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鎮溪北鎮北宮詳盡懶人包

也是目前該區域固定時程舉辦的案例,而由於山西宮與歸仁仁壽宮、大人廟皆有交陪關係,形成輪流接續舉辦王醮的情況。 目前繼歸仁仁壽宮(2015)、歸仁大人廟(2017)之後關廟山西宮預計於2018年舉辦王醮。 過溝建德宮火燈夜巡起始時間不詳,相傳早年村內水池常有人溺斃或與鄰近聚落械鬥等,造成百姓死傷,每逢七月人心惶惶。 每年農曆六月底最後三天,過溝建德宮會於夜間舉辦安營遶境,意在於農曆七月來臨之前,藉由三日的夜間遶境,針對村內五營重新安頓結界,並將潛伏於村中的惡鬼驅除離境。

  • 民國73年(1984年),由於管委會覺得廟名不恰當,提議經信徒大會同意後,將廟名為現在的「鎮北宮」。
  • 下午則於中澳沙灘進行請水法會,由各轎班人員附乩扶筆(轎棍)登上請王臺於香盤上寫出大千歲的銜頭,確認無誤則表示大千歲降臨。
  • 除了至鎮安宮請王之外,各地更因為地理環境,或是村莊網絡的關係,發展了水邊迎王、送王船、過路香、接力迎王等多樣的祭祀型態。
  • 關廟山西宮主祀關聖帝君,目前可知大正2年山西宮大舉修繕,同時舉辦王醮,為山西宮已知最早舉辦之王醮,戰後1958年舊廟重修落成後舉行五朝王醮,且此後以12年唯一次的周期固定舉辦,足見關廟人對山西宮王醮慶典的重視。
  • 民國35年改為臺南縣東石區布袋鄉公所,後來本鄉因布袋港與大陸通商,航運發達,人口激增,於民國37年改制為鎮,,民國39年改隸嘉義縣布袋鎮。
  • 王爺信仰起源早期中國東南沿海的送瘟王船,由廈門、泉州一帶漂流至台灣西南沿海各地,當地居民惟恐瘟疫爆發,都會迎回船上的神像,加以祭祀供奉,並定期舉行「王船醮」以送走瘟疫。

蘇厝真護宮主祀五府千歲,原為蘇厝庄中郭姓私祀神明,早年曾請入長興宮一同奉祀,後於1960年自蘇厝長興宮脫離,另外興建真護宮。 真護宮於1967年舉辦首次王醮,之後則延續3年舉辦一次王醮的規律舉辦迄今,因此王醮的程序與科儀大致相同。 真護宮最大的特色在於建造一艘可供路上行駛的王船出巡。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文化

將軍區苓仔寮地區早年住屋為木材建造,且產棉花是棉被製造重鎮,因此特別懼怕火災的發生,百姓的日常生活依靠火焰,但又懼怕火焰的災害,因此苓仔寮地區發展出冬至前一日舉辦送火王的儀式,希望能夠請求火神將火鬼火煞帶離,希冀火災不要發生。 蘇厝長興宮主祀玉敕代天巡狩十二瘟王,平時廟內不塑王爺金身,僅奉祀王令為一大特色。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乾隆37年(1772)首次啟建三朝王醮,自此每逢丑、辰、未、戌年3年舉行一科。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土城仔香」為臺南市市定民俗活動,是香醮合一的宗教活動,包含刈香遶境及王船醮典,自1961年首辦「辛丑香科」,迄今未曾間斷,長久以來其信仰儀式與文化均已臻成熟,極具歷史意義與地方特色,更是在地珍貴的文化瑰寶。 布袋鹽場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休止於民國九十年(2001年),曾為當地重要經濟來源,亦是臺灣製鹽總廠所設六大鹽場之一。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根據嘉義縣朴子戶政事務所統計,2021年底布袋鎮戶數約9.8千戶,人口約2.6萬人,鎮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復興里與江山里,2021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2,556人與280人。 現為高雄港的副港,有豪華遊艇往返於澎湖間,航程僅約一小時許,是台灣距澎湖最近的直航港。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王爺宮廟地圖

