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9大優勢

1.政策盤整、解決與配套:教育部已組成「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將透過此平台,處理需要跨系統(包含國教署、師藝司、高教司、國教院等)整合、解決與協作之相關問題,例如:教師員額結構、授課節數、教師專業提升、學校空間、大學考招連動、法令政策、經費、設施等。 2.課程以一般科目為主:包含八大領域一般科目,除綜合及科技兩領域合計4學分外,其餘各領域學生應修習各4學分,合計32學分。 課程內容著重學生與前一階段之學習銜接,核心素養之培養,開課時間以高一實施為原則,但亦可於其他年級實施。 在國中、國小階段,除了各領域學習課程之外,總綱改進現行彈性學習課程的設計,讓孩子可以有更多專題性、探究性及實作性等活化學習的機會,並可選擇參加有興趣的學習社團、技藝活動等,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獲得多元適性的學習機會。

因此,為了讓學生打好各領域教材閱讀理解的學習基礎,於國民小學階段規劃較多比例的國語文有其必要性,所以總綱中,也規劃較多比例的學習節數。 而學校教師更可以展現專業,開設相關的領域學習社團(例如:英語繪本創作、合唱團、機器人等),讓學生在社團活動時間中,依照興趣與能力自由選修,深化學生在特定領域的學習。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另一方面,彈性學習課程也可以規劃社團活動、自主學習、技藝課程等,讓學生有自主與適性學習的機會,探索個人的學習興趣,展現學習專長。 也可以規劃班級輔導、服務學習、自治活動、校際與班際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德育、群育方面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更能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而總綱所提出的核心素養,將結合各領域/科目的教育目標及特性,據以發展「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Q&A

2.增加跨領域實作與統整的學習彈性,在「部定必修」方面,社會、自然科學與藝術領域必修課綱可研擬跨科之統整型、探究型或實作型課程內容,例如自然科學探究、社會領域探究、美感教育等,以供學生學習;在「校訂選修」方面,規定「跨領域/科目專題」或「實作及探索體驗」等兩類選修課程,學生至少修習4學分相關課程。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總綱修訂,旨在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實施,期能使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呼應「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理想。 因此,總綱是以務實致用的技職教育特色,呈現多元適性的學習內涵,使就讀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的孩子,在未來三年的學習生涯中,能有最適合自己的課程,幫助每一個孩子邁向成功。 特殊類型班級課程(含體育班、藝術才能班及科學班的學生)及學習時數,除了需符合共同核心32學分的規定外,其領域課程可彈性調整,只需經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審議通過,並送課程發展委員會通過後實施。 2.校訂必修:即學校用來發展校本特色的課程,各校自訂學生必須修習的課程,仍延伸各領域/科目的學習,以專題、跨領域/科目統整、實作(實驗)、探索體驗或為特殊需求為主,用以強化學生知能整合與生活應用之能力。 例如:英語文寫作專題、第二外國語文、自然科學實驗、社區服務學習、戶外教育體驗課程、公民實踐、學習策略、小論文研究、本土語文、議題探索或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等。

  • 另外亦有特色招生,且公立高中的數量並不充足,高中職也不像國民中小學一樣隨處可見,因此勢必仍有學生會因學習能力而被迫進入離家遙遠甚至是昂貴的私立高中就讀。
  • 近幾年來,臺灣學生在PISA與PIRLS等國際成就測驗的表現,已成為語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標,而國家教育研究院修訂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及教育部公佈之「十二年國民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2014)也明訂「核心素養」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之基石。
  • 4.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從近年來的國際教育評比(例如TIMSS 2011或PISA 2009、PISA 2012)的結果發現,雖然台灣學生在數學與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知識的評比表現名列前茅,但自信心與學習興趣卻較為不足,總綱規劃的學習彈性,可望讓學生的學習更具主動性,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習力與競爭力。
  • 民國103年推動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為了持續強化中小學課程之連貫與統整,實踐素養導向之課程與教學,以期落實適性揚才之教育,教育部研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期望能培養具有終身學習力、社會關懷心及國際視野的現代優質國民。
  • 只要我們的教學是「素養導向的教學」、教材是「素養導向設計的教材」,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能逐漸養成素養,並擁有二十一世紀的關鍵能力。

學習表現是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概念,學習表現重視認知、情意與技能之學習展現,代表該學科領域/科目的非「內容」向度,應能具體展現或呼應該領域/科目核心素養。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認知向度包括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等層次;情意向度包括接受、反應、評價、價值組織、價值性格化等層次;技能向度包括感知、準備狀態、引導反應或模仿、機械化、複雜的外在反應、調整、獨創等層次。 在融合教育之趨勢下,特殊教育領域亦將民國88至90年間所頒佈之啟聰、啟明、啟仁與啟智等類及高中特教班職業學程課程綱要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整合為九年一貫課程特教新課綱,並納入資賦優異課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民國103年推動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為了持續強化中小學課程之連貫與統整,實踐素養導向之課程與教學,以期落實適性揚才之教育,教育部研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期望能培養具有終身學習力、社會關懷心及國際視野的現代優質國民。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家長宣講活動

