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北里福德祠必看介紹

洪慈庸也分享在此成長、讀書的生活回憶,她說,文明路福德祠香火鼎盛,是當地重要精神指標,在各界及市府努力之下順利搬遷,文明路拓寬後,地方交通越來越平安,感謝市府努力完成。 民國99年(西元2010年)於廟埕興建牌樓,讓整體格局變得較為寬闊宏大。 福安宮正殿前有拜亭,而正門門板上方有精緻的花鳥木雕,門楣的彩繪為民國64年(西元1975年)所繪。

墩北里福德祠

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玉順里三條巷1號主神土地公例祭農曆正月初五、二月初二、二月十六、八月十五地圖鹿港福德祠,又名北頭福德祠,是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玉順里的土地祠,祭祀鹿港五方土地公中的北方土地公。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10日電)台中市西屯區清隆福宮福德祠供奉的土地公與土地婆締結連理至今已滿百年,廟方今天舉辦慶典祝賀,還準備百年婚紀念金幣與紀念餅等,祈望土地公與土地婆持續庇佑里民。 本祠創立於前清朝代,簡以三顆大石為祠奉祀福德正神,威鎮此一方護庇黎庶昌榮鼎盛。 即本地之地名為清康熙嘉慶同治之年代,為台灣縣揀東下堡棋盤厝。 (据土地所有權契紙登載旗杆厝庄),迨至光緒年代後改名惠來厝庄,日據時代初期至大正年間,為台中廳揀東下堡西大墩區惠來厝,其後地方制度改正為台中州大屯郡西屯庄惠來厝,台灣光復以後更改名為台中市西屯區惠來里,本里福德祠原本簡陋,而民眾沾恩澤德,地方日益隆昌殷盛。

墩北里福德祠: 后里萬善同莊永公

其形制為單殿單開間,有簡單之馬背屋頂,山牆脊墜裝飾泥塑獅頭、磬牌露窗皆為當時的工藝建築特色,現存廟內神龕供桌則是大正5年(公元1916年)時所保存下來,正面木門與屋頂因長期受雨水而腐朽,經換修已非原貌。 廟外屋簷下設有清同治年間的1對石獅,保存完整,不常見於其他土地公廟,主因該廟為漢人墾殖宜蘭、在頭圍地區所蓋的第1間土地公廟,所以特別裝飾2隻石獅子,以象徵不同於一般土地公廟的地位。 南街在宗教祭祀上較為著重,因此有飛簷式屋脊、黃色琉璃瓦與雙龍搶珠的華麗裝飾,且現存廟貌為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時奠定,原貌不復存在,因此古蹟本體以北門福德祠為主。

  • 南門福德祠曾於明治40年(公元1907年)整建,有別於北門福德祠的保存狀況,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此全部翻修的狀況讓當初建築的原貌已不復見,但從留存照片比對,外貌仍保有舊有樣式。
  • 後來在光緒七年(1881年)時由總理陳上流倡議,並邀請其宗親陳振聲、陳春煙及何秋華、余上論等人重修西門福德祠,此次重修中將正殿增高,拜殿及廂廊則依舊制修復。
  • 福安宮正殿前有拜亭,而正門門板上方有精緻的花鳥木雕,門楣的彩繪為民國64年(西元1975年)所繪。
  • 壁两侧有砖雕对联,上联“位中央而赞化育”;下联“配三才以大生成”。
  • 北門福德祠形制為單殿單開間,有簡單之馬背屋頂,山牆脊墜裝飾泥塑獅頭、磬牌露窗也都是同時期的工藝建築特色。

牌樓樑枋下安裝「三關六扇式」門扇,中央為兩扇板門,左右各設有兩格扇,各自可以獨立開合,也可將板門連格扇往側邊整個打開,所以叫做「三關六扇」,常見於臺灣民宅。 南北門福德祠主祀土地公,神龕下方供奉虎爺,一般俗稱的土地公即為福德正神,或稱福神,客家人稱為「伯公」。 土地公是最基層最親近人的神明,早先被認定為土地的守護神,有句臺語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布各地且無所不在,凡是人煙所至之處,無論城市鄉鎮、田野山林都有土地公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先人來臺開墾拓荒,十分辛苦,祈求土地公賜與豐收,因而祭祀土地公的信仰遍及全臺。 本祠奉祀福德正神為主神,以弘揚教義,導正人心,淨化社會,福佑善信,造福鄉里為宗旨,定名為「三光福德祠」,地靈神顯,香火鼎盛,福澤廣被,重建後由胡炎先生管理,後由其次子胡春枝先生承接,於五十五年二月並經廖火枝,陳振丁,賴朝棟,王大江等人士籌組福會(食會)迄今。

