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zen40005大著數

這次的 AMD Ryzen 4000 APU 具備著相當大幅度的革新,除了最頂規產品 AMD Ryzen G,將核心與執行緒數量推上 8C16T 外,在維持 65W TDP 的狀況下,最大加速時脈將可以衝上 4.4 Ghz,可以說 AMD 將 APU 產品帶到了新高度。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Ryzen U/4800U 以及 Core i U/10710U/1065G7 效能比較,雙方陣營單執行緒效能差異不大,但 Ryzen 贏在多執行緒和 3D 繪圖效能。 若是將 Ryzen U 的 TDP 由 15W 調升至 25W,除了單執行緒效能,其它測試均有程度不一的效能增幅。

硬體和作業系統之間夾著 1 層 BIOS/UEFI/驅動程式,可以向作業系統提供該硬體所支援的各項電源狀態。 即便雙方均使用 GeForce RTX 2060 顯示卡,當顯示卡運算效能不成瓶頸時(例如遊戲畫面特效不複雜),壓力就會回歸到處理器身上,因此效能更高的 Ryzen H 可以提供較高的遊戲畫面速率。 更進一步執行生產力測試,Ryzen 7 系列於 PCMark 10 整體效能獲取高分、網頁瀏覽器打成平手、PCMark 10 Application Microsoft Office 則是略微落後,7-Zip 同樣依靠更多的核心數量輕取對手。 由上圖得知,雙方型號等級 7 系列的單執行緒效能差異不大,Ryzen 陣營型號等級 8 的效能略高一些,但將鏡頭對焦至多執行緒以及 3D 繪圖效能,Ryzen 7 能夠依靠更多的核心數量與更高的 GPU 時脈取勝。 同為商用版本的 Ryzen 5 Pro 4400G 則稍微低階一些,具備 6 核心 12 執行緒,基礎時脈 3.7 GHz、最大超頻時脈達 4.3 GHz,將帶有 7 CU、1900 MHz 的內建顯示核心。

ryzen4000: 【線上課程】20 堂課成為 DIY 電腦王!自己組裝遊戲、創作、直播萬能機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H 版本 TDP 設定於 45W,製造商最低可以設定至 35W。 去年年底,3D 遊戲效能雖然短暫地被 Core i7-1065G7 取得優勢,但代號 Renoir 的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推出之後,AMD 仍將繼續保有領先地位。 整體來說,代號 Renoir 的 AMD Ryzen 4000 APU 依然值得玩家期待,最高 65W 的 TDP 更讓人擁有無限創意,例如把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處理器,裝進如 DeskMini 這類的小主機中,這在過去真的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就以結果而言,Ryzen 7 Pro 4700G 的重點依然在於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狂暴效能,要說它的性能較上一代 APU 強了整整 100%,絕對是可以說得過去,只不過繪圖表現方面,雖然提高了頻率,但 CU 數遭砍顯是個硬傷。 若是把筆記型電腦平台的旗艦產品,同樣是 7 奈米製程、Zen 2 架構的 Ryzen HS 拿來一同比較,物理跟圖形分數各自為 21,289 與 4,084,Ryzen 7 Pro 4700G APU 用大約 10% 左右的差距小幅領先。

AMD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 U 版最高階產品為 Ryzen U,八核心十六執行緒基礎頻率 1.8GHz,自動 Boost 超頻頻率可來到 4.2GHz,內建 Radeon Graphics 具有 8 個 CU,頻率可達到 1750MHz。 AMD 引進 SmartShift 之後,CPU 和 GPU 可以共享筆記型電腦的散熱系統 TDP 限制,根據 CPU 或是 GPU 的使用率狀況,自由挪動 TDP 餘裕給 CPU 或是 GPU,不必因為輕薄筆電散熱系統限制,同時壓低處理器與獨立顯示卡的效能表現。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另外一項有趣的特點,在於搭配自家 Navi 系列行動版顯示卡時,CPU 與 GPU 可以共享 TDP 餘裕。 導入這款技術的出發點,在於許多較輕薄的筆記型電腦散熱系統都無法負荷處理器、獨立顯示卡同時將負載開到最大的狀況,也就是目前玩家口中的「雙燒」;若要完全排解 CPU 和 GPU 重負載時的廢熱,又會使得機身尺寸變大。 由上方結果可以稍微看出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的能源效率特性,當處理器達到較高負載、最低電源狀態時,可能還無法向 Intel 看齊,但若遇到綜合使用方式或是與顯示、繪圖、影片相關工作,則可追上競爭對手,因此最後結果甚至還小贏一些。

