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24gm介紹

有了先進的設計和精準控制球面像差等製作流程,讓 11 刃片圓形光圈可強化柔和、自然的散景。 最短對焦距離為 0.24 公尺,而平均 0.17 倍近拍的最高放大倍率功能,在結合鏡頭的廣角視野後,可以產生戲劇張力的拍攝視角,也能拍攝深邃、豐富的散景。 可自訂的對焦鎖定按鈕、光圈環、刻度式光圈開關、線性控制手動對焦、防塵防滴設計 與前鏡片氟鍍膜,綜合上述所有功能和設計,無論是拍攝影片還是靜態影像,均能夠提供完整的專業級的控制和可靠性。

然而不具備 OSS 防手震始終是最大的缺憾,即便具備機身防手震,但在 50~70mm 中望遠端安全快門大約 1/13s 就是極限,稍稍影響了在昏暗餐廳拍攝的能力,不過既然有 Sony 強大的感光元件做後盾,ISO 就給它放心地開高吧。 但要說這顆鏡頭拍美食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它是 Sony 標準變焦鏡中,拍攝近攝題材時畫質最優秀的選擇,70mm 望遠端的畫質遠超 24-70mm F4 ZA 好幾條街,同時也非 mm F4 G OSS 能及。 最主要的特點,還是在於那非常均衡且協調的照片表現,是一顆表現柔順,個性也相對容易相處的鏡頭,搭配 A7R II 這類較新世代的機身,在晴天下非常容易拍出色調通透討喜的照片。

sony 24gm: 散景比較

如果我們以其他品牌同樣的 24mm F1.4 相較(Canon、Nikon、Sigma),它們的口徑都是 77mm,由此就可看出這顆鏡頭的確是相對輕巧的選擇。 坦白說在實際試拍之前,我對 24GM 還是有不少疑慮的:它有因為「輕便」與「較便宜的價格」犧牲一些光學素質嗎? 而這篇文章,也算是使用了 24GM 將近一個月之後所給出的解答。 sony 24gm 即便在實際入手之前,我已先看過一些國外的實拍心得,不過第一次摸到它時還是有種「原來這顆鏡頭這麼小啊…」的感覺,尤其若單憑拿在手上的感受,確實很難想像它是一顆光圈 F1.4 的廣角鏡頭。

sony 24gm

對焦鎖定按鈕、對焦模式開關、變焦環、對焦環和其他控制功能,都是為了輕鬆操作和流暢工作而設計與配置。 還具備替代功能可支援使用者個人拍攝需求,讓使用者得以透過相機機身的選單設定將功能指派給對焦鎖定按鈕。 對焦固定按鈕、對焦模式轉換器、變焦環、對焦環和其他控件的設計和配置均經過特別考量,確保操作簡單,帶來流暢的工作流程。 透過使用相機機身的目錄設定,即可將支援使用者個人拍攝需求的其他功能分配至對焦固定按鈕。

sony 24gm: 認識六顆熱門定焦鏡頭 | Sony 數位教室

雖然說這顆鏡頭對筆者這類 Sony 使用者來說算是吸引力十足,但價格上如果可以低至 4 字頭的話,應該會優先列入購入清單吧? 但無論如何,這樣的體積、焦段與設計,都足以堪稱是 sony 24gm Sony FE 接環歷史上的經典之作。 在鏡頭質感上,Sony 並未沿用以往 FE 鏡頭的陽極鋁合金以及金屬細鋸齒對焦環,而是採用往 GM 靠攏的設計,對焦環與變焦環也採用橡膠材質,這對於職業用家來說相信會是個好消息,畢竟以往鋁合金的表面材質雖然質感不俗,但細鋸齒對焦環卻很容易刮傷,使用久了往往容易有掉漆等傷痕。