如此一來,學生實際學習數學的時間並不會比九年一貫課程少,再加上數學課堂教材與教學的實質改善,學生的數學學力必能獲得整體的提升。 若是課堂教學的品質無法提升,一昧的提升領域的教學節數,對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學力提升,將沒有幫助。 在總綱中,各領域學習節數的分配,我們主要參照以下原則進行分配:(1)參考現行九年一貫課程各領域的學習節數比例;(2)參考學校現場的各領域節數實施現況;(3)以不增加現行每週學習總節數為原則。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到了高中階段,減少基本學科的必修學分,讓學生能充分依照自己的性向,選修適當的課程,實現適性揚才的理想。

強調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提出的「素養」概念,並非推翻或否定九年一貫強調的能力,而是豐富並落實「能力」的內涵,透過課程及教學設計,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 (二)課程推動與教學支持,如:修訂或新增與課綱實施有關之現有法規、課綱宣導及教師研習、學校課程計畫與課程評鑑、研擬設備基準並編列補助經費、各級課程領導與輔導團隊建立、選修課程的開展及落實、教學與評量資源建立等。 (一)課程與教學研發,如:課程綱要前導學校建立、新舊課綱銜接、素養導向領域教學與評量的規劃、高中適性選修課程規劃等。 連貫統整:將國小、國中及高級中等教育進行整體、連貫的系統考量(例如統一各教育階段的領域名稱及內涵),並強化主題課程、探究課程、實作課程等,務實推動領域之內及彼此間的橫向統整。 函轉「111學年度國民中小學安全教育線上研習計畫」1份,請轉知各校教師踴躍報名參加線上研習,詳如說明,請查照。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活動宣導

2.依發展的流程而言,技能領域係以學生畢業適合從事之工作為依據,並非科目名稱的改變或調整,未來將接續進行科目大要撰寫。 在總綱中,技能領域課程係強調各科的基礎技術能力,這些能力比群的能力更專精,為就讀本科學生所應具備之基礎技術能力,以商業與管理群為例,文書處理能力、網頁設計能力、程式設計能力等,係全國資料處理科學生均應具備的能力,故商業與管理群應將前述三項能力置入技能領域,以便資料處理科採用,確保資料處理科畢業學生都能習得此三項能力。 1.調整必選修比重:隨著各校學生能力差異的擴大,更需要適當下調必修學分,增加選修,並針對學生的適性發展及差異化學習之需求設計三種不同的類型選修課程,如下圖。 1.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係延伸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與銜接大學教育的承上啟下的獨特階段。 至於原住民族地區及原住民重點學校的「領域學習」,可依原住民族學生學習需求及民族語言文化差異進行彈性調整,實施原住民族教育。 英語文是外國語文,屬不同的拼音語系,作為與國際溝通的工具,利於學生與國際接軌。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重視「全人教育」,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最重要的是學校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與熱情,教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實踐、運用到生活之中。 九年一貫課綱十大基本能力強調的「能力導向」,其精神及內涵與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重視的「核心素養」契合,並有延續之處。 此次總綱的頒佈及後續領綱的研訂,若能結合各界的同心努力及轉化實踐,將使素養導向教學、課程連貫統整、學生適性學習、校本課程精進及行政系統整合等大家長久關注的議題,更有機會進一步的發展及落實。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寫方式(類、群、科),係參照高級中等教育法第六條第三項之規範,目前課程綱要的研訂維持現行群科歸屬表進行規劃,未來教育部將再進行有關群科歸屬規劃之研究案。 技能領域課程修訂之目的,即在回應各科基礎技能之學習需求,其內涵包括部分原有分科實習科目與學分數;同時,提供44-81學分之校訂課程,讓學校依特色及需求,自行規劃相關科目,故無壓縮各科實習學分數之情事。 2.選修課程之開發:選修課程分為加深加廣、補強性及多元選修課程,其中除加深加廣課程有領域課綱之外,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課務工作圈與學科中心,亦可協助發展多樣的選修課程模組供各校參採,近幾年國科會高瞻計畫所發展之優質課程模組應可盤整後,推廣與應用。 ◎標題1:加強加廣選修銜接部定必修課程,為大學預備教育奠基;多元選修可適 當以必修課程為基礎,發展通識性、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等課程,以提昇學生在必修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索、實作的精神和能力;補強性選修可保固必修課程的基本學力。 4.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從近年來的國際教育評比(例如TIMSS 2011或PISA 2009、PISA 2012)的結果發現,雖然台灣學生在數學與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知識的評比表現名列前茅,但自信心與學習興趣卻較為不足,總綱規劃的學習彈性,可望讓學生的學習更具主動性,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習力與競爭力。 3.適性揚才是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綱發展的重要挑戰: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及大學教育的普及化,意味著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來源的「多元性」與「差異化」增大,未來所銜接的大學教育也更趨多樣。