ryzen4000: 發表回應

採用 Zen 2 架構,7 奈米製程的 AMD Ryzen 4000 APU,代號為 Renoir,預計將推出多款型號,從最低階的 Ryzen GE 到最高階的 Ryzen G 等,可能會有多達 7 到 12 款不等的產品問世。 AMD強調了為什麼他們不打算在500系列之前的晶片組上增加對Zen 3 Ryzen CPU的支援以限制BIOS的主要原因。 根據AMD表示儲存BIOS的ROM有容量限制,並非所有AM4主機板都有雙BIOS設計(通常在更昂貴和高階的主機板上找到)。 雖然這對於X570和新的B550主機板用戶來說是個好消息,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對此感到興奮,尤其是可能購買了這些主機板並期望AMD以後會提供支援的舊300和400系列主機板用戶也適用於其主機板上的下一代CPU,因為它們也帶有AM4插槽。 AMD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 TDP 45W H 版目前推出 2 款產品,基礎時脈對比 U 版高出不少。

AMD Zen 2 微架構追上 Intel Coffee Lake 微架構效能表現,市占率逐漸上升,但對於行動市場而言,效能並不是唯一關心要件。 AMD 於 Ryzen Mobile Tech Day 大幅度展示代號 Renoir 處理器的電源管理與電力效率特點,直指過去很難染指的 x86 行動市場。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還會另行推出 HS 版本,基本上就是 H 版本的 35W 版,但設計須遵照 AMD 規範,確保輕薄型遊戲筆電具有一定的效能。 到目前為止AMD的AM4插槽上的所有Ryzen CPU與現有的300、400和500系列晶片組都已提供了相互相容性,但是隨著Zen 3核心架構的第4代CPU系列的推出,情況將有所改變。

ryzen4000: 資訊月「智慧城鄉應用」直擊!一次了解 6 組新創團隊如何打造智慧、便捷的城市應用與生活服務

這一系列將推出 3 款產品,分別為 Ryzen H 以及 Ryzen H,並首次將 Ryzen 9 帶向行動平台,推出 Ryzen H。 目前 Intel 第十代 Core 行動版處理器,同時推出代號 Ice Lake 與代號 Comet Lake 共 2 大產品線,前者擁有繪圖性能較佳的 Iris Plus Graphics 與 AVX-512 指令集支援能力,後者則是具備較高的時脈以及最高六核心配置。 透過自家研發的 Zen 2 微架構以及好夥伴 TSMC 7nm 製程助攻,AMD 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逐漸蠶食鯨吞 x86 處理器市場。 密集運算應用,同樣挾著 chiplet 設計架構優勢,可以自由組合不同核心數量產品,無論是消費級 Ryzen Threadripper 或是企業級 EPYC,均提供單插槽 64 個實體核心產品。

ryzen4000

受惠於 TSMC 7nm 製程,得以實現 Zen 2 微架構更為複雜的設計,因此 Ryzen 4000 系列處理器同樣採用 7nm 製程,但卻不採用第三代桌上型 Ryzen、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的 chiplet 設計,仍舊採用單一晶粒設計。 至於 Infinity Fabric 2 傳輸延遲會不會因為 On-Package 與 On-Die 路徑不同,影響記憶體存取延遲時間,或是處理器模組向外傳輸每時脈週期頻寬僅有讀取的一半等問題,有待拿到測試樣品後再為大家釐清。 SmartShift 讓 TDP 功耗限制以動態方式分配給 Ryzen 處理器或是 Radeon 顯示卡,不必寫死 TDP 數值降低任何一方的效能。 AMD 透過單一負載的實際使用占比,得出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續航力數據,例如 3DMark Time Spy 測試代表遊戲應用狀況,但統計數據顯示每人每天玩遊戲時間僅佔據電腦使用時間的 6%,因此透過 Time Spy 所獲得的續航力僅占最終的 6%。 再往上 1 層就屬作業系統所管轄的範圍,由於作業系統手握行程、執行緒工作排序,某種程度能夠預測未來工作負載量或大或小,進而向硬體下達「你可以睡死一點,需要時我再叫你」,或是「你可以小睡一會兒,等等還有事情要做」等不同程度的電源狀態指示。