這款小巧輕盈的恆定 mm F2.8 變焦鏡頭採用進階光學設計,共有四枚非球面鏡片,當中有三枚為極限非球面 鏡片,機械設計搭載我們原創的 XD 線性馬達,拍攝影像品質令人驚豔。 不只適合拍攝風景、夜景和建築,這款鏡頭也具備更高的行動性,適合使用廣角拍攝的動態運動攝影師。 但是在 FE 24mm F1.4 GM 出現之後,24mm 廣角這個這個位子確定有了新主人,同時掛上最高等級的 G-Master 標誌,也讓人確信:「攻頂絕對沒有問題」。

sony 24gm: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實拍/評測 系列連載中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另一項不太算是這顆鏡頭的特性,但我覺得相當好用的是「APS-C Mode」,若是使用 A7R II、A7R3 的話,在 1.5 倍裁切之後仍有 18MP,就構圖視角而言,可以把它當成是一顆 35mm F1.4 來運用(正確來說是等效 36mm)。 雖然在前一篇評測「GM戰蔡司:Sony 24mm F1.4 GM 對決 Batis 25mm F2」文中,已經很詳細的介紹完 Sony FE 24mm F1.4 GM 的各項光學表現,不過這邊還是額外再提兩項我覺得不錯的部分。

(三)收件人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34條第3項規定,未將郵遞寄送輸入之應施檢疫物送交輸出入動物檢疫機關銷燬者,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Sony 24mm F1.4 GM 在光圈全開 F1.4 時確實有輕微的彗星像差,但縮至 F2.0 時就已經改善不少。 Batis 25mm F2 則在 F2.0 光圈全開時就已經幾乎沒有彗星像差的存在。 有差距,但差距很小,基本上我會覺得可以把 Batis 25mm F2 當成一顆 24mm 的定焦鏡頭使用。

sony 24gm: 創新光學設計,並搭載 α Lens 中尺寸最大的 XA (極限非球面) 鏡片

值得注意的是,「GM」系列並不同於以往的「G」以及「ZA」鏡頭,過往 Sony 鏡頭相當重視對比以及銳利度,不過相較於其他鏡頭,GM 系列更加重視鏡頭整體的平均素質,包含散景、洋蔥圈、發色調性等都是特別加以設計之處。 外觀十分顯眼的紅色「G」字樣,下方則是高階鏡頭具備的「對焦停止鈕」,使用者可程式化自定為其他功能,例如「眼控對焦」就相當實用。 相信有許多人購入 24mm 定焦,其中之一的目的就在於拍攝風景。 以這類用途來說,24GM 屬於一顆比較中庸諧調的鏡頭,它不會像以往的 ZA 鏡頭一樣特別強調對比與發色。 基於這樣的特性,或許在剛入手時會認為這顆鏡頭在拍攝風景方面缺乏特色,但也正因為如此,它帶給使用者更大的運用彈性。 坦白說 24mm 這焦段要用在街拍用途還是有些勉強,原因在視角太廣,拍人的話侵略感還是太重了些。

來看看 12mm 與我們一般認知的廣角焦段 24mm 有什麼差別? 在拍攝室內空間時這樣的差距會更明顯,注意 24mm 已經是比一般智慧手機鏡頭要廣的廣角。 相信有不少使用者大多只有操作過等效 16mm 超廣角的經驗,筆者認為在操作焦距比 16mm 短的鏡頭時,使用習慣與拍攝手法都會與一般的超廣角有所區隔。 當等效焦距為 16mm 時,鏡頭視角是 107 度,但若焦距短至 12mm 的話,視角則會達到 122 度,在這麼廣的視角下,鏡頭中央的主體會被壓縮至更小,畫面周圍的景物也會被拉伸的更長,連帶使得取景上需要做一些調整。 與其他 12mm 的超廣角變焦鏡一樣,這顆鏡頭同樣也採用內建遮光罩不可拆卸的設計,且不可加裝濾鏡。

sony 24gm: 口徑蝕(旋轉散景、貓眼)

