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pcie不可不看攻略

M.2驅動器通常非常薄,只有幾英寸長,它們通常靠在主板上,不需要額外的電源。 但是,最快的驅動器包括擴散器和散熱器,以使其保持在安全的工作溫度下。

satapcie

畢竟頻寬利用率掌握在固態硬碟控制器,乃至於快閃記憶體搭配與韌體調校等部分,這概念和以往的 SATA 機種並無不同。 當前那少數支援 PCIe 匯流排介面的固態硬碟,儘管單價相對於 SATA 機種是高了一些,熱血玩家仍然具有高度興趣,而且一試成主顧的大有人在。 其吸引力莫過於最高存取速度,畢竟當前主流的 SATA 傳輸介面,SATA-IO 指出真實有效頻寬在 570MB/s 上下之譜,這並無法餵飽現今以高速快閃記憶體構成的固態硬碟。 現在一說到固態硬碟,玩家最津津樂道的產品,理應當都已經轉向 PCIe 規格。 畢竟在 PCIe 匯流排頻寬奧援下,最高傳輸速度少則 1000MB/s 起跳,多則超越 2000MB/s,足足是 SATA 6GB/s 機種的數倍。

satapcie: 選擇所在地區

無論尺寸為何,效能等級遠高於 SATA SSD 固態硬碟。 只有利用 NVMe 技術的 SSD 固態硬碟會超過針對 SATA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的傳輸速率上限。 不過,M.2 SSD 固態硬碟並沒有改變它是 SATA SSD 固態硬碟的事實。 SATA 與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介面技術以及效能等級。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仍然使用 SATA 架構介面技術,除非是 NVMe M.2 satapcie SSD 固態硬碟,否則速度與效能並不會有所改善。 M.2 的尺寸與 SSD 固態硬碟相同,因此這個問題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QLC SSD 雖說是今年才商業化的全新製程產品,但相較於過往的 MLC、TLC 產品,儲存密度更大也讓 QLC SSD 能做到單位容量更大、但價格卻是人人負擔得起的程度,也因此各家品牌也預測 QLC SSD 在明年也將慢慢成為主流。 為了增加讀取效率,大部份 SSD 都配置有 DRAM(圖右上角的晶片)作為緩存區,但現在也有許多入門級的 SSD 為了節省成本而拿掉了這個元件。 而令消費者困擾的第一道關卡是,對應以上插槽之 M.2 SSD,其腳位並非一個蘿蔔一個坑的 B key 與 M key,而是具有兩個防呆缺口的 B+M key 型式,以及僅有一個缺口的 M key 型式。 了解 Kingston 如何協助降低電力成本、提高效能,以便 Hostmein 可以執行服務品質保障協議 。

satapcie: Intel 660p 產品規格與跑分

以華擎Taichi Z370主機板來說,由於其提供多達3個M.2插槽,因此,在安裝M.2 SSD固態硬碟之前,最好先翻閱主機板使用手冊來確認哪一個M.2插槽可以支援手上的M.2 SSD固態硬碟規格。 所以,如果主機板上有一個以上M.2插槽的話,在安裝M.2 SSD固態硬碟之前,最好先翻閱主機板使用手冊,確認想要使用的M.2插槽是支援哪一種傳輸介面,來避免發生因安裝錯誤而偵測不到M.2 SSD固態硬碟的情形。 至於Socket 2、Socket 3這兩種插槽形式,雖然都能安裝M.2 SSD固態硬碟,但是其所對應的產品鍵位、支援的介面、傳輸速率卻有很大的差異。 請務必記得使用Crucial Memory Advisor或系統掃描器來確認 SSD 與您系統的相容性。 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尋找一種頻寬足夠的高性能匯流排,因此一些追求極致傳輸效能的廠商,乾脆放棄使用FC或SAS介面,改用頻寬更大的PCIe來做為儲存裝置傳輸介面。

  • 與系統溝通連結必然是透過 PCIe 匯流排,連結至晶片組或處理器所內建的 PCIe 控制器,經過節點如同點對點般精簡。
  • 這表示 HDD 可以達成更高的產量和效能,但日後將成為 SSD 控制器技術的瓶頸。
  • SATA 與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介面技術以及效能等級。
  • 另一方面,S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脈訊號,具備比以往更強的糾錯能力,能對傳輸指令(不僅是資料)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提高資料傳輸的可靠性。
  • PCIe驅動器,無論使用標準M.2還是NVMe連接器,速度都更快,但仍受驅動器本身中存儲芯片的速度以及為其設計的PCIe的產生所限制。

