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潮藝術詳盡懶人包

今年的光雕展演不僅有滿滿的基隆意象,還邀集853件小朋友作品,變成光雕秀展演的一部分,目前還擴大邀請全國民眾共創,入選作品都有機會成為海派浪漫光雕秀展演的一部分。 由荷蘭設計團隊Martens & Visser的作品《HOLONS》,是此次展覽攝影團隊心目中的最夢幻作品。 以透明條狀塑膠膜片製作的橢圓形和球形裝置,配合馬達開關驅動,旋轉出形狀和大小都不停變化的圓形光影,展現海中生命豐富的呼吸氣泡;而在設計過的燈光照射下,同時也呈現出海洋世界的繽紛絢爛,卻時常暗藏玄機的魔幻絢麗感。

疫情漸歇、口罩禁令逐步解除之際,「2022 STAART Illustration Art Fair 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宣布將在今年聖誕檔期12月22日至12月25日限時四天,於甫獲台灣最美飯店冠軍殊榮的高雄承億酒店TAI Urban Resort內盛大登場。 保麗龍、漁網等在地素材疊成一座滿載而歸的漁獲保壘,加上隨興加入藝術共創的野鳥,是藝術家王煜松的〈一層層-丘陵,集散地,漁網,魚貨,鳥,港口〉。 1934年(昭和9年)竣工的基隆正濱漁港,開港後帶動了基隆漁業發展,成為北部重要的遠洋漁業基地,同時作為金瓜石礦產的出口港埠,因而躍升為台灣第一大港,在日治時代盛極一時。 1979年擁有現代化設備的八斗子漁港竣工後,被取代地位的正濱漁港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人口逐漸外移,只餘高齡世代堅守故鄉直至凋零,這座小港鎮曾歷經的興衰起落亦面臨無可傳述。 吳季禎〈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光滑的球體與鐵殼船形成強烈對比,球面映照著周邊環境也映照著觀展人,藝術家運用鏡面搭配文字,將一切解讀留給觀者。

基隆潮藝術: 相關推薦

從2015年開始於基隆這座鄰近海洋的魅力城市舉辦的「潮藝術」活動,核心目標是透過藝術喚起在地認同,更期待透過種種設計,讓外地人萌生起一個造訪基隆的念頭,一旦來到此處,便有機會感受這裡的人文歷史與可愛可親。 有別以往,2022基隆潮藝術貫穿錨定歷史、在地導航與航向未來的三大子題,以重新修繕、歷經百年風華的日據時代建築「漁會正濱大樓」為主舞台,邀請各路創作者轉譯基隆特有的氣候、飲食直至地方生活情感與文學物件的諸多樣貌。 〔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基隆潮藝術」活動邁入第6年,25日起在正濱漁港周邊、阿根納造船廠、市定古蹟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等地,展出15組創作至10月11日止,市長林右昌說,歡迎民眾來挖掘不一樣的海港風貌。

基隆潮藝術

另有由策展團隊親自帶領的導覽活動,體驗海的一日散步趣,可於展覽期間平日報名參加。 基隆潮藝術 潮藝術邀請飲食作家葉怡蘭和盧怡安策劃「海味食堂」,並邀請地方媽媽共襄盛舉,介紹當地飲食文化。 (圖片/基隆文化局提供)對羅健毓來說,用藝術去改變地方,需要時間的醞釀與發酵,而她用了將近四年的時間,以策展人與外地人的身份,去感受基隆人的呼吸方式,將這種屬於日常的生活軌跡與在地歷史脈絡,變成藝術節的存在目的。

基隆潮藝術: 風雨無阻護學生 基隆信義國小志工、五堵國小老師獲金安獎

林右昌致詞時感謝來自4個國家15組藝術家,透過潮藝術帶給國人全新的視野跟觀點,來重新認識基隆這個城市,將海轉譯為藝術的形式,讓基隆「越夜越美麗」,在入夜之後,特別能夠看出策展人跟藝術家的用心跟嶄新的觀點。 林市長強調,這次城博會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海上及夜間觀展,感謝各界的幫忙才能促成,今年的潮藝術也會呈現不一樣的內容,絕對會讓大家感到非常驚豔,再加上與城市博覽會結合,整個展場將會更加豐富,包括萬國市集,彙集北台灣最棒的餐車等,會讓大家流連忘返。 排隊等候登上「海上美術館」民眾,有來自桃園外縣市,也有從台北開車、首次到基隆的香港遊客,更有市民帶著旅居美國親友到展區走走,林市長向參觀遊客表達熱忱歡迎,常來基隆玩。

