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選舉10大優點

無論是聯盟黨、社民黨、自民黨還是左翼黨,綠黨都可以與之進行聯盟談判,可謂是在談判中最遊刃有餘的一個黨派。 然而拉謝特和貝爾伯克的相繼「走偏」,反倒讓舒爾茨的支持率大幅增加。 如果德國的總理可以直選,舒爾茨甚至會毫無懸念地上位,目前他的民調支持率已升至44%。 根據最近的民調,所有聯盟組合的支持率都沒超過15%的。 德國選舉 目前,紅綠聯盟以13%的支持率排在首位,其次是黑紅(12%),黑黃(10%),其它各種組合則都是個位數支持率。

CDU與SPD提到中國崛起帶來的威脅,但也強調德中兩國在經貿與氣候議題上合作的必要性。 「老媽」(Mutti)總理梅克爾將在新政府上台當天退休,但她的「全世界最有權勢女性」光環顯然提前消散,CDU吞下1945年創黨以來最難堪的敗仗。 德國選舉 不過如果選後組閣談判拖到12月19日之後,梅克爾將打破自己政壇導師柯爾(Helmut Kohl)的紀錄,成為戰後德國在位最久的總理。 然而除非所有選民在第二票均投票予同一政黨,否則當個別政黨在「地方直選議席」得票較「政黨比例議席」為高的時候,便會出現令人模不著頭腦的「超額席位」(overhang seats)。 左派黨由原東德執政的共產黨與不滿社民黨右傾而出走的人士所組成,現在是一個左翼民粹主義政黨,支持者集中在東部。

德國選舉: 德國第四大黨刪「一中政策」!自民黨支持台灣人民自決

綠黨與自民黨在本次德國大選中的得票率分居第三與第… 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消息顯示,新一屆聯邦議院包括735名議員,其中社民黨206人,聯盟黨196人,綠黨118人,自民黨92人,德國選擇黨83人,左翼黨39人。 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9月27日凌晨公布計票結果顯示,德國社民黨在聯邦議院選舉中領先,得票率為25.7%,現任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所在聯盟黨得票率為24.2%。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9月26日開始投票,將決定誰人接替不尋求連任的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 此次大選最主要的議題是氣候變遷,因為七月份德國才遭逢前所未有的大水災,損失慘重。

選前一天,梅克爾與舒爾茲也大力催票,希望德國人民能走出家門投票,圍堵AfD這隻「怪物」。 拖到12月19日之後,梅克爾將打破自己政壇導師柯爾(Helmut Kohl)的紀錄,成為戰後德國在位最久的總理。 不過,默克爾的支持者指出,她出任總理就為年輕女性樹立了榜樣,而且她的內閣關鍵職位基本上都由女性擔任,包括國防部長。 AfD對在前東德長大的年輕人的吸引力源於對默克爾的失望——他們以為東德背景的默克爾會向東部地區傾斜,尤其是經濟和福利政策方面。 但是,經歷了16年繁榮和推行鞏固競爭力基礎的經濟政策之後,德國經濟活力出現減弱跡象,金融系統的脆弱,以及對數字技術和基礎設施投資不足。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分析員指出,應對這些挑戰需要更多「遠見、勇氣」;只觸及皮毛的改變無濟於事,需要更激進的解決方案,以及為這些方案提供的政治支持。

德國選舉: 選民數量比上一屆少

德國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舒爾茨(Olaf Scholz)。 (Jens Krick-Pool/Getty Images)在拉謝特和貝爾伯克皆不同程度陷入泥淖之時,前漢堡市長、目前擔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舒爾茨(63歲)成了唯一的受益者。 舒爾茨早在2020年8月就被社民黨提名為總理候選人,他的選舉計劃包括為富人增稅、提高最低工資等,都毫無新鮮感。 過去德國大選投票率高(80-90%),但九零年代開始下滑,在2009年甚至暴跌至70.8%。 雖然選前民調顯示,不投票與尚不確定投給誰的選民佔34%,但由於極右民粹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動員能力強,外界因此預估將會創造一波投票率。 梅克爾雖然順利當選,但基民黨的得票率卻比預期下滑3個百分點,她也在選舉結果出來後一小時內,現身基民黨的開票現場發表演說,除了感謝支持者,也承認結果不如預期,未來政府不能只靠基民黨,勢必與其他小黨共組聯合政府。