所得結果也許說不上相差天高地遠,但至少沒讓人意外或者是白忙一場,結果顯示 PCIe 固態硬碟延遲確實略好於 SATA 機種。 其中 2 款 PCIe 產品,大抵上來說可視為讀與寫延遲都在 20us 以內,而 SATA 機種範圍在 20~30us 之間。 其中,因控制器、快閃記憶體等條件差異,有 2 款產品寫入延遲比讀取來得高一些。 對一般的電腦用戶來說,如果電腦只是拿來上網、看Youtube影片、打文書作業的話,或許SATA介面SSD固態硬碟的效能就能夠滿足使用需求了,但是對電競玩家、影音創客這些中、重度電腦族群而言,追求極致效能卻是一條無止盡的路。 如果電腦沒有M.2插槽,但又想要使用M.2 SSD固態硬碟的話,可以另外選購一張M.2轉PCIe介面卡來解決安裝使用上的問題。

satapcie: 如何在筆記型電腦中安裝 M.2 SSD 固態硬碟

類似的,固態硬碟的速度也是年年翻新紀錄,相較下,更新週期長達3~4年的儲存匯流排,顯然跟不上其他元件的效能增長。 satapcie 另外在Intel主導下,即將推出的NVMe標準,也可望一統目前缺乏規範的PCIe儲存應用,讓針對高速存取需求的PCIe儲存裝置,從各供應商各行其是的局面邁入標準化,從而可望帶動PCIe介面固態儲存的進一步發展。 而若消費者於四代主機板上安裝較舊規格之 satapcie PCIe/AHCI 之 M.2 SSD 時,則因主機板皆已支援 AHCI 協定,以此不會遭遇到無法做為系統碟之問題。

satapcie

但除了這莫大的速度差異,PCIe 固態硬碟還具有那些優點呢? 除了符合經濟效益的 Intel 660p,對於追求更高效能的進階使用者來說,普遍獲得市場與消費者好評的 Intel 760p 可以說是更能符合主流性能,且兼具低功耗的選擇。 目前市面上的 SSD,根據傳輸協定的介面不同,大致可區分為 SATA 與 PCIe NVMe 兩類,其中 SATA 介面算是較入門的選擇,相容性也較高,大部份的電腦都會有 SATA 接頭可以使用。

satapcie: 將內建 M.2 安裝至外接式外接盒。

不同類型之插槽其短邊接腳數量有所差異(B key 短邊為 6 pin,M key 為 5 pin),以此若使用者翻面插入時,將會有所阻礙。 其中一種可能的方式就是透過即將推出的技術(例如 DirectStorage),這些技術的目標,是提高 SSD 在繁重 I/O 工作負載中的能。 隨著 SSD 成為下一代遊戲開發的常態,這可能會帶來載入時間、資源串流和關卡設計的進步。 並非所有 PCIe 線道的工作方式都相同,CPU PCIe 線道會直接與 CPU 連接,而晶片組線道(或「PCH 通道」)則是透過主機板的晶片組,後者會透過 DMI(直接媒體介面)連結連接至 CPU。

satapcie

然而,PCIe 介面的真正優點在於它可採用高達四通道來傳輸資料的能力。 當與 NVMe 的邏輯介面搭配使用時,SSD 的讀取/寫入速度比起使用 SATA 和 AHCI 邏輯介面大為增加。 PCIe 世代 – PCIe 匯流排已經推出過好幾代,每代產品的效能等級各有不同。 每一代的頻寬都會加倍, SSD 固態硬碟會使用不同世代的 PCIe。 最新一代為 PCIe 4.0,PCIe 5.0 目前仍然在開發階段。 遊戲優勢 – 使用 M.2 NVMe SSD 固態硬碟之後,您會發現遊戲載入時間更快速。

satapcie: 電腦王網站地圖

SATA HDD的尺寸為2.5英寸和3.5英寸,而SATA SSD的尺寸限制為2.5英寸。 SATA已經經歷了幾代人的發展,但是SATA III是當今最常見的,並且是現代硬盤驅動器和傳統SSD的典型接口。 SATA是一個小型的L型連接器,多年來一直用於將各種驅動器連接到主板,包括光驅以及SSD和HDD(傳統機械硬盤)。 同樣不意外的,在PCMark 8的Storage綜合測試中,Intel 660P PCIe SSD固態硬碟(上)的效能成績為5048,也比PLEXTOR S2G SATA SSD固態硬碟(下)的4937效能成績來得高,特別是兩者的頻寬效能也相差近一倍之多。 12Gb SAS方面,目前市面上也已有多款HBA卡與RAID卡可選,也已有少數JBOD磁碟櫃可用,第一代12Gb SAS的SSD與磁碟陣列產品也開始出現,待今年年中以後,有需求的用戶也能組成從端到端、完整的12Gb SAS環境。 註:使用 NVMe 裝置作為主開機磁區時,主機板必須設定為 UEFI 開機,並關閉 legacy 開機模式。

