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民堂不可不看攻略

明治29年(1896)陳祖疇在其書房創設「坎興鸞堂」,後與「勸善局」莊贊勳等合作,擇現址建「碧霞宮」,奉祀岳武穆王為恩主,推楊士芳為首事,民國86年(1997)被指定為縣定古蹟。 宜蘭未信齋鸞堂是由舉人林以佃等人在宜蘭坎興街所建,專門供人問事之用。 該堂是由書房改成的,曾於光緒17年著作鸞書《喝醒文全集》,據該書所記,該堂源於粵東,鸞生大都是有功名的士子。 原為「就正軒」書房,明治28年(1895)舊曆5月24日,由吳炳珠、莊國香、吳祥煇倡建,後移至武營,明治33年(1900)始遷至現址,為頭城第一座鸞堂。

光緒20年(1894)藍紅九、藍新等人建立「勉民堂」。 勉民堂 堂務長期由藍新、藍淥淮父子主持,藍家與勉民堂有緊密的關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亭」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 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 佛教道場也會使用「講堂」作為弘法場所名稱如慧日講堂與菩提講堂。

勉民堂: 勉民堂

民國70年(公元1981年)又再供奉岳飛、先天王天君等2尊,至今皆供奉於堂中。勉民堂的私人性質結束於民國70年(公元1981年),第1屆管理委員會成立,正式宣告勉民堂成為公共性之廟宇。 民國95年(公元2006年)獲宜蘭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 當時所有建材全由大陸運來,從磚塊尺寸可以看出與台灣不同,磚塊中間為土塊,就是一般的(土角厝)當時一般人民只有(土角厝)官式建築有足夠財力加上磚塊,再次佐證本堂建築物創建時為清朝噶瑪蘭廳羅東堡巡檢處辦公室。 磚塊間黏著為石灰、糯米、及貝殼粉末,直到民國55年牆角因怕受潮再加上洗石子工法給予加強。

建築古色古香,九門三窗非常獨特,宜蘭縣的寺廟,尚無如勉民堂的結構,該廟除地板曾經翻修外,其他磚瓦杉木,皆是來自褔建的唐山建材。 該堂本是藍家守護神堂,創立於清道光年間,乩童扶鸞論症施醫,濟世救人。 目前初一或十五尚有扶鸞問事,堂規第一條:「本堂以儒為宗,以神為教,藉飛鸞提醒人心,以孝悌忠信身之本」。 相傳清道光7年(公元1827年)勉民堂建築本體即已存在,起初為羅東藍振泰家族之神堂,曾借與噶瑪蘭廳羅東堡巡檢處問案辦公之用,至咸豐年間巡檢處遷移他地,藍家將公廳收回,並於此設立私塾以教育學子,並奉祀三恩主聖位,以督促學子勤勉於學。

勉民堂: 廟宇簡介

宜蘭縣政府於民國95年(2006)9月11日,正式公告羅東鎮勉民堂為縣定古蹟,所在地號與範圍為羅東鎮興東段771、772、775地號等三筆土地。 勉民堂原為藍家資產,因此早年都是由藍家家族私人經營管理,以宗教方式於庶民當中傳遞儒家思想,並設立堂規告示,要求鸞生信徒必須遵守之道德規範,較不對外開放。 民國61年(公元1972年),該堂雕塑關聖帝君、呂仙祖、司命灶君等3尊金身,稱為三聖護牌,另加道清及太白星君雕塑,共計5尊神像,供人奉祀。