ryzen4000: CES 2020:AMD 推出 Ryzen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升級 Zen 2 架構、最高實體八核心

日前 AMD 於 CES 會場展示的 Asus Zephyrus G14(螢幕上蓋具備 LED 陣列的那款)就是此類產品。 AMD 這次透過 Zen 2 微架構與 TSMC 7nm 製程,不僅繼續保有內建 3D 繪圖效能優勢,實體八核心效能輾壓對手,更要完善能源效率,改善以往續航力差強人意的軟肋。 電腦終究是替人類完成工作的一項工具,因此也得考慮到使用者的偏好,譬如 Windows 作業系統具備的電源計畫,以及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偏好效能或是偏好續航力的滑桿,都可以調整硬體節省能源消耗的積極程度。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最高包含實體八核心十六執行緒處理器,以及 Radeon Graphics 3D 繪圖功能,更透過單一 SoC 設計,於 Ultrathin 極輕薄筆電身材提供不錯的效能。

  • 雖然這對於X570和新的B550主機板用戶來說是個好消息,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對此感到興奮,尤其是可能購買了這些主機板並期望AMD以後會提供支援的舊300和400系列主機板用戶也適用於其主機板上的下一代CPU,因為它們也帶有AM4插槽。
  • Renoir 處理器在此提供較新的 ACPI 狀態,支援 Cstate1~Cstate3,作業系統能夠根據未來可能的工作負載量,請 Renoir 睡死一點或是小睡一下,在效能與能源之間取得平衡點。
  • 只不過,也由於採用了 Zen 2 微架構的關係,所以即便是最頂規的 AMD Ryzen G,其內含的 Vega 顯示晶片也僅帶有 8 個 CU,比起上一代 Ryzen G 少了三個。
  • 這一系列將推出 3 款產品,分別為 Ryzen H 以及 Ryzen H,並首次將 Ryzen 9 帶向行動平台,推出 Ryzen H。
  • 這次的 AMD Ryzen 4000 APU 具備著相當大幅度的革新,除了最頂規產品 AMD Ryzen G,將核心與執行緒數量推上 8C16T 外,在維持 65W TDP 的狀況下,最大加速時脈將可以衝上 4.4 Ghz,可以說 AMD 將 APU 產品帶到了新高度。

除了不帶內顯的 AMD Matisse Refresh 處理器令人期待之外,下一代 Ryzen 4000 APU 也引起了相關討論,畢竟即將用上 7nm 製程,配合 RX Vega 顯示核心,想必效能將會有大幅度的飛越,而最新外流的跑分資料也證實了這一點。 只不過,也由於採用了 Zen 2 微架構的關係,所以即便是最頂規的 AMD Ryzen G,其內含的 Vega 顯示晶片也僅帶有 8 個 CU,比起上一代 Ryzen G 少了三個。 不過 AMD 仍表示,得力於時脈進步,Ryzen 4000 APU 每個 CU 仍擁有 60% 的效能提升。

