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不可不看攻略

「三山國王廟」位於九明社區內,興建於清乾隆39年(西元1747年),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廟宇,目前已被核定為三級古蹟,三山國王廟建廟現址至今約有兩百多年歷史,據文獻資料記載全台「三山國王廟」中以九塊厝「三山國王廟」神明(王爺公)歷史最悠久,且擁有「十三庄」結盟的廟宇地位。 三山國王雖為潮州移民的主要信仰,然而「九如十三庄的居民多樣,作為信仰中心,建築風格呈現閩粵混合的風格。由於建廟時間早,加上未遭受嚴重破壞或拆除重建,三山國王廟的建築風格保留傳統磚造木構造的構造,以及清代中期、晚期、日治與民國歷次修建的元素。 據說麟洛女子徐秀桃(生卒年不詳)在路上與出來群幸的九如三山國王廟巾山國王(大王)巧遇,大王認定為前世姻緣之人,於是決定與她再續前緣。 不久,徐秀桃在溪旁洗衣時,而此時大王也正好巡視到麟洛溪橋上,徐秀桃看見大王身穿黃袍騎白馬的俊美身姿,說:「若配上此君我願足矣。」過沒多久,有1個精美的木盒從上游漂至徐秀桃面前,她覺得有異狀便拾起木盒,將它打開一探究竟,卻發現裡頭竟是訂婚之物。

九塊厝先民見許黃二人未回,但依然日夜參拜三國王,小草廟逐漸成為居民的信仰中心,凡地方糾紛、災害疾疫,皆求神明解決,之後神威遠播,移居至此者日增,捐獻箱油資金亦多,廟地亦獲捐獻,全庄庄民決議建廟,初次建廟只建雙殿(拜殿與正殿),受三王指示再增塑大國王與二國王金身。 許黃二人初至九塊厝,先向居民借一塊空地搭建草茅安奉三國王金身日夜膜拜,初至他鄉計劃建廟談何容易,二人決議回鄉募款,但後受到清朝訂文限制閩粵居民遷居台灣,未能再回九塊厝。 距今百餘年前,開台聖王本由居住溪埔一對尤姓老夫妻奉祀,後因住所發生天災,於是開台聖王、周府千歲聖駕遷移到本庄定居。 建築裝飾可分為木雕、石雕、彩繪、剪黏、泥塑等,木雕與彩繪集中於三川殿與拜殿;石雕幾乎集中在三川殿步口空間;剪黏泥塑則以屋面為表現空間。 這些裝飾的位置除了可顯示空間之屬性外,也表達空間的尊卑層次,越是重要的空間,其裝飾也越繁複與精緻,這些裝飾也能反映世俗生活背後的傳統文化思想與觀念。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屏東縣基督教

上梁部分坍塌危及信眾安全,縣議員尤慶賀抨擊2012年度全縣古蹟共編列四千多萬元經費,三山國王廟卻分配為零,將對文化處長徐芬春提出不適任案。 重建後的九如三山國王廟,清同治5年(公元1867年)在仕紳號召下,開始第1次重修工程。 到了日治時期,廟身因年久失修,後殿倒塌,前殿也瀕臨危險。

登錄種類:寺廟評定時間2012年11月20日詳細登錄資料九如三山國王廟,又稱九塊厝三山國王廟,是位於臺灣屏東縣九如鄉九明村的三山國王廟,以跨越閩客族群、連結九如鄉與麟洛鄉、長治鄉三地的傳說「九如大王爺娶麟洛徐氏女」與習俗聞名。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大年初二回娘家,連成神的九如鄉「王爺奶奶」也不例外! 屏東縣九如鄉三山國王廟的「老姑婆」王爺奶奶,今天與夫婿三山國王的大王爺連袂坐上鑾轎「轉後頭」,預計傍晚抵達麟洛鄉,迎接恭送隊伍相當熱鬧,麟洛鄉的鄭成功廟說,原本考量疫情今年不辦,但若是停一年再辦,只怕地方雜音多,在遵守指揮中心的指示下加強防疫續辦。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九如鄉

護龍的地位及等級皆次於正身,因此形式、用料與做工沒有正身那麼考究。 九如三山國王廟的左右護龍,以閩南瓦與白灰壁為主,甚具價值,與古蹟本體的山川殿、拜亭、正殿、後殿在建構方面與空間上息息相關。 九如三山國王廟的建築裝飾可分為木雕、石雕、彩繪、剪黏、泥塑等。 經調查結果顯示,木雕與彩繪集中在三川殿與拜殿;石雕幾乎集中在三川殿步口空間;剪黏泥塑則以屋面為表現空間。 這些裝飾的位置除了可顯示空間的屬性之外,也表達出空間的尊卑層次,越是重要的空間,其裝飾也就越繁複與精緻,這些裝飾可以反映著世俗生活背後的傳統文化思想與觀念。