現今廟宇多數為道教及佛教或民間信仰,本堂非道教非佛教也非民間信仰,本堂實為儒教,以本堂堂規第一條本堂以儒為宗,以神為教,藉飛鸞提醒人心,以孝悌忠信為立身之本,禮義廉恥為潔身之根,凡入堂為堂生者,必須遵守奉行。 羅東勉民堂為宜蘭古老之鸞堂建築,傳建於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1850年),本體保存良好,唯因建築居於鬧區之中,最外面建築1棟2層樓之立面,使得從外面不易看清勉民堂之位置。 勉民堂為1棟9門3窗的建築,9門為前檐牆開門、左右山牆各開2門,後檐牆之神龕兩側各開1門。 3窗為左右山牆之兩門中各開1窗,後檐牆神龕後方開1窗。 格局相當特殊,有一說此為清代最低階衙門的建築格局,亦有人詮釋為9門3窗亦即代表廣納三教九流各界人士皆能來此祭拜的含意。 正殿的金柱為四方柱,柱體四角各有小斜面的轉折,在宜蘭縣內的廟宇尚無如同勉民堂的結構與配置,極富特色。

勉民堂: 新民堂 Xinmin Hall

宜蘭仕紳熱衷鸞務,宜蘭鸞務鸞堂倡導者,不是有功名者就是地方富商。 例:倡建新民堂的李望洋是舉人,曾任甘肅河州知州、楊士芳是進士、浙江即用知縣,張鏡光、呂桂芬、莊贊勳等人都是秀才。 勉民堂建築以「三窗九門」之清付九品官式建築形式著稱,其中「三窗」為左右山牆之兩門中各開一窗,後檐牆神龕後方開一窗々「九門」為前檐牆開三門、左右山牆各開兩門,後檐牆之神龕兩側各一門。 勉民堂 在屋架方面計旰十一架棟樑,三通結構亟為簡單,無伕何明顯險飾。 正殿的金柱與其他孝廟也截然不却,呈四方形,四個角各旰小斜面的轉折。 宜蘭縣內的孝廟,尚無如勉民堂的結構,此外,在全台的孝廟史上亦可堪稱一絕。

  • 勉民堂是清領時期羅東二家乩堂之一,供奉關聖帝君為主神,配祀保生大帝,亦稱「武廟」。
  • 格局相當特殊,傳說清代最低階衙門的建築格局,亦有人詮釋為9門3窗亦即代表廣納三教九流各界人士皆能來此祭拜的含意。
  •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祠等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這些家廟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
  • 羅東武廟勉民堂,簡稱勉民堂,為現中國臺灣省一間主祀關聖帝君、副祀保生大帝的鸞堂,是羅東五大廟之一,也是溪南三大鸞堂之首。
  •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
  • 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
  • 正殿的金柱為四方柱,柱體四角各有小斜面的轉折,在宜蘭縣內的廟宇尚無如同勉民堂的結構與配置,極富特色。
  • 該堂是由書房改成的,曾於光緒17年著作鸞書《喝醒文全集》,據該書所記,該堂源於粵東,鸞生大都是有功名的士子。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 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 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勉民堂: 宜蘭市長參選人 李家豪

羅東勉民堂名列羅東五大廟,也是清代既有之兩家乩堂之一。 勉民堂 與正統的書院相比較,鸞堂則類似於以宗教方式於庶民當中傳遞儒家思想的組織,曾經在宜蘭相當興盛,影響範圍擴及全臺,而勉民堂則可見證鸞堂信仰在宜蘭地區的發展歷程。 現進士第神案上供有恩主牌位,他又參與頭城喚醒堂,對宜蘭鸞堂得發展有很大貢獻。

勉民堂

他認為台灣鸞堂在清康熙年間就有,到光緒年間才大盛,而其有三個核心地區:一是宜蘭系統,二是新竹系統,三是澎湖系統。 而宋光宇更強調「宜蘭可說是台灣本島清末鸞堂重要的起源地。 學者王世慶認為台灣最早的鸞堂是澎湖「一新社」,該鸞堂創於咸豐3年(1853),後由楊士芳傳回宜蘭,成立喚醒堂與碧霞宮,再由宜蘭傳向全台灣。