基隆潮藝術

此後恆春半島歌謠曾漸漸安靜,但始終有人在堅持傳唱屬於這片土地上的獨特音樂。 近年來,由年輕世代和屏東縣政府籌劃的「半島歌謠祭」,用全新的方式重現恆春民謠的魅力,讓阿公、阿嬤們的聲音被更多人聽見,也讓島嶼南方的台灣歌謠可以不斷唱下去。 粉絲引頸期盼26年,《灌籃高手The 基隆潮藝術 First Slam Dunk》於12月3日在日本上映,首週末票房橫掃12.9億日幣,吸引85萬人次觀看拿下票房冠軍,首日開票7.1億成績,拿下今年第二高紀錄,網路評價好評也快速攀升。 紐約高級訂製香水品牌Le Labo,於2022年12月悄悄進駐誠品生活南西 1F,推出全系列淡香精、蠟燭與身體保養,並提供瓶身個人化印籤——歡迎人們打開「實驗室」的門,自在探索。

基隆潮藝術: 台北│2020台北白晝之夜

就算你在近期未曾到訪基隆,滑滑手機之餘也應該不難發現,這裡已變成一個經常出現在社群上朋友們出遊打卡的熱門地點。 正濱漁港的彩虹小屋、鳥瞰山海的太平青鳥書店⋯⋯這個坐擁天然港灣地勢的台灣最北城市,展現越來越多元的地方創生魅力,擺脫昏暗雨都的刻板印象,吸引各地遊客前往。 從海洋廣場遠看東岸,那棟擁有10層樓以上的長榮桂冠酒店,以前可是熬母島所在位置;曾經過的城隍廟、哥倫布巷、百年防空洞,以及只有在基隆才吃得到的美食,請用自己或隨著在地人腳步,認識跟廟口有一樣精彩的基隆市。 好一大早,基隆外木山協安宮、漁村港邊,王爺海上遶境活動,正如火如荼展開。 俗話「落海靠媽祖,起岸靠王爺」,主管海上之事《媽祖》為台灣為民間重要信仰,走訪台灣西岸漁村,會發現以王爺廟居多。

  • 藝術家丁建中則延續創作脈絡打造作品〈暗潮3.0〉,具體化海風、海流意象,以隨風飄逸的藍色光束溫暖陪伴夜釣客與旅人。
  • 此次以修復後首次對外開放的漁會正濱大樓作為主要展場,串連闊別兩年的城市藝術品牌「2022基隆潮藝術」回歸大眾視野,接連正濱漁港周圍,延伸進和平島考古遺址,總計5大藝術展覽、3處多元市集、2件夜間光雕,6月10到19日開展期間,將為民眾帶來正宗海味的藝術饗宴。
  • 今年更首次出現以文學為題材的作品——基隆暖暖出身的詩人向陽特別為潮藝術寫出新作〈為了夢見海,所以在雨中小睡片刻〉,再透過學者李明璁演繹,成為獻給地方的浪漫詩歌。
  • IG最夯打卡景點阿根納造船廠,邀請熱門電影《沉默》、《返校》指定場景製作團隊「木罐子設計製作」,打造臺灣最大船型光雕。
  • 比起台灣近年其它的大地藝術祭,多發生在離生活圈有一段距離的曠野或廣場,「2020基隆潮藝術」的展區正濱漁港,幾乎和在地每日的生活與工作範圍貼合,再加上漁港周邊土地的管轄權屬於漁會與產發處,想去「別人家裡辦活動」,大量的溝通和搏感情,便成為重要的功課。
  • AMCP Studio也在大樓室內打造作品〈明日之境〉,以「未來標本博物館」為概念,打造出一個超越時空地理的海洋編年史,中央一隻虛構生物標本「淺海扇刺棘魚」象徵日趨枯竭的海洋生態。

「潮藝術」不只是個展覽,而是扭動了場域、時間、故事而後建構的如同港口的載體,承載著當地住民的記憶、來訪民眾的所見以及藝術家的想像。 除了大船入港,擅長大型金屬雕塑的許廷瑞、在地青創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負責人林書豪都以基隆在地為題,創作全新作品《呼吸》與《聽船說01》;藝術家張舒晴、陳律佑則將收集在地人事物作品,製成作擁有當地記憶的小物,掛在和平橋上,成為呼應彩虹屋牆的特色景點。 長期從創意文化出發的竹圍工作室也邀請國際藝術家進駐正濱漁港,以工作坊、活動、交流、演講或小型展覽型式為主,形成港口藝術村共同探討社會永續與生態。

