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湳里福德祠6大著數

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旁邊有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重建財神龜。 民國九十四年發起新建工程,於五月十日上午七時半舉行興建工程動土典禮,興建工程由福德正神聖筊決定興建人及經費額度,工程順利於同年九月完成,周圍百年老樹豎立,更增添廟宇景觀。 彰化人將西門福德祠、北門福德祠作比較,發展上一個走文的路線成為古蹟、一個重資產,成了巨富;記者則以埔心鄉員鹿路上的舊館福德祠作相較,雖坐擁資產價值上億元,但無法追回土地,連租金也未必收得,過去還積欠政府數十年的地價稅。 北門福德祠所地點雖不醒目,但被記者掛上「大地主」的稱呼。

  • 區長李政峯任內,2014年廟身重新粉刷,9月下旬重新舉行安座儀式。
  • 早年因在臺鐵臺中線與東勢線交會點上,成為山線地區農林業的集散中心,並在臺灣經濟起飛時期,因中小企業興起,帶動工廠發展,加上為縣府所在地,銀行和診所林立,使當地農工商興盛,市況相當繁榮,是北臺中山線地區的政經、商業、教育、藝文、交通等重要區域中心。
  • 據春秋左式傳說:炎帝神農式的十一世孫句龍,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多年時的高陽氏時代,因為平定九州有功,官居后土之職,並封為上公,他死後祀之為社。
  • 大新福德祠管委會主委游王德雲表示,經斥資六、七百萬元購置新的土地公廟及整地綠美化,九日請來吊車將新建的福德祠建築主體及環保金爐運到遷移地點完成安座儀式,並定十八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歡迎所有信徒一起來見証土地公的喬遷之喜。
  • 遙相呼應的南北門福德祠,形成頭城老街特有的「端點圍蔽式」(將街道二端點建廟堵住)街道空間,在都市空間位置上的意義遠較建築本身價值高,因此當地居民於民國95年(公元2006年) 7月9日成立了宜蘭頭城文化發展協會,並在各方的努力下於同年12月15日重新受縣政府指定為3級古蹟。
  • 2004年台灣花卉博覽會期間,彰化市公所推出名為「借花獻佛半線情」活動,由新世紀國際旅行社設計的二日行程遊覽彰化。

遙相呼應的南北門福德祠,形成頭城老街特有的「端點圍蔽式」(將街道二端點建廟堵住)街道空間,在都市空間位置上的意義遠較建築本身價值高,因此當地居民於民國95年(公元2006年) 7月9日成立了宜蘭頭城文化發展協會,並在各方的努力下於同年12月15日重新受縣政府指定為3級古蹟。 南北門福德祠主祀土地公,神龕下方供奉虎爺,一般俗稱的土地公即為福德正神,或稱福神,客家人稱為「伯公」。 土地公是最基層最親近人的神明,早先被認定為土地的守護神,有句臺語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布各地且無所不在,凡是人煙所至之處,無論城市鄉鎮、田野山林都有土地公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先人來臺開墾拓荒,十分辛苦,祈求土地公賜與豐收,因而祭祀土地公的信仰遍及全臺。

北湳里福德祠: 台中太平車籠埔廣興宮

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新廟位在彰化市三角公園附近、小林眼鏡後方小巷內的大樓底下,所處的巷弄只容兩輛機車會車,廟址為和平路35號。 據身為信徒的柯銀漢指出,信徒有人主張重建得大一點,但有人認為地點位於地王,應興建商業大樓,廟可以建小一點,最後決定土地公廟建在商業大樓後面,使得廟地佔地只數坪,相當不起眼。 臺灣彰化縣彰化市長樂里和平路35號主神土地公例祭二月初二、八月十五建立时间嘉慶十五年(1810年)地圖彰化北門福德祠,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長樂里巷弄內的土地祠,祭祀彰化縣城的北門土地公,擁有多筆彰化市地產。

北湳里福德祠: 豐原城隍爺廟

位於大殿旁的三聖堂,供奉呂祖先師、觀音菩薩及關聖帝君。 呂祖(即呂洞賓)是道教的神仙,觀音是佛教的菩薩,加上麟閣供奉儒家先師孔子,盂香亭供奉佛教之燃燈佛。 三聖堂內有楹聯以「嗇色」 二字為聯首:「嗇節有餘三教同源承一脈,色空雖幻眾生樂善自千秋」。 主殿紅柱金頂、藍楣黃格的外觀,可視為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 主祭壇中央供奉黃大仙師之畫像,殿內亦供奉了護法神齊天大聖及地主。