勉民堂: 命名空間

本堂建築風格三窗九門,為現今全台獨有,為何為三窗九門? 勉民堂 因當時官式建築才可以有三窗九門,一般民間只可有前後兩門,故以此佐證本堂建築物創建時為清朝噶瑪蘭廳羅東堡巡檢處辦公室,而清朝官階由一品至九品,本堂為最基層九品官階衙門。 當時所有建材全由唐山運來,從磚塊尺寸可以看出與台灣不同,磚塊中間為土塊,就是一般的(土角厝)當時一般人民只有(土角厝)官式建築有足夠財力加上磚塊,再次佐證本堂建築物創建時為清朝噶瑪蘭廳羅東堡巡檢處辦公室。 勉民堂建築風格三窗九門,為現今全台獨有,為何為三窗九門? 勉民堂是清領時期羅東二家乩堂之一,供奉關聖帝君為主神,配祀保生大帝,亦稱「武廟」。

勉民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祠等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這些家廟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 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廟,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或宗廟,皇家太廟與明堂則合稱為廟堂。 藍家人(藍新、藍欽)於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至宜蘭新民堂學習扶鸞,至清光緒18年(西元1892年)向新民堂李恩主提出回羅東開堂設號之請求,因人數不足而遭新民堂李恩主拒絕,故再招募鄉民至新民堂訓鸞,於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獲賜設堂為勉民堂。

勉民堂: 宜蘭新聞網

勉民堂雖然原為私人性質的鸞堂,但自民國70年(公元1981年)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後,已成為公開的地方信仰中心,每年的農曆6月24日關帝聖誕皆會舉辦羅東鎮內的繞境活動,為羅東鎮內一大廟會盛事。 藍家人(藍新、藍欽)於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至宜蘭新民堂學習扶鸞,至清光緒18年(西元1892年)向新民堂李恩主提出回羅東開堂設號之請求,因人數不足而遭李恩主拒絕,故再招募鄉民至新民堂訓鸞,於清光緒21年(西元1895年)獲賜設堂為勉民堂。 為宜蘭古老之鸞堂建築,其建築格局為1棟9門3窗,9門為前檐牆開門、左右山牆各開2門,後檐牆之神龕兩側各開1門。 格局相當特殊,傳說清代最低階衙門的建築格局,亦有人詮釋為9門3窗亦即代表廣納三教九流各界人士皆能來此祭拜的含意。 ,位於羅東鎮中山路3段鬧區,一般人鮮少了解該廟淵源歷史及特殊的建築,外地遊客暢遊羅東夜市,不妨順道到該廟,欣賞全省獨一無二,與全省各地其他廟宇不同格局的美麗古老建築。 縣定古蹟,位在羅東鎮中山路,是清代羅東保的公所及社學所在。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的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的天師府或廣信府。

勉民堂: 羅東鎮勉民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民堂是台灣第一個鸞堂,李望洋(1829~1901)在光緒16年(1890)以「生於斯,長於斯,而聚族於斯」的情懷,創建新民堂,並且擔任鸞生。 勉民堂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祠」,或作「小祠」、「小堂」。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

勉民堂

羅東武廟勉民堂又稱「勉民堂」,屬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面積約175帄方公尺。 位在宜蘭縣羅東鎮中山路三段一百九十號,是羅東五大廟之一,也是溪南三大鸞堂之首。 供奉關聖帝君為主神,配祀孚佑帝君、司命灶君、岳武穏王及王天君。 勉民堂原為清付噶瑪蘭廳羅東保的公所(嘉慶20~25年左右),道光10年,於公所匇側增建羅東書房,咸豐6年公所他遷,傴留書房,清光緒20年(1894)由藍新、藍欽……等人發貣募款,依據清光緒6年(1880)舊式重建三窗九門的廟貌,自此由文人乩壇,轉變為鸞堂。 民國61年圕三恩主神像,民國68年後改堂號為「羅東武廟勉民堂」,民國70增為供奉五恩主,民國75年辦理孝廟登記,民國84年成立管理委員會迄今。

勉民堂: 建築特色 :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