ryzen4000: STT V2 讓 Turbo 時間變長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採用 TSMC 7nm 製程製造,更小的電晶體需要更少的電力,亦提供更快、更精確的頻率選擇決策,以及降低於不同電源狀態進入、移出的延遲,最後的結果就是能夠長時間待在低電源狀態。 AMD 預計透過單一設計,於行動市場推出 Ryzen 3~Ryzen 9 等級產品,處理器核心分別開啟四核心四執行緒~八核心十六執行緒,Radeon Graphics(Vega 世代)則是開啟 5 ryzen4000 個~8 個 CU。 相對於前一世代,這次內部 CU 數量從內建 11 個(Ryzen H ryzen4000 開啟 10 個)降低至最高 8 個,並維持 Vega 世代架構不變,AMD 表示將透過更高的運作時脈彌補,從而提供更好的效能。 比較特殊的是,這次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還有個 HS 系列,將 TDP 設定於 35W,目標是輕薄型遊戲電競筆電。 除此之外,AMD 將另行公布 HS 系列處理器的筆電設計規範,如處理器電源供應、料件選擇、散熱需求、機身厚度……等,才可以使用 HS 版本。

ryzen4000

Ryzen 4000 系列與 Ryzen 3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比較,前者可提供 2 倍的能源效率,其中大約 70% 來自 7nm 製程、30% 來自微架構 IPC 改良,TSMC 台積電功不可沒。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 H 版額外支援 SmartShift 功能,可於處理器、獨立顯示卡之間自動分配功耗限制。 這次也連帶推出行動高效能 H 版 2 款產品,Ryzen H 以及 Ryzen H,由於核心數量更多、基礎時脈也較高,即便 H 版同樣採用 7nm 製程,TDP 相較前一世代多了 10W。 上述 2 款型號之外,還會有 1 款特別供應給 Asus 的 Ryzen HS TDP 35W 版本,其它規格均與 Ryzen H 相同。 正式進入代號 Renoir,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之前,AMD 替大家先上了一小段處理器如何節省電力消耗的科普課程。 當然,如果各位讀者曾經玩過 Linux-like 作業系統的 CPU governor 設定,其實已經具備相關的知識,可以跳過這一段說明。

ryzen4000: 電腦王網站地圖

動態頻率選擇是能源管理當中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觀念,時脈高、耗電量高,時脈低、耗電量低,時脈高低調整透過監控使用率達成。 AMD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U 版本 TDP 設定於 15W,cTDP 最高可以設定在 25W。 AMD Ryzen 7 Pro 4700G 雖然是商用版,但預計將有暴力的 8 核心 16 執行緒,基礎時脈 3.6 GHz、最大超頻時脈達 4.45 GHz,內顯部分依然是 RX Vega 架構,但只具備 8 CU,頻率則是 2,100 MHz。 AMD Ryzen 4000 APU 全系列採用 Zen 2 微架構與 7 奈米製程,官方表示,整體效能較前一代旗艦產品 Ryzen G 快上 2.5 倍,且 Vega GPU 時脈也大幅提高至 2,100 MHz。 各個負載續航力乘上使用時間佔比,搭載 Ryzen U 的 Lenovo Yoga Slim 7 筆記型電腦可達 11.5 小時,Core i7-1065G7 的 Dell XPS 13 正規化電池容量後則是 11 小時,AMD 陣營甚至還多出 30 分鐘。 AMD 以 PCMark 10 App Start 測試項目作為例子,Ryzen Mobile 4000 相較前一世代,處在低電源狀態的時間變多了,大約可以節省 59% 電力消耗。

ryzen4000

整台電腦的電源管理,其實不僅僅牽扯到處理器自身,而是整個平台的軟、硬體相互合作,加上使用者對於效能高低的偏好,依據當下工作負載量選擇運作狀態。 譬如筆電目前電力來源為變壓器或是內部電池、使用者喜好偏向效能或是偏向續航力、作業系統未來的工作排程、BIOS/UEFI/驅動程式所揭示的硬體電源狀態……等,都是最後統合決定需要因素之一。 考量到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 H 版筆電,多數另外還會加入獨立顯示卡,因此 H 版本具備 SmartShift 功能機制,能夠根據該台筆電的消耗功率限制,依據工作負載類型,將用電餘裕分配給處理器或是獨立顯示卡。 例如 Cinebench R20 多執行緒測試,處理器能夠從獨立顯示卡分得餘裕,測試分數多出 12%;執行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2」遊戲時,獨立顯示卡從處理器分得餘裕,畫面張數表現提升 10%。 譬如當處理器溫度不高、電源供應能力也無虞的時候,面對突然的工作負載量,將會觸發處理器運作時脈短暫超頻機制,以最大運算能量把工作做完,即可再回到低電源狀態待機;將時間軸拉長來看,短時間自動超頻並不對續航力或是散熱系統形成壓力,反而增加了電腦與使用者互動的良好體驗。

