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系10大優點

獲得中華民國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新臺幣8,000萬元。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本系教師背景多元,另聘有日籍與韓籍的外籍教師,提供學生完整教育內容,同時積極鼓勵大、碩班學生赴東亞或歐美國家交換,以開拓國際視野。 本學程是跨系的學分學程,除本系所開授的課程外,還與本校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環境教育研究所合作,將各系相關專業課程納入,本學程同學均可自由跨系選修。 師大系 2018年3月30日,台師大學七宿舍的公告同時有中文、英文兩個版本,中文寫著「會客時間於每日中午12時至17時,請各位住宿生,按照規定到櫃台申請會客,並且只限同性訪客會客」。

  • 碩士班一年級,著重地理學各種以論和方法的研討,二、三年級則著重專題研究和論文寫作。
  • 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
  • 內容方面,碩一同學以評讀外文地理論著為主,題目自選或由指導教授決定;碩二同學以匯報個人碩士論文進度為主;博士班同學及本系老師,則自行決定內容。
  • 獲得中華民國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新臺幣8,000萬元。
  • 本系圖書計有地理學專用書籍萬餘冊,中外文期刊三百餘種,大比例尺地形圖兩萬餘張、中外地圖集三百餘冊、航空照片圖三千餘張。
  • 經歷大學四年的資工訓練洗禮,想要精益求精,深入研究某個吸引你的主題?
  • 每位教師平均每年發表SCI論文達5篇以上,每位教師平均每年皆能至少主持1件國科會多年期專題計畫。

2012年與20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維持名列全球第 名的區間。 學校的期中預警制度、課業輔導方案、系內定期召開導師會議等等,都會給予學生即時適切的關心和協助。 本系建議同學先修習本系必修課程(普通生物學甲(一)、(二)、普通化學乙……等),再評估是否確定申請轉系,或申請為輔系/雙主修預修生。 張旭(數學老師)- 數學系畢業,數學老師張旭線上教學品牌創辦人、教育型YouTuber、教育型實況主。 2016年2月2日,在臺師大的師徒制度由【獎勵學習補助方案】的形式進行處理,由公民行動指出,助教受到這樣的影響,有人的試算表退休金蒸發了一千六百萬元。 2015年12月1日,頂新劣油案一審,造成臺灣人民不滿,臺大因而響應之而呼籲抵制,臺師大則因公開宣示不參予抵制,而遭受到批評。

師大系: 大學部入學各管道:

同時,建置課程架構與課程地圖以明確顯示本所教育目標、核心能力及課程設計間之關係。 本所自我定位「小而精」聚焦於光電科學與技術的專業核心能力養成教育以培育優質的光電科技人才。 本系專任師資學經歷優,研究能量豐富且具學術聲望,研究範圍涵蓋東亞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研究等相關領域,並主持多件科技部及相關產學合作等研究計畫,研究成果豐碩可觀,具國內一流之水準。

台北市政府市定古蹟指定範圍包括「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 2015年,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簽約成立「國立臺灣大學聯盟」(隔年獲教育部核定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配合學校已無教官,學生事務處軍訓室與專責導師辦公室合併為「專責導師室」。 師大系 2008年,獲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發展卓越師資培育計畫」新臺幣900萬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前身為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創立於1922年,為七年制之高等學校(含尋常科四年、高等科三年),是二戰前全日本38所菁英養成高校之一,也是臺灣唯一的一所高校,具備帝國大學預科性質,原則上畢業生可申請免試直升臺北帝國大學。

師大系: 博士班

學士學位學程與一般學系沒有差異,學生畢業總學分數為128學分,並通過相關規定之畢業門檻,可取得學士學位。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四、美術理論:中國書畫史、中國畫論、東亞美術史、西洋美術史、近現代藝術理論、藝術評論、西方藝術理論、藝術哲學等。 師大的交換生申請分為英歐語組、日語組、韓語組以及中文組,為確保及考量同學赴外研修時能夠順利適應,同學必須達到規定之語言能力條件才可申請。 建議同學們平時增進外語能力,並提前報考語言考試作為申請佐證資料。 賴昭呈:政治所法學博士,2005年畢業,現任(原國立)臺中市立清水高級中等學校校長(任期2012~)。

