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106大伏位

除了回放時可看到照片外,拍攝介面還有播放模式鍵,但我們按下播放模式鍵後,程式會通知我們將會中斷連接,這時禁不住說句髒話也是正常吧(XD)。 在中斷連接下播放照片,我們只能看到手機在連接時記錄下來的照片,如要觀看機內全部照片影片,就要在設定內選擇「複製影像到連接設備」才能以日期方式觀看所有影像。 我們可以點選想複製到手機的照片或影片,然後設定所要記錄的照片大小,再點選照片便會傳輸到手機了,至於所記錄在手機的照片會否重複,就要看看我們的造化了。 qx10 要分享照片嘛,我們只要點選分享鍵,程式會顯示如 Facebook、Gmail、Line、Picasa 及 WhatsApp 等分享程式,過程簡單方便。

qx10

QX10 猶如一支細小的標準變焦鏡頭,有著圓柱形的外形,機身下方兩側微微突出,方便使用者平放相機,機頂位置設有開關及顯示燈,機身右側有一個光學變焦桿及快門鍵,稍下位置提供一個 Micro USB 接口,左側下方的鎖桿供智慧型手機配接器連接時使用。 機背近邊緣位置有兩個凸出卡榫,用作接合智慧型手機配接器或專用手機殼之用。 打開背蓋會看到一顆 NP-BN 鋰電池,並以 Micro SD 卡儲存。 由於 QX10 以鏡頭型相機設計,並沒有螢幕或觀景器讓使用者即時看到拍攝畫面,因此相機支援 Wi-Fi 功能及 NFC 連接至智慧型手機,所用的介面與 Sony PlayMemories 手機程式無異。 首次輸入密碼後,之後的連接會自動進行,只要開啟相機及該程式,無需再次點選或輸入密碼。 最初接觸 QX10 這顆鏡頭型相機時,一如石先生的感覺,它不過是一件智慧型手機的拍攝配件而已。

qx10: 對焦模式

加上那種沒甚麼可調校、電量又很快用完的特性,根本就要使用者回到那種珍惜拍攝時刻的日子(說的太誇張了吧!),偏偏我們已走進輕易獲得影像的年代,這玩意還是三思而後買好了。 有留意重點規格的朋友會知道,QX10 在王同的拍攝模式下都有不同的最高感光度,以程式自動拍攝的最高感光度只有 ISO 1,600,若要以該模式拍攝的話,還是有帶備三腳架的必要。 另外,以 iAuto 在拍攝時,當相機遇到較暗環境便會自動進行多框除噪,經過我們多日測試,發現最多會連續拍攝 6 張相片,然後再進行除噪。

  • 機背近邊緣位置有兩個凸出卡榫,用作接合智慧型手機配接器或專用手機殼之用。
  • 要享受完整的 Sony.com 瀏覽體驗,請更改設定,允許使用 JavaScript。
  • ▲亮暗部都保有一定的細節,影像品質雖然只能出JPEG,但在多數場合已經夠用,也不會想在手機上儲存高達10MB的RAW檔案吧?
  • 燈籠不乏立體感,燈籠底的圓柱形仍有層次,甚至能從該位置的光暗反映出其塑膠材質。
  • QX10 猶如一支細小的標準變焦鏡頭,有著圓柱形的外形,機身下方兩側微微突出,方便使用者平放相機,機頂位置設有開關及顯示燈,機身右側有一個光學變焦桿及快門鍵,稍下位置提供一個 Micro USB 接口,左側下方的鎖桿供智慧型手機配接器連接時使用。

快門鈕半按為對焦,按到底為強制拍攝,與一般的相機相同,背後為裝上手機的加裝套件,因為怕掉落,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拉開去夾住手機。 相信很多人對 Sony Cyber-shot QX10 這顆鏡頭型數位相機非常好奇,石先生早前已解答各位對此機的問題及分享用後感。 這顆相機除了鏡頭之外,還有感光元件、電池及一般拍攝操作鍵,螢幕就是大家手上的智慧型手機,要結合兩者才能進行實時取景拍攝的特點,與 Ricoh GXR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接下來會對它作不同層面的分析,希望大家對此機有更深入的了之餘,也能幫助大家去決策購買與否。

qx10: ISO 感光度 (影片)

上圖對焦在一堆亮著的招牌,亮部的立體感仍非常好,主體邊緣尚算銳利;暗部的顆粒明顯增多,雖然暗部招牌的字仍可以關讀,但很多細節也被顆粒遮蓋,比較安慰的地方是整張照片的暖色雜訊很小,能保持大部分實際環境的色彩。 上圖有著黃昏的氣氛,整張照片能反映實際環境的顏色,銳利度頗佳,近處小船上那男人的衣服被風吹拂的紋理清晰可見,遠處建築物上的文字也可看見,主體的立體感不俗,唯暗部的主體邊緣出現顆粒,與一般 Sony 消費機的質素相近。 ▲手機最常拍攝的東西就是食物了,廣角端最近對焦距離5公分,讓QX100在拍攝食物的表現,可說是一流,在近距離拍攝中,對焦並不算非常精準,得多嘗試幾次,或是多加運用手動對焦環。 裝在手機上,隨手舉起來就可以拍攝,在不想攜帶相機時,或是對愛好手機攝影的朋友來說,絕對是很好的工具。 要享受完整的 Sony.com 瀏覽體驗,請更改設定,允許使用 JavaScript。