這顆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38cm,望遠端的放大倍率 0.24x,放大倍率雖不算是特別出色,但以 Sony 變焦鏡頭來說已算是前段班了,在室內拍攝美食時除了顏色上的表現不錯,散景也讓人滿意。 四個 XD 線性馬達——每個鏡頭的對焦組各有兩個,有助高速精確的自動對焦和追蹤,充分發揮高性能 α 相機機身的速度潛力。 全新的控制演算法能大大提高 XD 線性馬達系統的反應時間,同時實現對焦組之間的完美同步。 而不管任何時候,這顆鏡頭除非遇到真的景深過短的場景,否則的話基本上光圈全開拍下去畫質絕對是沒有問題的,而 24mm 這類廣角的大光圈鏡頭,也除非離拍攝物體很近,不然的話通常景深範圍也很長,不會因為拍景卻因為光圈過大造成部分模糊的情形。 ▲ 順便附上三大廠家 24mm F1.4 鏡頭的規格比較表,FE 24mm F1.4 GM 在體積與重量上完勝其他兩家,同時光學品質的表現也沒有因此而犧牲。 這顆 FE 24mm F1.4 GM 是目前 E 接環 G-Master 系列中第八顆鏡頭,而 Sony 從 2016 年將鏡頭系列在拉高一級來到 G-Master 系列以來,一直以來都是以鏡頭打造的極限為主打,並且鏡頭的解像力都要能追得上 4000 萬畫素的高解析度。

sony 24gm

上禮拜陰天排的楓紅有些都有蠻重的紫邊,我想是因為我用F2的原因。 而且若是單純日常使用的話,這兩顆鏡頭的差距其實並不是那容易分辨,況且本篇測試照是搭配 4,200 畫素的 Sony A7R3,換言之,若搭配的機身是 2,400 萬畫素的 A73 或是 A9,那麼畫質的差距可能會小到難以察覺。 即便 Batis 25 已經相當出色,但從測試結果來看,Sony 24 GM 卻是一顆比好還要更好、以更高標準打造的鏡頭,並且在過半的測試項目上都勝過 Batis。 作為 Sony 旗下頂級的「GM」鏡頭,Sony FE 24mm F1.4 GM 可說完全值得起它的售價,也絲毫無愧它的 GM 之名,即便搭配高畫素的 Sony A7R3,在使用上也幾乎沒有畫質上的疑慮,即使是 F1.4 光圈全開就擁有完全可用的畫質。

sony 24gm: 購物

因為 G-Master 本身的鏡片研磨設計採用奈米等級的方式製作,Sony 的鏡頭研發工程師強調,在 G-Master 中的 XA (極致非球面) 鏡片,都使用 0.01 微米(10 奈米)的技術打造,確保鏡片表面光學透射的精準度。 最明顯的部分就是在照片景深之外的光源散景部分,過去在圓形散景中產生的不規則圓環(也就是所謂的洋蔥圈),在任何 G-Master 鏡頭上基本上都不易看見,如此一來也能夠製造出柔美的散景,讓照片的質感同步提升。 在 12mm 變焦範圍下,這支 12-24mm 恆定 F2.8 變焦鏡頭提供超寬視角。 創新光學設計採用 Sony 先進 XD 線性馬達,在輕巧的鏡頭下呈現出色的 G Master 影像質素,同時具備快速精確的自動對焦、流暢控制功能,而且堅固可靠。

sony 24gm

兩片 Super ED(超低色散)鏡片和三片低色散鏡片元件能有效抑制色差;而全新納米 AR 塗層 II 可大大減少光斑和殘影,使影像銳利清晰。 12-24mm 變焦配合最大 F2.8 恆定光圈,適合拍攝夜景、星空和低靈敏度的其他低光主體,無需使用超慢速快門。 在鏡片的採用上 FE 24mm F1.4 GM 是 10 群 13 枚的鏡片結構,其中採用 2 枚 XA 極限非球面鏡片與 3 枚 ED 鏡片。 而 MTF 的部分在 30 lp/ mm 的表現下,光圈全開的最邊緣也才低於 60% 一點點而已,看到這樣的 MTF 表現就能確信這顆鏡頭應該有很好的光學品質。