  • 比較可能的執政聯盟組合為「紅綠燈聯盟」(社民黨、綠黨、自民黨)或「牙買加聯盟」(基民盟、綠黨、自民黨)。
  •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分析員指出,應對這些挑戰需要更多「遠見、勇氣」;只觸及皮毛的改變無濟於事,需要更激進的解決方案,以及為這些方案提供的政治支持。
  • 新任中國外長秦剛於週一出訪非洲,中國外交部稱這是中國外長每年首訪非洲的優良傳統延續,非洲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的投資對非洲基礎設施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這次德國大選懸念倍增,在選前民調中,沒有一個黨派的支持率超過三成,也沒有哪兩個黨派相加的支持率過半,因此新政府很可能是三黨聯盟。

此外聯邦總統對於聯邦議院通過的法律有形式及實體之審查權。 自1951年至2006年間,聯邦總統共計八次以聯邦議會通過之法律程序不備(例如應由聯邦參議院同意之法案未得其同意)及違反基本法(例如違法侵害基本權利)等原因拒絕簽署公布法律。 協商組閣期間,即將退休的梅克爾仍將繼續帶領內閣,直到最終結果出爐。 社民黨與基民盟皆已透露希望能在耶誕節前完成協商,讓新政府上台。

德國選舉: 德國聯邦選舉:無第一大黨 無多數組閣結果難料

(THILO SCHMUELGE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9月26日中午時分,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拉謝特(Armin Laschet)在德國西部城市亞琛(Aachen)投票站排隊投票。 可是當他填寫完選票的時候卻犯了一個錯誤,他錯誤地摺疊了選票,以至於他把選票投進票箱時,旁邊的人能看到他勾選了什麼,攝影師還用照片捕捉到了這一刻。 (Steffi Loos/Getty Images)在柏林一投票點,選民排隊等待投票。 (ODD ANDERSEN/AFP via 德國選舉 Getty Images)自今天上午8點以來,德國約有6萬個投票站開放。 下午4點左右,聯邦選舉官公布了關於選民投票率的第一個官方中期結果。

上述兩大黨的對中立場比較宏觀,而主張環保與反核的綠黨則更加強勢細緻,強調更嚴謹的對華關係。 該黨不斷強力批評對經貿利益的狹隘看法,而不能忽視香港的情勢,尤其新疆的強迫勞動產品不應進入歐洲市場,也偶而提到台灣的地位。 對全球經濟與各大經濟體而言,2022年確實是動盪的1年,每個經濟體各有各的問題與「刻骨銘心」的一刻,而對日本而言,去年的「大事」… 美國去年通過《通膨削減法案》及《晶片法案》,未來10年可能將投入逾1兆美元,補貼半導體業者及再生能源業者等。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上掌握獨特優勢,但也有脆弱的一面。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10日接受《風傳媒》…

德國選舉: 傳統政黨均失勢 歐洲邁入多元還是混亂?

這次是自1949年西德首屆聯邦議會選舉以來,首次大選無現任總理尋求連任。 然而,選民顯然沒有太大熱情,民調預期沒有任何一黨可以獲得3成以上支持度。 低得票率將導致聯盟談判久拖,並且非常有可能在全國層級首次出現三黨聯盟,反映德國政治也如近年在歐洲等地所見,愈加碎片化。 分析也認為,由於投票的分散性,這次多數政府的組建將特別複雜,很可能要出現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首次要聯合三個政黨的局面。

基民盟與社民黨是德國傳統兩大政黨,亦是歷史上唯二推派過總理的德國政黨,這兩個政黨一般被稱為「全民政黨」(Volksparteien),意指受到廣泛支持、不以特定社群為目標的政黨。 其中,若以獲得政權次數、執政長度來看,又以現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的基民盟最受德國人支持,基民盟在2013年大選更曾獲得41.5%的高支持率,因此這次大選結果也被視為「德國變天」。 廣受矚目的德國大選於26日落幕,官方結果在27日清晨揭曉,中間偏左的社民黨以25.7%支持率險勝基民盟,基民盟的得票率24.1%創下該黨歷史新低。 不過,由於兩黨支持率不相上下,哪個政黨取得執政權與總理大位的關鍵在於,「第三勢力」(綠黨及自民黨)願意與哪個政黨組成執政聯盟。

德國選舉: 選舉制度

雖然這些政見理論上應該能造福大多數的民眾,但是隨著「共產主義」而來的專制印象,仍然是許多選民對左翼黨保持距離的原因。 不過,21世紀的社民黨路線有些右傾,在經濟政策方面,開始在「市場自由」(Marktfreiheit)與「國家主導」(Staatskontrolle)之間搖擺。 對資本主義的妥協,固然對中間選民來說比較有吸引力,但也使得社民黨流失左派立場鮮明的選民的支持。 選出德國總理的程序是:人民投票決定聯邦議院(Bundestag)議員以後,在程序上由聯邦總統(Bundespräsident/in)提名,國會議員們對這個人選投下同意與否的票,最終選出「總理」。