主神城隍例祭五月廿八建立时间1917年(日大正六年),現址初次建廟落成地圖北社尾鎮北宮又稱嘉義市鎮北宮,位於臺灣嘉義市西區,是主祀城隍的廟宇,另有供奉玄天上帝與觀音等神祇。 民國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接管臺灣。 民國35年改為臺南縣東石區布袋鄉公所,後來本鄉因布袋港與大陸通商,航運發達,人口激增,於民國37年改制為鎮,,民國39年改隸嘉義縣布袋鎮。 鹿耳門聖母廟主祀天上聖母與五府千歲,五府千歲為大正2年(1913)乘坐王船漂來,而於土城居民拾獲留祀。 民國47年(1958)鹿耳門聖母廟與西港慶安宮戊戌科王醮期間因故退出西港香科中斷往來,至民國48年(1959),鹿耳門聖母廟自行舉辦遶境,由轄區內各聚落廟宇自組陣頭參與,遶境臺南市安南區境域。

相傳早年新莊常因大嵙崁溪氾濫成災,民間深受水患之苦,當時有池府王爺的王船因大水從新塭庄漂流到「茄苳腳」(以行政區域而論,今日隸屬於新北市新莊區文明里),當地居民認為池府王爺可以鎮水患,遂於西元1776年建廟,後來增加奉祀渡船班的中壇元帥,亦即李哪吒三太子。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新北板橋 臺北鎮北宮

更重要的是,王爺信仰主題網站的資料庫係由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所延伸建置,資料庫的異動採同步更新機制,期各界能透過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瞭解王爺信仰的廣度,並在王爺信仰主題網站中沈浸於王爺信仰的深度。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歷經10年與國內/國際各領域學者、地方人士的互動與合作下,已發展成熟的資訊維護運作模式,並奠定深厚的文化資源資料庫基礎。 近年基於文化保存與鄉土教育的研究及推廣意識高漲、活動活絡,GIS專題中心開始構思基於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的基礎上,延伸建置不同主題的文化資源網站,以提供更深入、細膩的主題文化資源資訊,作為跨領域學術合作、研究、推廣乃至於文化創作之用。 南鯤鯓代天府係臺灣最大的王爺廟,分靈廟遍及海內外,總數超過兩萬座,故有「王爺總廟」、「王爺的故鄉」之稱;長期的發展,廟宇特色不但展現於宗教信仰上,更橫跨到古蹟、民俗和觀光文化層面,不一樣的頭銜,為她帶來不一樣的光環。 王爺信仰起源早期中國東南沿海的送瘟王船,由廈門、泉州一帶漂流至台灣西南沿海各地,當地居民惟恐瘟疫爆發,都會迎回船上的神像,加以祭祀供奉,並定期舉行「王船醮」以送走瘟疫。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最早於《諸羅縣志》風俗志中,便有記載相關內容:「斂金造船,器用幣帛,服食悉備;召巫設壇,名曰「王醮」。 」王醮指的便是王船祭,數百年來已成為系統龐雜的迎王、送王儀式,以及豐富多元的王爺信仰,也因地緣關係,成為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的重要信仰。 數量眾多的王爺,通常有姓無名,原屬瘟神信仰,隨著社會變遷,人們深信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衍生出歷代進士、忠臣奉玉旨代天巡狩視察各地的傳說。 台灣王爺通常固定祭祀於地方公廟,被尊奉為地方父母官,逐疫的功能劇減許多,王船祭典也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與人文特色產生互動,王爺信仰轉成除疫赦罪、護境安民、庇佑產業豐收的重要神祇。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布袋鎮溪北 鎮北宮祭拜神明

