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級數5大優點

陳國昌也說,以過去震度達7級的九二一地震為例,如果按照新的分級,應屬於6弱等級;去年2月6日地震有不少地區為7級震度,但依新的計算方式,僅花蓮地區為震度7級。 注:表格中“地動加速度”的計算方式類似於日本氣象廳,但是沒有對數據進行較大處理,通常採用加速度中的最大值進行計算。 耐震,又稱為抗震,是指按照一般建築規畫施作,單純以主體梁柱結構吸收地震能量,而不用其他輔助工具吸收地震能量。 因為鋼骨具有韌性,可以吸收地震能量後再釋放,也因此適用於超高樓層,而且它的外型可以做出比較多的變化。 但是它的缺點是造型變化比較小 (無法蓋出特殊造型),而且因為屬於比較硬的材質,地震來時延展度可能不夠,所以不適用太高的樓層。

地震級數

然而在這次的調查中,研究團隊卻發現,臺灣附近的大氣環流非常不利於污染物擴散,以致於上午排出的污染物到下午還滯留在中南部的空中,許多原本預期會向外飄散的污染物最終仍然下沉,並對中南部的空氣品質造成衝擊。 這次的實驗結果讓周崇光團隊獲得啟發,更加投入對臺灣邊界層環流的調查研究。 周崇光表示,臺中火力發電廠的煙囪高達 250 公尺,加上排氣的動能和熱浮力,空氣污染物可以很快地上升到 500 公尺,甚至更高的空中,然後隨著大氣環流擴散和稀釋,傳統的高煙囪策略就是以此降低工業污染對鄰近地區空氣品質的衝擊。 但可惜的是,這種研究方法只能當作一種「逼不得已的手段」,畢竟任何特殊的化學品都可以被視為一種污染,尤其全氟化合物吸收紅外線的能力非常強,是屬於國際公約列出的主要溫室氣體之一,因此只能在非常必要的時刻下使用。 圖為德國航太中心的大氣研究飛機「HALO」(High Altitude and LOng Range Research Aircraft)。 圖/flickr研究結果發現:當東北季風盛行時,由臺中火力發電廠煙囪排出的空氣污染物主要會向南飄散,空氣樣品中 PMCH 、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濃度同步的變化(見下圖),證實了大氣模式所描繪的污染路徑。

地震級數: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不過阿樹也發現到有另一種新的誤用方式出現:將規模 9.0 的地震說成「芮氏規模 9.0」的地震。 此標度原先僅是為了研究美國加州地區發生的地震而設計的,並用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測量。 芮克特設計此標度的目的是區分當時加州地區發生的大量小規模地震和少量大規模地震,而靈感則來自天文學中表示天體亮度的星等。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稱為烈度)或稱地震震度(earthquake intensity),用以表述一地區受地震的影響程度,分成數級,級數愈高表示愈強烈,造成的災情也愈重。 通常以地震晃動的加速度作為分級定義,是一種常用的地震度量。

地震級數

在 5 項心理介入原則中,「能」指的是「促進效能感」,引導災民重新察覺自己有調節情緒、處理人際關係、修復財產與接受職業訓練等能力,有助災民逐步重返正常生活。 2018 年周崇光團隊和 EMeRGe-Asia 團隊合作,使用研究飛機和追蹤劑 PMCH,調查臺中火力發電廠污染煙流的傳輸路徑,圖中可看到 PMCH 從臺中擴散到整個中南部的濃度趨勢,地點 1 為布袋附近,地點 2 為北港附近。 從地點 2 的污染物數據,可看到 PMCH 、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濃度有相同的變化趨勢。

地震級數: 地震

大量未固定物品傾倒掉落,傢俱移動或翻倒,部分門窗變形,部分牆壁產生裂痕,極少數耐震較差房屋可能損壞或崩塌。 部分建築物牆磚剝落,部分山區發生落石,鬆軟土層可能出現噴沙噴泥現象,部分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少數耐震較差磚牆可能損壞或崩塌。 大量傢俱大幅移動或翻倒,門窗扭曲變形,部分耐震能力較差房屋可能損壞或倒塌。 部分地面出現裂痕,部分山區可能發生山崩,鬆軟土層出現噴沙噴泥現象,部分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 大量傢俱大幅移動或翻倒,門窗扭曲變形,部分耐震能力較差房屋可能損壞或倒塌,耐震能力較強房屋亦可能受損。