  • 但因位於道路用地上,民國六十七年公所辦理大新街拓寬工程時,計劃移除土地公廟及榕樹,結果沒有工人敢上去砍樹,經找來阿兵哥協助,結果阿兵哥紛紛從樹上跌落受傷,改找來卡車想要用拖的,結果馬達突然故障而作罷,信眾們認為是土地公不願遷移,最後公所放棄拆除,因此福德祠出現在道路用地上的情形持續至今。
  • 每年逢農曆二月初二的頭牙、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這兩天,都會舉行大拜拜。
  • 早期,管理委員們擔心大筆的香油錢現金不易管理,便決定以買土地方式理財,陸續在彰化市郊區購置大量農田、魚塭用地,再以出租方式,收取微薄租金。
  • 位於民生路與大德街交叉口的墩北福德祠,是后里市區居民信仰中心之一,里民指出,福德祠20年前遭到祝融,翻修過一次,時隔20年再度翻修,外觀煥然一新。
  • 北屯區軍功里、和平里兩里總稱軍功寮,早期地方雖然人口密集,卻無廟宇供人參拜,地方士紳有感於此,於民國六十七年發起建廟,並且成立興建委員會,公推六十六名興建委員,並推選主任委員及總幹事負責策劃建廟事宜。
  • 福德祠位於澎湖第二信用合作東邊,坐南朝北,雖然佔地面積不大,卻是馬公市歷史最悠久的土地公廟。

黃大仙祠建成之初,原為私人道場,只供道侶及家屬入內參拜。 後來參拜善信漸多,及至1934年,園方礙於當時的廟宇條例及租地批約所限,不能再讓民眾入內,後經當時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周峻年向華民政務司請准,才特許於每年正月初一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 至1956年8月21日,黃大仙祠才正式獲政府批准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 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宣統退位,在破舊立新、徹底破除封建迷信的浪潮下,廣州市內許多廟宇寺觀都遭受破壞,普濟壇的廣州黃大仙祠亦不例外。

北湳里福德祠: 台中市東區廟宇寺院

光緒年間,台灣巡撫劉銘傳到達此處時,以其地富庶、風景佳麗,遂有「富春鄉」或「小蘇州」之稱。 開基祖廟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旁祀土地婆,地方人士俗稱福德祠為「北斗閣街福德正神」。 由於開基祖廟福德祠屬於北斗的公廟,所以當地居民每逢喜事都會迎請土地公、土地婆至家中祈福,周邊的小吃攤也曾經募捐集資聘請有名匠師雕刻多尊土地公神像,讓居民可以迎請回家享祀。 位於北斗街中心的開基祖廟福德祠(又稱福安宮),是北斗街最早的地方信仰,還比北斗街中心信仰「奠安宮」年代更早,甚至有史料推斷開基祖廟福德祠的建廟年代早於北斗街建街。 福德祠(福安宮)與奠安宮連成一系,都是北斗街的公廟,其信仰圈含括北斗全境。

北湳里福德祠

主祭壇背後刻有一幅木雕,載述了黃大仙師得道成仙之事蹟。 殿內牆壁更裝上儒、釋、道三教的木刻經文和圖畫,饒富意義。 黃大仙祠共佔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九龍壁等,各具建築特色,祠內的牌坊亦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 除個別建築物顯現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特色外,祠內建築又按左龍右鳳、五行屬性而興建,令整座建築群組更見特色。 梁仁庵到香港後,先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再於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兩年後該處被火燒毁,又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 其後於1921年黃大仙師降乩啟示,命當時梁仁庵道長 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道侶到竹園村附近一山,見靈秀獨鍾,便再扶乩請示仙師,得乩示「此乃鳳翼吉地」,適合開壇闡教,遂決定於現址建祠,並於同年7月落成啟用。

北湳里福德祠: 台中市修道院

豐原區公所是臺中市政府在豐原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中市政府。 1897年間,梁仁庵聯同友好在廣東番禺扶乩遣興,偶然得到黃初平(黃大仙)降乩教導「普濟勸善」,自此就成為黃大仙的信仰者,奉黃大仙為仙師,入道成為道侶,獲賜道號「傳道」。 根據史料,1898年農曆八月廿三日,即黃大仙的寶誕,菩山道侶就開乩請求擇地建觀,普救百姓,在黃大仙「同意及指引」下,廣東第一間供奉黃大仙的祠觀,在翌年農曆的五、六月間,在廣州花埭(花地,位於芳村)落成。 當時據說,只有梁仁庵道長能得到仙佛的感應,使箕筆移動和辨認沙上的箕字,所以成為普濟壇的主持。 北湳里福德祠 清末民初時期,黃大仙祠成為廣州著名宗教勝地,吸引廣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善信到來參拜。 关于位於青山道一帶供奉同一神祇的道教廟宇,請見「元清閣」。