布袋鎮公所是布袋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布袋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嘉義縣政府。 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布袋鎮公所並置鎮政會議,為鎮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鎮長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 布袋鎮地名緣於該地區外繞沙嘴,深居瀉湖內,似布袋狀而得名。 「布大瑞」是以前之稱呼,又因位於鹽水溪口之北,環抱一個內灣,布袋就位於內灣之北突出的尖嘴上,故又訛傳為「布袋嘴」。

  • 馬鳴山鎮安宮位於雲林縣褒忠鄉,主祀五年千歲,是臺灣五年千歲信仰的重鎮,目前馬鳴山鎮安宮登錄有兩項民俗活動,分別為「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
  • 台灣王爺通常固定祭祀於地方公廟,被尊奉為地方父母官,逐疫的功能劇減許多,王船祭典也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與人文特色產生互動,王爺信仰轉成除疫赦罪、護境安民、庇佑產業豐收的重要神祇。
  • 相傳早年新莊常因大嵙崁溪氾濫成災,民間深受水患之苦,當時有池府王爺的王船因大水從新塭庄漂流到「茄苳腳」(以行政區域而論,今日隸屬於新北市新莊區文明里),當地居民認為池府王爺可以鎮水患,遂於西元1776年建廟,後來增加奉祀渡船班的中壇元帥,亦即李哪吒三太子。
  • 中國於清朝佔有台灣之後,廣東、福建兩省漢人大量移民台灣各地,布袋就是主要港口之一,日據時期,日本親王亦是由此登陸台灣,可見布袋港的重要性。
  • 實際上王爺神明系統的構成,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包含在中國沿海原本信仰型態與在各地產生的變異,隨閩南移民來到臺灣後,也形成臺灣各地的王爺信仰型態。
  • 最早於《諸羅縣志》風俗志中,便有記載相關內容:「斂金造船,器用幣帛,服食悉備;召巫設壇,名曰「王醮」。

本研究將臺灣目前常見的王爺分成五類,其包含:行瘟與解瘟之瘟神、歷史人物、近代有功成神、陰神升格、其他等。 行瘟與解瘟之神可視為是王爺的「本相」,被認為是王爺信仰的起源,從瘟神透過「代天巡狩」神格的改造,從行瘟與解瘟之神到萬能之神。 近代有功成神,是指功在地方、廟宇、家族,對於信徒而言那不是遙不可及的人,而是現實可以有所接觸的人,包含其所生活的環境、建立的功績等,所以另立一類討論。 陰神升格類別,為大眾爺、有應公等陰神,因為某些因素,而「升格」成為王爺,或是被作為王爺祭祀;其祂類別的王爺神明,有戲神、自然神或是器物神等複雜來源或無法歸類者。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布袋鎮溪北 鎮北宮連絡電話

初僅奉於吳宅,後因大帝顯化,靈驗異常,地方人士多獲帝祐,乃有立廟之議,遂由爐主吳鳩山發起募捐盛舉,於信眾同心協力下創立廟堂。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二次大戰後,因年久失修,王宗成等人於民國45年(1956年)募款,後於次年(1957年)4月完成廟宇重修。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當時由於管理人王宗成雕了三尊玄天上帝供奉,遂將廟宇名稱定為「玄隍宮」。 民國68年(1979年),在李新居、王文林要求下,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且信徒有重建廟宇之議。

