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美術館詳細懶人包

長達7米5的桌板,使用台灣國產的多種木材拼接,自然的色澤與原始的觸感,呼應對這片土地最真誠的敬意。 芳宜為「 廢青不廢 Give to Gift」創辦人,藉由換位研究,透過異質編織、再生創作及跨領域合作,重新定義「廢棄」議題。 資芬擅長在創作中使用反傳統的素材,她的創作皆與零廢棄、永續、城市紋路觀察、創新織品議題相關。

  • 空間之間彼此互相牽引,藝術家進而打破邊界,編織出連接上下的管狀空間,讓遊玩者能夠自由穿梭,或自在停駐,與自然、空間和自我交流對話。
  • 上午是工地師傅能好好用餐與午休的場域、下午則搖身一變成為對外開放的美術館空間。
  • 家宅系列的建築裝置,意不在可長久保存的恆常性,反而著墨空間、材料、構法上的直覺性和操作簡便性。
  • 資芬擅長在創作中使用反傳統的素材,她的創作皆與零廢棄、永續、城市紋路觀察、創新織品議題相關。
  • 經過實地勘察後,隈研吾以愜意悠閒的生活態度作為「未來勤美術館」的設計主軸。
  • 巢展Tensile》作品靈感來自於大自然中的懸掛裝置,如蜘蛛網、絲繭這些昆蟲用於保護自己的安全網。
  • 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是「文化的詮釋者」,更是與土地一起成長呼吸的生命共同體,邀請你與我們一同見證各種美好的誕生,更需要你與我們一起創造有趣又驚艷的創意。

作品的位置也可以多做解釋介紹,融化的車子位於勤美術館串門子村落靠近後方停車場的位子,是個將後方的停車場與美術館綠色及藝術相互融合的裝置藝術。 陽光照射在紙飛機舞台形成陰影而形成日晷,日晷牧場為勤美術館最開放的空間,常見民眾於午後舒服的坐在草地上感受台中的一陣陣的微風,也為你我刻劃創意生活的軌跡。 生活息息相關的物件是其經常取用的創作素材,作品充滿非特定單一的豐富訊息。 家宅系列的建築裝置,意不在可長久保存的恆常性,反而著墨空間、材料、構法上的直覺性和操作簡便性。 勤美術館 苗栗鄉鎮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古窯,磚窯、炭窯、陶窯、土窯…等,都是昔日山城人留下的生活智慧結晶。 而山那村大地窯,是由一群擅於與大自然相處的教育團體-大地旅人,帶著園區同仁夥伴們一起完成的。

勤美術館: 台中市民廣場

工家美術館扎根教育,規劃一系列親子《跟著工地長大》系列課程,讓小朋友化為小小工程師,參與理解不同工地工種與工序。 入選亞洲50大酒吧的Draft Land將象徵著勞動智慧的飲品重新轉譯,結合與工家美術館工地師傅豪爽直接的free,每一杯,都是工地味;每一口,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 畫家之屋為勤美術館唯一室內展間,是上下兩樓層的展覽基地( 1F約30坪、2F約60坪 ),無論是工作坊、動手玩、講座課程、藝術展覽等動靜態型式都可能發生。 而建築內部,則分為地上一樓與地下一樓設計,內部則以溫暖的木質掉配上米色為主色調,給人親近舒適的感覺,透過外頭的綠意折射進館內的陽光,光是坐在館內一樓就很享受。