但因位於道路用地上,民國六十七年公所辦理大新街拓寬工程時,計劃移除土地公廟及榕樹,結果沒有工人敢上去砍樹,經找來阿兵哥協助,結果阿兵哥紛紛從樹上跌落受傷,改找來卡車想要用拖的,結果馬達突然故障而作罷,信眾們認為是土地公不願遷移,最後公所放棄拆除,因此福德祠出現在道路用地上的情形持續至今。 早期南北門福德祠在農曆2月2日土地公聖誕時,和平街居民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近年來因地方人口大量外移,地方發展不同於過往蓬勃,祭祀活動不如過往,當地居民為延續良好信仰,並遙想早年重建時消失的神龜石,自民國96年(公元2007年)起每年於土地公聖誕時舉辦「千龜來朝」的活動。 據說南門福德祠在早期經重建過程中將座落土地公廟旁的神龜石雕搬移,從此消失神踪,常引發居民們的想念,因此南門福德祠管委會於民國100年(公元2011年)重建財神龜於廟旁,讓居民勾起過往回憶。

北湳里福德祠: 臺中市豐原區寺廟/主祀神像/寺廟地址/電話

“土地公”的正稱是:『福德正神』,民間俗稱:『土地公』,也有稱為『福德爺』、『伯公』、『大伯爺』、『后土』或簡稱『土地』。 據春秋左式傳說:炎帝神農式的十一世孫句龍,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多年時的高陽氏時代,因為平定九州有功,官居后土之職,並封為上公,他死後祀之為社。 今者各地土地祠紛紛配祀其他神格高於土地的各神,則不符土地廟的傳統規制。 特產豐原與鄰近的神岡地區自日治時代即以漢式糕餅聞名全台,加上本地師傅學習和式洋菓子與西式糕餅技術,逐漸發展不同的糕餅,使得豐原有糕餅之鄉的別稱。 北湳里福德祠 特殊的產品舉凡鹹蛋糕、鳳梨酥、綠豆椪和蛋黃酥等台灣著名糕點。

),舊稱「葫蘆墩」,位於臺灣臺中市北部,為臺中市山線地區的發展中心,區內人口約有16.6萬人。 早年因在臺鐵臺中線與東勢線交會點上,成為山線地區農林業的集散中心,並在臺灣經濟起飛時期,因中小企業興起,帶動工廠發展,加上為縣府所在地,銀行和診所林立,使當地農工商興盛,市況相當繁榮,是北臺中山線地區的政經、商業、教育、藝文、交通等重要區域中心。 由於縣市合併前的豐原市是臺中縣縣治所在地,因此境內擁有國家教育研究院臺中院區以及臺中市葫蘆墩文化中心等多座大型公共建設,在縣市合併後臺中市政府的部分局處單位亦設於陽明大樓辦公。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後,改為臺中縣豐原區「豐原鎮」;此時臺中縣範圍包含彰化、南投兩縣(彰化市當時為省轄市),縣治在員林。

北湳里福德祠: 台中市后里區廟宇寺院

有上百年歷史的台中市大里區大新福德祠,位在都市計劃道路用地上,過去在拆遷時都出現意外,只好放棄拆除,如今因市府辦理第十五期重劃工程,必需進行拆遷,福德祠經向市府承租附近的一塊土地後,九日為新建的土地公廟主體舉行安座儀式,圓滿順利。 北門福德祠現存廟貌,為日治時期大正5年(公元1916年),由當地民眾發起、捐資修建而成,以當時土地廟宇規模相較,為罕見之大型福德廟,內政部曾於民國74年(公元1985年)指定為3級古蹟,但於民國83年(公元1994年)解除。 南門福德祠曾於明治40年(公元1907年)整建,有別於北門福德祠的保存狀況,南門福德祠因毀損嚴重,於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以鋼筋水泥重建並貼上磁磚,此全部翻修的狀況讓當初建築的原貌已不復見,但從留存照片比對,外貌仍保有舊有樣式。