新塭嘉應廟主祀九龍三公,原立廟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光緒十年(1884年)遷至省道旁現址重建。 每年農曆三月廿七日,廟方會邀請南鯤鯓代天府的舊三王(王爺信仰)、北港朝天宮中的糖甘媽(媽祖簡稱)、朴子配天宮的三媽到此,廟方各派出十多頂神轎下海迎接,即為所謂的「衝水路、迎客王」民俗活動。 布袋鎮是嘉義縣開發最早的地區,舊稱布袋嘴,又稱冬港。 冬港為布袋清領初期的稱呼,清康熙年代,位於八掌溪口,大坵田沙嘴東南岸濱潟湖的一個內港,諸羅縣志載有:「冬港商船到此載五穀,南出青峰闕,入於海。」所指「冬港」就是現在的布袋港。 清乾隆年間布袋發展成一內港街庄,九龍里香火鼎盛的嘉應廟以及永安里的永安宮皆建於此期間。 爰此,2017年10月,王爺信仰主題網站正式上線,除了王爺信仰的簡介、羅列國內/外各地王爺信仰的宮廟資訊之外,亦提供王爺信仰相關研究成果、案例、保存現況等各類資訊。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王爺姓氏

布袋鎮民代表會是布袋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布袋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 布袋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4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鎮民代表、第三選區5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 位於布袋往新塭的台19線布袋國中旁,數百甲的鹽田因鹽業没落而淪為可免費的自撈漁產區,現已規劃為可駐自行車的生態園區,環繞占地頗廣的園區可體驗海的味道。

高跟鞋教堂:位於布袋漁市場往碼頭的路上,見新西路左轉(路旁有座武聖宮),續行不到200公尺即見右側高大的教堂。 中國於清朝佔有台灣之後,廣東、福建兩省漢人大量移民台灣各地,布袋就是主要港口之一,日據時期,日本親王亦是由此登陸台灣,可見布袋港的重要性。 關廟山西宮主祀關聖帝君,目前可知大正2年山西宮大舉修繕,同時舉辦王醮,為山西宮已知最早舉辦之王醮,戰後1958年舊廟重修落成後舉行五朝王醮,且此後以12年唯一次的周期固定舉辦,足見關廟人對山西宮王醮慶典的重視。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百年歷史守護眾生的觀音佛祖 – 臺北鎮北宮

至民國51年(1961)首次舉辦香醮,遂成為定制,此後逢丑、辰、未、戌年的農曆三月,舉辦香醮儀式,稱為「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李、池、吳、朱、范,合稱五府千歲,自清代建廟以來,靈驗事蹟眾多,香火遍佈全臺,被譽為臺灣王爺總廟,分靈宮廟宇神尊上萬計,迄今全台已有17000餘座的分靈廟。 每當王爺誕辰前數周,各地之分靈廟便紛紛籌組進香團前往南鯤鯓代天府進香刈火,進香團數量龐大,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進香中心。 四月二十六日在本宮舉辦恭祝李、范府千歲聖誕祝壽團拜。 農曆七月舉辦普渡法會,代辦各方善信大德捐獻救濟白米及請高功道長主持慶讚中元普渡法會普施幽冥,祈安植福及辦理(超薦祖先、濟渡嬰靈、解釋冤親債主。臺北鎮北宮設有功德會,平時於地方公益,辦理急難救助、關懷偏遠地區弱勢家庭、愛心物資發送。發揚五府千歲忠、孝、節、義之精神,永續傳承。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而在短短的農曆十月之間,雲嘉各地同時舉辦祭典,顯示其豐富多元。 過溝建德宮火燈夜巡夜間祈安遶境,於每年農曆六月最後三天舉行,民眾手持火燈跟著過溝眾神明的大輦、乩童、神轎一同巡營遶境,驅逐鬼魅,保佑過溝地區民眾平平安安,且在民國100年被嘉義縣政府列入「縣定無形文化資產」。 王爺神明為臺灣民間信仰重要的神明,如果以正式寺廟調查的統計資料 ,目前是臺灣神明寺廟的第一位,約有一千多間寺廟,加上其複雜的神系,構成臺灣豐富與多元的王爺信仰文化。 「大仙王爺公,細仙王爺囝」,這句臺灣重要的民間俗語,道出臺灣民間信仰將各種男性神明幾乎都以王爺稱之,讓王爺的神譜異常的複雜。 實際上王爺神明系統的構成,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包含在中國沿海原本信仰型態與在各地產生的變異,隨閩南移民來到臺灣後,也形成臺灣各地的王爺信仰型態。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廟宇簡介