sony 24gm: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實拍/評測 系列連載中

一般的「超廣角鏡頭」大約都落在等效 16mm 左右,例如 16-35mm 或是 這樣的焦段,少數鏡頭可達到更短的焦距,例如 Nikon 14-24mm、Canon 11-24mm、Sigma 12-24mm 這幾顆鏡頭。 如今 Sony 不僅推出了超廣的 12-24mm 焦段,更以不到一半的重量聞名於世。 代購商品若經配送無法送達,或經代購業者定相當期限通知您領取而您拒絕領取或無法取得聯繫者,將視為您同意拋棄代購商品,代購業者將不再另行通知,並依代購業者所認為適當之方式處理代購商品,您事後不得再請求代購業者交付代購商品、退款或請求損害賠償。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如果您所購買的是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如果您所購買的商品是屬於易於腐敗之商品、保存期限較短之商品、客製化商品、報紙、期刊、雜誌,依據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將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 畢竟在我的使用經驗中,Batis 已經算是非常高水準的鏡頭了,而且單論上市定價的話,兩者也僅僅只差了 100 美元而已,若測試出來 Sony 24 GM 真的只是光圈大一級的 Batis 25,那我也不會太意外就是了。
  • Sony GM 在第一、二組的鬼影面積較大,受影響的區域看來也較大一些,至於兩顆鏡頭在逆光時都維持了水準之上的對比與飽和度。
  • 若是使用 A7 II、A73 的使用者就比較可惜了,24MP在裁切後大約剩下 10MP,雖非不可用的程度,但畢竟還是少了一些畫素上的優勢。
  • 差距非常明顯,除了幾乎沒有洋蔥圈之外,Sony FE 24mm F1.4 GM 的 11 枚葉片圓型光圈也發揮了關鍵作用(編按:24GM 是目前光圈葉片數最多的 24mm 自動定焦鏡),直到 F4 還大致維持接近正圓的表現;反之 Batis 縮一級光圈到 F2.8 光點就已經呈現多邊形。
  • 安裝於該產品或透過該產品存取的部分或所有軟體 / 服務可能會變更、中止、移除、暫止或終止,而不另行通知。

之所以撰寫這篇測試文,是因為大多數的人可能不會像我一樣,同時買了這兩顆焦段光圈都十分接近的鏡頭(而且都是公司貨,好貴啊QQ),但另一方面 Sony 24 GM 與 Batis 25 sony 24gm 卻又都是十分熱門的鏡頭,因此這兩者之中到底孰執高下,相信也是許多人好奇的問題。 但因為這組範例是在光害相當嚴重的台北市中心所拍攝,星星的明暗度可能會影響測試結果,因此這次的比較結果暫時僅供參考用。 Sony FE 24mm F1.4 的 22 道芒非常平均整齊,但要到 F8 之後才比較明顯;Batis 採用 9 枚光圈葉片,星芒也十分合理的是 18 道芒,但星芒不太平均,有些是收斂的,有些則是分岔的。 散景可說是 Sony「GM」系列的主打項目之一,Sony 官方曾宣稱 GM 系列鏡頭是以「表面精度 0.01 微米」的最高標準在生產的,FE 24mm F1.4 GM 鏡頭內的 2 枚 XA 極限非球面鏡片就是此理念下的產物。 從上圖 Gif 也可看出兩顆鏡頭的顏色表現實際上是不太相同的(機身已統一設定手動白平衡),這就讓我們進入接下來的發色比較吧。