造成 M.2 SSD 無法正常運作之第一層原因,在於「硬體介面」之不同。 上文已說明了 M.2 可以涵蓋原本 PCIe、SATA 或 USB 之裝置,而 SSD 原本採用硬體介面的不同(PCIe 或 SATA),形成了 M.2 SSD 安裝後無法相容運作之主因。 我們在此整理出市面上流通之 M.2 PCIe SSD 以及 M.2 SATA SSD,來加以歸納探討。 而在 M key 插槽之前提下,無論是 B+M key 或 M key 之 SSD,皆可順利安裝。

satapcie: SSD 固態硬碟硬體加密如何運作?軟體 vs 硬體,AES 256-bit 及 TCG Opal 2.0

PCIe 4.0 固態硬碟目前在設計上,具有較 PCIe 3.0 固態硬碟高的最大讀取/寫入速度,但在如讀取時間與大型檔案傳輸上優勢卻不明顯。 然而,隨著時間演變,新的記憶體控制器將會推出,預計遊戲和應用程式將會更大量使用現代 SSD。 NVMe M.2 SSD 固態硬碟利用特別為 SSD 固態硬碟所設計的 NVMe 協定。

  • 瞭解筆記型及桌上型電腦記憶體技術,並瞭解為何在選購記憶體時,Kingston 是最值得您信賴的理想選擇。
  • 可信訊號統計是客製化的標準計數器,相比於其他方法,如基於握手的傳輸協定,這一模式的優勢在於可信訊號的回傳反應時間不會影響系統效能,因為如果雙方裝置的快取足夠大,是不會出現達到可信訊號最高值的情況,這樣傳送資料不會停頓。
  • 目前在市面上的 SSD,TLC 製程的產品已經成為主流,除了在價格上更能讓消費者接受,透過廠商對於 SSD 主控技術的提升,能更有效延長 SSD 儲存單元的使用壽命,對於消費者來說,不見得一定要花高價買到 MLC 製程的產品。
  • NVIDIA在它新開發的SLI上採用PCIe的高速資料傳輸,這使得兩塊相同晶片組顯示卡可同時工作於一台電腦之上。

SATA HDD永遠不會達到這樣的速度,但是SATA III SSD(例如Samsung 860 Evo)在綜合測試中達到該閾值將沒有問題。 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帶寬,因為PCIe 4.0提供了兩倍的帶寬(16GBps),從而可以實現更快的驅動器。 SATA和PCIe可以使用另一種類型的連接器,稱為M.2,儘管PCIe驅動器更常見。 儘管就支持的存儲驅動器類型而言,SATA和PCIe最為常見,但這些技術本身所獲得的名稱實際上就是它們使用的接口或連接器。 satapcie 除了保固時長,廠商所提供的「耐用性評等」也是判別 SSD 使用壽命的指標之一。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satapcie: NVMe 儲存空間是什麼?NVMe 儲存空間介紹

而在確定採用PCIe做為標準化的連接介面後,2009年下半年另成立的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工作小組,更在取得90多家公司的支援後,在2011年3月正式發佈NVMe 1.0技術規範。 M.2 SSD固態硬碟有B Key、M Key,以及B+M Key三種不同形式鍵位,以用來對應、區別SATA、PCIe傳輸介面產品。 不過隨著 SSD 技術的進步,各品牌也設計了新的演算法並改進堆疊架構,因此讓 TLC SSD 的使用壽命與性能可提升至 MLC 的水準,也因此造就了 SSD 價格更為平民化的現況。 當 M Key 插槽出現於轉接卡上時,囿於裝置之生產成本以及考量市場需求,極其大部分僅支援 PCIe 介面。

satapcie

PCI Express採用分離交換(資料提交和應答在時間上分離),可保證傳輸通道在目標端裝置等待傳送回應資訊傳送其它資料資訊。 100 m 100 W 7 個與 PATA 不同,SATA 和 eSATA 都支援熱插拔,但此功能需要主機、裝置和作業系統的支援。 基本上所有 SATA 裝置(硬碟)都支援熱插拔(基於裝置的需要),絕大部分的 SATA 主機適配器都支援此指令。 為解決固態硬碟的資料傳送瓶頸,國際序列式ATA組織正著手制定下一代序列ATA的標準——SATA 3.2。 SATA Express最大傳送速率為16Gb/s,使用兩條PCIe 3.0總線連接SSD。 針對筆記型電腦(NB)市場對體積的需求,SATA 3.0提供較一般SATA2.0介面細小的LIF介面(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專門針對1.8吋的儲存裝置,包括僅厚7mm光碟機。

