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腸胃炎發燒10大分析
但是在不同年紀的孩童和不同病毒的腦膜炎,仍存在著後遺症嚴重程度的差異性。 新竹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張家穎指出,尤其在年紀較小的孩子身上,有些疾病的臨床症狀會有所重疊,此時應該小心謹慎的觀察,才能及時察覺是否為更嚴重的疾病。 因為它就是從前長輩常說:「發燒會燒壞腦袋的嚴重疾病。」腦膜炎的發炎位置接近大腦和脊髓,可能致命,因此被歸為急症。
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小兒科醫師陳俊仁為民眾加以說明。 所以要經常幫寶寶洗手,較大孩子也要教他們常洗手;家長在照顧嬰幼兒時,更要特別注意清潔及衛生,例如處理寶寶便便後,務必徹底洗手。 另外也要提醒家長在處理食物時應注意保持食品清潔,生食、熟食必須分開,烹調時一定要將食物完全煮熟,尤其夏天天氣熱,必須更小心。 醫生會依據患者的症狀進行檢查,來判斷是否得了病毒性腸胃炎,有時也會問患者居住的社區是否也有人也得腸胃炎。 醫生也可能會進行糞便快篩,檢測是否有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細菌感染或寄生蟲。
幼兒腸胃炎發燒: 小孩不出門還是發燒、腸胃炎!醫:不需要一直消毒家裡,做對清潔並在門口設立這一區
平時家裡喝的水,一定要喝煮過的煮沸水,不要只喝濾水器過濾沒有煮沸的水。 他說,確診後的治療方式是住院接受注射免疫球蛋白,病童每一公斤體重需要2克,每一瓶的劑量有3克,以12公斤體重的病童為例,約要注射7〜8瓶免疫球蛋白,這些劑量必須在12個小時內完成注射。 郭和昌醫師說明,疹子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軀幹和四肢,包括蕁麻疹、猩紅熱樣的皮膚紅疹、多樣性皮膚紅疹、丘疹、多形性紅斑,以及較少見的小膿性痂疹,任何皮膚疹都可能與川崎症有關。 他解釋,「嬰兒的中樞神經控制系統還不成熟,控制體溫的能力較薄弱,體溫也容易隨外界環境溫度變化而升降」,因此,讓寶寶置身在通風的環境、適宜的室溫下,並不需要穿太多衣服,至多比大人多一件即可。
由細菌感染的腸胃炎,主要以腹痛、腹瀉和血便等下腹部的症狀為主,並且有機會伴隨嘔吐、發燒等病症。 另外,若是由寄生蟲引起的細菌感染,雖然同樣會出現長時間的腹瀉,但大多數不會帶有血便。 一般來說,這兩種腸胃炎的基本治療方式大致相同,都是給予止瀉藥,如果效果不好或擔心電解質不均衡,就會施打點滴,補充水分跟電解質。 但是,如果孩童是感染細菌性腸胃炎,醫師擔心細菌跑到血液中,引起腦部或骨髓發炎,甚至引發敗血性休克,會視狀況使用抗生素治療。 因為可能會有嘔吐的現象,因此補充水分建議要一口一口慢慢分次持續補充,「電解水」是急性腸胃炎較佳的選擇,因為裡面的滲透壓、葡萄糖與電解質濃度經過設計,有利於水分的吸收與電解質的補充。 賴馥蘋解釋:「急性腸胃炎大部分是病毒(少部分是細菌)經由嘴巴感染身體,造成腸胃道發炎而產生的急性症狀,病程約在一週左右。」而她也以圖解方式,提供家長照顧急性腸胃炎孩子的正確方式。
幼兒腸胃炎發燒: 引起腸胃炎的6大原因介紹
而高糖食物因會增加腸道內的滲透壓,讓腹瀉更厲害。 腹瀉:此為腸胃炎最主要的症狀,包括排便次數、量及液體的含量增加或質地變軟,一天次數有3次或3次以上,或者比平常情況更頻繁;大便顏色可能偏綠,且有可能會出現惡臭味或含有血絲黏液。 唯一需要避免的項目,就是「高油」及「高糖」的食品。 因為高油的食物不好消化,會積在胃裡,反而會不舒服、嘔吐;而高糖食物因為會增加腸道內的滲透壓,讓腹瀉更厲害。