  • 主祀三山國王原為廣東東部興盛的民間信仰,以明山、獨山、巾山(巾山又稱中山、福山)等三山之山神為神祇。
  • 每年的正月初二,麟洛人都會到九如將大王爺和王爺奶奶迎回娘家麟洛,用折成長條狀鈔票再繫上繩子綁成花朵形狀的「結衫帶」贈與王爺奶奶,代表著客家人的祝福。
  • 屏東縣政府於2003年2月,接獲地方提出指定古蹟的申請。
  • 廟區和「淡水‧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都將點亮照明,讓人在有別於白天的夢幻氛圍下參拜。

然而在約清嘉慶初年(公元1795年至1807年)當地洪水氾濫,沖毀整個村落,三山國王廟宇也遭沖垮,庄民僅帶著三山國王神像,移往武洛溪北岸重建聚落,並於現址建造新廟,於清嘉慶12年(公元1807年)竣工。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由於當地居民混雜,除潮州移民外,漳、泉移民亦多,信仰混雜。 為凝聚力量,各籍移民結盟為「九如十三庄」(原為18庄,後因聚落衰退,縮減為13庄),並以九塊厝三山國王廟為信仰圈中心。 九如三山國王廟,亦稱九塊厝三山國王廟,是屏東九如三山國王信仰的傳統重鎮,歷史可追溯至清領初期,可說是當地粵籍文化信仰的代表。 九如三山國王與奶奶及眾神祇,數百年來護佑九如鄉民有求必應、神跡顯赫,並分靈各地,故後人讚譽:「王赫號三山稱九塊、神靈著千歲恩渥萬家」。 在九如三山國王廟遶境隊伍中,以金獅陣最令人矚目,相傳自三山國廟建廟以來,即有金獅陣,其曾受清朝皇帝敕封為金獅王,在朝有功、在廟有職,已有數百年歷史,並拜清水祖師為師,所排之陣法是依三山國王降乩指示,金獅陣為三山國王護駕前鋒,不為其他神祇開路,百年來在屏東縣地區僅此一團,十分可貴。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屏東縣道教

是因為九如三山國王娶妻,引起海豐三王靈體不滿遂用劍砍傷九如王爺的靈體。 2012年4月,文化處與管理委員會多次溝通無效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進行緊急加固工程。 開工當日,屏東縣長曹啟鴻、民政處長鄭文華及文化處長徐芬春到場,管理委員會多數人到齊,但無人參加與相關祭祀及執槌過程,並有人抗議遞交陳情書。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廟方表示於廟後方的納骨塔,比此廟高,所以非改建不可,以及改建是三爺公用擲筊的指示。 2011年3月,屏東又發生4.8級地震,此廟左側三川殿及屋脊受損嚴重。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2016年,以主祭身分參加的屏東縣長潘孟安讚賞此民俗活動跨越了閩南、客家兩大族群,也跨越了九如、長治與麟洛三地,深具族群和解與共存共榮的時代意義。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清代九如鄉隸屬「台南府鳳山縣」,設汛防掌理轄內行政,至日據時代改設庄役場,名稱「九塊」;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取意三多九如之意,逐定名為「九如」,三十五年春行政區域劃規「屏東市」為「九如區」,至三十九年1十月行政區再度調整,改屬「屏東縣政府」名為「九如鄉」,並設鄉公所迄今。 九如三山國王廟位於九塊厝(現為九如鄉九塊村),又稱九塊厝三山國王廟,是屏東九如三山國王信仰的重地,歷史可追溯至清領初期,是當地粵籍文化信仰的代表,亦是屏東平原重要之信仰中心,而且是全臺歷史最悠久、保存完整的三山國王廟。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屏東縣東港鎮廟宇寺院