民國103年11月28日頒定總綱後,國家教育研究院開始進行中小學各教育階段學校課程綱要轉化與實踐,以及素養導向的教材與教學模組之研發工作,並將其歷程形成系統性的步驟、支持工具與實作案例,提供學校未來在十二年國教課綱規劃與實踐的參考。 本計畫之目的乃完成國中、小之教學模組研發與試行工作,自民國103年6月至民國105年12月為止,不僅配合課綱發展進程,成功研發出識讀取向的國小低、中、高年級教學模組與國中階段的教學模組,更開發高中組素養導向教材初稿,為後續計畫案進行準備。 本研究案計畫成果如下: 一、正式完成國小低、中、高年級教學模組與教材與審查工作、教學模組評估工具、評量工具,並與三所學校合作,完成國小組教學模組的試行與教學實驗。 本計畫研究成果可供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單位、師資培育單位、教材編製機構與與教學者參考。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共好(教育部,2014)。 新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兼顧個別特殊需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關懷弱勢群體,以開展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蔡清田,2019)。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

因此,學校教師可以依照各領域/科目的特性,以及所欲培養的核心素養,運用校內外資源,進行觀察、探究、實作等多元有效的教學活動,並注重安排學習情境、活用學習策略,更可以彈性運用測驗、觀察、問答及面談、檔案等多元評量,重視學生領域/科目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在實際生活或情境運用之檢核。 主旨:訂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並自一百零七學年度,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一年級起)逐年實施。 修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自111學年度,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1年級起)逐年實施。 是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並依此提出多原即是性及彈性活力課程修訂原則,在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的課程綱要中,更減少必修之學分數,增加學生因應自我生涯發展而需要之選修空間,充分實現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4.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綱研修目標與重點:以全人教育為基礎、透過素養導向之課程與教學,強化學生通識與跨科/領域統整與生活應用能力,提供多元選修課程及補強性課程以導引學生適性發展,拔尖扶弱,關注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的銜接設計,以成就每一位學生,培養能終身學習的世界公民。 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實施要點」明定:各領域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議題。

但為了避免影響本國語文的學習,歐美國家多於國中階段才開始修習外國語文,而亞洲國家也多於國小階段的中、高年級才開始修習英語文,並有一定比例的教學節數。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學生在學習單一領域的學力提升,除了要有充足的課堂節數外,還有教材設計、課堂教學等層面要一併考量,學校教育絕對不能簡化成教學節數的分配而已。 根據國民教育法及高級中等教育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教育宗旨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學校教育不能只偏重智育,只學習工具學科。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教學資源 / 十二年國教數學課綱與課程手冊

(1)第一項特色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改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素養」,係指現代與未來國民透過新課程習得面對未來生活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這些「核心素養」延續了過去課程綱要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與「學科知識」,但涵蓋更寬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學習重點」是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重點,也是提供各領域/科目進行課程發展的教材設計的重要依據。 「學習內容」是該領域/科目「核心」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有價值的「內容」,能呼應核心素養的重要、關鍵、必要之特質(蔡清田,2018),並引導學生透過「學習內容」而展現「學習表現」以達成目標。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學習內容需能涵蓋該領域/科目之重要事實、概念、原理原則、技能、態度與後設認知等重要的內容,學校、地方政府或出版社得依其專業需求與特性,將學習內容做適當的轉化,以發展適當的教材。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2)在國中小彈性學習課程與高中校訂課程中,學校可規劃與議題探究有關的統整性課程,強化學生的知能整合與生活運用能?。 科目,至於技術型、綜合型、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則依其專業特性及群科特性進行發展,核心素養可整合或彈性納入。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主要架構提出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四項課程目標、一個核心三大面向九大項目的核心素養,以及國小、國中及高中等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五個學習階段、部定課程及校訂課程之課程架構、實施要點及其對未來學生學習與教學的影響。 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規劃,本於憲法所定教育宗旨,盱衡社會變遷、全球化趨勢,以及未來人才培育需求,持續強化中小學課程之連貫與統整,實踐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以期落實適性揚才之教育,培養具有終身學習力、社會關懷心及國際視野的現代優質國民(教育部,201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之簡要說明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