師大系

另外,教師除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外,為更進一步促進師生的研究風氣,並加強大家的研究能力,本系自七十七學年度時,將碩士班的地理論著評讀、博士班的地理學專題討論及老師的學術研討會集中於每週三下午舉行。 有關師生將輪流評讀論文或報告研究心得,並作公開討論和意見交流。 師大系 內容方面,碩一同學以評讀外文地理論著為主,題目自選或由指導教授決定;碩二同學以匯報個人碩士論文進度為主;博士班同學及本系老師,則自行決定內容。 104學年度,增設「教育學系教育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導碩士在職專班」;企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更名為「企業管理學系」、音樂學系博士班學籍分組調整為「研究與教育組」與「表演與創作組」;停招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教育學系國防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1955年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分設教育、文、理三學院。 除師資的人才培育外,亦致力於研究的發展與新知的探索,提供教師更多元的進修管道與學習機會,以提升全國中等教育師資的優化與學術的深化,並視社會發展所需調整系所的建置,達成師範教育和大學教育的雙重任務。

師大系: 師大資工,領你築夢,等你加入!

民國44年春,教育部秉承當時總統蔣公革新教育之指示及張其盷部長建議將本校改制為大學。 本校於6月5日正式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分設教育、文、理三學院。 民國56年6月,本校奉准於7月1日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之日,同時改隸為國立,以培養全國中等學校師資為宗旨,分設教育、文、理、藝術四學院。 自民國83年起,「師資培育法」實施,本校因應衝擊,積極轉型發展為綜合大學。 除原有相關系所外,更增設10個學院、59個系所,成為博、碩、學士班正規生逾萬人之多元化綜合大學。 展望未來,本校將在既有豐沛的人文基礎上,植入現代科技知識,持續深耕發揚本校特色領域,並加強國際化、資訊化、企業化,讓今日的師大人,都能成為明日的大師,使本校成為具「古典風華、現代視野」之亞洲一流,世界馳名之綜合大學。

師大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 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本所師生皆積極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不僅在論文著作、研究計畫、專利與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皆有良好成績。 每位教師平均每年發表SCI論文達5篇以上,每位教師平均每年皆能至少主持1件國科會多年期專題計畫。

師大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收藏

此事在大選前一週在校內引發討論,卻不見任何政府單位或學生監督團體的質疑。 2011年,臺師大在招募陸生時,該校教授當場秀出臺師大的陸生招生簡章,不僅印製簡體字的版本,校方還自行將中英文校名的「國立」和「NATIONAL」都去掉,被民進黨立委批有自我矮化之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之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會,於1996年成立,在每年7月1日交接。 1946年,政府設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借用臺北高中校舍,共有教育、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博物等「創校七學系」。 1946年8月起,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校長一職,開始由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院長兼任。 學士學位學程為整合本校至少有二個以上系(所)之師資及課程資源,具有跨領域共同指導。

師大系

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學年度起由「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及「國際漢學研究所」整合為「東亞學系」,招收「漢學與文化組」、「政治與經濟組」兩組之大學部及碩士班學生。 厚植學生基礎地理學素養及監測環境能力,培訓其對環境經營管理具有整合性發展的競爭力。 最終目標在開拓本校理論與技術整合、教學與應用整合、校園與社會整合、學術與產業整合之進階性任務。 本系於民國59年8月成立碩士班,77年8月獲准成立博士班,83年成立「區域研究中心」,94年成立「地理資訊研究中心」,95年成立「地理教育研究中心」、「環境監測與規劃研究中心」、「地理影像實驗室」。

師大系: 管理學院

為了確保學生學習成效及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本所已建置完善教學課程規劃與研究學習資源以及涵蓋學習與輔導、學習活動輔導及生涯輔導等健全機制,並提供學生工讀資源與學習空間以利教育與職場的銜接。 除課堂上與實驗室裡的學習之外,本所鼓勵學生出席演講會及參加學術研討會活動,增進學生學術交流的參與經驗,並提升學生對光電科技及跨領域知識的瞭解與興趣。 歷年來,本所教師每人每年平均約指導6~8位研究生,指導教授與研究生之間的互動非常頻繁。