基隆潮藝術: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本屆基隆潮藝術策展人蘇瑤華老師表示,本屆潮藝術以「流」為策展主題,以基隆海港山城的特殊地景做發想,邀請參展藝術家有來自日本水內貴英、即將代表台灣參加「202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自然洋行」建築團隊曾志偉、基隆的自由料理工作者「不務正業男子」阿Ayo,以及多樣媒材的年輕藝術家等團隊一同參與。 本屆在基隆文化中心廣場、正濱漁港週邊及阿根納造船廠遺構等三大展區共展出13組作品,內容豐富多元,期待透過作品得以讓基隆市民及觀眾得以在接近藝術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基隆這個充滿特色的城市,也讓許多年輕藝術家表現的平台,透過參觀作品的過程重新發現基隆的美好。 《2019基隆潮藝術:流》邀請台灣、日本等13組藝術團隊進駐創作,透過自然與人共好的大地藝術季,以不同角度在漁港文化相遇。 展期從2019年9月27日至11月8日,由羅健毓率領的宜東文化創意與蘇瑤華統籌策展,作品於基隆文化中心廣場、正濱漁港及阿根納造船廠展出,邀請觀者脫離日常軌徑,翻新基隆地景面貌,與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 在備受好評的2020基隆潮藝術「海的一日」結束後,受疫情影響大眾等待了接近兩年的時間,如今潮藝術終於回歸舉辦。

基隆潮藝術

旅台三年多的法籍藝術家 Margot Guillemot 的兩項作品皆與影像有關。 藝術家深入正濱里,以攝影記錄下港邊附近居民的肖像,再以蒙太奇的拼貼手法創作一系列浮雕面具〈大眾臉〉,讓來基隆的觀眾和附近居民之間建立一種面對面的舞臺。 今年的海上美術館特地找來了一艘仍在服役、暫時休憩的遠洋漁船永恆發 88 號作為展場,除了觀賞隱藏於船上的三件作品,更能感受到討海人們的生活痕跡。

基隆潮藝術: 地址:高雄旗津 活動期間:9/27(日)-10/11(日) 活動網站、FB

基隆市政府今天舉行本土語文口說藝術競賽,41所學校逾400多位師生參賽,許多隊伍將基隆特色融入劇本,有老大公、中元祭、田寮河、潮境公園、吉古拉、豆簽麵、沙茶牛肉等專屬基隆的祭典、景點、小吃,大家絞盡腦汁,說唱逗趣各展奇招。 蕭宗煌表示,基隆自古就是「台灣頭」,早在大航海時代就躍登世界的航海輿圖,1626年則成為西班牙在遠東的據點。 近期在文化部大基隆歷史場景計畫的支持下,在基隆和平島上的考古挖掘工作,有了重大的發現與成果。

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基隆市內搭乘101、103、104、109號(經中正路)公車,於”中正區行政大樓”下車步行約1分鐘。 即使船隻已無法遠行出航,不過陶亞倫《浮沉》則帶領觀眾進入低矮的駕駛艙,穿戴上虛擬實境裝置,觀眾的身體即進入了一個與現場一模一樣虛擬的駕駛艙,但眼前與窗外的一切,變成了一艘全新的遠洋漁船,彷彿這艘大船重生了,緩慢地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 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大展「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歷時三年的前期研究、訪調與籌備,聚焦跨領域開端和自我啟蒙的臺灣八〇年代,帶領觀眾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視覺藝術、劇場、新電影、音樂、文學等各藝術領域相互交織與碰撞的文化現場。 外籍漁工以思鄉之情唱成的感傷曲調,迴盪在櫥窗設計師于安如以舞廳球燈、游魚和維士比酒瓶打造的奇幻空間〈海龍宫之夢〉。 看完上方「2022基隆潮藝術」的3大亮點,對你來說,最印象深刻的是哪個主題或是藝術品? 基隆潮藝術 這週末還沒有安排的朋友,不妨可以相揪朋友、家人、另一半一同前往參觀。