勤美術館

而正在建造中的「勤美術館」以「森」為概念,以地上與地下一樓設計,外觀宛如一座起伏山丘,從屋頂到人行道藉由綠意與階梯延伸,讓旅客可以選擇喜歡的視野欣賞草悟道周邊景致,同時館內也設計大面積玻璃窗,讓周圍地景自然融入。 就是以街區為單位,以大環境為舞台,將所有的建物、景物與人物,用創意與美學串連,讓他們的交流與互動變成動靜態共存的美學形式,形成一種生活態度,以落實美學走入生活的實踐藝術。 曾任職於中冶景觀造型顧問有限公司擔任設計師,師事台灣景觀權威郭中端老師。 於不惑之年時自立「天堂島環境設計」,期許實現多年來累積的創意與構想,創造出屬於這塊土地可愛與浪漫的景觀與建築。 十幾年前回到部落的伊祐,常聽老人說山林與海洋的故事,也看到人們因為慾望漸漸忘記如何與大自然對話,所以開始透過創作去傳達當代原住民的社會處境,同時表達對環境議題的深刻體認,也用藝術作為傳統與現代青年之間的橋樑。

勤美術館: 台中勤美術館2023正式開幕!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繼花蓮貨櫃屋後新作,將「森林」蓋在屋頂上!

勤美術館位在台中經國綠園道上,是一間打破空間、無疆界限制的「活的美術館」,沒有固定展品,在空間中的所有人、事、物,都將成為展出作品的一部分。 勤美術館 總體佔地約2500坪,戶外區域包括日晷牧場、隱形小屋兩大創意區塊,不定期展出裝置藝術作品,美術館周邊也聚集了許多特色小店,形成在地的藝術街區,進而帶動藝術走入民眾的日常生活。 工家美術館Kong-Ke Museum這個世界首創、向台灣工地精神致敬的計劃,開創性提出「工務所也是美術館」的概念,打破圍籬、共享工地與街區的空間場域,翻轉台灣工地文化與社會認同的勞動價值。 在建築完工前,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更發揮創意,將工地圍籬旁的工務所,改建成為一座「工家美術館」(Kong-Ke Museum),從關注勞動者健康的核心出發,不僅作為「勤美之森」建案的工地服務設施,也是連結在地文化與共享概念的新型態美術館。 勤美學是一個無限可能的平台,我們秉持著「在地連結」、「院長導師精神」、「自然永續」的原則,串聯在地文化與產業鏈,整合產官學資源,媒合設計、藝術、生態、農業、飲食…等不同領域的當代思維,共同勾勒出兼具國際高度與在地深度的台灣美學藍圖,且積極投入資源平台的建置,帶動年青世代的新生活運動。

勤美術館

隱身在榕樹微型森林的三座奇幻樹屋,由實踐大學建築系系主任蕭有志老師團隊所設計,以種子飽滿圓滾的形象作為設計概念,頂部微尖的特殊造型,代表者種子發芽的開始,也是植物匯聚能量的中心。 外牆選用國產的柳杉,表面更經過傳統自然技法的碳化處理,增加其耐久性,三座樹屋也因碳化層度不同,色澤上的層次也更豐富。 三顆樹屋有著不同的主題內容,分別為「聲之屋」、「天空書房」、「獵人碉堡」。 勤美術館是由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將全國大飯店及勤美 誠品間的閒置小學用地,成功打造成台中新人文生活美學特區─ CMP Block後,再度耗資千萬將其升級成占地2,500坪的全台首座有機街區美術館─「勤美術館CMP Block Museum of Arts」。 以藝術的眼光重生舊有建築,將原本荒廢的香格里拉一號賣店,重新打造成專屬勤美學的森林浴所。