南北福德祠雖約於同時興建,但當時南北街生活文化並不相同,此差異也表現在南北門福德祠的建造上。 其形制為單殿單開間,有簡單之馬背屋頂,山牆脊墜裝飾泥塑獅頭、磬牌露窗皆為當時的工藝建築特色,現存廟內神龕供桌則是大正5年(公元1916年)時所保存下來,正面木門與屋頂因長期受雨水而腐朽,經換修已非原貌。 廟外屋簷下設有清同治年間的1對石獅,保存完整,不常見於其他土地公廟,主因該廟為漢人墾殖宜蘭、在頭圍地區所蓋的第1間土地公廟,所以特別裝飾2隻石獅子,以象徵不同於一般土地公廟的地位。 南街在宗教祭祀上較為著重,因此有飛簷式屋脊、黃色琉璃瓦與雙龍搶珠的華麗裝飾,且現存廟貌為民國64年(公元1975年)2次重建時奠定,原貌不復存在,因此古蹟本體以北門福德祠為主。 軍福宮奉祀主神為朱、李、池 三府王爺,奉祀緣起於清朝光緒年間,台中縣龍井鄉水里港(今台中市龍井區)三府王爺出巡軍功寮時,降乩指示要在此地救世,為此地方倡議彫塑朱、李、池三尊王爺神像奉祀。

北湳里福德祠: 豐原慈惠堂

網上直播則每天實時直插祠內善信參神情況,希望讓海外善信可透過網絡感受參神的氣氛。 「太歲元辰殿」於2011年1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全殿分為前廳及主殿,整體設計融合中國傳統道教及現代色彩,主殿橫額由國學大師饒宗頤親題。 北湳里福德祠 殿內設有眾星之母斗姆元君、六十太歲及六十元辰,並提供電子感應「上表」祈福系統及LED星象天幕,入場費為100港元,65歲或以上長者及傷殘人士半價。

位於民生路與大德街交叉口的墩北福德祠,是后里市區居民信仰中心之一,里民指出,福德祠20年前遭到祝融,翻修過一次,時隔20年再度翻修,外觀煥然一新。 上午落成揭牌儀式吸引上百名里民與會,在地薩克斯風樂團演奏,住在福德祠附近的前市議員高基讚與區長賴同一、農會總幹事王鈺州、市議員陳本添夫人也共襄盛舉,場面熱鬧。 北湳里福德祠 1997年區公所再遷移到永興街,其址在永興街301號,員工籌款在大樓七樓蓋土地公廟。 2004年2月19日,區長陳登志和區公所人員為新增的土地婆舉行安座。 區長李政峯任內,2014年廟身重新粉刷,9月下旬重新舉行安座儀式。

北湳里福德祠: 台中龍津里一里有5方土地公廟 五福國樂社酬神盼疫情平息

早期,管理委員們擔心大筆的香油錢現金不易管理,便決定以買土地方式理財,陸續在彰化市郊區購置大量農田、魚塭用地,再以出租方式,收取微薄租金。 經過都市重劃,當初所買土地成為彰化市的精華區,廟方隨後又在這些土地上蓋起店面,出租房屋,資產包括民權市場菜市街約兩百坪土地、十三家店面的產權,及平和路彰化銀行左側至富城賓館大樓間的十多間店家,還有另外其他鄉鎮、甚至台中縣市的土地。 如有彰化段北門段北門小段的部份土地,即和平路27號與29號的房子,但1964年7月遭到租屋者抗繳房租並轉租他人,鬧上法院,遭縣府地政科用《實施都市平均地权條例》以租金過高,強制執行裁定廟產,因此廟方管理員賴粗皮、葉旺在1965年4月13日向縣長呂世明陳情。 1972年10月8日凌晨1點多,彰化市陳稜路34號的莊政達百貨行發生火災,因附近幾處消火栓都無水源,火勢蔓延,導致和平路與陳稜路鬧區三十餘家木造樓房商店、住宅、和土地廟全部被焚,柯銀漢等人成為受災戶。 此廟因受木造店鋪波及而毀,直到1983年才重建,該年重建完成。

北湳里福德祠: 廟宇分類:道教

1950年10月21日,調整行政區域並廢區署,將臺中縣劃分出彰化、南投二縣,臺中縣縣治遷至豐原鎮,豐原曾與竹東、中壢共稱為臺灣三大鎮。 1971年,豐原鎮人口突破10萬人,遂於1976年3月1日依法改制為縣轄市「豐原市」。 1977年,豐原公老坪觀光果園成立,據稱是世界第一座觀光果園,也因此豐原以柑橘等水果聞名於全台。 臺灣臺中市北區賴厝里永興街301號7樓主神土地公例祭農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建立时间1964年地圖北區公所福德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賴厝里、北區區公所頂樓的土地祠,為少見建立在區公所的廟宇。 為慶祝台中市龍井區龍津里順福宮重建入火安座滿週年,五福國樂社廟口文化表演團昨日起二天,在順福宮和轄區土地公廟,分別是北方庄頭福德祠、西方棧寮福德祠、中營西濱福德祠、東方頂田中福德祠、南方庄尾福德祠,進行六場酬神感恩土地虔敬獻樂巡迴音樂會。 為慶祝台中市龍井區龍津里順福宮重建入火安座滿週年,梧棲區五福國樂社廟口文化表演團十一日起二天,在順福宮和轄區土地公廟,進行六場酬神感恩土地虔敬獻樂巡迴音樂會,除了傳統國樂獻樂外,還有國台語老歌和英文老歌演唱,吸引香客與民眾駐足聆聽。

