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普濟寺10大分析

主要是在日本人統治期間,北投因為有溫泉,所以被刻意規劃成可以療癒、休閒的場域。 這裡的療癒包括利用溫泉的肉體治療,所以為了泡湯與休閒,日本人在北投規劃興建了溫泉公共浴室、鐵道、火車站、自動車站、兒童園遊地等設施。 甘珠活佛在民國二年(1914年)生於青海省,三歲在青海廣惠寺出家,之後學習藏文,並開始研讀顯密二教及三藏經典。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畢業於五當召佛教大學,畢業後開始在各地宣傳顯密二教。 民國五十年(1961年)擔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翌年辭職,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於臺北縣新店市(今新北市新店區)大豐路創立「甘珠精舍」。 「湯守觀音」是一尊雕刻於日治時期的觀音石像,「湯」有溫泉之意,「守」有保佑之意,因此「湯守觀音」直譯即為「守護溫泉的觀音」。

  • 從正面進入大殿後首先會見到供奉彌勒菩薩的供桌,供桌後是地面抬高,鋪設塌塌米的佛堂,此設計方便跪坐禮佛,為日本佛寺常見的工法。
  • 年之時,筆者出版《女巫之湯 北投溫泉鄉重建筆記》,雖然已經將湯守觀音的照片在書中發表,但筆者尊重當時吳滿師姐,低調不對外明說的要求,並沒有在書中明指湯守觀音與其在寺中尊奉的位置所在。
  • 題外話,現存的臨濟護國禪寺,就是妙心寺派應總督兒玉源太郎邀請,在台灣發展的根本道場。
  • 歷經移築而胡亂重組的新北投車站,難以恢復原貌,留下來的只有嘆息。
  • 從神風突擊隊軍人趕赴戰場臨行前最後時日到後來美軍所謂的“修整復原計劃”, 再到台灣省戒嚴令的尾期,這些人構成了紅燈區嫖客的主力常客。
  • 是日本真言宗在臺灣的佈教據點,是由當年在臺灣的日本鐵道員工募資興建。

位於臺北市新北投的普濟寺,在日治時期初創時稱為「鐵真院」,是日本佛教臨濟宗妙心寺派的佈教據點。 普濟寺今天的面貌主要來自日治時期昭和9年(西元1934年)重新修建。 室外一旁小涼亭裡則是供奉著送子地藏石像,而不論是地藏後方的昭和刻字還是走道上紀念鋪設臺灣鐵道刻滿日文的村上彰一翁碑均未遭到塗抹破壞,也算是在臺灣古蹟寺廟裡較為難得一見的景象。 開光於一九○五年的北投湯守觀音,是台灣唯一一座溫泉守護神,也是日治時期北投地方的守護神。 縱使這尊石佛不是傳說中的湯守觀音,但祂矗立在可說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寺院院子中,實在有相互輝映之美。 北投普濟寺 由於與台北廳長的連繫一直沒有結果,他們回頭來找與北投開發有關的鐵道部。

北投普濟寺: 臺北旅遊網

最後,他們見到了當時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先生。 北投普濟寺 沿階梯步行而上,莊嚴佛寺近在眼前,淺褐色的外觀有著日式唐風特色。 建於西元一九零五年的普濟寺,是日治時期鐵道員工的宿舍,後來改建成佛寺並供奉湯守觀音,是台灣罕見的日本真言宗佛寺。 「觀世音菩薩」又稱「觀音菩薩」、「觀音」,在日式、漢傳、藏傳的許多佛教宗派中都受到重視與敬奉。 在佛經裡觀世音菩薩誓願化身各種樣貌以救助眾生苦難,從而演變為民俗信仰中的保護神而受到廣泛的奉祀。 普濟寺的湯守觀音,就是因應當地居民心靈寄託而創設出來專門守護溫泉的民俗觀音,是假托觀音菩薩的形象而展現的地方守護神的信仰,而不只是佛經記載或各佛教宗派法門中的菩薩。

民國九十年(2001年)3月13日,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誕辰上梁。 北投普濟寺 同年(2001年)9月15日舉行修復完工典禮,由文化局龍局長主持剪綵,台北市佛教會淨良、清霖、宋誠、法航等多位法師,及臺北市議會副議長費鴻泰、市議員魏憶龍均到場致賀,來自社區的大屯吟社、復興高中也以音樂讚頌這棟百年古蹟重生。 北投普濟寺 這尊用厚實花崗岩雕刻而成的就是地藏王菩薩,字面意思是“地之儲藏”或“地之子宮”。