因此,4年一度的聯邦議院選舉不僅僅是選出國會議員,也將決定德國接下來4年的實質領導人(=聯邦總理)與執政團隊。 從歷史看來,德國的多黨制可能正從「由兩大全民政黨主導」轉型為「各黨勢力相近」,傳統兩黨的選票被小黨瓜分:1970年代,基民盟與社民黨的支持率相加高達90%,但今年還不到50%。 這個多元化的趨勢從不同年齡層來看更加明顯:超過60歲的德國人有6至7成支持傳統兩大黨,但18至29歲的選民最挺綠黨,支持率為22%,明顯超過社民黨的17%及基民盟的11%。 若從教育程度來看,綠黨今年在全國拿到14.8%選票,但大學學歷選民對它的支持率高達26%。 因此每個選民在選票上要打兩個勾:第一票用來選舉自己選區中的一位政治家進入聯邦議院擔任議員。

德國選舉: 自由日日shoot》退役將校當共諜 竟免關

雖然世界經濟向前邁進,但堅決反對脫鉤,因這會導致各國重創,故支持與中國進行緩和政策,還主張人權、工作條件和環境問題上的國際規範。 德國選舉 另類選擇黨在2017年的國會大選異軍突起,得票率為12.6%,取得94個席次,首次進入國會就成為第三大黨。 德國選舉 然而,另類選擇黨在本次大選的得票率降低,但在該黨大本營、德國東部得票率亮眼。

德國選舉

如果一黨得到比其投票分享賦予它以(懸峙席位)更多的席位,另外的補償席位將被加入以使得其他黨派得到比例數目的席位,但只有在全國得票率5%以上或贏得3個單一選區席次的政黨才能參與席次分配。 根據已經出爐的結果,環保主義的綠黨有望創下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獲得約14%的選票。 右翼自由民主黨得票率為11.5%,而極右翼的德國選項黨獲得10.3%的支持,社會主義左翼黨則在5%左右徘徊。 目前兩大黨都表達領導下屆政府的意願,到底誰能勝出成為默克爾的繼任,獲得最多票數的小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或成“造王者”。

德國選舉: 德國聯邦議院議員是怎麼選出來的?

法國《世界報》分析指出,默克爾一直堅持歐洲大局為重,歐債危機時頂著國內和歐盟內的反對壓力堅持將希臘留在歐元區,拒絶關閉德國於奧地利邊境,使偷渡者得以從巴爾幹半島湧入歐洲,都基於把歐洲放在對極右翼的恐懼之上。 歐盟尋求三足鼎立局面,作為歐盟領頭羊的德國在其中能起到什麼作用,默克爾離開後將考驗她繼任者的執政理念和智慧。 德國選舉 在2017年11月19日,由於自由民主黨退出談判(三色中的黃色退出),導致本次「牙買加聯盟式」的組閣正式失敗。 Wahl-O-Mat的問題由一個青年編輯團隊在為期數天的研討會上匯總而來。 他們得到了來自科學、統計和教育領域的專家團隊的支持。

  • 這次聯邦大選以氣候變化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不同方案為主題,兩黨吸引了 30 歲以下年輕人的最多支持。
  • 他贊成牙買加聯盟上台,即黑黃綠聯盟上台,也就是聯盟黨、自民黨和綠黨聯合執政。
  • 2月13日的選舉中,1425張有效票中,史坦麥爾贏得1045票,以壓倒性優勢當選總統,得票率高達73.3%。
  • 對此,國際情勢專家指出,相較於過去梅克爾時期,預計新政府的對中政策態度將更加強硬,美國可能…

她也提到,上半年梅克爾政府決定派出軍艦巡弋亞洲,創下20年來德國首次派艦東來的先例時,大力批判梅克爾政府刻意要德艦巴伐利亞號避開台灣海峽的聲音,就是自民黨議員Ulrich Lechte。 更重要的是,德國自民黨認為,台灣是民主與法治的堡壘、視中國為亞太地區的侵略者,並希望德國與歐盟在印太地區(Indo-Pacific)的態度更堅定。 相較2013年奇低的投票率,2017年聯邦議院投票率回升至70%左右。 《德國之聲》指,民粹主義興起讓原本不大愛投票的選民有更高投票意欲。

德國選舉: 視頻, 中國「重開國門」:興奮的遊客,翹首以盼的商家和反制戰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