基隆潮藝術: 台版威尼斯變身「海上美術館」!2020基隆潮藝術節賞台灣最大船型光雕

2019潮藝術展期從9月27日至11月8日,每周六下午3時由策展人蘇瑤華定時導覽。 展中有多件呼應這座日本時代建築的創作,如藝術團隊 AMCP Studio 以此地過去作為「水產館」的歷史出發,創作〈明日之境〉將展覽場地打造為正濱漁港首座未來標本博物館,邀請觀眾踏入一本海洋編年史,探究漁會大樓的古典秘密。 而大樓中庭的作品〈潮來潮往〉,藝術家陳淑強利用環保回收廢棄漁網為主體,進行的現地創作,在徐徐的海風中,感受到這塊土地的鹹甜記憶。 創作者自2017年至今在正濱漁港生活和認識彼此,將曾經每一日與正濱漁港相遇的大小之人、事、物,可能是一段印象深刻的話、一張最感動的照片、一位感念的老船長,或是民眾留言和提供相關記事文件、也有我和在地人們互動所留下的,化為如浮島般一座的故事小船屋。

藝術家黃榮智的作品〈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則讓一盆盆的海鹽與天花板管線中的水互動,水由上而下滴落,改變海鹽形狀的同時,也散發獨特的海洋氣味。 因疫情延期的基隆潮藝術,在睽違兩年後終於在6月10日~19日正式登場,今年以「未來島航」為題,集結17組藝術團隊展演基隆城市與海港記憶,並進一步思辨海洋永續議題,攜手藝術家與在地職人,轉譯基隆特有的氣候、飲食直至地方生活情感與文學物件的諸多樣貌。 去年深受觀眾喜愛的「海上美術館」,今年則以正休駛中的遠洋漁船為展場,由台灣愛馬仕御用櫥窗設計師于安如在漁船上打造《海龍宫之夢》,在狹小船艙裡設計迷幻的視覺體驗,還有藝術家陳穎亭《晾曬的記憶》、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潛意識》讓大家一同上船化身成船員,感受鏽蝕、搖晃的海的日常。 「2019基隆潮藝術:流」邀請台灣、日本等13組藝術團隊進駐創作,共有 15 組作品,以不同角度在漁港文化相遇,是你我都可到當地參與其中的當代地景展覽。 在策展人蘇瑤華導覽下,林市長和文化局長陳靜萍、觀光及城市行銷處長曾姿雯,欣賞〈大地,穿著〉、〈聽船說01〉等多項展出藝術品,還登上由漁船打造「海上美術館」感受〈月球太空計畫-太空艙〉場景,並於〈沉浮〉藉VR裝置彷彿大船重生,林市長體驗航海面臨變化,另建議盼反應熱烈的作品留在基隆。

基隆潮藝術: 台影院推「爆米花任你裝」 民眾拿大桶排隊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場館興建,走走停停十餘年,終於在2021年末揭幕。 有人說這個新地景,不會只是高雄的,而是屬於整個南方;也有人說,高雄根本沒有音樂產業,縱使硬體奪目又能改變什麼? 南風吹起,音浪激盪,那些記憶裡的高雄,除了駁二的大港開唱,百樂門、LIVE WAREHOUSE等音樂酒吧⋯⋯座落在愛河畔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勢必會成為人們下次回訪高雄的理由之一。

搭乘大眾運輸,有幾個站點不見得是依照作品順序閱覽,但仍可漫步正濱漁港,邊完整欣賞展品。 搭乘台灣好行-濱海奇基線於原住民文化館(正濱漁港)下車,或以下乘車方式。 你可以隨性在港邊找間海鮮小店,就這樣點些經典的在地海產料理,海鮮粥、蝦仁炒麵、鮮魚湯等,各種鮮甜的蝦子、魚,爆汁豐美的蛤蠣、彈牙有嚼勁的小卷等,這些都要品嚐一輪,也連同把基隆的海港熱情給收下肚中。 身為本次潮藝術隱藏版藝術家,陳聖文巧手下的精美刺繡,其實皆控訴著一段令人心痛的故事。 而除了細看特色動物刺繡外,陳聖文也利用船沙製作出一隻隻可愛的海龜,成了本次作品中的小小驚喜。

基隆潮藝術: 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日式風呂及廚房找到了

電修護處、南港瓶蓋工廠、南港車站、極限運動訓練中心、南興公園六大場域。 基隆潮藝術始於2015年,首屆從海洋關懷為主題,讓觀者思考基隆這座天然海港與海洋的關聯性,並透過藝術造景與地景裝置妝點海岸風景。 策展主軸也在每年一期一會的循序漸進下越發深意,從航海文化向內延伸,回到基隆港口據點的文史背景,將年代悠久的在地舶來歷史回歸大眾目光與討論。 例如藝術家楊水源,觀察到在地人習慣自行改造五金,包括魚鉤、漁網的鐵鍊等,遂打造一台名為「正濱五金」的攤車,陳列這些大智慧小物件,還搭配放送如電台廣播一般,關於物件的訪問。