ryzen4000: AMD Ryzen Mobile 4000 Tech Day:U、H、HS 系列產品釋出詳細架構資訊,運算、繪圖持續領先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頻率選擇更快、更精準,並可以工作移給較具能源效率的部分負責執行,不同電源狀態的轉換延遲也更少。 Renoir 處理器在此提供較新的 ACPI 狀態,支援 Cstate1~Cstate3,作業系統能夠根據未來可能的工作負載量,請 Renoir 睡死一點或是小睡一下,在效能與能源之間取得平衡點。 先由 TDP 15W 的 U 系列談起,這也是 Ryzen Mobile 4000 主力產品,推出 Ryzen 3~Ryzen 7 系列,各位讀者可以從上圖得知各款的核心數量、運作時脈、快取容量等差異。 如同先前所述,Intel 第十代 Core 行動版處理器推出 Ice Lake 與 Comet ryzen4000 Lake 2 個產品線,AMD 在此連帶提供 Ryzen U/4800U 與 Core i U/10710U/1065G7 的效能比較。 值得注意的是,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無論是 U 版或是 H 版,均不支援 PCIe 4.0 規格;由 X570 晶片組 TDP 增加至 11W 的情況,可以猜測到電力效率是不採用的原因,行動版設計仍須以電池續航力為重。

ryzen4000

AMD正式宣布其採用Zen 3核心架構的下一代Ryzen 4000 CPU將只會有X570和B550晶片組的主機板支援。 這表明那些願意升級到Zen 3的處理器的人將不得不升級到500系列或新一代主機板,這些主機板將於今年晚些時候上市。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說了這麼多的資訊,是驢是馬總要拉出來溜一溜,可惜受到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工廠沒有辦法即時生產足夠數量的筆電,各位讀者只能夠再等一等,看看 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能否撼動 Intel 於 x86 行動市場的地位,也為 AMD 開拓一個新的戰場。

ryzen4000: AMD 正式發表 Ryzen 4000 APU,最高 8 核心 16 執行緒

雙方最新一代行動版處理器 Ryzen U/4800U 以及 Core i U/10710U/1065G7,於生產力測試有勝有負。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至於更入門的消費者版 Ryzen G,則僅有 4 核心 8 執行緒,基礎時脈 3.8 GHz、最大超頻時脈達 4.1 GHz,內顯為 6 CU、1900 MHz。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至於 Ryzen 5 Pro 4400G 部分,這顆 6 核心 APU 的性能比 Ryzen G 快上 56.2%,但內顯性能同樣不敵前代產品 Ryzen G,圖形分數倒輸了將近 8%。

ryzen4000: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其它廠牌的獨立顯示卡,也能享有 SmartShift 所帶來的好處嗎?」AMD 更深一層解釋此功能運作原理,可以澄清各位的疑惑。 SmartShift 其實是透過 Infinity Fabric 內部 Control Logic 進行調整,將 CPU、GPU 視為同一個 TDP 功耗範圍區,TDP 數值可以在處理器或是獨立顯示卡之間彈性調配。 這次 AMD 光是在 Ryzen 家族上,就推出多達 12 款新產品,但就如同先前市井謠傳,台灣市場將不會零售 Ryzen ryzen4000 4000 APU,而是只能隨 OEM 套裝機,或者是用「取巧」的方式搭整機出貨。 上述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最快於今年第一季推出筆電,2020 預計將有上百種款式,對於玩家而言,也會引頸期待桌上型版本的到來。 另外一項值得注意的變化,就是 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新增支援 LPDDR4X 規格,合作廠商可以選擇容易升級、維修的 DDR4 SO-DIMM(支援 DDR4-3200),也可以選擇焊接於電路板、容易壓低體積的 LPDDR4X(支援 LPDDR4-4266)。

ryzen4000: AMD Ryzen Mobile 4000 Tech Day:有備而來!Ryzen Mobile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電源管理深度解析