地震級數

他說,起初會訂定震度分級公式,就是要用來判斷災損的程度,但在儀器進步後,發現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判斷出符合真實狀況的震度,再加上現行的分級表在震度區間上範圍太廣,以5級震度來說,區間是從80~250地動加速度(cm/s2,gal)。 事實上現在的儀器是可以將短時高震度的數值過濾掉,因此氣象局著手進行分級表修正。 地震級數 地震震度:是地震發生時,各地不同的搖晃程度,只會有整數值,當然距離震央越遠,震度會越小。 1991年7月到2000年8月中央氣象局紀錄到地動加速度超過400gal(即舊制震度7級)的資料共有53筆,其中1999年921大地震就包括20筆。

地震級數: 參考資料

為了讓研究人員在強震後能夠立刻進行分析,所有地震波形資料會持續開放至此時此刻的前 15 分鐘。 而地球物理資料每日產製 1 地震級數 個檔案,也就是說,今天可以拿到最新的資料是前一天的檔案。 在地球科學界中,美國 IRIS、歐盟 ORFEUS、日本 NIED 地震級數 是公認的三大資料服務中心,負責提供即時、高品質的地震與地物資料。 從預算籌措、技術研發、測站建置、通訊與電力接通、儀器維護到資料處理與信號監控等,每一座地震觀測站的背後,都耗費了無數地球科學家們的心力和血汗,他們辛勤地上山、下海、鑽井、拉線,投入大量的人力、時間和資金,就是為了挖掘更多地球的秘密。 然而,還是有一些問題是目前國家與民間都難以解決的,例如危老建築存在很高的暴露度風險,如不進行都市更新或建築補強,難保不會成為下個災難現場。

由於地震規模是以對數為基礎,因此地震規模值增加1.0時,即相當於地震地震振幅為原振幅的10倍。 由此類推,地震規模8.0的地震振幅為規模2.0的一百萬倍。 目前全世界所觀測到的最大地震之規模(ML)為8.9(為1960年智利大地震)。 圖/研之有物以上,中研院空品專題中心致力解決臺灣空氣污染防制的瓶頸,首要第一步就是持續驗證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單。 地震級數 由於技術和環境限制,排放清單資料有一定誤差;因此需要透過衛星觀測做交叉檢驗,確認污染物的排放量與傳播途徑。

地震級數: 把污染通通寫下來!每三年更新一次的「空氣污染排放清冊」

而臺灣更是好發地震的高風險區,根據全球地震模型估計,臺灣幾乎全島都有地震風險,在全球地震危害度排行上名列前茅。 由於衛星是從太空望向地球,因此單靠分析分子光譜只能獲得垂直的、像是柱子一樣的濃度數據,研究人員必須透過大氣方程式並考量化學反應的狀況「回推」,一個一個網格計算出二氧化氮的分布。 周崇光說,電廠煙囪內部環境相當嚴苛,水氣高、溫度也高,礙於當前儀器的技術, PM2.5的偵測器非常難以在攝氏溫度高達 100 多度的煙囪中穩定地運作,也因此造成 PM2.5監測資料的不足。 點源,例如工廠的煙囪、通風口等;線源,如道路交通工具的機車、汽車等;面源則像是火災、農業活動、河川揚塵、大陸沙塵暴等一整面的污染源;生物源,是指植物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例如大家很喜歡的芬多精,其實是反應性非常強的一大群化學物質,很容易在空氣中發生化學反應並衍生出臭氧或是懸浮微粒。 假設技術上可行了,也還是會遇到這個問題,前者是會造成麻煩和費事,後者則是需要再多些時日進行科普教育。 對於一個科學用語「只知其名,不知其理」時,並不能說我們懂了這個用語,今天的文章並非單旨在「正名」,而是跟大家說說為何規模有不同的「名」的理由。

地震級數

1999年921地震是近幾十年造成災害最嚴重的地震,新震度分級的空間分布,同樣有效的反應災害發生的位置(圖8),同時由於高震度階級的進一步細分,可以更適度的界定出不同災害程度的範圍,提供相關單位更細緻的應變資訊。 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從921地震後地震級數才新增7級,震度全部為8個等級,而經過一段時間,增加測站的分佈數量,增加觀測儀器種類,讓地震定位、震度更精準,因此參考美國與日本作法,新的震度分級表從8級增為10級,從0到4級,再到5強5弱、6強6弱、7級以上。 陳國昌指出,過去的方式會造成災害判斷上的誤差,舉例107年2月花蓮發生的地震來說,震度最大的是在花蓮南端,來到7級,但實際災害地點卻是在北邊一些,若採用新的分級方式,可以明顯看到震度最強的地方跟災害地點吻合,因此防災、救災能更精準。 另外在高震度階級上,將5級細分為5弱、5強;6級細分為6弱、6強,以利相關單位可以更加彈性運用。 地震震度分級制度調整所涉及的影響層面非常廣泛,包括從防救災、交通運輸、民生設施等單位的應變作為,到科研教育、防災產業、保險業者的因應措施,甚至對於一般民眾的防災認知,都可能需要配合調整。