satapcie: 具備 PCIe 或 SATA 介面的 M.2 規格

PCIe對於ACK有所規範,在收到TLP封包之後,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回應ACK,也就是ACK延遲(ACK Latency)的等待時間。 因應ACK/NAK流程的需要,必須實作出重新播送緩衝器(Replay Buffer)。 PCIe保證了相容性,支援PCI的作業系統無需進行任何更改即可支援PCIe總線。 由此可見,PCIe最大的意義在於它的通用性,不僅可以讓它用於南橋和其他裝置的連接,也可以延伸到晶片組間的連接,甚至也可以用於連接圖形處理器,這樣,整個I/O系統重新統一起來,將更進一步簡化電腦系統,增加電腦的可移植性和模組化。 也因此,即便是 PCIe 2.0 x2 這樣堪稱早期規格的 PCIe 固態硬碟,受惠於 1000MB/s 理論傳輸頻寬,最高速度能夠輕而易超過 700MB/s。

目前市面上的16Gb FC產品已經頗為完整,HBA卡與FC交換器都有16Gb FC的款式,並已有多款FC磁碟陣列可提供16Gb FC介面,有需求的使用者,現在就可以建置完整的16Gb FC儲存環境。 然而無論SSD速度如何提高,虛擬化平臺的VM設定規格如何提升,如果底層的儲存匯流排沒有隨之升級,便無法支撐前端越來越快的SSD、或是規格不斷提高的虛擬平臺,以致SSD或VM應用發揮不出應有的效益。 此外考量 SATA 頻寬不足之限制,我們建議消費者採購 M.2 SSD 時以 PCIe 規格為優先考量。 除非自身原有設備其 M.2 插槽僅支援 SATA 介面,才需要考慮 SATA 介面之 M.2 SSD。

satapcie: 您是否應該升級記憶體或是儲存裝置以獲得更好的 PC 效能?

PCIe 匯流排可支援 1x、4x、8x 以及 16x 通道。 PCIe 3.0 每個通道擁有高達 985 MB/s 的高效傳輸速率,這代表傳輸速率最高可達 16GB/s。 然而,在使用 M.2 尺寸的 PCIe 匯流排時,因為傳輸速率上限為 4GB/s,因此只有 x2 和 x4 通道可以使用。

satapcie: 垃圾資料回收和 TRIM 流程對於 SSD 固態硬碟效能的重要性

PCIe傳輸頻寬:500MB/s,也可以能到6Gbps/秒,一般用在顯示卡(挖礦),也可以用在記憶裝置上。 儘管PCIE驅動器可以具有隨機的讀/寫速度,這是其SATA讀/寫速度的三到五倍,但實際上,它往往只能帶來兩到三倍的改進,甚至只是轉移更長。 PCIe 3.0驅動器的典型最大持續讀取/寫入速度為3.5 GBps,而PCIe 4.0驅動器僅為5 GBps。

較小的資訊包意味著包頭占用了包的更大百分比,這樣又降低了有效頻寬。 能實現此功能的標準是RapidIO和HyperTransport。 PCI Express取中庸之道,定位於設計成一種系統互連介面而非一種裝置介面或路由網路協定。 另外為了針對軟體透明,它的設計目標限制了它作為協定,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它的反應時間。 非揮發性記憶體通訊協定 技術在 2011 年推出,推出後順利解決了 SATA 介面以及通訊協定所遇到的各種瓶頸。

satapcie: 應用多元的M.2規格

但在購入 SSD 時,還是得要注意一下廠商所提供的保固時間,一般來說市面上現有的 TLC SSD 都能做到至少三年保固,少數大廠像是 Intel 則提供到長達五年的保固,也因為保固期不同,或多或少也影響到了產品的價格。 進階主機控制器介面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AHCI) 是一種大約在 2004 年設計出來的通訊模式,旨在改善 SATA 連接的儲存裝置的效能和利用率。 此介面是為 HDD 所設計,並引入了單一儲存要求佇列,最多可儲存 32 個命令。

satapcie: SATA M.2 SSD 固態硬碟

第 11 代 Intel Core CPU 和主機板新增支援了 PCIe 4.0,而現在第 12 代平台提供 PCIe 5.0 且完全向下相容 4.0 和 3.0 裝置。 我們會說明 NVMe 傳輸協定是什麼,它暨不是 M.2 這樣的尺寸,也不是 SATA 或 PCIe 這樣的介面。 在讀寫來說sata弱於pcie是肯定的,現在組電腦一定想說我就是要開機快、開啟遊戲快、這樣子就是要選PCIE的,預算有限只要開機快那就選擇sata,都一定比HDD快。

satapcie: 資料鏈路層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