sony 24gm: 拍攝靜態影像和影片時具備專業級的控制和可靠性

透過高質感的產品開箱、深入的器材剖析,以及機身直出的實拍照,來介紹並探討 Sony E 接環全片幅系統中的每一顆鏡頭,包含定焦、變焦、ZA、G、GM 鏡頭都在其中,副廠鏡頭如 Tamron、Batis、Loxia、Voigtländer、Laowa… 亦有涉獵。 在未來「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將以介紹完 Sony E 環全部的 26 顆原廠全幅鏡為目標,並持續分享關於 Sony 相機系統的所見所得。 這是一個既生瑜,何生亮的問題,如果說是以全新品價格來看,並以畫質與散景為優先考量,那麼 Sony FE 24mm F1.4 GM 無疑會是比較好的選項。 但別忘了,Batis 25mm F2 是 3 年前推出的鏡頭,考慮到特價與二手價格,如果並非要求趨於完美的散景表現,那麼 Batis 也仍舊是預算稍低時很好的選擇,況且它的邊角畫質還比 GM 更好。 在測試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 Sony FE 24mm F1.4 GM 其實只是「光圈大一級的 sony 24gm Batis 25mm F2」? 畢竟在我的使用經驗中,Batis 已經算是非常高水準的鏡頭了,而且單論上市定價的話,兩者也僅僅只差了 100 美元而已,若測試出來 Sony 24 GM 真的只是光圈大一級的 Batis 25,那我也不會太意外就是了。

可自訂的對焦鎖定按鈕、光圈環、刻度式光圈開關、線性控制手動對焦、防塵防滴設計2 與前玉鏡片氟鍍膜,綜合上述所有功能和設計,無論是拍攝影片還是靜態影像,均能夠提供完整的專業級的控制和可靠性。 全新設計的高功率直接驅動超音波對焦馬達 專為這款鏡頭最佳化,與先前的對焦驅動系統相比,驅動力提高將近三倍。 全新 DDSSM 系統增加的驅動力,能夠提供更快速、更精準且更安靜的自動對焦驅動功能,無論拍攝靜態影像或影片均可享卓越性能。 最短對焦距離為 0.24 公尺 (0.79 ft.),而平均 0.17 倍近拍的最高放大倍率功能,在結合鏡頭的廣角視野後,可以產生戲劇張力的拍攝視角,也能拍攝深邃、豐富的散景。 廣角大光圈鏡頭比起長焦段鏡頭在安全快門上更有優勢,基本上手持 1/30 秒拍攝都不會有太明顯的晃動痕跡。 雖然鏡頭本身沒有 OSS 防手震功能,但是在 A7 系列二代以上的機身都有五軸機身防手震的功能,能在安全快門以外至少輔助 3 級 EV 左右的差距,也就是說 24 mm 焦段在 1/4s 還能有正常的清晰照片;如此一來也能夠藉由大光圈、長快門的方式降低 ISO 值,原則上在夜拍也能夠呈現不錯的夜拍畫質。

PChome Online僅受代購業者委託代為向您收取委託代購所需支付之金額、並提供代購系統服務,因代購服務或代購商品本身所生之消費爭議,您應逕洽代購業者,並由代購業者負責處理。 PChome Online及代購業者不以任何明示或默示之方式保證所有出現在代購網頁上、或相關訊息上的資料均為完整、正確、即時的資訊。 如果相關商品或服務的規格、圖片、說明、價格、或相關交易條件有誤,代購業者得在接到您委託代購的訊息後,拒絕接受您的委託。

上面五組範例中,兩者大致上都有明顯的差異,Sony GM 的散景光點比較接近正圓形且亮度均勻,而另一方面 Batis 則有輕微的旋轉散景(口徑蝕,見第三組後面是碎石牆面那張尤其明顯),散景光點略有一點輕微的色散。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查一下這兩顆鏡頭的 MTF,Batis 很妙的是 MTF sony 24gm 曲線到邊角反而上揚,至於 Sony 則是一般正常鏡頭的 MTF 曲線。 我是測試完之後訝異於 Batis 的邊角畫質才去查 MTF,沒想到這樣的結果也與兩鏡的 MTF 數據相符。 雖然就光學規格來看兩者有明顯差異,但以價格來說,Sony 24mm F1.4 GM 與 Batis 25mm F2.0 幾乎可視為同一等級的產品。