墩北里福德祠: 歷史沿革

據北區公所退休員工廖慶堂之言,昔日在三民路、福音街口的北區公所,常有民眾前往三樓戶政課求取春聯,1964年春節後,公所陸續有員工請病假、傷亡,於是員工把寫著「福」字的紅紙貼在戶政課工具牆角祭拜,視為土地公,後來感覺順遂,定期膜拜的員工遂籌組「福德會」供奉。 日大正十年(1921年),當時先民們拓墾有成,購地建屋,坐擁田園、宅第,民眾感念土地公的保佑,在當地仕紳的倡議下正式建廟。 墩北里福德祠 直到民國六十年,由西屯清靈宮、隆興宮及福德祠聯合設立財團法人廖拾合祭祀公業,並由西安里、西墩里兩里人士組成董監事會,再於民國七十年成立福德祠重建委員會,依里內丁口數捐款及熱心人士樂捐,順利於同年仲秋重建落成。

墩北里福德祠

彰化人將西門福德祠、北門福德祠作比較,發展上一個走文的路線成為古蹟、一個重資產,成了巨富;記者則以埔心鄉員鹿路上的舊館福德祠作相較,雖坐擁資產價值上億元,但無法追回土地,連租金也未必收得,過去還積欠政府數十年的地價稅。 臺灣臺中市北區賴厝里永興街301號7樓主神土地公例祭農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建立时间1964年地圖北區公所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賴厝里、北區區公所頂樓的土地祠,為少見建立在區公所的廟宇。 2021年1月,該祠盛大舉辦慶典,慶祝該祠土地公與土地婆結婚一百週年。 廟方表示土地公能順利娶回土地婆是稀有難得的,百年前必須是當地有傑出的仕紳任重要官職或考取功名才能成功,因此是非常難得且盛大的喜事,現今已滿百週年,是罕見、具代表性的「神夫妻」,因此特別舉辦慶典,祈望土地公與土地婆持續庇佑在地里民。 當時慶典現場亦備有紀念金幣、紀念餅、平安紅繩、現包麻糬等贈予民眾,吸引愈千民眾共襄盛舉。 90年左右,政府為興建國道三號連接台中市的生活圈2號道路,土地公廟面臨遷移,當時遷到一處私有地上,然而,前竹里正進行區段徵收,而蘆竹湳福德祠就在徵收的範圍內,福德祠重建不過10多年,即使找到地也勢必將拆掉重建。

墩北里福德祠: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在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之後,廟方與攤販溝通,已經遷往附近繼續營業,而留下來的空地則讓福德祠較為開闊清爽。 在管理上,本來由北斗奠安宮福德祠管理委員會管理,目前已獨立與奠安宮分離,成為福德祠管理委員會。 福德祠屬於單進正殿的格局,廟中在重修前有兩幅對聯:「福地神宮尊福德/安民鄉土定安興」、「福鹿爾康惟神降福/安鳩家眾合境平安」,均嵌入廟名「福安」。 在重修後則換成「福安豐和佑興寶島/德祠樂利境泰北斗」與「福地神宮尊福德/德民鄉土定安興」,將嵌入字改為「福德」,正式將廟名更新為開基祖廟。

位於西屯區光明路的福德祠、隆興宮與清靈宮是清乾隆年間民眾供奉的守護神,3座廟宇於民國60年經由當地人士聯合設立財團法人「清隆福宮」共推廟務,成為西大墩(西屯)地區民眾重要信仰中心。 現位於台中新市政中心,人口密集的地段,七期重劃區高樓大夏豪宅別墅林立,唯一不變的是土地公廟保有它原始的風貌。 惠來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它處在一個湧泉不斷的水脈,西屯路以北是旱地農耕必須輪水番播種,西屯路以南水源不斷是一「漁米之鄉」。 傳說中的「蓮蕉井」能湧出清澈甘甜的泉水,漁米豐收至今依然富庶鄉里。 地方信仰中心盼能與文化、觀光結合,保留了數百年遺跡及老樹。

墩北里福德祠: 民國61年 (西元1972年)