北投普濟寺: 北投溫泉

觀音像在一座中式的觀音亭裡,上有一塊由前外交部長葉公超先生所題的「慈航普渡」扁額,由信女張愛琴在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四日,因感謝求子得子後,還願敬獻的。 佛像前還奉有一對日式石橋的親橋柱,但那兒並沒有水池或溪流,顯然也是從他處遷來的。 明治三十八年(一九○五年,也就是岡本要八郎發現北投石的同一年)的九月二十日,突然有人通報,村上課長明天將送一尊石佛來送給大家。 第二天一早八點多,五、六位苦力將一尊石雕佛送到平田源吾家,安置在院子中。 那天,村上彰一、佐藤義雄、小口美彌太郎、橫田米太郎、平田源吾等六人慶祝了一番。

也因此建造神像等有助觀光的事務,自然地找上了鐵道部了。 後來選定了廣為人知的觀音為本尊,雕刻了「大慈大悲北投湯守觀音大菩薩」,並建立了觀音堂加以供奉。 普濟寺主要奉祀的是觀世音菩薩,並同時供奉有1尊「湯守觀音」。 「湯」為日語溫泉之意,「湯守觀音」即是守護溫泉的觀音。 現在正殿供桌後方牆壁所鑲嵌的1尊石製浮雕觀音像,在民國58年(公元1969年)以前已經奉祀在寺中,被認為就是日治時期設置的「湯守觀音」。

北投普濟寺: 北投 普濟寺 : 溫泉信仰發源地的 新北投 景點

鐵真院的屋頂採用入母屋造形式,在邊緣分採用了具有圖案的瓦,稱為鬼瓦。 在日本較古老的寺廟,會採用有鬼臉的形象,名符其實的鬼瓦! 台灣則是以紋章或線條為主,依造建築規模而有不同的樣式。 日本人來台初期,在新北投一帶發現了滾燙、但具有療效的溫泉。 先是做軍人療傷用途、後逐漸發展成泡湯聖地,新北投就是沿著山谷與溫泉逐漸開闢成的聚落群。 由於經營溫泉旅館、居住者都是日本人為主,逐漸地產生了原鄉信仰的需求。

因此要么在現址展示關於凱達格蘭族人的信息,要么就改掉這一名不副實的名字。 這些文件裡包括有一張結婚證書和一份土地權轉讓文件顯示的是當時島內的自耕農向一名漢人轉讓土地權的情形。 和阿達威一樣,這名土地所有者被冠以“潘”姓,這是平原地區特別是在這個地區原住民常見的一個姓。

北投普濟寺: 北投普濟寺 交通資訊:

大正七年(1918年)1月18日農曆新年期間,鐵真院為祝福民眾今年能夠開運、進步向上,因而舉辦抽籤活動。 院內提供大、中、小三種尺寸的數百尊達摩像供參拜者抽籤,每人均可抽中。 院方也在《臺灣日日新報》刊登活動消息,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此外,該院也曾在五月中旬舉行湯守觀音例祭,例祭當天會舉辦藝技表演、相撲、花火等餘興節目。

住持寮房是昭和九年(1934年)擴建時所建,同年三月二十六日舉行上棟式。 以磚造、木構為基礎,建材為臺灣杉木及檜木,牆體構造為竹編灰泥壁,外牆鋪設雨淋板,內牆敷以白灰壁面,屋頂鋪設文化黑瓦,並以鬼瓦為飾。 寫有「普濟寺」的廟匾則為民國38年(1949年)更名時,由于右任所題。 北投普濟寺 地面鋪有龜甲造型之地基、屋頂橫梁亦有烏龜裝飾,象徵長壽、吉祥。 對此北投文史工作者楊燁推測觀音像於昭和九年(1934年)普濟寺擴建時被嵌於該寺牆壁上。 楊燁也表示網路流傳北投普濟寺的建立時間為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但該年其實是湯守觀音堂的建立年份,因湯守觀音像後來移入了普濟寺內,讓普濟寺誤得了「溫泉守護寺」的美名。

北投普濟寺: 大殿

棟札上方使用大字書寫「奉真讀大般若理趣分經」,右側使用小字書寫「佛運延洪 皇基鞏固 萬民和樂」,左側書寫「法輪常轉 仁澤普霑 國土昭平」。 棟札下方書寫「寶牘 惟時 昭和九甲戊彌生下浣悃修上棟式主任比丘雪應」,右側書寫「謮負 江原節郎」、「大工 菅定義 同 須川久吉」,左側書寫「建築委員」四字。 該寺在戰後長年由被當地人尊稱為「楊師姊」的楊吳滿管理,據說在她照顧下,寺內物品器皿幾乎無太大變動。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