基隆潮藝術: 海港邊的大地藝術季!2022基隆潮藝術回歸舉辦,感受「未來島航」主題下的魔幻美感

旅行不只是一群人的事,偶爾也有一個人的自私;旅行不只是多天的觀光,其實也有一天的好地方;褪掉包袱,跟著輕旅行尋找輕生活的態度。 #美食行動派 #標準的螞蟻族 #心甘情願當美食俘虜 標準澱粉、甜食怪,連小孩的小名都離不開甜食的基隆二寶媽。 「相依的總和」-2020寶藏巖光節,邀請你我一同在彼此生命中,與之共生,相互追尋,但請記住,當我們相遇的那一刻,別忘記說聲,「嗨」。 以光之名,進駐空間與感知;以愛之名,自力造屋與共生,接受刺激,接收資訊,最後,與之對抗,取得平衡。

基隆潮藝術: 日本干貝產地分享「醬油口味的蒜香奶油煎干貝」作法!鹹香下飯又能鎖住鮮甜原味

漁會正濱大樓過往曾為水產館,團隊將當時的「標本室」轉化爲一處虛擬的未來博物館,並試著將時間往前拉進西元2249年,福爾摩沙海洋歷史博物館特展中的3D列印「淺海扇刺棘魚」震撼重生,透過幽微氛圍的藍色小屋,將海洋生態過往的繁華以及今日瀕臨的危機呈現給民眾。 新媒體藝術家丁建中,延續其一貫的創作脈絡打造作品《暗潮3.0》,以光為媒材,將海風和海流具體化,是自然現象、更是乘載著情感和故事的記憶浪潮,在海風的吹拂下,溫暖而不炙熱的藍色光束陪伴所有愛海、以海為家,又或者只是想傾吐心聲的旅人和過客。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墨西哥籍藝術家 Lua Rivera 以〈祖母的海膽〉表示對古老職業「海女」的敬意,藉由彩色棉線編織成一顆顆鮮豔海膽,吊掛在正濱漁港的彩虹屋一旁,十分吸睛的視覺效果除了吸引過路人們的眼球,也希望透過作品讓人們反思現今改變的生活型態與海的關係。

基隆潮藝術: ‧ 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招標訂「誠品條款」 應曉薇籲切實遵守

這次潮藝術也突破以往展覽,打造實際吃得到的「海味食堂」,邀請飲食作家盧怡安與葉怡蘭攜手策劃「海味食堂」,邀集大家除了以視聽與嗅覺觀賞展覽之外,再多加上味蕾,感受基隆多層次的港口文化。 當暮夜到來,「阿根納造船廠」將以基隆港為據點,百年遺構所承載的閱歷,在藝術家張方禹的詮釋下,大型雷射陣列裝置將光束投射於阿根納遺構三大座牌樓格狀結構體上,搭配著迷幻的煙霧,串綴居民的記憶、重構遺址的現在進行式,冉冉劃過城市天際向未來航行。 而藝術家黃榮智、郭月女現地創作的大型藝術裝置,則大大改變原有空間意象,將透過簡單的物質轉譯基隆海港的氣候、味道等抽象印象,無論是〈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上千公斤的海鹽,或〈流變空間〉隨溫度與時間漸漸變形的樹脂,都讓人感知到奇異的身體感。

基隆潮藝術: 基隆老字號「象屋牛排館」|走過三十多個年頭,是大人小孩心中的深夜好味道

基隆「潮藝術」活動自2015年舉辦,以地景裝置豐富了海岸線,讓作品在海天相遇,透過藝術重新喚起在地認同。 潮藝術每年9-10月於基隆舉辦,透過循序的主題,從海洋關懷到藝術浸潤,不斷的鼓勵及刺激民眾,思考基隆與海洋的關係,藝術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美感與教育的關係。 海上美術館展區中,藝術家陳建智以作品〈進行島〉,在移動與停泊間,探尋人類與濱海於孤島中共存的經驗;港邊的粼粼波光也映照於吳季禎〈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的巨型裝置,結合球面上的文字,與觀者進行一場無聲的互動。 基隆潮藝術 當暮夜到來,阿根納造船廠則換上華麗的衣裳,以基隆港為據點,由藝術家張方禹詮釋出一道道光束,串綴居民的記憶、重構遺址的現在進行式,冉冉劃過城市天際。 說到在地,歷屆「基隆潮藝術」均有計劃性的邀請基隆在地藝術家參與創作,如2015年的林宏維到2019年的林書豪,為的是藉由這國際交流展演平台,讓基隆在地藝術家得以從中有發揮的機會。