根據 rogame 得到的資料,Ryzen 7 Pro 4700G 的 3DMark Fire Strike 物理分數為 23,392,圖形分數為 4,301,若對照上一代旗艦 APU Ryzen G 的分數,各自為 12,233 與 4,353。 其中,Ryzen 7 Pro 4700G、Ryzen 5 Pro 4400G 和 Ryzen G 的跑分資料,近日又被 Twitter 使用者 rogame 給挖了出來,性能表現就如同外界所期待,並沒有讓人失望。

ryzen4000: 資訊月「智慧城鄉應用」現場直擊,看新創如何應用 AI 與創新思維協助改善環境與日常生活體驗

一如 AMD CEO Lisa Su 先前對媒體釋出的資訊,2020 年甫開始就推出代號 Renoir,Ryzen 4000 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此款產品沒有採用 chiplet,而是使用大家熟悉的單一晶粒,處理器、內建顯示、SoC 區塊均使用 TSMC 7nm 製程製造。 由於 NVIDIA 或是即將到來的 Intel 陣營顯示卡不具備 Infinity Fabric,因此也就不支援 SmartShift 功能,需要採行目前各自限制處理器 TDP 或是獨立顯示卡 TDP 的作法,否則就是加強筆電散熱系統能力。 代號 Renoir 處理器,提供新款 APCI 支援 Cstate1~Cstate3,各狀態之間可進入的最深電源狀態深淺不一,讓作業系統可以根據未來一段時間的預估工作負載量,告知硬體該如何省電。 目前絕大多數的高性能處理器均導入動態頻率選擇功能,若是目前各處理單元的使用率較高,硬體就採行更高的頻率運作,反之亦然。 適合大型筆電、遊戲筆電使用的 H 系列,TDP 採用 45W 設定,競爭對手為第九代 Core 處理器 H 系列,相信不久之後也能夠正面對決代號 Comet Lake H 的第十代 Core H 系列。

ryzen4000: 發表回應

由硬體本身往上加 1 層 ryzen4000 BIOS/UEFI/驅動程式,這層可以往上告知作業系統,該硬體支援何種電源狀態(Cx、Sx……)、目前使用市電電力或是電池電力、該系統所支援的最大電力供應數值以及散熱系統最大解熱能力……等。 儘管AMD對此事正式表示“不支援”,但仍有少數主機板製造商可能會為舊AM4主機板上的Ryzen 4000 CPU添加BIOS支援。 筆記型電腦製造商XMG證實他們將通過代碼更新來實現AMD Ryzen 4000系列與B450晶片組的相容性。 我們還期望看到新的採用600系列晶片組的產品陣容以及Ryzen 4000 CPU,但不要期望它與舊的Ryzen CPU(第一代/第二代)向後相容。

STT V2 也能夠透過第三個感應器,納入獨立顯示卡溫度資訊,與 SmartShift 共同提供更好的自動超頻控制。 原本的短時間自動超頻(圖中 STAPM 部分),加入 STT V2 可獲得外部感應器溫度數值,在不超過系統製造商所設定的數值,盡可能拉長超頻時間(途中紅色階梯狀部分,因外殼感測溫度逐漸升高而回復至一般運作時脈)。 過去此類機制需要安裝運算功能較強的 Embeded Controller,零件單價比較高,Renoir 內建此功能降低製造成本。 透過 STT(System Tempeture Tracking) V2,Renoir 能夠從外部溫度感應器,得知筆電其它區域的溫度(其中 1 個感應器會擺在筆電鍵盤附近),在不超過系統製造商設定的數值之下(可透過 Embeded Controller 取得相關資訊),將自動超頻時間拉得更長。 Renoir 內嵌許多溫度與功耗管理、決策機制,例如 DPTC 允許電腦運作途中,因外在因素變化(市電、電池、溫度、使用者偏好)調整 SoC 功耗控制,APML 負責傳輸匯流排,STAPM 則控制一段時間內自動超頻的功耗表現不超過天花板限制。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