雖然機身是採用高畫素的 A7R3,但這項比較並不是很容易能看出差異。 大致上來說 Sony 在 F1.4 時畫質大約比 Batis 在 F2.0 還要稍好一些,在 F2.0 時已可媲美 Batis F4 時的畫質,在 F2.8 之後就極為銳利,最佳畫質約在 F5.6,F16 時畫質大約比 F1.4 光圈全開時稍差一點點。 為了兼顧錄影市場,Sony 在這些具備「光圈環」的鏡頭上也設計了 Click 光圈有段/無段切換鈕,除了可避免將光圈段落聲音收進影片之外,也可讓光圈切換的明暗變化更加 Smooth。 外觀上 Sony FE 24mm F1.4 GM 延續了「GM」系列已來一貫的質感,且近年 Sony 高階鏡頭大多採用工程塑料取代之前的金屬鏡身,在耐用性與抗刮性上的表現更好,並且同樣也具備了顯眼的紅色「G」字樣,象徵 GM 系列的血統。

sony 24gm: 攝影機

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星芒由收斂轉為發散時的過渡所致,因此要成功拍攝出星芒,也並非一味地縮光圈就可以。 比較可惜的是無論廣角或是望遠端,這顆鏡頭的星芒都明顯屬於掃把(發散)型。 邊角失光測試全都有在同樣的曝光條件下進行,不過在光圈縮至 f/11 時整體曝光會少約 0.3EV,無論有沒有開啟數位修正皆同。 此外由於數位修正是三個選項全數開啟,因此開啟修正也會修正畫面色偏,故開啟前後照片色調不盡相同。

sony 24gm: 相關產品

由於畫面邊緣與中央對焦點並非在同一個焦平面上,且受到空氣品質的影響更多,因此這項測試並不算是非常嚴謹,但仍可做為參考用。 兩鏡最銳利的畫質看起來差不多,其中 Sony 的對比稍強一點。 但需注意的是,這項測試無法完全屏除空氣品質與懸浮微粒帶來的影響,也有可能低估兩鏡的最佳畫質。 在全片幅系統中,兩顆都屬於輕巧好攜帶的鏡頭,Sony 24mm F1.4 GM 長度較長,但寬度則是 Batis 25mm F2 稍胖一點。 此外,Sony 的高階定焦鏡大多保有「光圈環」的設計,並可以 1/3 階段調整,若要將光圈判斷交還給機身,則可將光圈環轉到底「A」處即可。 以光學演進的角度來說,Sony FE 24mm F1.4 GM 是一顆格外有意義的鏡頭。

未依規定申請檢疫者,將課以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 本公司收到您所提出的申請後,若經確認無誤,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返還您已支付之對價(含信用卡交易),退款日當天會再發送E-mail通知函給您。 提醒您,原廠外盒及原廠包裝都屬於商品的一部分,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可能影響您退貨的權益,也可能依照損毀程度扣除為回復原狀所必要的費用。 退回商品時,請以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原封包裝後交付給前來取件的宅配公司;如果本公司或特約廠商寄送商品給您時所使用的外包裝(紙箱或包裝袋)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即使沒有測試近拍畫質,但我想就如您說的,Batis 應該也可以在近拍邊緣畫質上擊敗 GM,這也算是這顆鏡頭的特色之一。 我個人是不會認為這兩顆鏡頭有所謂的優劣之分,它們的取向不同、強項也不同,它們也確實有各自的市場。

sony 24gm: 發表回應

下列拍攝範例我用了兩種不同的機身直出設定,可以給大家參考「濃」與「淡」兩方面的發色差異(當然,全部都是未經後製調色的機身 Jpeg 直出)。 24mm 用在風景用途上雖然不若超廣角般那麼有張力,但在隨拍、紀錄旅程、低光源等情境下還是有很大的便利性。 若是使用 A7 II、A73 的使用者就比較可惜了,24MP在裁切後大約剩下 10MP,雖非不可用的程度,但畢竟還是少了一些畫素上的優勢。

sony 24gm: 攝影構圖法必學9招,拍出讓人讚嘆的風景照片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