壁下有须弥式基座,用砖叠砌而成,只在束腰部位有雕刻花草图案,其余素面。 屏東縣內埔鄉東勢村福基園 位置:屏東縣內埔鄉大同路二段25號旁 建廟:建廟年代未詳;民國95年重建。 墩北里福德祠 對聯:(1)福而有徳言思伯 正則為神敬在公 (2)福蔭新疆安且吉 …

南北門福德祠的發展,從清領至今,見證了頭圍老街的發展歷史,今因港口的淤塞與交通的便利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大不如過往,但民眾仍可以從南北街福德祠隔和平街相望的距離,理解到當時頭圍街商業發展極盛的相關地理位置,以及和平街上當年的繁華景象。 彰化西門福德祠,又稱大西門福德祠,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是主祀福德正神的廟宇。 於民國74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後改為縣定古蹟。 彰化縣城內除西門福德祠外,亦有北門、南門、東門福德祠,但均已改建。 座落於西屯區光明路的古老廟宇有福德祠、隆興宮和清靈宮等三座,1971年當地人士聯合設立財團法人台中市西屯區清隆福宮,由西安、西墩兩里的里民組成董事會執行共舉廟務;近年來積極進行老街整體營造規劃,是西大墩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

墩北里福德祠: 土地公廟有個168公斤大元寶 拜拜摸了一路發

年間 墩北里福德祠 ,當年台灣知府蔣太爺(名允焄)遊歷大崗山,經崗山頭之際,睹見山腰間鍾靈毓秀、岡陵峰巒、林木翠綠,二仁溪淙淙而流,景緻秀麗,即擇地興建「大南天福德祠」,供奉「福德正神」土地公,迄今三百餘年,照耀大千。 墩北里福德祠 臺中市南區南門福德祠 位置:台中市南區南門里明德街81巷25之1號 建廟:位於南門里明德街81巷25-1號的福德正神祠,緊鄰旱溪,這兒靜謐而悠閒,福德祠前廣場,以前是濃密的竹林與旱溪的小支流,稱作「南門溪」(現已填… 位於民生路與大德街交叉口的墩北福德祠,是后里市區居民信仰中心之一,里民指出,福德祠20年前遭到祝融,翻修過一次,時隔20年再度翻修,外觀煥然一新。 上午落成揭牌儀式吸引上百名里民與會,在地薩克斯風樂團演奏,住在福德祠附近的前市議員高基讚與區長賴同一、農會總幹事王鈺州、市議員陳本添夫人也共襄盛舉,場面熱鬧。 廟今貌是光緒十二年(1886年)由總理施玉魁、士紳辜春林等百餘人發起重修,歷數年完成,在神龕上保有木匾為記。 戰後初期民間普遍生活困乏,此祠曾疏於管理,導致房舍被佔用,直到1960年代政府頒布廟宇管理施行規定,希望各廟宇皆設管理人負責。

日治時期兩側翼遭當地居民占用,又因此時期彰化市進行市區改正拓寬西門,而拆除了部分的西門福德祠建築,廟宇也被迫往後遷移,致使格局縮減為僅有正殿前帶拜亭,即現存所見之廟貌。 北門福德祠現存廟貌,為日治時期大正5年(公元1916年),由當地民眾發起、捐資修建而成,以當時土地廟宇規模相較,為罕見之大型福德廟,內政部曾於民國74年(公元1985年)指定為3級古蹟,但於民國83年(公元1994年)解除。 墩北里福德祠 南門福德祠曾於明治40年(公元1907年)整建,有別於北門福德祠的保存狀況,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此全部翻修的狀況讓當初建築的原貌已不復見,但從留存照片比對,外貌仍保有舊有樣式。

墩北里福德祠: 祭祀

西門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左祀註生娘娘,右祀郭聖王公;福德正神即為土地公信仰,為臺灣最普遍的信仰之一。 西門福德祠的信仰,根據考據乾隆46年 (公元1781年)已經具備有正殿及拜殿的規模,因此當地人稱之大西門福德祠。 鹿港民俗文物館文物組長莊研育表示,東土地公廟是鹿港景福宮(今鹿港景靈宮),西土地公廟則在1934年市區改正時拆除而祭祀在鹿港威靈廟內,南土地公廟為鹿港福德宮、中土地公奉祀於鹿港潤澤宮內。 信眾以擲筊三杯,依其杯意來挑選籤詩,如二正一負就是「陽陽陰」,就要挑選「陽陽陰」的籤詩,如碰到立筊,也有屬於立筊的籤詩。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