基隆潮藝術: 日本藝術總監吉田ユニ的奇幻視覺美學!渡邊直美化身小籠包、東京女子圖鑑魔幻風格

(基隆文化局提供)市長林右昌指出,進入第六年的基隆潮藝術,深化城市品牌,越來越精彩,透過大家發想創作,看到不曾思考過的視角,讓市民或外地遊客對基隆有不一樣的認識。 今年有台灣、荷蘭、法國、墨西哥等國藝術家參與,延續一貫以海洋為主題,包括受歡迎的海上美術館二點內及夜間大型船型光雕,帶給民眾視覺上享受與衝擊。 「2020基隆潮藝術:海的一日」將於9月25日盛大開幕,此次由新生代創作者陳彥安擔任策展人,邀請海內、外15組藝術家一同進駐基隆,從時間軸角度切入,運用藝術、記錄、社會參與等方式,挖掘出不一樣的海港風貌。 2020年9月25日(五)至10月11日(日)於正濱漁港周邊、阿根納造船廠與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展出,邀請民眾透過感知、記憶、滯留等不同途徑,體驗基隆獨特「海的一日」。 今年6月基隆市政府舉辦「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超過百萬人次參與,其中部分內容是已經舉辦數年的「基隆潮藝術」——這個活動透過17組藝術家的眼光與角度,與在地居民與職人協力合作,連結基隆港埠的時代記憶,從漁港到造船廠遺址,讓整座港灣成為專屬基隆的美術館。 藝術團隊AMCP Studio由此出發,以作品〈明日之境〉將展覽場地打造為正濱漁港首座未來標本博物館,邀請觀眾踏入一本海洋編年史,探究漁會大樓的古典秘密。

除了有去年民眾票選最愛的兩件作品〈大地衣著〉、〈呼吸〉,還有藝術家王煜松以漁網和保麗龍等富含港口意象的素材創作、墨西哥籍藝術家 Lua Rivera 在彩虹屋旁創作的〈祖母的海膽〉、旅荷設計師詹喬鈞的〈我依然等待著你〉,以及設計師楊水源以五金行視角而創作的〈五金學:正濱五金〉等作品。 今年,虎井嶼首度舉辦地景藝術季,以「亞特蘭提斯.風華再現」為主題,透過一系列的精心設計的藝術地景,將為虎井帶來不同的風貌與活力,以虎井沉城傳說故事主軸包裝,藉由大型地景裝置藝術、淨灘活動與環保素材創作,以及結合在藝術與人文教育的深化與體驗活動,多元呈現海島綺麗風貌與人文特色。 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邀請51位國內外藝術家,其中包含日本、印尼、緬甸國際藝術家,創作28組藝術作品。 大崙展區以豫章湖、崇德宮及鄰近社區為主要藝術品展出位置,展出9件藝術作品,雙連坡展區以碉堡公園、石門大圳過嶺支渠休憩步道、中央大學一帶為展出區域,展出19件藝術作品。

IG最夯打卡景點阿根納造船廠,邀請熱門電影《沉默》、《返校》指定場景製作團隊「木罐子設計製作」,打造臺灣最大船型光雕。 港邊空間則由擅長複合媒材創作「步里赫森」、新媒體藝術家丁建中,運用數位科技打造三維藝術空間,為夜晚正濱漁港帶來夜間海洋意象,溫暖陪伴夜釣客與旅人。 2019年基隆潮藝術今年以「流」為主題,用藝術來流動這塊土地的時間與故事,展期從即日起一路到11月8日,可愛繽紛的裝置藝術皆散落在基隆文化中心廣場、正濱漁港、阿根廷納造船廠這三處,當中最美的藝術公車亭《城市中的舶》、海上美術館、造型超奇特的小「太空艙」等等5大亮點,就讓儂編帶你一次看。

基隆潮藝術: 阿根納的光雕船、愛馬仕設計師夢幻船艙酒吧!《2020 基隆潮藝術:海的一日》藝術季讓海上美術館開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