備餐、進食前、如廁後、照顧病人及幫嬰幼兒/病人/長者換尿布後,應落實洗手清潔,至少需搓洗 20 秒以上,包含指縫、指甲等位置。 休養約 2~3 日,症狀就會變得輕微、好轉,接下來一兩週,病毒會隨著糞便排出,周遭接觸者仍需注意飯前洗手、環境清潔等。 大家別以為過了夏季腸病毒期就可以鬆懈,因為冬天也有其他病毒肆虐,像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吳昌騰分析三種病毒都不能輕忽。 消毒方式:被患者污染的床單衣物可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浸泡消毒,處理患者的嘔吐物時,記得戴上手套及口罩。 造成小兒腹瀉的機轉可分為滲透壓型腹瀉、分泌型腹瀉、毒素型腹瀉、侵犯型腹瀉、發炎型腹瀉及蠕動型腹瀉等不同機轉,但絕大多數的兒童發生腹瀉是由多種機轉一起合併表現。 例如沖泡寶寶的奶粉水應用煮沸的一般水沖泡,不要用礦泉水。
幼兒腸胃炎發燒: 腸胃炎徵狀
由於諾羅病毒沒有疫苗,因此治療主要依賴寶寶自身的免疫力,搭配輸液或口服電解質溶液,以避免嚴重拉肚子造成的脫水。 在預防病毒方面,由於諾羅病毒可同時感染大人跟小孩,且傳染力極強,寶寶和媽媽都要勤洗手,尤其是換尿布之後。 輪狀病毒腸胃炎是導致寶寶嚴重水瀉而需住院的原因之一。 寶寶就醫後可能會根據脫水的嚴重程度給予口服電解液或是靜脈注射點滴,治療脫水症狀。
如果孩子出現嚴重腹脹,嚴重持續的腹痛,或是有持續綠色嘔吐物的出現,都須立即送醫評估,排除腸胃炎之外,其他可能的原因。 幼兒腸胃炎發燒 另外,突發痙攣,意識不清,或是體溫正常時明顯虛弱,也是危險的警訊。 感染諾羅病毒傳染力非常強,會引起腸胃道發炎,也經常合併發燒、痠痛等症狀,潛伏期為 24 小時到 48 小時。 至於排出黏液惡臭,甚至代有血絲的糞便,表示大腸已受破壞。 通常是細菌感染,嚴重者有可能是痢疾或沙門氏菌,此時治療用藥比食物更重要。
幼兒腸胃炎發燒: 寶寶如果有急性腸胃炎,照顧上需要注意那些事項?而平時又要做好那些防範措施,才能減少嬰幼兒得到腸胃炎的機會?
已經吃副食品的寶寶,飲食建議以清淡為主,可以吃點稀飯、白饅頭、土司,水果方面可先暫停,或吃點蘋果、香蕉。 當然如果發現喝奶之後,明顯腹痛與腹瀉加劇,可以暫時避開乳品,或跟您的醫師討論是否更換無乳糖奶粉。 幼兒腸胃炎發燒 不建議因為害怕嘔吐或腹瀉而讓孩子禁食太久,這樣會限制營養的攝取,相反的,食物對腸胃道的復原也有正面的影響:經由食物的刺激,腸細胞會加速再生,腸道通透性減少,也會刺激腸道荷爾蒙分泌,增進腸胃功能。
- 嬰幼兒體溫高或發燒的原因有很多種,常見的有:急性腸胃炎、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肺炎、泌尿道感染等。
- 父母總擔心孩子怕冷,習慣性會幫寶寶穿多一點衣服或蓋很多層被子,加上環境悶熱,於是出現體溫升高的情形,一量體溫,「哇!38℃」,父母緊張極了,於是趕快帶孩子就醫。
- 其實我這樣說不完全對,在美國醫生是不太用思密達的,只有歐洲跟非洲跟亞洲比較常用。
- 患者的徵狀包括頻密的急性肚痛和腹瀉,糞便呈稀爛或水狀,其他徵狀包括嘔吐、頭痛、發燒、肌肉酸痛。
如果要查,建議是有上述情況時查,或者如果病人的症狀已經持續一週以上沒有好轉,那可以查一下。 驗血意義不大,除非發燒不退或嚴重的上吐下瀉,精神恍惚等。 腸胃炎是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的腸胃道感染疾病,無論孩童或成人,都可能會因為腸胃炎而產生各種不適的腸胃炎症狀。 腸胃炎的發生率也非常高,即使是在公衛條件很好的台灣,也幾乎沒聽過哪個人一輩子都沒腸胃炎發作過。