海風長堤位於漁市場布新橋旁,步行於步棧道上可就近體驗漁港風情。 東港東隆宮三年一科平安祭典在台灣頗具盛名,有『北西港,南東港』的美譽。 迎王祭典由13項程序完成,籌備時間可達三年,祭典過程歷時一周。 參與宮廟與陣頭數量龐大,是高屏地區最盛大的迎王祭典。 依《台灣府志》記載,仁壽宮創建於鄭氏時期,宮內主祀之保生大帝神尊,據傳係300餘年前明定國公鄭鴻達之部將吳鳩山隨鄭成功來台,為祈海途順遂,乃自福建同安縣白礁跪祈保生大帝金身1尊,隨身攜奉,安抵台灣。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民國時期

)是一個位於臺灣西南沿海的鎮,隸屬於嘉義縣,涵蓋土地面積約62平方公里,為一典型漁村聚落,全鎮人口主要分布於布袋市區、新塭、過溝及東港等四大區域。 近年來,因高跟鞋教堂及好美里彩繪村等觀光景點相繼落成,逐漸帶動本地區產業轉型,嘉義縣政府亦有意推動布袋商港轉型成遊艇港。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布袋商港亦提供台灣本島前往澎湖縣的定期船班(冬季停航)。 馬鳴山鎮安宮位於雲林縣褒忠鄉,主祀五年千歲,是臺灣五年千歲信仰的重鎮,目前馬鳴山鎮安宮登錄有兩項民俗活動,分別為「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 除了至鎮安宮請王之外,各地更因為地理環境,或是村莊網絡的關係,發展了水邊迎王、送王船、過路香、接力迎王等多樣的祭祀型態。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王爺信仰簡介

清華宮其主神朱府千歲,與其他廟宇王爺神明,組成五府千歲祭祀聯盟,其位於馬來西亞馬六甲州的干冬(Kandang)區域,鄰近馬六甲城區域,信徒遍布廣大區域。 歸仁仁壽宮主祀保生大帝,日治時期明治42年(1909)廟宇整修之後,首次舉辦五朝王醮,此後於戰後1961、1977年,1995年各有建醮紀錄,最近一次為2015年,該區域王醮之祭典多以12年間隔一次,且伴隨廟宇重修或重建等「慶成」之由舉行。 小琉球迎王初期與東港合併舉行,至大正14年(1925)才獨立舉行,民國74年(1984)建造木製王船,規模更為盛大。 小琉球迎王祭典前一日先舉行海上遶境,遶行琉球嶼一圈,稱為「巡港腳」。 下午則於中澳沙灘進行請水法會,由各轎班人員附乩扶筆(轎棍)登上請王臺於香盤上寫出大千歲的銜頭,確認無誤則表示大千歲降臨。 「西港刈香」,起源於乾隆49年(1784)八份姑媽宮所舉辦的香科繞境,至道光3年由慶安宮接辦,道光27年 因重建廟宇落成而舉行首科王醮,開始有王船祭典,並擴大遶巡香境,爾後逐次擴展,香境達96村鄉,被譽為「臺灣第一香」。

民國73年(1984年),由於管委會覺得廟名不恰當,提議經信徒大會同意後,將廟名為現在的「鎮北宮」。 另外同年(1984)2月18日重建工程動土,最後於民國77年(1988年)3月31日完工,並在同年農曆二月十六日(1988年4月2日)子時安座。 臺北鎮北宮於國曆 八月廿六日(農曆七月初五日)下午一點星期六舉行中元普渡法會誦經,祈求八節安康、國泰民安、事業順利、身體平安。

布袋鎮溪北鎮北宮: 嘉義縣布袋鎮寺廟/主祀神像/寺廟地址/電話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