屏東縣政府則依古蹟審查程序於同年5月27日公告此廟公告為三級古蹟,廟方得知後在同年6月由時任主委的蔡順和帶隊至縣府抗議。 蔡順和後來表示九如三山國王信徒有一千五百多人,有九百多人同意重建,只有七十多人支持保存。 指定為古蹟後,政府未能展開修復工程,2006年恆春地震,此廟燕尾斷落、主殿梁柱坍塌,古蹟毀損更加嚴重。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中華黃頁網路電話簿刊登資訊如有錯誤或不刊登,請洽本公司客服信箱,我們將提供相關協助資訊、儘速確認更正。 由於王爺奶奶極為照顧小孩,許多小孩子都會認王爺奶奶為乾媽,保佑平安長大,因此前來替大王爺、王爺奶奶掛上金牌、「結衫帶」(紅棉線綁鈔票)的信徒眾多,紅色百元結衫帶更是喜氣洋洋。 〈正統性、地方化與文化的創制——潮州民間神信仰的像徵與歷史意義〉。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關於 資訊書籤

九如三山國王廟建於明永曆五年(西元一六五一年、歲次辛卯年),又稱「明貺廟」,至今三百餘年歷史,主祀廣東霖田三山國王(獨山、明山、巾山),建廟奉祀緣起,明末清初廣東霖田許姓先民受夢指示,奉請三王獨山國王金身赴台,次日醒後遂找有意來台拓墾黃姓先民商議,談後決議依神明指示,五月時即安抵台灣定居屏東九塊厝。 九如三山國王廟規模為三殿式,後殿兩側為對稱廂房,三川殿面寬三開間,左右兩側為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新建之護龍。 建築風格呈現閩粵混合的風格,由於建廟時間早,加上未遭嚴重破壞或拆除重建,所以廟的建築風格仍保留傳統磚造及木構造。

  • 三山國王雖為潮州移民的主要信仰,然而「九如十三庄的居民多樣,作為信仰中心,建築風格呈現閩粵混合的風格。由於建廟時間早,加上未遭受嚴重破壞或拆除重建,三山國王廟的建築風格保留傳統磚造木構造的構造,以及清代中期、晚期、日治與民國歷次修建的元素。
  • 廟方表示於廟後方的納骨塔,比此廟高,所以非改建不可,以及改建是三爺公用擲筊的指示。
  • 唐貞元三年(西元786年),州治遷龍溪(今漳州市),德宗皇帝加封「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
  • 上梁部分坍塌危及信眾安全,縣議員尤慶賀抨擊2012年度全縣古蹟共編列四千多萬元經費,三山國王廟卻分配為零,將對文化處長徐芬春提出不適任案。
  • 在海豐三山國王廟則傳說九如三山國王廟與海豐三山國王廟同為分靈,但前者設有乩童,後者沒有,而每次當九如三山國王廟的三王乩童起乩時,都會出現跛腳現象。
  • 開工當日,屏東縣長曹啟鴻、民政處長鄭文華及文化處長徐芬春到場,管理委員會多數人到齊,但無人參加與相關祭祀及執槌過程,並有人抗議遞交陳情書。
  • 建築裝飾可分為木雕、石雕、彩繪、剪黏、泥塑等,木雕與彩繪集中於三川殿與拜殿;石雕幾乎集中在三川殿步口空間;剪黏泥塑則以屋面為表現空間。

傳說台灣清治時期的嘉慶年間,麟洛庄的客家女徐秀桃(另一說名為徐玉妹),在北柵老水埤圳時在溪邊洗服,遇到此廟三山國王出巡繞境。 她望見有一名騎白馬、相貌美挺的男子經過,內心愛慕,但別人看不到該男。 人們認為是三山國王中的大王爺娶她為妻,遂將她稱為「王爺奶奶」來祭拜。 廟方在2004年4月27日的擲筊結果為改建,舉行儀式時有文史團體前往抗議。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屏東縣廟宇寺院