勤美術館: 台中景點┃勤美術館:全台首座文創街區

若搭乘火車或客運:台中火車站(臺灣大道) →搭乘303、304、305 路公車→仁愛醫院下車步行型可達;或是台中火車站(臺灣大道) →搭乘82、100、101、108、304路公車→第二市場(臺灣大道)下車步行5分鐘。 若搭乘火車或客運:台中火車站(臺灣大道) →搭乘303、304、306 路公車→科博館(專用道)下車步行7分鐘;或是台中火車站(臺灣大道) →搭乘82、107路公車→草悟道(市民廣場)下車步行4分鐘。 在台中市區搭乘市區公車,包括悠遊卡、一卡通等,均為「10公里免費」。 我們活在快速更新的時代背景之下,迎接著友善的科技與便利,同時一邊與老舊物事珍重道別——位於台中的 勤美術館 ,根據新聞報導,未來即將納為台中勤美洲際飯店的一部分,最快明年動工、三到四年內完工,在它消失之前,不妨走一趟台中,看一眼它的美麗身影吧。 展場一樓吃喝限定版之隱藏在錄影帶店的麻辣火鍋店與調酒吧,品味下工後的草悟道風情;二樓主題展覽呼應工地狀態的「進行式」,借用台灣城市獨特的空間現象「頂樓加蓋」象徵品牌持續建構的施工過程。 為持續擴大民眾參與度,工家美術館在2020年12月中開啟第二階段計畫,以「工地師傅們下工後的生活」為題,從音樂、飲食文化連結生活,為人們解碼下工後的創意視角,邀約了顏社營造、浪漫屋 by詹記、Draft Land等三大品牌,開啟「下工作伙來迺」的俱樂部。

勤美術館

首檔「荒島工神」展覽以工地開墾連結台灣宗教信仰,注目守護工地安全的電動旗手;次以土方工程的卡車與司機為主角「如果卡車頭是我家X檳榔攤是我的7-11」展覽;再到工地圍籬與社會運動等招牌廣告作為連結的第三檔「師仔ㄟ走傱視界」,開啟台灣工地文化和大眾交流第一步。 勤美術館 顏社拆解工地中常見的景象作為展覽細節,如同道路挖掘工程的景象象徵顏社創立前,受到許多外國地下文化的啟發。 由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發起策劃的工家美術館,自2019年11月歷經近兩年階段型任務,原定5月23日劃下句點,因應防疫提早謝幕,也宣告轉身後的勤美術館2.0正式啟動。 「未來勤美術館」建築內部,分為地上一樓與地下一樓設計,色調則以溫暖的木質調配上米色為主,並藉由木質座椅呼應戶外的林木景觀;大面積的窗戶,將戶外綠意及陽光折射進館內,濃淡適宜的暖度讓人可以適度放鬆。

勤美術館: 台中未來建築新亮點!隈研吾設計「勤美術館」 2023開幕

美術館部分則分項拆解工地面向,以設計力跨域轉譯工地文化,集結了超過200位以上的策展單位與創作者加入,進一步轉化,透過建築、料理、設計、視覺、裝置、親子教育、展覽…等方式,總計超過20萬名以上的訪客與在地鄰里居民到此互動,展開原本封閉工地與鄰里社區的相互連結。 在此次「未來勤美術館」全新設計中,隈研吾希望能消除自然與建築間的藩籬,打破傳統白盒子美術館的概念,因此以「森」為靈感,讓人猶如浸沐自然,軟化建築堅硬的空間調性。 勤美術館 除了此之外,隈研吾也擅長就地取材,以環保木材打造如同小山丘般起伏的屋頂,同時更以綠意盎然的花卉盆栽、樹木,為城市增添難得的綠意景觀。 我們邀請曾任職日本知名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物所的 建築師方瑋,打造草地上的11間小屋,是一個很有趣的散落空間形態,它是11位藝術家的獨立展覽空間,同時也在基地上呈現出一個奇妙的風景。 台中市心、勤美綠園道、草悟道濃綠之畔,近4000坪雄闊大地、兩座32、35F鴻鵠地標建築;與亞洲建築大師隈研吾的藝術地景、全球五星之首勤美洲際IHG酒店、勤美術館藝術場域為鄰。 日日享擁全球最新設計思維的四季生態公設,與家人一同感受最細膩的豐美生活。