地震級數: 規模與發生頻率

9.如該計算震度小於4級時,則設定地震震度值為4級,否則以得到的計算震度為地震震度值,結束整個震度計算流程。

  • 如果在地震發生時,有很大一個區域都是相同震度,救災單位就必須在震度相同的區域大範圍的搜索與了解災情,造成救災的延遲與不便。
  • 由於地震儀的位置通常不在震央,考慮到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的衰減以及其他干擾因素,計算時需減去觀測點所在地地震規模所應有的振幅之對數。
  • 通常以地震晃動的加速度作為分級定義,是一種常用的地震度量。
  • 大於VII級的震度則主要是描述建築物損壞的情形,則以最大地表速度(peak ground velocity, PGV)較能實際反應出破壞的情形。
  • 陳國昌指出,過去的方式會造成災害判斷上的誤差,舉例107年2月花蓮發生的地震來說,震度最大的是在花蓮南端,來到7級,但實際災害地點卻是在北邊一些,若採用新的分級方式,可以明顯看到震度最強的地方跟災害地點吻合,因此防災、救災能更精準。

地震發生後,如果你上網查詢地震資訊的話,就會看到「最大震度4級」這樣的描述,你或許會有疑問:「咦?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地震震度」是指地表觀測到地震波振動的激烈程度,臺灣過去的震度分級分為0至7級,級數越高,代表地表的振動越劇烈,造成的影響也越嚴重。 事隔近20年,對照921地震,氣象局資料顯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15.9秒,發生恐怖規模7.3強震,震央南投魚池地震西南方7公里深度8公里,各地震度南投魚池7級、雲林6級、台中市6級、花蓮市5級、高雄桃源5級、台北4級。 「耐震係數 」也稱為「防震係數」,意指震區水平加速度係數,是預估地震時該地區可能發生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值(G:重力加速度),而在地震報導當中,經常可聽到哪一天幾點幾分在哪個地點地底深度多少公里的地方,發生地震規模6.4級、7.2級地震,各地震度為幾級。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由於震度表一改會牽涉到很多防災單位以及各縣市政府,目前已召開3~4場公聽會,邀集學者專家、救災單位、公共運輸單位、縣市政府、相關民間單位等共同討論,8月底完成最終書面版本修正,9月報交通部,預計明年1月1日起就會正式採用新的地震分級表。 起初訂定震度分級公式,用意是要判斷災損的程度,但經常會出現短時高震度的數值,也就是只要有0.0幾秒出現瞬間高加速度值,地震報告就會採用對比該加速度值的高震度,常與民眾感受不符合,許多救災、防災單位也反應這種高震度、低災損或零災損會造成困擾。

地震級數: 抗震宅也有分等級?! 免震>制震>耐震

6 弱在人的感受上,搖晃劇烈以致站立困難;屋內情形,大量家具大幅移動或翻倒,門窗扭曲變形,部分耐震能力較差房屋可能損壞或倒塌;屋外情形,部分地面出現裂痕,部分山區可能發生山崩,鬆軟土層出現噴砂噴泥現象,部分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 (台灣英文新聞/生活組 綜合報導) 地震級數 前天12月16日晚間,台灣民眾應該都接收到國家級地震警報。 中央氣象局發出中型有感地震即時警報指出,當天晚上7時26分左右,東北地區發生中型地震。 大量傢俱大幅移動或翻倒,門窗扭曲變形,部分耐震能力較差房屋可能損壞或倒塌,部分地面出現裂痕,部分山區可能發生山崩,鬆軟土層出現噴沙噴泥現象,部分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 大量未固定物品傾倒掉落,傢俱移動或翻倒,部分門窗變形,部分牆壁 產生裂痕,極少數耐震較差房屋可能損壞或崩塌。 部分建築物牆磚剝落,部分山區發生落石,鬆軟土層可能出現噴沙噴泥現象,部分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少數耐震較差磚牆可能損壞或崩塌。

但是地震並非都發生在距離測站100公里處,因此在計算地震規模時,我們必須考慮震央距(即震央與測站之距離)。 有鑑於此,中央氣象局和中研院地球所攜手合作,建置了全新一代的「臺灣地震與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GDMS-2020)」,取消原先僅開放國內學術人員下載的限制,轉型為向全世界開放,所有人都能在此下載地震和地球物理的觀測資料。 自 2005 年起,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開始規劃這個整合型地震相關資料的開放平台計畫,並在 2008 年 8 月正式上線,命名為「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GDMS)」。 同時周崇光也強調,中研院空品專題中心非常感謝臺中火力發電廠協助這次的實驗,這個空污滯留現象是整個西南部區域的大氣特性,只是在這次研究藉由臺中火力發電廠案例表現出來。