幼兒腸胃炎發燒: Q3.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因為沙門氏菌也可於在土壤、潮濕且沒有光的環境中存活許久,若是喝到沒有煮熟的地下水,或是寶寶外出玩耍、用手抓泥土後,沒有洗乾淨就把手放到嘴巴裡,也有機會感染到沙門氏菌腸炎。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一般而言,細菌性腦膜炎對健康的影響會甚於病毒性腦膜炎,例如:孩童細菌性腦膜炎死亡率就可以高達15%,其中又以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的死亡率最高。 細菌性腦膜炎的孩童即使在接受治療後,仍然大約有15%-25%會留下神經學上的後遺症。 常見的神經學後遺症如下:永久性聽力喪失約5%-10%、肢體僵硬、攣縮或是偏癱約2%-12%、痙攣約4%,另外認知和學習障礙約4%。
每一個人認知的腹瀉定義不同,包含很多主客觀因素,舉例來說,有的小孩一天解便次數可達五至六次,大便稀軟狀但成型,這樣的情形算是腹瀉嗎? 有的小孩解便一天一次,大便稀水狀,這樣的情形不是腹瀉嗎?。 所以光是以排便的表現定義腹瀉,並不是完全客觀準確。 以客觀(教科書)的標準來定義腹瀉是嬰兒每日每公斤體重的糞便量超過十克,兒童或成人每日糞便量大於二百克做為腹瀉診斷之標準。
幼兒腸胃炎發燒: 腹瀉逾一周 動脈染沙門氏菌險致命
急性腸胃炎多數為病毒感染而引起,少數則會因細菌或寄生蟲引發,造成胃、小腸或大腸黏膜受傷導致炎症反應。 最常見的症狀為嘔吐腹瀉,也常伴隨間接性腹部絞痛、腹脹、發燒或食慾不振等情況。 腸胃炎嚴重到什麼情況要帶孩子就醫,甚至考慮住院呢?
最近拉肚子的嬰幼兒很多,門診常見,網絡上的病人也常常在問,其實跟感冒一樣,這是個絕大多數可以不藥而癒的病,只不過大家可能比較容易接受上呼吸道的鼻涕跟痰,不太能忍受下消化道的水瀉。 做家長的總是希望孩子能快點好,怕他們會營養不良,體重會減輕等。 最近幾年醫學界對治療兒童急性腸胃炎的方式有些改變,尤其是飲食這一部分。 前幾天在讀美國家庭醫學會月刊的時候剛好看到了有關其治療的文章,藉此把摘要跟大家分享。 看到這,大家應該會注意到一件事:腸胃炎患者常會有腹瀉症狀,但醫師為什麼不一定會用止瀉劑來緩解呢? 原因是貿然使用止瀉劑,可能反而會使病原體(尤其是病菌)滯留消化道內,不利於腸道排出,那就像是把病原體關在你肚子裡面養啊。
幼兒腸胃炎發燒: 預防腸胃炎,日常生活應該注意…
常見症狀為嘔吐及明顯水瀉,可能合併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目前在嬰幼兒時期,有輪狀病毒疫苗可以服用(rotarix以及rotateq)。 再者,第二常見為諾羅病毒,諾羅病毒腸胃炎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並造成明顯腸胃症狀,常見於機構、學校、醫院等人口密集處的群聚感染,目前沒有疫苗可以使用。 病毒性腸胃炎的治療部分,以支持性治療為主,並無特效藥可以緩解。 急性腸胃炎屬於急性腸道傳染病,通常由病毒和細菌引起,較為熟知的說法是「食物中毒」。
此時受創最重的就是小腸絨毛頂端,正是乳糖酵素聚集存在的部位。 幼兒腸胃炎發燒 因此嬰兒腹瀉的時候,無法吸收乳糖,也就不能消化一般嬰兒奶粉,必須改用不含乳糖的『醫瀉配方』奶粉,或澱粉為主的米漿。 小腸黏膜層如地毯一般鋪在腸壁上,無數的小腸絨毛,就如地毯的毛纖維增加小腸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因此可知,治療腹瀉嬰兒的飲食,受制於先天發育及後天損傷的諸多變數,既要受損的腸胃吸收,又不能刺激造成二度傷害,還需兼顧供給營養,好讓病兒恢復體力並且修補腸道損傷,這麼多目標,要想畢其功於一役,是多麼需要講究技巧。
幼兒腸胃炎發燒: 腸胃型感冒有多常見?