由時裝設計師ANGUS CHIANG策展,「師仔ㄟ走傱視界」展場將工地視為一座座臨時的移動城堡,重現大型廣告、舉牌先生、抗議布條與塗鴉圍籬。 創辦人何明憲先生,抱持回饋社會的心意,取「一人一樹」的寓意,於西元2002年10月14日創立「璞真建設」,期許透過建築,讓美好生活返璞歸真。 108年3月,醞釀十年的CMP MIDTOWN計畫正式啟動,勤美集團結合29個專業團隊一步一腳印,880天的穩紮穩打,不畏外在環境的丕變,總能調整步驟如期如質,將成果呈現給貴賓。 苗栗的舊名為「貓裏」,意思是平原或平坦之地,同時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苗栗也成為一個種族的匯聚之地,在苗栗縣十八鄉鎮中融合了客家、閩南、原住民…等等,融合產生了包容之心,讓每件事物在苗栗都可以被看見,融合碰撞出混搭的美好,所以各種事物在苗栗都可以變成可能。 畢業於銘傳大學建築系,熱愛手作,深信手作的溫度能拉近人的距離,目前持續研究利用編織發展空間的可能性。 像是從地心竄起的巨人,張開巨大的雙手迎接當晚的村民,大家一起圍繞在土地的餐桌旁,聆聽關於豐收及滋養的故事。

勤美術館: 勤美術館空間進行整修,即日起停止對外開放

遊玩者自身的重量就是一雙看不見的手,把編織從平面撐為空間,使得作品會依遊玩者的移動而呼吸起伏,彷彿具有生命一般,不再只是僵固的空間。 空間之間彼此互相牽引,藝術家進而打破邊界,編織出連接上下的管狀空間,讓遊玩者能夠自由穿梭,或自在停駐,與自然、空間和自我交流對話。 打造「星艦遺跡– 靜默」的陳建智老師,對於作品有很多的想像,以前在台灣房屋屋頂都會有水塔,他想像那是與外太空連結的一個機器,因為水塔是屋子頂端最靠近天空的地方,配合旁邊的天線就像是連結外太空的訊號器。 老師利用再生藝術的思維,將廢棄物作出轉化,從這裡可以發現許多寶物,遺跡現場的大星艦前身是中央銀行空調冷卻水塔,在大星艦旁的半圓形小水塔,就是模擬考古挖到一半還未出土的小星艦。 而現場的小水池內有許多不同的寶物,他從各個藝術家的工作室,回收了瓦片、石頭、陶器藏在裡面。

  • 入選亞洲50大酒吧的Draft Land將象徵著勞動智慧的飲品重新轉譯,結合與工家美術館工地師傅豪爽直接的free,每一杯,都是工地味;每一口,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
  • 浴所內每張桌椅都是獨一無二的設計,擬人化的桌椅,高矮胖瘦各有其獨自的樣貌,旅人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身形的桌椅使用。
  • 畫家之屋為勤美術館唯一室內展間,是上下兩樓層的展覽基地( 1F約30坪、2F約60坪 ),無論是工作坊、動手玩、講座課程、藝術展覽等動靜態型式都可能發生。
  • 美術館園區有2~3家特色小店,這間「生活起物」以展覽結合商品販售的獨特形式為遊客服務。
  • 更感謝曾參與工家美術館的每一組設計與策展單位,梳理工地文化、展現對台灣多元價值的尊敬與包容。
  • 為了呼應他設計哲學「負建築」理念,以突顯自然環境與地形地貌之美,將建築本身低調化且隱藏於環境之內的弱姿態,隈研吾實地勘察了勤美學的居民生活型態,特別以愜意悠閒的氛圍作為此次設計的主軸,依此不只設計美術館本身,連同周遭環境氛圍都成為了改造重點之一。

期待來訪勤美術館的藝術家及朋友們,能夠在此與藝術「聊聊天」、交流靈感、實現創意,累積人與人、人與作品的美學正能量。 勤美術館是一間「活的」美術館,它沒有疆界,也沒有固定展,無法用空間界定,也不能用量體限制。 它是一個生活美學基地,不斷地有藝術能量注入參與,也不斷地把藝術散發出去。