  • 本學程的特色旨在厚植學生基礎地學素養及監測環境能力,培訓其對環境經營管理具有整合性發展的競爭力。
  • 自2015年開始,臺師大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的保持排行350以內(2023年全球第332名,亞洲第61名)。
  • 建議同學先了解校內赴外進修相關規定、再瀏覽歷年簡章或已簽定學生交換的學校列表,並對有興趣就讀之學校進行資料蒐集。
  • 201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名列全球第 名的區間,其中藝術與人文排名第146名,社會科學排名第 名的區間。
  • 2009年,再獲得師資培育之大學發展卓越師資培育計畫新臺幣1,300萬元。
  • 林采飛:有機化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前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現任林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

臺北高校創建初時,借用當時尚為中學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高級中學)校舍,1926年始遷移至古亭町(現址)。 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臺北高校,11月依新學制將其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資優教育、課程評量、視覺文化、性別研究與藝術教育、藝術治療等;美術行政、博物館教育、藝術策展與推廣、藝術行銷等。 各位對資訊工程感興趣,有志於資訊領域發展的高中同學們,大家好! 大學校系的選填,可能是大家求學以來最自由也最重要的一次選擇。

師大系: 文化資產

過往學生會採三權分立,下設代表行政的「學生工作會」、代表立法的「學生議會」及代表司法的「學生評議會」,由全校學生直選產生的學生會會長及各院學生選舉產生的學生議員等職務,任期均自7月1日至隔年6月30日,共一年。 校徽以六個木鐸排成環形,象徵傳承六藝之學,以培養完整的人才。 而木鐸則有繼承孔子「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出自《論語.八佾第三》)的精神。 六鐸之間嵌有白色的「師大」字樣,以及黃色的「臺」字圖案,代表「臺師大」的簡稱。 張國恩校長指示規劃建構本校一致形象視覺識別系統,將原校徽進行視覺化修正,調整線條粗細與空間比例關係,使之更符合現代化應用。

本所洪姮娥教授、楊謝樂副教授將與比利時Interuniversity Microelectronics Center 簽署與本校、國立台灣大學之國際學術合作備忘錄,目標將研發生醫材料,生醫檢測元件系統,及臨床應用。 本所洪姮娥教授、楊謝樂副教授與台大理學院、台大醫院及韓國Yonsei University附屬醫院、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Science 於2005年10月簽訂國際學術研究合作備忘錄,共同研發超導干涉元件心磁圖造影在心肌缺氧上的診斷應用。 當代藝術教育議題、課程發展與評鑑、國家藝術教育與文化政策、視覺與視覺性研究、資優藝術教育、藝術教育哲學等。 ,研究主題涵蓋資訊工程絕大部份領域,每位老師依研究屬性各有其發展重點,有的實驗室著重學術研究,常獲得論文獎項;有的實驗室是競賽常勝軍,有的實驗室則有豐富的產學合作連結。

師大系: 招生資訊-碩士班

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 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 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

而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就是學習與健康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同時為從事健康事業作準備。 本所擁有7位專任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同時,因應教學與研究需要,延聘3位兼任教師與2位講座教授,師資質量充足。 本所教師皆能依據課程設計、學生學習需求及學術專長開課,並根據課程所要培育之核心能力進行教學設計,並能應用多元教學方法,自編講義、編製數位媒材為輔具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同時,本所教師利用多元評量方式進行學習評量以瞭解學生是否具備專業核心能力。 因此,經由課程期末學生意見調查結果本所教師不僅皆能達到極高滿意度評價,並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本所近8成碩士畢業生已投入國內科技產業與教育界服務,其餘服役中及繼續升學;博士班畢業生任職光電科技、生技醫療等產業之研發工作,可見本所培育之畢業學生專業能力與處事態度, 與本所教學與課程設計能符合產業需求與趨勢,並頗受各界肯定。

師大系: 師大校本部位置

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 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 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本系所位處臺北市和平東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本部校門斜對面的圖書館校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之「博愛樓」十樓,與國語教學中心 、師大總圖書館與綜合大樓比鄰,就近共享校內教育資源。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 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 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本系學術活動頻繁,自1997年起每年舉辦「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

因此,近年來本所學生大多能及時完成研究工作、順利畢業,以投入國內產業研發與服務。 2015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名列亞洲第75名,全球第376名。 本年度排行工程領域首度入榜,並有社會科學領域、人文與藝術領域、自然科學領域,發展更加多元。