病毒性腸胃炎可由輪狀病毒 、諾羅病毒 、星狀病毒 或腺病毒 …等引起,而病毒盛行的時間也有所差別。 比方說輪狀病毒容易在夏季轉秋及冬季時盛行,而諾羅病毒則是全年都有可能引發腸胃炎。 若是腹瀉嚴重,容易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而脫水,這時候就要住院打點滴了。
喝母奶的寶寶可以持續哺餵母乳來補充水分及營養;喝配方奶的孩子原則上不建議把奶粉泡稀,可以正常喝奶。 奶粉泡稀的說法主要是在意乳糖不耐,但急性腸胃炎只有少部分會合併乳糖不耐。 當然如果發現喝奶之後,明顯腹痛與腹瀉加劇,可以暫時避開乳品,或跟醫師討論是否更換無乳糖奶粉。 大部分急性腸胃炎是由病毒所引起,除非已知特定細菌的感染,否則並不需要給予抗生素治療,一般則採症狀治療,如補充水份預防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等合併症發生。 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蕭玥玲醫師表示,造成嬰幼兒腸胃炎原因可分病毒型以及細菌型引起的腸胃炎。
幼兒腸胃炎發燒: 美的好朋友 - 醫師藥師營養師團隊負責,最專業的醫療保養知識網
腸胃炎雖發生在消化道,但初生兒免疫力不足很容易擴及全身,造成敗血症等併發症,所以用藥重於食物調理。 必須使用吸附作用的止瀉藥,吸收細菌毒素和刺激性的膽酸膽鹽,懷疑細菌感染宜用抗生素滅菌。 飲食應暫時換用醫瀉配方,若有上吐下瀉,宜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和酸鹼失衡。 孩童身體組織的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因此腸胃炎造成發燒和水瀉之後很容易脫水,脫水的臨床症狀包括煩躁、心跳呼吸快、無精打彩。 幼兒腸胃炎發燒 嬰兒腹瀉排瀉物中帶有大量鉀和碳酸氫根離子,所以不只需要補充水分,還需補充電解質。 市售幼兒專用的電解質溶液,品牌及口味眾多,通常含鈉量低於生理食鹽水,葡萄糖濃度低於百分之二。
孩子不會那麼容易不舒服,也減少住院的可能,父母親在照顧… 病毒性腸胃炎的感染途徑大多是經由「人與人傳染」以及「食用到受汙染的水質或食物」所造成。 病毒性腸胃炎(Viral gastroenteritis),俗稱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是一種腸道感染,通常伴隨著水性腹瀉、腹痛、噁心、嘔吐,有時還有發燒等症狀。 若是嬰兒、老人或是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得到病毒性腸胃炎,嚴重的個案可能會死亡。
[新頭殼newtalk] 2023年即將到來,不少民眾會在新年的第一天迎接第一道曙光,盼能帶來好運。 幼兒腸胃炎發燒 不過元旦假期返鄉、出遊人潮眾多,台北市利天文館就直播熱門觀賞日出景點,彈指間穿梭各大景點,不會錯過今年第一道曙光與日出美景,也不用塞車追日出! 元旦假期國道恐湧入大量車潮,使想追曙光的民眾卻步。 而天文館特別設有高畫質攝影機直播的熱門觀賞日出景點,精算元旦當日的民用曙光及日出時刻,讓民眾免舟車勞頓,也能透過台東縣政府、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即時畫面,穿梭各景點,浪漫曙光一次掌握。 此外,北市天文館說明,除特定直播景點外,民眾也可以利用天文館的「2023年元旦曙光互動地圖」,於線上地圖點選位置,即可得到當地精確的元旦曙光及日出時間。 美售台灣地雷透玄機「城市巷戰」成抗中新戰法恩格斯機場的報復來了!
兩者傳染途徑都是糞口,如果碰到患者食用過的食物或水,甚至密切接觸、吸入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產生的飛沫,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研究顯示哺餵母乳的嬰孩可以避免急性胃腸炎時,發生營養攝取不足。 以哺餵母乳為主的嬰兒可避免嚴重性的腹瀉、較少需要使用到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溶液,也發現這些嬰兒得到輪狀病毒胃腸炎時復原較快。