  • 我們可以點選想複製到手機的照片或影片,然後設定所要記錄的照片大小,再點選照片便會傳輸到手機了,至於所記錄在手機的照片會否重複,就要看看我們的造化了。
  • 裝在手機上,隨手舉起來就可以拍攝,在不想攜帶相機時,或是對愛好手機攝影的朋友來說,絕對是很好的工具。
  • 比較之下,Sony 在支援 Wi-Fi 功能予手機操椌上較某些品牌的稍為遜色,所提供的免費功能也較小,還望 Sony 能在這手機程式上趕緊升級吧。
  • Sony QX100, 光圈F2.8, 快門1/40秒, ISO 2000。

用這部連感光度都不能用手動調校、幾乎全自動的相機拍照,就像把手機的相機功能加強而已。 別小看它,由於它這鏡頭與「螢幕」分開的關係,我們才能拍到多種不同角度不同的照片,例如從地上望向天空的照片、在高處望著自己的照片及拍到自己背面的照片等,還能拍 1,820 萬像素的自拍照,感覺與自拍神器 Casio TR-15 的拍攝角度有些相似。 不得不提,我們在晚間拍攝時,即使雙手握著鏡頭和手機也好,亦難免遇上手震影響照片清晰度的情況,因此在 QX10 底部位置設有三腳架孔,晚上在海旁拍大合照也無問題(要是風力太猛,三腳架也不穩固的話,還是找個途人替你們拍照好了)。 QX10 的售價(HK$1,980,NT$6,980)可沒一般 10x 光學變焦、支援 Wi-Fi 的消費機那麼便宜吧? 而且小編發現它不連接手機拍攝,那種拍攝後未能即時知道照片效果的感覺滿像使用菲林相機的感覺(呃,看來這小編有點自虐啊!)。

qx10: Wi-Fi 連接

燈籠不乏立體感,燈籠底的圓柱形仍有層次,甚至能從該位置的光暗反映出其塑膠材質。 qx10 ▲亮暗部都保有一定的細節,影像品質雖然只能出JPEG,但在多數場合已經夠用,也不會想在手機上儲存高達10MB的RAW檔案吧? Sony QX100, 光圈F4.0, 快門1/200秒, ISO 160。

配接器較小編手上的 Xperia Z 厚一點,其構造非常簡單,其中一面對應相機卡榫,背面上下方各有一個夾子,上方的帶彈簧。 要把鏡頭裝在手機背上嘛,我們先打開上下方兩個夾子,把上方夾子卡在手機右側,接著往下拉並用下方夾子卡著手機左側,就能固定配接器。 qx10 由於提供配接器關係,QX10 較一般消費機連接手機時方便,收藏方式則與一般消費機的差不多。 上圖的照片在晚間拍攝,照片稍暗位置都出現顆粒,在遠方模糊位置的顆粒比較明顯。

qx10: 對焦範圍

上圖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拍攝,把照片放到 qx10 100% 原大可發現仙人掌的棘都很分明,每條棘的光暗能讓我們分辨出該位置的前後。 對焦點落在前方的仙人掌身上,我們看到小草的紋理,後方的仙人掌因景深關係變得稍為模糊,後方暗部仍出現顆粒,不過程度與 ISO 100 所拍的相同。 ▲QX100的焦距調整,和鏡頭上的快門,前方為手動對焦環,筆者非常欣賞這個設計,讓定位在手機的鏡頭有新的理解,Zeiss標籤下是記憶卡插槽和Micro USB孔。

qx10

的確,它與手機連接的介面常常事無大小地斷開,再次連接所花費的時間及耗電量足以讓人感到煩厭,但實際這玩意跟其他支援 Wi-Fi 操控功能的相機一樣,能讓我們拍攝的領域更開闊。 無論在自拍方面,還是拍攝角度方面,它也能帶給使用者更大的創意,可以放在地上,也可以掛在門把上進行拍攝。 QX10 加上電池及 micro SD 卡的重量只有 105 克,拿起相機時的感覺非常輕巧,不過當我們利用智慧型手機配接器夾在手機上使用的話,會有點前傾的感覺(相信使用 QX100 的前傾感覺會較大吧!),只要我們以拿著無反的方法捧著鏡頭,平衡感就會變得更好了。 對焦桿沒有分段式設計,若要調校特定焦距會有點麻煩,從廣角端變焦至到望遠端的時間比較快,使用手機介面進行變焦的速度會較慢。

qx10: AC入力ユニット QX10

相信大家都想知道 QX10 和其他支援 Wi-Fi 操控的消費機在 Wi-Fi 操控上有甚麼分別,首先我們先拿 Sony HX50V 的 Wi-Fi 操控功能與它所比較。 同樣使用 PlayMemories Mobile 程式,但程式只讓 HX50V 在全自動拍攝模式下操作,除了光學變焦外,我們只能設定 HX50V 的內置閃燈及預設時間拍攝,QX10 則還可在程式內調整白平衡及曝光值。 在配合 NEX 系列中支援 Wi-Fi 操控的 NEX-5、NEX-5R 及 NEX-5T 等相機時,使用者也可調校拍攝時的曝光值,但也不能透過手機調整光圈或快門等,若使用者購買其他付費應用程式則可更進一步調校其他功能。 較早前的 podcast qx10 亦有提過 QX100 除了程式自動及 iAuto 等模式外,還提供光圈模式呢。 比較之下,Sony 在支援 Wi-Fi 功能予手機操椌上較某些品牌的稍為遜色,所提供的免費功能也較小,還望 Sony 能在這手機程式上趕緊升級吧。

qx10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