北屯區軍功里、和平里兩里總稱軍功寮,早期地方雖然人口密集,卻無廟宇供人參拜,地方士紳有感於此,於民國六十七年發起建廟,並且成立興建委員會,公推六十六名興建委員,並推選主任委員及總幹事負責策劃建廟事宜。 建廟期間各委員不辭辛勞,出錢出力,以及承蒙各地善信踴躍捐助建廟經費,終於在民國七十一年底廟貌初步完成,同時將興建委員會改組成管理委員會,並召開信徒大會公推主任委員及各職務委員,前後經過六年時間,完成了廟宇興建工程。 擴建落成後,本祠原均係作為華隆機械工廠股份有限公司自行供奉福德正神之廟宇。 北湳里福德祠 ),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由非牟利宗教慈善團體嗇色園管理。 廟宇主要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黃初平,另亦有供奉儒、佛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香港黃大仙祠一大特色。 市議員張滄沂指出,大新福德祠是大里市區一帶的信仰中心,有上百年歷史,香火鼎盛。

北湳里福德祠: 台中市西區廟宇寺院

該兩月爐主會改選,如當地賴厝里里長盧冬松就擔任過爐主。 北區公所部分員工也會於土地公誕辰時,邀退休員工回公所聯誼聚餐。 區公所還曾特別印製宣傳單,為此廟徵求爐主,強調爐主不必捐錢,平日只需奉茶並檢查香的庫存,望更多人加入服務。 1969年,北區公所附近開闢公共設施時,當地民眾建議將土地公遷移到區公所內,以保全區平安,於是區公所供奉在頂樓。 據北區公所退休員工廖慶堂之言,昔日在三民路、福音街口的北區公所,常有民眾前往三樓戶政課求取春聯,1964年春節後,公所陸續有員工請病假、傷亡,於是員工把寫著「福」字的紅紙貼在戶政課工具牆角祭拜,視為土地公,後來感覺順遂,定期膜拜的員工遂籌組「福德會」供奉。 提供網上祈福是希望讓海外善信不用親臨黃大仙祠仍可禱告祈福,善信登入網頁,輸入姓名及祈願内容後,園方定期將祈福人士名字及祈願資料由數據處理庫列印出來,交由道長會舉行儀式,誦經及禱告,代為祈福。

北湳里福德祠: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福德祠的歷史沿革不詳,廟中沿革志說始建於乾隆景福祠舊貌56年(1791),只是得之於扶乩的資料。 據說福德神像原本供俸於城隍廟廟中,後來因為城隍廟增祀六司官,才被遷到現址。 昭和3年(1928)原本位於台灣銀行現址的財神廟被拆,又把財神爺移到福德祠,和土地公同龕共享香火。

北湳里福德祠: 台中市天主教

軍功福德祠位於北屯區軍功里東山路1段297號(後側)。 早期為石頭砌成小祠,供附近民眾參拜,日昭和11年(1936)軍功寮庄仕紳賴明兼先生獻納土地,並由軍功寮庄信徒代表黃清秀等6位先賢重修福德祠,成一較大之福德祠,初期屋頂加蓋鐵皮屋,並立紀念石碑留存至今。 民國94年(2005)5月再修建福德祠,於同年10月完成現今之廟中廟規模。 內廟為日式洗石子巴洛克圓柱式,屋頂閩式員外厝形,廟內恭肅很有歷史感的軍功福德正神石碑,在土地供婆神尊後;外廟北方宮殿式建築,獨特地彙總南方、北方式建築於一座廟內。 2021年,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嗇色園及黃大仙祠封園,年三十晚上頭炷香活動亦宣布取消,改為在facebook和港台電視31直播儀式,為建園99年以來首次。 黃大仙祠亦要求年初一至正月十五期間進入的善信,需掃「安心出行」二維碼、拍八達通並輸入電話號碼,或登記個人資料後,才可得到只限當日使用的「入園特許證」,並只容納1000人。

北湳里福德祠: 財團法人臺灣省臺中市慈善寺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