勤美術館: 旅遊王TravelKing

提到勤美術館就不能不提到「工家美術館」,在美術館建造期間,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發揮巧思,將工地圍籬旁的工務所變身為工家美術館,讓旅客可以看到工地文化。 經過實地勘察後,隈研吾以愜意悠閒的生活態度作為「未來勤美術館」的設計主軸。 這是一個打破家的界線,重新連結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村落計劃,結合理性建築與感性藝術創造既獨立也能共享的空間,我們藉此重新找回互動、分享、凝聚情感的友善關係。

座落於森林小徑盡頭的森林樹屋,優雅而低調,不同層次的湖水綠與水波藍外牆,是藝術家小林崇於現場依循著森林裡的氣息與光影調配而出。 勤美術館 樹屋依附著一棵碩大的榕樹,婀娜多姿的主幹,與階梯、露臺融合得十分自然。 從不同的角度仰望,可見枝幹從樹屋外牆穿越,樹與屋像是默契極佳的舞伴,正在綠意盎然的林間起舞,持續向外延展的枝枒線條,飽含生氣蓬勃的生命力。 美術館園區有2~3家特色小店,這間「生活起物」以展覽結合商品販售的獨特形式為遊客服務。 這天到來,店內沒有店員,僅有光影、植栽與零星的遊客, 讓人更能靜慢地遊覽觀賞。

勤美術館: ►延伸閱讀:享受「 台中一日輕旅行 」 ,先到第二市場滿足味蕾,再去審計新村、台中歌劇院悠悠散步。

而隈研吾在台灣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座落於花蓮的洄瀾灣全台首間星巴克貨櫃屋門市,白色貨櫃屋堆疊外觀,不只是網美最愛打卡點,更被譽為「台灣最美星巴克」的美名! 同樣是由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層層堆疊穿插的白色貨櫃,有著循環重生的概念,搭配運用上阿美族原住民鮮明色彩打造,將日式美學結合當地概念。 勤美集團與璞真建設聯手,耗資千萬推出佔地2,500坪、全臺首座文創街區─「勤美術館CMP Block Museum of Arts」! 並同時以草悟道沿線為範圍,號召台灣各界藝術家及特色店家參與,要讓民眾體會一個擁有臺中在地深度的藝術街區。

台灣苗栗這座隱身在香格里拉樂園後山的樹屋,是小林崇在台灣的第一個作品。 畢業於底特律近郊的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建築學研究所,曾任職於台灣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及紐約Louise Braverman建築師事務所。 2005年至今先後創立從事設計研究的Design Laboratory及從事建築與室內設計的大合整體設計有限公司。 近來以「Mega-Weave/大量交織」資源整合式思維與工作方法,在方案、教學、創作及非營利等面向積極實踐,除了參與多項藝術與設計展覽活動,也主動企畫各種城鄉微型空間改造及非營利空間改造工作營,並創作各種建築與空間裝置遊走於城鄉空間,企圖讓建築、空間與事件活動游擊介入公眾生活環境。 於草悟道上佔地2,500坪的勤美術館,連同周邊教堂、公共綠帶,都是隈研吾大師這次的作品範圍。 為了呼應他設計哲學「負建築」理念,以突顯自然環境與地形地貌之美,將建築本身低調化且隱藏於環境之內的弱姿態,隈研吾實地勘察了勤美學的居民生活型態,特別以愜意悠閒的氛圍作為此次設計的主軸,依此不只設計美術館本身,連同周遭環境氛圍都成為了改造重點之一。

勤美術館: 隈研吾操刀設計「未來勤美術館2.0」,共創草悟道的永續生活聚落

工家美術館由十禾設計的吳聲明建築師操刀,開放活用牆與圍籬,打造工地師傅與鄰里居民活動休憩的的開放空間。 2年限定的工家美術館從2019年開始分兩階段,並請來十禾設計的吳聲明建築師操刀,工家美術館本質上仍是工地的一部分,但從改善工地師傅的工作環境、關注勞動者健康的核心出發,創下台灣工務所先例,從2019年起也成為草悟道最美風景之一,近期受到疫情影響,提早結束階段性任務。 其作品概念為希望透過裝置藝術的形式,讓看展人能夠了解綠色環保的重要性。 現代人多以汽車代步,提倡讓大家少開一點車,多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節能做環保的概念。

