 F1.4 的最大光圈;再者,它是掛紅標 G Master 的鏡頭,這意味著 FE 35mm F1.4 GM sony 35mm 是 Sony 以最高標準、規格和用料去設計與製造出的產品,這點從它的做工、質感、影像解像力和色彩表現各方面的表現就可以清楚看出。 我沒有辦法提出量化的數字,這畢竟是實驗室應該要做的事情,但以我在近兩個月時間裡拍攝的大量照片來看,FE 35mm F1.4 GM 包括在微光下的對焦速度、影像描繪力、色彩還原以及氛圍捕捉能力都讓我讚嘆不已! 尤其在拍攝過程中我發現環境不管多昏暗,現場只要有一點點光線,我就能手持 FE 35mm F1.4 GM 準確捕捉被攝目標的樣貌,並重現其細節與紋理,無論拍攝題材是人物、建築或風景,它都能遊刃有餘。 更重要的是,這顆鏡頭不只擁有頂尖的光學素質,小而輕巧 (僅 524g) 且方便攜帶的體積更是讓人驚豔! 而且在 F1.4 全開光圈的狀態下,被攝者眼睛上方的睫毛、臉部的坑疤、道具鬍鬚甚至是戲服上的刺繡花紋都銳利到可以細數,我想應該沒有什麼比這個還要讓我感到更震撼的事情了!

以往面對這種環境如果想拍出影像細節那就只有上腳架一途,但使用 FE 35mm F1.4 GM 就算是銜接擁有 6,100 萬畫素的 α7R IV,我依然可以放心用手持拍攝,並完整保留當下的現場氛圍,晈潔的月光、金黃色的十字架、冷色的教堂建築,就連鑲嵌於山形牆上清同治帝頒詔的「奉旨」勒石,也能清晰可見。 過去這段時間的拍攝體驗,我主要是採 FE 35mm F1.4 GM(SEL35F14GM)搭配 α7R IV 這樣的組合,要知道,α7R IV 可是有 6,100 萬畫素的高解析度,這對任何鏡頭來說都是嚴苛的考驗,畢竟在如此高畫素之下任何缺點都會被放大,必須要有夠硬的光學實力才能禁得起考驗。 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堂內拍攝白冷外方傳教會的葛德神父,那張照片雖然乍看之下簡單平凡,但傳達出的情感卻非常豐富且深邃,如果你仔細端詳的話,一定能發現該幅影像的迷人之處,從神父的眼神、表情到光線照射在衣服與耶穌神像上的質感,以及光影明暗過渡的描繪都是鉅細靡遺。 一顆好的鏡頭,可以把一個平凡的瞬間拍出有如文學大作般的韻味與細膩,若把這張照片放大到 100% 來看,可以清楚看見影像的銳利之處,與自然的光影層次效果,如果是用不好的鏡頭拍攝,面對這種看似平凡的畫面就真的沒辦法呈現出它的立體與深度。 我一直很喜歡定焦鏡帶給我的拍攝感受,因為它不像變焦鏡可以靠 zoom in、zoom out 改變拍攝視野,在固定的框架內反而讓拍攝者能更專注於思考,要用什麼構圖來敘述眼前的場景及故事。

sony 35mm: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從攝影被發明之後,35mm 一直都是許多紀實、報導攝影師最愛用的焦距,它不像超廣角或魚眼鏡頭是依靠鏡頭視角來呈現影像張力,由於是相當於人類雙眼所看出去的範圍,具備所見即所得的特色,因此讓拍攝取景變得相當直覺、好用,像歷史上不少經典照片都是用 35mm 定焦鏡拍出來的。 而 Sony 這次推出在我看來各方面都無懈可擊的 FE 35mm F1.4 GM ,除了向經典致敬外,也希望大家能透過他們最頂尖的光學與造鏡技術,去重新看待一個我們很熟悉的影像世界。 這顆鏡頭最初發表時的海外售價是 750 USD(約合 23,500 台幣),相較之下台灣給出的售價其實算是相當划算了,甚至我們拿其他品牌全幅無反的 35mm F1.8 相較,Sony 的定價也還算是不差:Canon RF 35mm F1.8 是 15,900 元;Nikon Z 35mm F1.8 S 則是 26,900 元。 Sony 雖沒有 Canon RF 鏡頭那樣 0.5x 的放大倍率,不過相對換來夠快的對焦速度以及仍算是均衡的畫質,這點還是不錯的。

sony 35mm: 攝影 x 生活|國內外旅遊隨筆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