後來民間傳說甚至相傳兩神互相鬥法,停戰後,約定以獅球嶺為界線。 高雄市前鎮區神府堂林府神郎.天上五聖母往南鯤鯓代天府晉香回鑾繞境路關 日期:國曆6月27日(農曆五月十六),星期日下午 3:30 瑞隆路→右轉武慶一路直行→至瑞和街(下車整隊)→武慶一路→左轉 瑞和街→右轉瑞信街底→右轉至武慶一路→左轉瑞北路直行→左轉公正路→右… 屏東縣罷免村長已非首例,2016年東港鎮大鵬里里長王鵬生罷免案,當時因罷免案屬舊法,投票人數未過半而失敗;2017年縣南州鄉壽元村,時任村長陳明倫遭罷免,罷免理由是坐領乾薪、消極無作為,是選罷新制上路後,全台第一個罷免成功的案例。 清同治5年(西元1866年)在仕紳號召下廟宇開始第一次重建,至日本時代廟身因年久失修,後殿倒塌,前殿也瀕臨危險,在當地兩位保正帶領募捐下,於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開始第二次重修,其左右護龍就在此刻增建,後經歷多次整修,於民國71年(西元1982年)將護龍室內牆面貼上磁磚,均掩蓋其日治時期所建之原貌。 經歷多次地震後,廟宇及左右護龍損害嚴重,民國105年(西元2016年)獲得文化部補助經費修復,使左右護龍修復成閩南瓦、白灰壁的原始樣貌。 在清末地方志中,屏東平原總計有十座三山國王廟,而其中乾隆年間建立最早的兩座,均留下了神明娶附近客家女為妻的傳說,其中之一便為此廟,另一座乃位於潮州鎮的四春三山國王廟。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文化處直到2013年終與地方取得共識,由縣府向文化部爭取約三千多萬經費進行修復工程,得以修復古蹟,原供奉廟內的三山國王神像移置組合屋。 本預計於2014年8月完工,但中間包商倒閉,重新招標,工期延宕7月。 徐秀桃出嫁後不久,有一天,九如的信眾前來麟洛說,「小王爺已出世」,還送來麻油雞報喜,從此兩地村民便以親家相稱,麟洛人稱九如人為「姑丈」,而九如人稱麟洛人為「舅舅」,在閩客械鬥衝突不斷的當年,以人神聯姻之名,閩庄九如和客庄麟洛結成親家,干戈漸化玉帛。 主祀三山國王原為廣東東部興盛的民間信仰,以明山、獨山、巾山(巾山又稱中山、福山)等三山之山神為神祇。 廟區和「淡水‧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都將點亮照明,讓人在有別於白天的夢幻氛圍下參拜。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代表觀世音菩薩慈悲心的光束會朝著夜空直線照射,象徵著從凡間向上天祈福,直達天聽。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信仰中心

為了凝聚力量,各籍移民結盟為「九如十三莊」(原為18莊,後因聚落衰退,縮減成13莊)。 左右護龍之閩南瓦、白灰壁甚具價值,與古蹟本體(山川、拜亭、正殿、後殿)在型制上息息相關。 登錄為歷史建築使三山國王廟之整體空間型制更為完整,對整體風貌之展現有極大助益。 符合兩項歷史建築審查基準: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在海豐三山國王廟則傳說九如三山國王廟與海豐三山國王廟同為分靈,但前者設有乩童,後者沒有,而每次當九如三山國王廟的三王乩童起乩時,都會出現跛腳現象。

回家之後,徐秀桃漸漸不思茶飯,全身日益消瘦,臥病在床,家人尋醫多次卻無藥可醫,只好求神問卜。 一問下才知女兒已與九塊厝三山國王的大王有了婚約,已然成神;不久,大王前來迎接徐秀桃之靈回到廟中,完成了這樁人神聯姻,從此廟內多了「王爺奶奶」的神位。 當地也有「九如姑丈,麟洛大舅」的俗語,即麟洛人為王爺奶奶的娘家人,為九如人的親家。 九如三山國王廟位於九塊厝(現為九如鄉九塊村),據文獻顯示,當地原為平埔族「巴轆社」,約在18世紀中葉後逐漸為漢人取代,成為「巴轆庄」。 據當地流傳說法,三山國王原為明末清初,潮州移民從廣東霖田祖廟帶來當地,設草寮祭祀,後曾於明永曆5年(公元1651年)建廟。 然而現存文獻則記載,由鄉紳陳慶祥(生卒年不詳)為首募捐,在武洛溪南岸建廟,並於清乾隆43年(公元1778年)竣工,成為九塊厝的庄廟。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屏東縣屏東市道教