「勤」字,代表著基金會創辦人何明憲董事長白手起家、打造數千人企業王國的自勉之道;結合「美」字,則是基金會對於美學耕耘的永恆承諾。 《論語》述而篇中「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境界,何創辦人希望再加上「勤於美」的軟實力感性思維,更能符合現代人對於完美生活的嚮往。 曾有九戶人家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以三合院為家,與森林為鄰,用果園、梯田、菜園所產出的食物自給自足,過著與大自然一同呼吸起伏的生活,順應自然、相互扶持。 我們即將在香格里拉樂園這塊沉睡已久的土地上,恢復當初純粹的土地精神,你不必到遠方尋找香格里拉,因為香格里拉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勤美術館: 台中工家美術館精彩謝幕!轉身後由隈研吾設計「未來勤美術館2.0」啟動

工地主題展覽邀請到設計師廖小子、東海醫院徐景亭、時裝設計ANGUS CHIANG等跨界品牌參與,以不同觀點詮釋工地文化與精神。 細數這近兩年的工家美術館,利用空間、展覽與活動,帶領大眾更進一步理解工地文化,也多了一份與工地師傅的尊敬與相互體諒。 勤美術館打破舊有的美術館概念,以街區為單位、環境為舞台,讓所有建物、景物與人物互相交流,成為無牆、無邊界的美術館。

勤美術館: 鉛筆橡皮擦 / 設計師:何承育

陳老師的作品都有一種童趣,從頭到尾每個細節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這或是再生藝術另一個讓人著迷的地方吧,期待山粉圓(會員)來到星艦探險,在大榕樹下尋找星艦中的秘密寶藏。 依著地勢與樹木蜿蜒而出的木板步道,放眼望去大草原上,兩座竹穹裝置屹立其間。 經由規則環繞以及自由聚焦的不同線條,編織出高聳壯觀的自然景色,揮灑出穹窿天幕景象。

巢展Tensile》作品靈感來自於大自然中的懸掛裝置,如蜘蛛網、絲繭這些昆蟲用於保護自己的安全網。 進入充滿張力的網邊地帶,漂浮在樹林之間的編織裝置,藉由不同材質與色彩的交織,期望能觸發人們多元的五感體驗。 建築背景出身的陳建智,關注空間尺度、人與環境的關係,作品多具身體與空間的互動性。 生活中息息相關的物件是藝術家經常取用的創作素材,作品充滿非特定單一的豐富訊息。 因疫情關係,「工家美術館」於5月提前正式落幕,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的「未來勤美術館」也隨之正式公佈場館空間示意圖。 其實隈研吾與勤美術館合作已不是頭一遭,於2018年隈研吾就曾在勤美術館展出生涯回顧展《隈研吾的材料公園》,展內一共展出了42件作品模型,其中,全新美術館「勤美之森」等比例模型,也在展出作品其中。

浴所內設計期望與自然結合,將森林部分的樹木包覆在浴所內部,一邊洗漱一邊欣賞大自然的美好。 藝術家精心設計支架造型,將冷硬的金屬變化成有機的植物線條,回應了人工建築與自然森林的對話。 浴所內每張桌椅都是獨一無二的設計,擬人化的桌椅,高矮胖瘦各有其獨自的樣貌,旅人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身形的桌椅使用。 透過藝術,讓盥洗不再只是盥洗,讓生活每個環節都充實豐滿,用心享受每一天。 來自日本的樹屋大師,年輕時就嚮往與自然結合的生活形式,三十幾歲時開始自學搭蓋樹屋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已經六十多歲的他至今完成了超過150間樹屋作品,作品不僅遍布全日本,也受邀至許多國家創作。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