地震級數: ‧ 日本新版安保戰略 「中國動向」是對國際秩序的最大戰略挑戰

郭鎧紋也說,全世界沒有一個有經過結構外審、也就是17樓以上的建築,有因為地震倒塌的案例。 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過去幾年經常發生小規模地震,但可能儀器解析到短時間出現的高震度,因此發布高震度地震報告,但實際上,高震度僅出現在局部地區,且維持時間很短暫,一般不致造成災害。 為改善我國震度發布與使用的問題,氣象局於2019年開始進行相關的研究,研訂新的地震震度分級制度,目標是強化震度與地震災害的關聯性,進而提升臺灣救災、公共與民間單位地震應變的效能。 氣象局氣象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說,隨著科技進步,新建置的地震儀在量測的時間解析度增加,讓儀器更敏銳,加上氣象局布建的地震站越來越密集,原有作業使用地震震度分級演算程序,易在小規模地震解析到有高震度,而發出高震度地震報告,但高震度僅出現在局部地區,維持時間短暫,一般都不會造成災害。 臺灣的地震觀測始於日治時期,2000年8月之前的震度分級是沿用日本1936至1948年所使用的震度分級,將震度分成0級至6級,共7個等級,震度6級為地動加速度在250gal以上。 1999年921大地震時中央氣象局曾記錄到地動加速度超過980gal的資料,由於測得震度6級的地區廣闊,不利於受災情況之研判,中央氣象局在2000年8月公告增加一個震度分級,以地動加速度400gal作為震度6級的上限,400gal以上定為震度7級。

2008 年,在新故鄉基金會廖嘉展先生等人的牽線下,日本鷹取紙教堂落腳桃米社區。 這座教堂是日本名建築師坂茂為阪神大地震災民所建的精神地標,而神戶災區也在九二一地震後捐贈近千戶組合屋給南投縣。 可惜在建築師簽證、檢驗或補強成本無人願意承擔的情況下,立意良善且成本低廉的危老建築補強政策,尚缺乏激勵民眾參與的制度創新,是目前防災制度上相對弱勢、值得持續思索對策的一環。 此外,民間還存在許多故意或無心的違法情事,例如黑心建商偷工減料、民眾因風水或生意需求而打掉樑柱等,建築結構的破壞升高了受災風險。 其中,九二一地震是臺灣二戰後最嚴重的震災,導致 2444 地震級數 人不幸罹難、近 11 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財產損失超過新臺幣 地震級數 3 千億。

地震級數: 台灣淨資產1263萬可買哪?六都熱門路段都有這特點

如果樓房的抗震性能較差,倒塌過於迅速的話,連住在低層的居民都跑不出來的話,那麼顯然住在高層的居民更加安全。 因為樓房如果由於抗震性能差迅速整體倒塌的話,那麼倒塌過後,整個樓房的低層就會被整個樓房倒塌的廢墟所壓埋,那麼住在低層的居民的存活率自然就會非常低。 但是橫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的速度相對較慢,最先從震源到達地面上的是縱波,它的速度大約是每秒7公里左右。

地震級數: ‧ 日本雞蛋比台灣便宜? 台灣蛋商:日本集團化生產壓低成本

目前氣象局已經完成整個新地震震度分級制度的推動程序,並自2020年1月已開始實施。 近年幾次災害性地震,發現高震度分布範圍與災害發生位置的關聯性需要提升。 臺灣目前的震度分級主要是沿用日本震度分級的方式,分為0至7級,級數越高代表地表的震動越劇烈,造成的影響越嚴重。 其中震度4級以下主要是描述民眾對於震動的感受,震度5級以上則開始定義會對建築物或地形地貌發生影響,有關不同分級影響程度的說明如表1(中央氣象局,2017)。 氣象局表示,現行地震震度分 8 級,其中 5 級(強震)及 6 級(烈震)級距區間較寬,不利區分災情差別。

所以同時表列兩個不同的規模值時,反映了地震學家在面對不同問題時所採用的研究方法。 或許因為是最早使用的地震規模為芮氏規模,所以許多人會理所當然的以為規模前面就是要加個「芮氏」才嚴謹。 的確,如果是臺灣島上或是周邊的地震、資料來源又是中央氣象局,幾乎九成九以上是以芮氏規模表示地震的規模。 但是,如果是去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的網頁上查詢地震,就會是「地震矩規模」,縮寫也會是 Mw ,至於它的原理,我們在先前的文章更「先進」的地震規模算法? 當初設計芮氏地震規模時所使用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的限制,近震規模ML若大於約6.8或觀測點的震央距超過約600公里便不適用。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