201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名列全球第 名的區間,其中藝術與人文排名第146名,社會科學排名第 名的區間。 造型設計為黑色圓盤狀,並刻上臺師大校徽,中央出水口供應水源,呈現水源緩慢流動的景致,並與行政大樓、和平校區Ⅰ正門形成師大軸線意象。 2007年,再度獲得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5,600萬元。 2001年,將原屬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 原隸文學院之美術學系、音樂學系,與工藝教育學系合併成立藝術學院。 學位學程具有機動性、彈性及跨領域整合,最大特色在有別於舊有學系學分制,具有多元化的選課,更能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與學習,讓學生在自由及自我負責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專業能力。

師大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同時,本所鼓勵學生參與產學合作之實務學習機會,使學生之研究與專業表現能充分與業界現況與發展相互結合,並能將專業實務能力應用於個人實際工作環境中,而能符合國家社會發展與業界需求。 本系自成立以來,除在教學設備、課程內容、教授陣容及學生素質等方面不斷力求改進外,更積極推展各項學術研究工作,是國內唯一培育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的場所。 師大系 我們注重對人的關懷、對生命的尊重,強調提高健康品質與預防疾病,讓教育、輔導能優於治療及復健。 因此,衛生教育是一種積極管理健康的學問,引導人們關心不同生命階段的健康課題,主動負起責任,活出健康。

本系圖書計有地理學專用書籍萬餘冊,中外文期刊三百餘種,大比例尺地形圖兩萬餘張、中外地圖集三百餘冊、航空照片圖三千餘張。 「區域研究中心」為配合鄉土地理的研究與教學,先後蒐集甚多台灣、中國大陸、亞洲鄰近國家,乃至於全球各地相關之地理研究成果與地理資訊,包括自然環境與資源、地名、地圖以及各種方志、文獻及公私典藏文書等,並應用地理資訊系統 技術,將蒐集到的各項資料加以分類整理、建檔、研究,以充實區域地理學術研究,奠定區域研究基礎。 本系師資陣容完整(專任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2人),均具有博士學位,學有專精,研究成果豐碩。

師大系: 大學部

在蒐集足夠學校資料後,同學可先與系所老師諮詢,確認赴外念書的學分抵免的可能性以及返國之後課程的銜接性,以避免回國後出現課業斷層或影響畢業年限。 本學程特色在於因應全球化趨勢與台灣發展變遷,以地理學為基礎,整合區域發展與創新及深度化觀光事業發展,培養學生具備回應理論與實踐知識,目的在訓練學生區域研究與觀光規劃的實務能力。 因應全球化趨勢與台灣發展變遷,以地理學為基礎,整合區域發展與創新及深度化觀光事業發展,培養學生具備回應理論與實踐知識,目的在訓練學生區域研究與觀光規劃的實務能力。 四六事件起於1948年,以時稱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為主體,串聯國立臺灣大學所發起要求提高公費待遇的「反飢餓鬥爭」,以「救苦、救難、救饑荒」為主的學生運動。 當時有不少大陸來台就讀的學生,以及本地不少的知識份子都有社會主義政治傾向,引發政府當局大規模逮捕學生的行動。 201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臺師大再次名列全球第 名的區間,其中藝術與人文排名第201名,社會科學排名第310名。

在大學裡,有些跨領域科系其相關性極高,「學士學位學程」即是整合相關跨領域科系的資源,創造發展出具有綜合性的專業課程,透過這樣的課程學程模組化設計,整合加強教學資源,並使的學位學程的課程具專業及專精,並能在新世紀社會高度分工的發展上,培養學生進入就業市場之競爭力。 為有效運用教育資源,依教育部推動學院資源整合及跨院合作理念,成立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學生可享有本校理學院、科技與工程學院的學習資源,包含電機工程學系、光電科技研究所的師資與設備等等。 本所成立之宗旨及教育目標在於培育符合社會所需的光電科技專業人才,本所發展目標在於實現學界對於國內產業的關懷與參與之願景,並朝向「產業知識化、知識產業化」的發展趨勢與需求邁進。 近年來,本校已轉型為綜合研究型大學,依據校務整體發展計畫與本所發展策略規劃之需求,將能提供本所未來發展之參考與願景。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

師大系: 課程資訊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