徐女同伴皆愕然問之其故,徐女不答,俯首繼續洗衣服,不久有一木盒從上流下至徐女面前,徐女即以手推開,木盒又流回來,如此數次,徐女頗覺有異,乃拾而視之,見木盒內置有訂聘之物。 徐女取其中戒指試戴,未料一戴即釋之不開,嗣後漸漸不思茶飯,全身枯萎,不久成神,後大王指示已於徐女成婚,王爺渡回奶奶真靈回國王廟後,雕塑金身,供民膜拜,並照顧境中男孫丁,至此九塊厝與麟洛鄉親結為親家,兩鄉信徒之間情誼稱篤,後人稱譽「九如姊夫、麟洛大舅」。 三山國王廟廟貌華南單簷硬山型式,建築格局為三殿二廂房,正殿主祀三山國王,陪祀兩位帶旨官,前案安奉五營座;後殿正龕主祀觀音菩薩,陪祀善才、龍女、韋馱護法、五穀先帝、天上聖母、千里眼、順風耳,左龕奉祀註生娘娘、婆姐,右龕主祀國王奶奶及侍女。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縣九如鄉三塊村開台聖王廟主委楊勝章以「破壞村內和諧」為由,率領村民提議罷免村長楊慧貞,經屏東縣選舉委員會審查,通過罷免第一階段,本週起正式開始第二階段連署,能否成案備受關注。 護龍是臺灣傳統房屋建築,例如︰三合院、四合院中位於正身左右的房屋。 護龍指的是臺灣傳統房屋建築,例如:三合院、四合院等,中位於正身(正身:傳統厝屋位於中間最主要的建築物,又稱為大厝身、正間、本堂、正堂)左右之房屋,與中軸線互相平行且對稱的建築物,在客家地區也稱為「橫屋」,還有其他名稱,例如:護室、護厝、室仔、櫸頭、伸手、間仔等。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屏東縣萬丹鄉道教

漳州地區人民把他尊為「開漳聖王」,崇祀他的廟宇遍及閩台,僅漳浦境內「聖王廟」就有近百座,現中國臺灣省崇祀他的廟宇也有300多座。 現中國臺灣省以開漳聖王為主神的廟宇有86座,歷代香火甚旺。 近年來,漳州市政府為紀念陳元光,將市區的主要街道命名為元光北路、元光南路。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三山國王」是粵東地方的守護神,原指廣東潮州府附近的三座名山(獨山、明山、巾山),「三山國王」就是這三座名山的鎮山神,進而成為客家族群(潮州人)之普遍信仰,並傳及海外生根。 根據當地流傳說法,九如三山國王原為明末清初,潮州移民從廣東霖田祖廟帶來當地。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屏東縣一貫道

由於王爺奶奶這獨有的信仰,九如三山國王廟每年元宵節會舉行「王爺奶奶回娘家」的傳統節慶。 農曆1月10日時,麟洛的廟與會組成神轎班,渡河到九塊厝迎接大王和王爺奶奶神像,並於巡境後,將大王神像安置在鄭成功廟,王爺奶奶則置於麟趾的媽祖廟福聖宮,供麟洛信徒膜拜瞻仰。 到農曆1月15日王爺奶奶生日當天,九如的信徒會帶著明山國王(二王)與獨山國王(三王)的神轎來麟洛,接大王與王爺奶奶回九如,進行繞境。 繞境後鄉內最先出生的男嬰即為「男孫頭」,其母親要背著男嬰提著燈籠,到廟裡感謝王爺奶奶,此為「出男孫燈」的習俗。 2014年,屏東縣府將此傳說活動列入縣定文資民俗活動。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的留言板

,十分壯觀,王爺奶奶回娘家後即巡視庄內男孫,賜福護佑庄內孩童平安成長,之後成為每年正月十六日(不論是否回娘家),庄中重要祭典儀式禮俗。 九如三山國王廟位於九如鄉九塊村,創建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初期,是當地粵籍文化信仰的代表,也是屏東平原重要之信仰中心。 每年過年前,九如鄉三山國王廟的大王爺夫人會回到麟洛鄉的老家暫住幾日,並且繞境保佑合境平安的祭典儀式,稱作「九如王爺奶轉後頭」,是九如、麟洛的當地特色節慶活動。 此傳說名為「九如大王爺娶麟洛徐氏女」,在1905年9月3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就有刊登,題名為〈偶像娶婦之誌奇〉。

到了正月十五,九如人則會至麟洛迎回,先到鄭成功廟上香,再回王爺奶奶的娘家東海堂祭拜祖先。 屏東縣政府於2003年2月,接獲地方提出指定古蹟的申請。 地方的九如文化促進會主張登錄為歷史建築並依古法修復保存,不過廟方主張拆除重建,而此為該廟主任委員蔡順和選主委時的政見,對此文化局以「暫不拆建新廟,也不指定為歷史建築」調停,改由該擇日擲筊決定。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屏東縣車城鄉廟宇寺院

「淡水‧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聖像是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最大鋼製雕塑」,已成為北台灣新地標,在佛教史上意義非凡,於世界建築史上也是重要的指標。 唐貞元三年(西元786年),州治遷龍溪(今漳州市),德宗皇帝加封「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 北宋熙寧八年(西元1075年),宋神宗追封「忠應侯」。

屏東縣九如鄉聖王廟: 台灣英文新聞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